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设计.docx
11页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设计【设计说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综合“单元导语” “学习提示” “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笔者突破古诗词单篇精细化讲解的传统模式,整体梳理单元诗词,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朗读吟诵感诗情(1课时)、品读语言作赏析(2课时)、论诗知人见风格(2课时)、鉴诗赏词有方法(2课时)、独抒己见写评论(2课时)这一设计具有如下特点: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强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诗词的语言;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体悟诗人的风格;归纳诗词鉴赏规律,提升诗词鉴赏能力;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撰写评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体味情感,领悟思想,感受诗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提高朗诵水平2.从语言角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赏析诗词的精妙语言,尝试诗词的改写。
3.通过对题目、内容以及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概括诗人的创作风格3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6特别关注4.从单篇入手,制作表格,归纳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5.深入思考“诗词中的人生”,结合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完成一篇文学短评学习评价】1.诗词朗诵:①情感饱满,配以适当神态,能引起共鸣;②注明每一首作品在朗诵时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变化;③能用朗诵表现出诗词的情感差异2.语言品味:①比较不同版本语言表达的差异;②对诗词的字词能作准确分析;③将词改为七言律诗3.风格比较:①拟出的标题能与诗歌的内容一致,并能从题目入手对风格作一定区分;②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明确诗人的创作风格;③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诗人的风格特征4.鉴赏方法:①分析诗词中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②透过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分析意象的内涵和作用;③梳理归纳课文中诗词的表达技巧5.文学短评:①对作品要有整体的把握;②能够聚焦细节,深入分析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③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叙议结合学情分析】1.学生可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诵文本,但在具体理解诗词思想和情感内涵、感受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诗词的文化价值方面,需加以引导。
2.学生在鉴赏具体诗词作品时,方法和技巧有待强化3.学生在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时,缺乏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诗词短评写作的逻辑性需培养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一:朗读吟诵感诗情诵读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 ) 自主熟读定标准为了配合古诗词单元的学习,班级准备举行“经典朗诵会”专场演出为了朗诵会能够顺利进行,请你先完成以下任务:1.熟读本单元八首诗词作品,并从中挑选一首自行尝试有感情地朗诵2.在“经典朗诵会”上,大家需要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小组合作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判,并制作一张评分量表,说明理由3.对照评分量表,挑选一首诗词,具体谈谈应该如何朗诵古诗词[ 教学提示] 除了从普通话(字音)、朗诵节奏、情感把握、姿态神情等普适角度设计评分量表外,关键指标是能否用朗读表现诗词的独特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选中诗词的每一句作注脚,注明该如何变换情感、把握节奏等 二) 诗画相配来宣传1.为了做好“经典朗诵会”前期宣传工作,请你用诗意的语言,写一份“朗诵经典”倡议书(200字左右)2. 制作“经典朗诵会”宣传标语(20 字以内)。
3.请从网上为八首诗词各找一幅图片作为海报,并说明用这些图片作海报是否合适,再用作品中的一句话为海报拟标题 三) 经典朗诵有成果1.本单元学习结束后,班级举办“经典朗诵会”专场演出,具体可以命名为“经典朗诵会·秦汉之风” “经典朗诵会·唐宋之韵”等2.朗诵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个人朗诵,可以是男女对诵,可以是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4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6特别关注演,还可以是配乐朗诵3.从“经典朗诵会”主持人的角度,以“人生”为主题,为朗诵会设计一段开场词,要求灵活运用所学作品中的一些诗句学习任务二:品读语言作赏析宋代梅尧臣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诗词创作理论古诗词言约意丰,以有限之言展无穷妙义尝试改写诗词,感受语言差异 一) 不同版本作比较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出版社准备选编学生版古代诗歌经典作品集,请你以出版社编辑的身份,对下列诗词的不同版本进行甄别比较,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有版本作“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有版本作“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有版本作“慨当以慷,悠思难忘”。
《居 归园田居 ( 其一 )》“少无适俗韵”,有版本作“少无适俗愿”误落尘网中”,有版本作“误入尘网中”开荒南野际”,有版本作“开荒南亩际”《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千古风流人物”,有版本作“千古英雄人物”樯橹灰飞烟灭”,有版本作“强虏灰飞烟灭”人生如梦”,有版本作“人间如梦”[ 教学提示] 可以从内容、结构、情感、主题等角度去分析不同版本的差异如“少无适俗韵”, “韵”指气质、情致,偏于本性, “愿”指意愿,偏于后天选择, “韵”字更能体现陶渊明厌恶官场、性喜田园的精神追求 二) 精妙表达可品读1. 《声声慢》和《登高》有一些形式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其作用2.李忱《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分析《琵琶行》的语言特点,理解白居易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 教学提示] (1)叠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动作, “冷冷清清”是环境也是心境, “凄凄惨惨戚戚”是心境;《登高》“萧萧”显荒凉肃杀, “滚滚”显浑灏奔放2)如《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比喻妥帖形象,刻画心理明白如话,选用叠词恰如其分,可见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故能广为流传。
三) 诗词改写较优劣尝试将其中一首词改成七言律诗(可适当放宽韵律要求),谈谈与律诗相比,宋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优劣学习任务三:论诗知人见风格俗话说“文如其人”,作品就是诗人的名片,我们可以从一首首作品中看出作者的创作风格 一) 且从题目看风格1.拟写标题识风格宋词标题往往是由词牌名和题目组成,如:“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永遇乐”是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创作的《声声慢》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请尝试给《声声慢》拟题,要求能够体现其内容风格的婉转含蓄2.同题比较辨风格同样是写赤壁,杜牧在《赤壁》中这样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二) 比较内容辨风格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中的景色描写,看两位作者的风格差异2. 《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仙之人兮列如麻”同为写景,分别体现了两位诗人怎样的创作风格?[ 教学提示] 《归园田居》:景物恬静幽雅,质朴真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明诗人淡泊的心境。
可以得出陶渊明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创作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以虚衬实、大胆夸张的手法写景构思精密,内容奇崛曲折,形象雄奇险怪,富浪漫主义色彩可以概括出李白豪迈奔放、浪漫雄奇的创作风格 三) 群诗联读见风格1.结合《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六首诗,分析李白的创作风格2.选择本单元中出现的某一位作者,通过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研究其创作风格[ 教学提示] (1)选取作品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体现时间线,通过看不同时期的作品综合理解作家的风格特点2)要注重“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比如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就因为处境不同而心境各异,风格亦不同学习任务四:鉴诗赏词有方法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制作表格,对鉴赏思路和方法等进行梳理、归纳 一) 形象入手析情感1. 《登高》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登高”,塑造的形象有何不同?2.从人物形象入手,比较《登高》和《声声慢》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 教学提示] ](1)杜甫时乖运蹇,经山河破碎,感身世浮沉,更忧国忧民;辛弃疾登亭,借典讽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抒报国无门的悲愤,表抗敌救国的情怀。
2)抓描写形象的诗句异:杜甫面对国难家愁,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抑郁难遣,茕独凄惶同:承受时代沧桑巨变,漂泊异乡,苦不堪言 二) 分析意象明作用1.找出作品中和“水”有关的意象,比较一下它们各有何作用2.同是酒,曹操的酒、杜甫的酒、白居易的酒、苏轼的酒、李清照的酒各有何情感寄托?[ 教学提示] (1)《短歌行》:“水”作为诗歌的背景环境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水”呈现出的是清澈又迷幻多变的环境特点《登高》:以长江水的无穷无尽来衬托生命短暂、韶光易逝《琵琶行》:关于“水”的句子是形容琵琶声曲调之变化,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写“江水”东去,场面恢宏,奠定基调,惊涛、浪花都是作为宏大场面中的内容加以渲染《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似乎作为一种背景音乐存在,滴答不停,营造抒情氛围,也写出词人内心的烦躁难安2)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求贤不得,借酒浇愁;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喝的是浊酒,生存于浊世,却连浊酒也不可再饮;白居易“添酒回灯重开宴”,酒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聚散离合的必需品;苏轼“一尊还酹江月”,倾杯中之酒,祭奠凭吊古人;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意乱愁浓,酒也寡淡无味。
三) 梳理归纳论技巧1. 《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写景手法有何差异?2.了解诗歌创作技巧有助于我们赏析诗歌请梳理表格(表1)中指定内容所运用的方法技巧表一[ 教学提示] 《归园田居》:景物恬静幽雅,质朴真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明诗人淡泊的心境《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以虚衬实、大胆夸张的手法写景构思精密,内容奇崛曲折,形象雄奇险怪,富浪漫主义色彩学习任务五:独抒己见写评论深入品鉴诗词,参与争鸣讨论,学会写文学评论,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一) 选取角度鉴作品1.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人生真的释怀了吗?2. 八首作品中还出现了“石” “酒” “风”“雁” “黄花” “梧桐” “雨”等意象,结合出现这些意象的所学诗词,归纳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 ) 各家观点可争鸣1.有人说,李白的梦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噩梦;也有人说,梦中仙境是李白追求的理想境界谈谈你的理解2.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探究杜甫的人生是幸还是不幸[ 教学提示] 通过阅读胡秀阁《一生尽系此诗中 —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一生》、余卫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解读》等评论文章,让学生意识到对诗人和作品的理解是见仁见智的,但是一定要依托文本,有理有据。
三) ) 独抒己见写评论1. 《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