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doc
10页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如氧气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 3、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4、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趋异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5、因子的补偿作用: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7、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8、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9、干灼:指当幼嫩苗木的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
根茎灼伤的部位在土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和高温能促使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的现象11、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12、广温植物:不少陆生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即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生活窄温植物:植物只能生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称为窄温植物13、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14、临界剂量: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造成的伤害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持续的时间,也称之为剂量,刚好使园林植物受害的剂量称为临界剂量 二、简答1、光与植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方式质、量、时间)2、简答最小因子定律及谢尔福德耐受定律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J. Liebig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微量元素的影响。
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后人称之为Liebig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3、简答城市中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城市中太阳辐射的特点:(1) 城市中太阳辐射直射辐射减少,散射辐射增多2) 城市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3) 城市充分的太阳辐射时间减少 (4) 城市内部日照地区差异明显 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 城市中太阳辐射不均匀性,造成了树木的偏冠现象偏冠会给树木整形修剪带来困难,影响树木功能作用的发挥 (2) 城市太阳辐射的减少和日照不足常造成一些喜光树种萌动期和开花期推迟,开花减少,落叶期提前,枝长叶稀,严重时树木无花无果,整株枯死3) 城市人为光照影响部分植物的物候期4、低温对园林植物的伤害有哪几种?直接伤害: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寒害和冻害两种间接伤害:分为冻拔和冻裂两种5、为什么昼夜温差大对一些植物的生长有良好的影响?(1) 大多数植物在变温下发芽较好;(2) 植物生长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的配合。
3) 植物的开花结实与变温有关变温利于植物开花结实4) 变温与干物质积累:白天适当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产物消耗减少,净积累增多6、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1) 城市的下垫面的反射率较小;(2) 高层建筑物增加了接受太阳辐射的表面积;(3) 人为活动;(4) 植被占据面积较小,不透水面积较大;(5) 大量的污染物的存在7、简答温度因子与园林植物布局之间的关系1) 高温限制生物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并且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2) 低温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如:苹果不能在热带栽培,由于高温的限制不能开花结实;可可、椰子只能在热带分布,因为是受低温的限制;垂直分布:长江流域马尾松分布在海拔1000-1200米以下,这个界限的上部为黄山松,是因为在海拔1000-1200米是马尾松的低温界限,又是黄山松的高温界限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 园林植物的凉爽效应园林植物群落对营造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园林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效应 8、水生植物类型 :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
浮水植物,如浮萍挺水植物,如荷花、芦苇旱生植物适应特点:(1) 形态结构上:有一类植物其根系发达,如沙漠地区的骆驼刺地面部分只有几公分,而地下部分可深达15米,扩展范围623m2,可吸收更多水分有的旱生植物的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如仙人掌科和松柏科植物还有一类植物能够贮备大量水分,适应干旱条件下的生活储水组织发达,如南美的瓶子树(2) 生理特征:有一类植物是从生理上去适应表现在它们的原生质渗透压较高(渗透势低),高渗透压使植物根系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不至于发生反渗透现象使植物失水3) 生活史方式上避开干旱期 9、植物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1) 植物将污染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而利用掉(2) 植物的富集作用:即植物将吸收的物质存储在植物体内3) 植物将其吸收的物质进行转化或转移10、污水湿地处理技术的原理是什么?污水湿地处理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沼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在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在植物和土壤(还包括其中的微生物等生物)的联合作用下,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废水水平地通过介质流动,在与介质表面和植物根区表面进行接触时,被微生物降解和物理或化学过程所净化;至于挺水植物的直接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则是第二位的,它主要是提供了微生物栖息场所.维管束植物向根茎周围充氧,同时又有均匀水流衰减风速,抑制底泥卷起和避免光照,防治藻类生长等多种作用,依靠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综合发挥净化功效.1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水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城市缺水与园林绿化的矛盾.同时,在选择园林绿化类型时也要考虑水污染状况,尽可能选择一些耐水污染,并具有净化水污染的植物.12、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如碱蓬,滨藜,盐角草等 (2)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如红树,柽柳等(3)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蒿属,盐地凤毛菊等13、大气污染类型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14、什么是植物检测?其优点什么?植物监测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或指示植物 优点是: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15、滞尘作用的原理是什么?①减少出现和移动;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③吸附大量的降尘和飘尘;④吸收一部分包含一些重金属的粉尘16、提高园林植物减噪效应的途径(1)适当的密植.特别是常绿树的密植能有效地减弱噪声2)较好的配植方案是:既要有观赏效果,针叶树之外要有落叶树,但以常绿树为主;乔木之外要有灌木,但以乔木为主3)人工整枝修剪使枝叶密茂形成绿色的墙,其减噪效果较好,目前最常见、效果较佳的是利用人工修剪的高篱来防止噪声17、常见的防风林结构(1)紧密(不透风)结构 (2)稀疏(疏透)结构 (3)透风(通风)结构种群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2、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3、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作用4、高斯假说:不存在他感作用的两种相似物种,因生长速度的快慢,一种使另一种趋于灭亡的竞争现象5、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6、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7、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8、寄生: 一个种(寄生者)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9、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二、简答1、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生态学意义: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2、什么是内禀增长率?生物在理想条件下所能发挥的潜在增长率 其生态学意义是什么?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它能作为一个模型,可以与自然界观察到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特定种群对于环境质量反应的一个优良指标。
3、生物密度效应的两个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 解释一下最后产理恒值法则产生的原因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彼此之间对光、水、营养物等资源的竞争激烈,在有限的资源中,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4、指数型增长与逻辑斯谛型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就是在指数式增长模型上,增加一个描述种群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修正项(1-N/K)5、简答R.K对策的特点?R对策者适应于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如干旱地区和寒带)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6、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均匀、随机、集团7、简答园林植物种群动态?(1)园林植物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即种群增长受到环境容量的影响2)当人为管理较为精细时,种群的波动较小;但当环境变化较大时,种群易受到伤害3)种群平衡性较弱(4)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随机和聚集分布5)种群调节以遗传调节为主群落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群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