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油田开发方案及原理.ppt

10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74415236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74MB
  • / 10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油田开发地质基础1 勘探开发历程勘探开发历程预探阶段预探阶段评价阶段评价阶段开发阶段开发阶段调整阶段调整阶段2 1 1 预探阶段预探阶段通过地震勘探,发现了一个可能含有油气的构造通过地震勘探,发现了一个可能含有油气的构造通过地震勘探,发现了一个可能含有油气的构造通过地震勘探,发现了一个可能含有油气的构造为了证实该构造是否含有油气,钻了一口探井,并为了证实该构造是否含有油气,钻了一口探井,并为了证实该构造是否含有油气,钻了一口探井,并为了证实该构造是否含有油气,钻了一口探井,并证实它确实含有油气证实它确实含有油气证实它确实含有油气证实它确实含有油气3 2 油藏评价阶段(详探阶段)油藏评价阶段(详探阶段)4 ÄÄ地质及油藏工程问题地质及油藏工程问题ÄÄ钻井完井工程问题钻井完井工程问题ÄÄ采油工程问题采油工程问题ÄÄ地面集输系统工程问题地面集输系统工程问题ÄÄ经济评价与方案优选经济评价与方案优选3 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确定开发方式确定开发方式确定开发方式确定开发方式确定井网井距确定井网井距确定井网井距确定井网井距5 3 开发阶段开发阶段6 4 调整阶段调整阶段 开发初期,从生产井取得的信息有限,开发初期,从生产井取得的信息有限,还不能完整地描述油田的地质及工程情况。

      还不能完整地描述油田的地质及工程情况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生产井数的增加,获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生产井数的增加,获得的信息也逐步地增多,原有的地质认识必得的信息也逐步地增多,原有的地质认识必须进行修正须进行修正, ,相应的开发方案也必须进行修改相应的开发方案也必须进行修改和调整7 第一节 油田地质储量油气储量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油气储量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油气储量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油气储量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阶段阶段阶段阶段储量储量储量储量类型类型类型类型储量分储量分储量分储量分级级级级计算精度计算精度计算精度计算精度预探阶段预探阶段预探阶段预探阶段预测预测预测预测储量储量储量储量ⅢⅢⅢⅢ级储级储级储级储量量量量20202020~~~~50%50%50%50%评价阶段评价阶段评价阶段评价阶段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储量储量储量储量ⅡⅡⅡⅡ级储级储级储级储量量量量>50%>50%>50%>50%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开发阶段探明探明探明探明储量储量储量储量ⅠⅠⅠⅠ级储量级储量级储量级储量>70%>70%>70%>70%8 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探明储量(ⅠⅠⅠⅠ级储量)级储量)级储量)级储量) 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据探明储量又可分为三类:探明储量又可分为三类:探明储量又可分为三类:探明储量又可分为三类:ⅠⅠⅠⅠ类:已开发的探明储量类:已开发的探明储量类:已开发的探明储量类:已开发的探明储量 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ⅡⅡⅡⅡ类:未开发的探明储量类:未开发的探明储量类:未开发的探明储量类:未开发的探明储量 指已完成钻探评价,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指已完成钻探评价,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指已完成钻探评价,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指已完成钻探评价,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开发方案和开发建设投资决开发方案和开发建设投资决开发方案和开发建设投资决开发方案和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策的依据,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策的依据,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策的依据,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20%20%20%20%。

      ⅢⅢⅢⅢ类:基本探明储量类:基本探明储量类:基本探明储量类:基本探明储量 主要是针对复杂油气藏而提出来的对于复杂的断块油田、岩性油田和裂缝主要是针对复杂油气藏而提出来的对于复杂的断块油田、岩性油田和裂缝主要是针对复杂油气藏而提出来的对于复杂的断块油田、岩性油田和裂缝主要是针对复杂油气藏而提出来的对于复杂的断块油田、岩性油田和裂缝性油田,性油田,性油田,性油田,在完成地震详查或三维地震并钻了评价井后,在储量参数基本取全、含油面积基本在完成地震详查或三维地震并钻了评价井后,在储量参数基本取全、含油面积基本在完成地震详查或三维地震并钻了评价井后,在储量参数基本取全、含油面积基本在完成地震详查或三维地震并钻了评价井后,在储量参数基本取全、含油面积基本控制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储量用途:是进行滚动勘探与开发的依据控制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储量用途:是进行滚动勘探与开发的依据控制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储量用途:是进行滚动勘探与开发的依据控制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储量用途:是进行滚动勘探与开发的依据 精度:相对精度:相对精度:相对精度:相对误差应小于误差应小于误差应小于误差应小于30%30%30%30%。

      9 vv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储集层中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储集层中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储集层中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储集层中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表内储量: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表内储量: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表内储量: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表内储量: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表外储量表外储量表外储量: : : :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过程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过程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过程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过程中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中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中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中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10 vv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指在现在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指在现在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指在现在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指在现在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地质储量。

      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地质储量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地质储量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N N N Nr r r r))))= = = =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N N N N))))   R R R Re e e e 显然,它是一个不确定的量,随着工程技术水显然,它是一个不确定的量,随着工程技术水显然,它是一个不确定的量,随着工程技术水显然,它是一个不确定的量,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原油、天然气价格的提高,平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原油、天然气价格的提高,平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原油、天然气价格的提高,平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原油、天然气价格的提高,其也会相应地提高其也会相应地提高其也会相应地提高其也会相应地提高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 = =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 - - -目前累积产油量目前累积产油量目前累积产油量目前累积产油量11 v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计算方法一、静态计算方法一、静态计算方法- -容积法容积法容积法容积法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容积法是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容积法是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容积法是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最广泛。

      它适用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最广泛它适用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最广泛它适用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最广泛它适用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闭类型、不同的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对于大中型闭类型、不同的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对于大中型闭类型、不同的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对于大中型闭类型、不同的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对于大中型构造砂岩油气藏,计算精度较高构造砂岩油气藏,计算精度较高构造砂岩油气藏,计算精度较高构造砂岩油气藏,计算精度较高12 1. 1. 1. 1. 物质平衡法物质平衡法物质平衡法物质平衡法 它是利用生产资料计算动态地质储量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生产资料计算动态地质储量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生产资料计算动态地质储量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生产资料计算动态地质储量的一种方法适用条件:油气藏开采一段时间,地层压力明显降低,已采出可采储适用条件:油气藏开采一段时间,地层压力明显降低,已采出可采储适用条件:油气藏开采一段时间,地层压力明显降低,已采出可采储适用条件:油气藏开采一段时间,地层压力明显降低,已采出可采储量的量的量的量的10%10%10%10%以上精度情况:对于封闭性的未饱和油藏、高渗透性小油气藏、连通性好精度情况:对于封闭性的未饱和油藏、高渗透性小油气藏、连通性好精度情况:对于封闭性的未饱和油藏、高渗透性小油气藏、连通性好精度情况:对于封闭性的未饱和油藏、高渗透性小油气藏、连通性好的裂缝性油气藏,其精度较高。

      的裂缝性油气藏,其精度较高的裂缝性油气藏,其精度较高的裂缝性油气藏,其精度较高2. 2. 2. 2. 产量递减法产量递减法产量递减法产量递减法 它适用于油气藏开发后期,油气藏已达到一的采出程度,并经它适用于油气藏开发后期,油气藏已达到一的采出程度,并经它适用于油气藏开发后期,油气藏已达到一的采出程度,并经它适用于油气藏开发后期,油气藏已达到一的采出程度,并经过开发调整之后,油气藏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过开发调整之后,油气藏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过开发调整之后,油气藏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过开发调整之后,油气藏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 3. 3. 3. 3. 矿场不稳定试井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对出油气的探井进行压降试井,以确定油气井控制的断块、对出油气的探井进行压降试井,以确定油气井控制的断块、对出油气的探井进行压降试井,以确定油气井控制的断块、对出油气的探井进行压降试井,以确定油气井控制的断块、岩性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岩性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岩性油气藏的地质储量。

      岩性油气藏的地质储量二、动态计算方法二、动态计算方法二、动态计算方法二、动态计算方法13 4. 4. 4. 4. 水驱特征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 适用条件:油藏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如适用条件:油藏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如适用条件:油藏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如适用条件:油藏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如50%50%50%50%))))以后 方法:利用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方法:利用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方法:利用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方法:利用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98%98%98%98%时求出油藏的可采储量时求出油藏的可采储量时求出油藏的可采储量时求出油藏的可采储量14 vv计算地质储量的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的容积法((((1 1 1 1)原油的地质储量)原油的地质储量)原油的地质储量)原油的地质储量 N N N N=100=100=100=100AhAhAhAh   S S S Soioioioi   o o o o/B/B/B/Boioioioi =100=100=100=100AhAhAhAh   ((((1 1 1 1-S-S-S-Swiwiwiwi))))   o o o o/B/B/B/Boioioioi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N N N N原油地质储量,原油地质储量,原油地质储量,原油地质储量,101010104 4 4 4t t t t;;;; A A A A含油面积,含油面积,含油面积,含油面积,kmkmkmkm2 2 2 2;;;; h h h h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厚度,m m m m;;;;     平均有效孔隙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平均有效孔隙度,f f f f;;;; S S S Swiwiwiwi 平均束缚水饱和度,平均束缚水饱和度,平均束缚水饱和度,平均束缚水饱和度,f f f f;;;;    o o o o 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t/mt/mt/m3 3 3 3;;;; B B B Boioioi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平均原始原油体积平均原始原油体积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系数 ((((2 2 2 2))))溶解气的地质储量溶解气的地质储量溶解气的地质储量溶解气的地质储量 对于油田,天然气储量可对于油田,天然气储量可对于油田,天然气储量可对于油田,天然气储量可能包含两部分:自由气和溶能包含两部分:自由气和溶能包含两部分:自由气和溶能包含两部分:自由气和溶解气,无气顶油藏则仅有溶解气,无气顶油藏则仅有溶解气,无气顶油藏则仅有溶解气,无气顶油藏则仅有溶解气部分,其储量由下式确解气部分,其储量由下式确解气部分,其储量由下式确解气部分,其储量由下式确定:定:定:定: G G G Gs s s s=10=10=10=10-4-4-4-4NRNRNRNRsisisisi式中:式中:式中:式中:G G G Gs s s 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溶解气的地质储量,溶解气的地质储量,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1010108 8 8 8m m m m3 3 3 315 沙沙19井井区区块块侏侏罗罗系系西西山山窑窑组组油油藏藏为为断断块块构构造造油油藏藏,,沙沙19井井断断块块东东、、北北两两面面为为正正断断层层,,以以断断层层为为界界,,下下倾倾部部位位以以油油水水界界面面海海拔拔为为-890m为为界界,,圈圈定定含含油油面面积积为为2.5km2实例实例确定含油面积确定含油面积确定含油面积确定含油面积16 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实例实例17 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此图需改此图需改实例实例18 油层孔隙度下限为17%;电阻率下限为7Ω.m;含油饱和度下限为40%;沙沙1919井为井为7.2m7.2m实例实例19 S1963S1963井为井为11.0m11.0mS1965S1965井为井为19.7m19.7m实例实例20 沙沙19井区井区有效厚度平均值有效厚度平均值根据油藏的特点,采用内含油面积与油水叠合带面积权根据油藏的特点,采用内含油面积与油水叠合带面积权衡;衡;内含油面积有效厚度采用井算术平均值为内含油面积有效厚度采用井算术平均值为12.6 m;;油水叠合带有效厚度取其二分之一,即油水叠合带有效厚度取其二分之一,即6.3 m,,权衡得有权衡得有效厚度效厚度10.3 m。

      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确定有效厚度实例实例21 沙沙1919井区有效孔隙度采用井厚度加权平均值为井区有效孔隙度采用井厚度加权平均值为25.8%25.8%,地面孔隙度与地,地面孔隙度与地下孔隙度的转换借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压实经验公式:下孔隙度的转换借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压实经验公式:ΦΦ地下=地下=0.997Φ0.997Φ地面地面- 0.46- 0.46计算出沙计算出沙1919井区块侏罗系西山窑组油层地下平均孔隙度,厚度加权平井区块侏罗系西山窑组油层地下平均孔隙度,厚度加权平均值为均值为2525.3.3% 有效孔隙度取值有效孔隙度取值2525% 确定有效孔隙度确定有效孔隙度确定有效孔隙度确定有效孔隙度实例实例22   含油饱和度采用阿尔奇公式:含油饱和度采用阿尔奇公式: So=1-Sw=1-(abRw/Фm Rt)1/n  根据上述确定参数:孔隙度指数(  根据上述确定参数:孔隙度指数(m)为)为1.813,岩,岩性系数(性系数(a)为)为0.62,饱和度指数(,饱和度指数(n)为)为1.902,岩性系数,岩性系数((b)为)为0.996,地层水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RW)为)为0.26Ω.m,,计算沙计算沙19井区平均含油饱和度采用孔隙厚度权衡求得井区平均含油饱和度采用孔隙厚度权衡求得62.2%,取值,取值62%。

      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取值取值6262% 确定含油饱和度确定含油饱和度确定含油饱和度确定含油饱和度实例实例23 原油体积系数采用与邻区类比确定借用陆梁油田侏原油体积系数采用与邻区类比确定借用陆梁油田侏罗系西山窑组体积系数作为本区块的体积系数罗系西山窑组体积系数作为本区块的体积系数体积系数取值体积系数取值1.055 1.055 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取用实测值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取用实测值0.808g/cm0.808g/cm3 3确定其他参数确定其他参数确定其他参数确定其他参数实例实例24 沙沙19井区块储量参数表井区块储量参数表油藏采收率计算表油藏采收率计算表实例实例25 储层埋藏深度(米)储层埋藏深度(米)储层埋藏深度(米)储层埋藏深度(米)浅层浅层浅层浅层 < 2000 < 1500< 2000 < 1500< 2000 < 1500< 2000 < 1500中深层中深层中深层中深层 2000 2000 2000 2000 ~~~~3200 1500 3200 1500 3200 1500 3200 1500 ~~~~3200320032003200深层深层深层深层 3200 3200 3200 3200 ~~~~4000 3200 4000 3200 4000 3200 4000 3200 ~~~~4000400040004000超深层超深层超深层超深层 > 4000 > > 4000 > > 4000 > > 4000 > 4000400040004000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特大油田特大油田特大油田特大油田 > 10 > 10 > 10 > 10    101010108 8 8 8t t t t 大型油田大型油田大型油田大型油田 1 1 1 1 ~~~~10 10 10 10 大型气田大型气田大型气田大型气田 > 300 > 300 > 300 > 300    101010108 8 8 8m m m m3 3 3 3 中型油田中型油田中型油田中型油田 0.1 0.1 0.1 0.1 ~~~~1 1 1 1 中型气田中型气田中型气田中型气田 50 50 50 50 ~~~~ 300300300300小型油田小型油田小型油田小型油田 < 0.1 < 0.1 < 0.1 < 0.1 小型气田小型气田小型气田小型气田 < 50< 50< 50< 50地质储量丰度(油田地质储量丰度(油田地质储量丰度(油田地质储量丰度(油田N/AN/AN/AN/A,气田,气田,气田,气田G/AG/AG/AG/A)))) 油田(油田(油田(油田(101010104 4 4 4t/kmt/kmt/kmt/km2 2 2 2)))) 气田(气田(气田(气田(101010108 8 8 8m m m m3 3 3 3/km/km/km/km2 2 2 2))))高丰度高丰度高丰度高丰度 > 300 > 10> 300 > 10> 300 > 10> 300 > 10中丰度中丰度中丰度中丰度 100 100 100 100 ~~~~300 2 300 2 300 2 300 2 ~~~~ 10101010低丰度低丰度低丰度低丰度 50 50 50 50 ~~~~ 100 < 2100 < 2100 < 2100 < 2特低丰度特低丰度特低丰度特低丰度 < 50< 50< 50< 50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油油油油 田田田田气气气气 田田田田26 油气产能大小油气产能大小油气产能大小油气产能大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油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油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油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油量(t/d.kmt/d.kmt/d.kmt/d.km))))高产高产高产高产 > 15> 15> 15> 15中产中产中产中产 5 5 5 5 ~~~~ 15151515低产低产低产低产 1 1 1 1~~~~ 5 5 5 5特低产特低产特低产特低产 < 1< 1< 1< 1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气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气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气量(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气量(104m3/d.km104m3/d.km)))) 高产高产高产高产 > 10 > 10 中产中产中产中产 3 3 ~~~~ 1010 低产低产低产低产 < 3< 3流度(流度(流度(流度(k/μk/μk/μk/μ)))) 高高高高 > 80> 80> 80> 80   10101010-3-3-3-3 μmμmμmμm2 2 2 2/mPa.s/mPa.s/mPa.s/mPa.s 中中中中 30303030~~~~80808080 低低低低 10 10 10 10 ~~~~30303030 特低特低特低特低 < 10< 10< 10< 10 b. b. b. b. 比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t/d.MPa.mt/d.MPa.mt/d.MPa.mt/d.MPa.m)))) 高高高高 > 1.5> 1.5> 1.5> 1.5 中中中中 1 1 1 1 ~~~~ 1.51.51.51.5 低低低低 0.5 0.5 0.5 0.5 ~~~~ 1 1 1 1 特低特低特低特低 < 0.5< 0.5< 0.5< 0.527 储量综合储量综合评价评价沙沙19井区块油藏综合评价表井区块油藏综合评价表 28 第二节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油田开发程序油田开发程序((1 1)合理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油面积。

      合理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油面积2 2)利用资料井,全面了解油层的物理性质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情况利用资料井,全面了解油层的物理性质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情况3 3)采用分区分层的试油试采方法,求得油层生产能力的参数采用分区分层的试油试采方法,求得油层生产能力的参数4 4)在已控制的含油区域内开辟生产试验区在已控制的含油区域内开辟生产试验区5 5)确定油藏类型,然后做出油田开发设计确定油藏类型,然后做出油田开发设计6 6)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修改和调整原定方案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修改和调整原定方案7 7)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采用滚动式的勘探开发采用滚动式的勘探开发29 1.1.1.1.整装中高渗透的大中型砂岩油藏整装中高渗透的大中型砂岩油藏整装中高渗透的大中型砂岩油藏整装中高渗透的大中型砂岩油藏ØØ油藏压力必须大于饱和压力开采油藏压力必须大于饱和压力开采油藏压力必须大于饱和压力开采油藏压力必须大于饱和压力开采ØØ选择早期注水方式开采选择早期注水方式开采选择早期注水方式开采选择早期注水方式开采ØØ稳产期采出可采储量的稳产期采出可采储量的稳产期采出可采储量的稳产期采出可采储量的60%60%60%60%以上以上以上以上2.2.2.2.低渗透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ØØ实施低污染的钻井、完井措施实施低污染的钻井、完井措施实施低污染的钻井、完井措施实施低污染的钻井、完井措施ØØ早期压裂改造油层早期压裂改造油层早期压裂改造油层早期压裂改造油层ØØ具备注水注气条件的,应保持油藏压力开采具备注水注气条件的,应保持油藏压力开采具备注水注气条件的,应保持油藏压力开采具备注水注气条件的,应保持油藏压力开采油田开发原则油田开发原则我国已发现的油藏可划分成十类我国已发现的油藏可划分成十类我国已发现的油藏可划分成十类我国已发现的油藏可划分成十类, ,各类的开发原则可概括如下:各类的开发原则可概括如下:各类的开发原则可概括如下:各类的开发原则可概括如下:30 3. 3. 3. 3. 气顶油藏气顶油藏气顶油藏气顶油藏ØØ充分利用天然气顶的能量充分利用天然气顶的能量充分利用天然气顶的能量充分利用天然气顶的能量ØØ严格防止油气互窜严格防止油气互窜严格防止油气互窜严格防止油气互窜ØØ论证射孔顶界位置论证射孔顶界位置论证射孔顶界位置论证射孔顶界位置31 4. 4. 4. 4. 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油藏ØØ充分利用边底水的能量充分利用边底水的能量充分利用边底水的能量充分利用边底水的能量ØØ注意边底水的锥进和舌进注意边底水的锥进和舌进注意边底水的锥进和舌进注意边底水的锥进和舌进ØØ要论证射孔底界的位置要论证射孔底界的位置要论证射孔底界的位置要论证射孔底界的位置32 5. 5. 5. 5. 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ØØ搞清裂缝发育规律和方向搞清裂缝发育规律和方向搞清裂缝发育规律和方向搞清裂缝发育规律和方向ØØ如需注水,考虑沿裂缝走向布注水井如需注水,考虑沿裂缝走向布注水井如需注水,考虑沿裂缝走向布注水井如需注水,考虑沿裂缝走向布注水井6. 6. 6. 6. 砾岩油藏砾岩油藏砾岩油藏砾岩油藏ØØ通常采用注水方式开发通常采用注水方式开发通常采用注水方式开发通常采用注水方式开发ØØ注水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注水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注水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注水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ØØ加大注采井数比加大注采井数比加大注采井数比加大注采井数比7. 7. 7. 7. 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ØØ注意保持油层和井筒温度注意保持油层和井筒温度注意保持油层和井筒温度注意保持油层和井筒温度ØØ注水井投注前实施加热预处理注水井投注前实施加热预处理注水井投注前实施加热预处理注水井投注前实施加热预处理ØØ采油井注意控制井底压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采油井注意控制井底压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采油井注意控制井底压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采油井注意控制井底压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33 8. 8. 8. 8. 凝析气藏及带凝析气顶的油藏凝析气藏及带凝析气顶的油藏凝析气藏及带凝析气顶的油藏凝析气藏及带凝析气顶的油藏ØØ当凝析油含量当凝析油含量当凝析油含量当凝析油含量>200g/m>200g/m>200g/m>200g/m3 3 3 3, , , , 采取保压开采,采取保压开采,采取保压开采,采取保压开采,P P P Ps s s s>P>P>P>Pd d d dØØ开采方式:注气、循环注气开采方式:注气、循环注气开采方式:注气、循环注气开采方式:注气、循环注气ØØ当凝析油含量当凝析油含量当凝析油含量当凝析油含量<200g/m<200g/m<200g/m<200g/m3 3 3 3, , , , 采取衰竭方式开采。

      采取衰竭方式开采采取衰竭方式开采采取衰竭方式开采9. 9. 9. 9. 碳酸盐岩及变质岩、岩浆岩油藏碳酸盐岩及变质岩、岩浆岩油藏碳酸盐岩及变质岩、岩浆岩油藏碳酸盐岩及变质岩、岩浆岩油藏ØØ注意控制底水锥进注意控制底水锥进注意控制底水锥进注意控制底水锥进ØØ确定合理的采油速度确定合理的采油速度确定合理的采油速度确定合理的采油速度10. 10. 10. 10. 重质油藏重质油藏重质油藏重质油藏( ( ( (稠油油藏稠油油藏稠油油藏稠油油藏) ) ) )ØØ   o o o o>100mPa.s, >100mPa.s, >100mPa.s, >100mPa.s,    o o o o>0.934>0.934>0.934>0.934的油藏,采用热采方式开采(蒸汽的油藏,采用热采方式开采(蒸汽的油藏,采用热采方式开采(蒸汽的油藏,采用热采方式开采(蒸汽吞吐、蒸汽驱或火烧油层)吞吐、蒸汽驱或火烧油层)吞吐、蒸汽驱或火烧油层)吞吐、蒸汽驱或火烧油层)ØØ   o o o o<100mPa.s<100mPa.s<100mPa.s<100mPa.s,,,,采用加密井网注水抽油方式开采采用加密井网注水抽油方式开采采用加密井网注水抽油方式开采采用加密井网注水抽油方式开采34 开发层系的划分开发层系的划分 一个开发层系,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一个开发层系,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的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具有一定的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具有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

      它用一套独立的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它用一套独立的井网开发,是一个最基本的开发单元井网开发,是一个最基本的开发单元35 Ø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1. 1. 1. 1. 合理的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合理的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合理的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合理的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这是因为:((((1 1 1 1)若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合采,则由于低渗透层的油流)若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合采,则由于低渗透层的油流)若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合采,则由于低渗透层的油流)若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合采,则由于低渗透层的油流阻力过大,生产能力往往受到限制阻力过大,生产能力往往受到限制阻力过大,生产能力往往受到限制阻力过大,生产能力往往受到限制36 ((((2 2 2 2)若低压层和高压层合采,则低压层往往不出油,甚)若低压层和高压层合采,则低压层往往不出油,甚)若低压层和高压层合采,则低压层往往不出油,甚)若低压层和高压层合采,则低压层往往不出油,甚至高压层的油有可能窜入低压层至高压层的油有可能窜入低压层。

      至高压层的油有可能窜入低压层至高压层的油有可能窜入低压层3 3 3 3)对于水驱油田,如果各层渗透率相差太大,各油层)对于水驱油田,如果各层渗透率相差太大,各油层)对于水驱油田,如果各层渗透率相差太大,各油层)对于水驱油田,如果各层渗透率相差太大,各油层的吸水能力不同,注入水在各层的推进速度不同,采的吸水能力不同,注入水在各层的推进速度不同,采的吸水能力不同,注入水在各层的推进速度不同,采的吸水能力不同,注入水在各层的推进速度不同,采油速度不同,导致注采不均衡油速度不同,导致注采不均衡油速度不同,导致注采不均衡油速度不同,导致注采不均衡((((4 4 4 4)垂向波及系数低,最终采收率低垂向波及系数低,最终采收率低垂向波及系数低,最终采收率低垂向波及系数低,最终采收率低5 5 5 5)各层压力不均衡,高渗层多为水驱的见效层,压力)各层压力不均衡,高渗层多为水驱的见效层,压力)各层压力不均衡,高渗层多为水驱的见效层,压力)各层压力不均衡,高渗层多为水驱的见效层,压力高,在采油井内,水会窜入较低压力层段,造成对地高,在采油井内,水会窜入较低压力层段,造成对地高,在采油井内,水会窜入较低压力层段,造成对地高,在采油井内,水会窜入较低压力层段,造成对地层永久性伤害,加剧层间矛盾。

      层永久性伤害,加剧层间矛盾层永久性伤害,加剧层间矛盾层永久性伤害,加剧层间矛盾37 2. 2. 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3. 3. 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4. 4.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基础38 ØØ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 1. 1. 1. 要求同一层系内各油层的性质相近,以保证各油层对要求同一层系内各油层的性质相近,以保证各油层对要求同一层系内各油层的性质相近,以保证各油层对要求同一层系内各油层的性质相近,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小开采过程中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小开采过程中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小开采过程中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小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油层性质相近表现在:的层间矛盾油层性质相近表现在:的层间矛盾油层性质相近表现在:的层间矛盾油层性质相近表现在:• •沉积条件相近沉积条件相近沉积条件相近沉积条件相近• •渗透率相近渗透率相近渗透率相近渗透率相近• •油层的分布面积接近油层的分布面积接近油层的分布面积接近油层的分布面积接近• •层内非均质程度相近(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相近(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相近(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相近(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 •渗透率变异系数、毛管压力曲线)渗透率变异系数、毛管压力曲线)渗透率变异系数、毛管压力曲线)渗透率变异系数、毛管压力曲线)39 2. 2. 2. 2. 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达到较好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达到较好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达到较好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的经济指标的经济指标的经济指标3. 3. 3. 3. 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地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件下,层系间能严格地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件下,层系间能严格地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件下,层系间能严格地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良好的隔层:指隔层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岩性致密、扰良好的隔层:指隔层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岩性致密、扰良好的隔层:指隔层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岩性致密、扰良好的隔层:指隔层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岩性致密、分布稳定连续分布稳定连续分布稳定连续分布稳定连续 40 4. 4. 4. 4. 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物性应比较接近物性应比较接近物性应比较接近5. 5. 5. 5. 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应避免划分过细的开发层系。

      的范围内,应避免划分过细的开发层系的范围内,应避免划分过细的开发层系的范围内,应避免划分过细的开发层系6. 6. 6. 6. 同一油田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同一油田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同一油田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同一油田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应避免将下列层组合应避免将下列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内:在同一开发层系内:• •岩性和特性差异很大岩性和特性差异很大岩性和特性差异很大岩性和特性差异很大• •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 •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41 Ø衰竭式开发衰竭式开发 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溶解气、流体及岩石弹性膨胀能,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溶解气、流体及岩石弹性膨胀能,边底水压能)边底水压能); ;被动,油藏的采收率不高,同时采油速度也被动,油藏的采收率不高,同时采油速度也慢慢 . .Ø人工保压式。

      人工保压式 人工向油藏注入水或是其它工作介质(如烃类气体,氮人工向油藏注入水或是其它工作介质(如烃类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来使油藏压力维持到开发方案所设气,二氧化碳气体等)来使油藏压力维持到开发方案所设计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油田采收率和采油速度计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油田采收率和采油速度开发方式和注水方式的选择开发方式和注水方式的选择开发方式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利用什么开发方式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利用什么开发方式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利用什么开发方式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利用什么能量来进行开发能量来进行开发能量来进行开发能量来进行开发42 Ø油田的注水方式油田的注水方式1. 1. 1. 1. 为什么要注水?为什么要注水?为什么要注水?为什么要注水?((((1 1 1 1)天然能量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如高产、)天然能量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如高产、)天然能量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如高产、)天然能量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如高产、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表现在: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表现在: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表现在: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表现在:pp天然能量作用的时间和范围有限天然能量作用的时间和范围有限天然能量作用的时间和范围有限天然能量作用的时间和范围有限pp发挥不均衡,初期大,但很快递减发挥不均衡,初期大,但很快递减发挥不均衡,初期大,但很快递减发挥不均衡,初期大,但很快递减pp不能适应油田较高采油速度及长期稳产的要求不能适应油田较高采油速度及长期稳产的要求不能适应油田较高采油速度及长期稳产的要求不能适应油田较高采油速度及长期稳产的要求((((2 2 2 2)水源和水的处理在一般油田不成问题)水源和水的处理在一般油田不成问题)水源和水的处理在一般油田不成问题)水源和水的处理在一般油田不成问题((((3 3 3 3)注水施工容易,从井口至井底的深度可产生)注水施工容易,从井口至井底的深度可产生)注水施工容易,从井口至井底的深度可产生)注水施工容易,从井口至井底的深度可产生较大的静水柱压力较大的静水柱压力较大的静水柱压力较大的静水柱压力43 ((((4 4 4 4)水在油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水在油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水在油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水在油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5 5 5 5)用水驱油效率较高)用水驱油效率较高)用水驱油效率较高)用水驱油效率较高((((6 6 6 6)注水能满足油田高产、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使)注水能满足油田高产、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使)注水能满足油田高产、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使)注水能满足油田高产、稳产和较高采收率的需要,使油层保持较高的压力,使油田能较长时间自喷。

      油层保持较高的压力,使油田能较长时间自喷油层保持较高的压力,使油田能较长时间自喷油层保持较高的压力,使油田能较长时间自喷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几种情况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几种情况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几种情况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几种情况((((1 1 1 1)如果油层的渗透率低于)如果油层的渗透率低于)如果油层的渗透率低于)如果油层的渗透率低于20mD20mD20mD20mD,即使原油,即使原油,即使原油,即使原油的粘度较低注水的效果也较差的粘度较低注水的效果也较差的粘度较低注水的效果也较差的粘度较低注水的效果也较差2 2 2 2)水敏性矿物含量较高,效果较差)水敏性矿物含量较高,效果较差)水敏性矿物含量较高,效果较差)水敏性矿物含量较高,效果较差((((3 3 3 3)稠油油田,注水效果较差)稠油油田,注水效果较差)稠油油田,注水效果较差)稠油油田,注水效果较差44 2. 2. 2. 2. 注水时间的选择注水时间的选择注水时间的选择注水时间的选择((((1 1 1 1)早期注水)早期注水)早期注水)早期注水 要求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之前注水,具体时间要求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之前注水,具体时间要求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之前注水,具体时间要求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之前注水,具体时间取决于地饱差大小、储量大小、采油速度和自喷开采要取决于地饱差大小、储量大小、采油速度和自喷开采要取决于地饱差大小、储量大小、采油速度和自喷开采要取决于地饱差大小、储量大小、采油速度和自喷开采要求等情况。

      求等情况求等情况求等情况优点:优点:优点:优点:地层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生产压差调整余地大,稳地层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生产压差调整余地大,稳地层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生产压差调整余地大,稳地层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生产压差调整余地大,稳产、高产时间长,自喷开采期较长产、高产时间长,自喷开采期较长产、高产时间长,自喷开采期较长产、高产时间长,自喷开采期较长原油性质好原油性质好原油性质好原油性质好缺点:初期注水工程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缺点:初期注水工程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缺点:初期注水工程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缺点:初期注水工程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45 ((((2 2 2 2)晚期注水)晚期注水)晚期注水)晚期注水 在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一次采油达到在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一次采油达到在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一次采油达到在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一次采油达到经济极限的条件下注水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投经济极限的条件下注水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投经济极限的条件下注水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投经济极限的条件下注水。

      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资回收期短资回收期短资回收期短缺点:缺点:缺点:缺点:原油性质变差原油性质变差原油性质变差原油性质变差油气水三相流动,油相流动阻力增大油气水三相流动,油相流动阻力增大油气水三相流动,油相流动阻力增大油气水三相流动,油相流动阻力增大稳产和自喷开采期短稳产和自喷开采期短稳产和自喷开采期短稳产和自喷开采期短((((3 3 3 3)中期注水)中期注水)中期注水)中期注水 介于早、晚期注水时间之间,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介于早、晚期注水时间之间,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介于早、晚期注水时间之间,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介于早、晚期注水时间之间,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注水压力,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注水压力,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注水压力,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注水优点:采收率较高优点:采收率较高优点:采收率较高优点:采收率较高缺点:同(缺点:同(缺点:同(缺点:同(2 2 2 2))))46 3. 3. 3. 3. 注水方式注水方式注水方式注水方式 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系1 1)边缘注水)边缘注水((2 2)切割注水)切割注水((3 3)面积注水)面积注水((4 4)点状注水)点状注水47 (1)边缘注水I.I.I.I.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注水井排位于构造上油水边缘附近的等高线上以注水井排位于构造上油水边缘附近的等高线上以注水井排位于构造上油水边缘附近的等高线上以注水井排位于构造上油水边缘附近的等高线上以保持同油水边缘平行,使油水前缘有一个好的界面,保持同油水边缘平行,使油水前缘有一个好的界面,保持同油水边缘平行,使油水前缘有一个好的界面,保持同油水边缘平行,使油水前缘有一个好的界面,让水向油区均匀推进,达到较高的采收率让水向油区均匀推进,达到较高的采收率让水向油区均匀推进,达到较高的采收率让水向油区均匀推进,达到较高的采收率II.II.II.II.边缘注水方式的适用条件边缘注水方式的适用条件边缘注水方式的适用条件边缘注水方式的适用条件pp油田面积不大油田面积不大油田面积不大油田面积不大pp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稳定,边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稳定,边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稳定,边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稳定,边部和内部连通性好,pp油层的流动系数较高油层的流动系数较高油层的流动系数较高油层的流动系数较高pp钻注水井的边缘地区要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以保证压力的有钻注水井的边缘地区要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以保证压力的有钻注水井的边缘地区要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以保证压力的有钻注水井的边缘地区要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以保证压力的有效传播,使油田内部受到良好的注水效果。

      效传播,使油田内部受到良好的注水效果效传播,使油田内部受到良好的注水效果效传播,使油田内部受到良好的注水效果III.III.III.III.边缘注水的三种方式边缘注水的三种方式边缘注水的三种方式边缘注水的三种方式 根据注水井列与油水界面的相对位置,边缘注水又可根据注水井列与油水界面的相对位置,边缘注水又可根据注水井列与油水界面的相对位置,边缘注水又可根据注水井列与油水界面的相对位置,边缘注水又可分为以下三种:分为以下三种:分为以下三种:分为以下三种:ØØ缘外注水注水井分布在外含油边界以外缘外注水注水井分布在外含油边界以外缘外注水注水井分布在外含油边界以外缘外注水注水井分布在外含油边界以外 ØØ缘上注水将注水井排布在含油外缘上缘上注水将注水井排布在含油外缘上缘上注水将注水井排布在含油外缘上缘上注水将注水井排布在含油外缘上ØØ边内注水将注水井布置在内含油边界以内边内注水将注水井布置在内含油边界以内边内注水将注水井布置在内含油边界以内边内注水将注水井布置在内含油边界以内。

      48 ((((2 2 2 2)切割注水)切割注水)切割注水)切割注水I.I.I.I.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注水井排将油藏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单元,注水井排将油藏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单元,注水井排将油藏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单元,注水井排将油藏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单元,每一块面积(切割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每一块面积(切割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每一块面积(切割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每一块面积(切割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和调整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和调整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和调整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和调整II.II.II.II.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油层大面积分布油层大面积分布油层大面积分布油层大面积分布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性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性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性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油层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油层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油层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III.III.III.III.论证内容论证内容论证内容论证内容裂缝的主要方位裂缝的主要方位裂缝的主要方位裂缝的主要方位切割距大小切割距大小切割距大小切割距大小井距、排距大小井距、排距大小井距、排距大小井距、排距大小生产井排数生产井排数生产井排数生产井排数49 IV.IV.IV.IV.切割注水的实施步骤切割注水的实施步骤切割注水的实施步骤切割注水的实施步骤排液:在注水井排,清除注水井井底周围油层的污染物,在井排液:在注水井排,清除注水井井底周围油层的污染物,在井排液:在注水井排,清除注水井井底周围油层的污染物,在井排液:在注水井排,清除注水井井底周围油层的污染物,在井底周围附近造成低压带。

      底周围附近造成低压带底周围附近造成低压带底周围附近造成低压带拉水线:在注水井排上,一口井排液,一口井注水,使注水井拉水线:在注水井排上,一口井排液,一口井注水,使注水井拉水线:在注水井排上,一口井排液,一口井注水,使注水井拉水线:在注水井排上,一口井排液,一口井注水,使注水井排上首先形成水线排上首先形成水线排上首先形成水线排上首先形成水线全面注水:将排液井改为注水井全面注水:将排液井改为注水井全面注水:将排液井改为注水井全面注水:将排液井改为注水井V.V.V.V.切割注水的类型切割注水的类型切割注水的类型切割注水的类型横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横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横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横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纵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纵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纵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纵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环状切割环状切割环状切割环状切割链状切割链状切割链状切割链状切割其他切割:如中心切割其他切割:如中心切割其他切割:如中心切割其他切割:如中心切割 50 VI.VI.VI.VI.切割注水的利弊切割注水的利弊切割注水的利弊切割注水的利弊((((1 1 1 1)优点)优点)优点)优点可根据油田具体的地质情况(构造形态),选择切割井排形式、可根据油田具体的地质情况(构造形态),选择切割井排形式、可根据油田具体的地质情况(构造形态),选择切割井排形式、可根据油田具体的地质情况(构造形态),选择切割井排形式、方向和距离方向和距离方向和距离方向和距离具有可调性具有可调性具有可调性具有可调性可先开采物性好的高产地带可先开采物性好的高产地带可先开采物性好的高产地带可先开采物性好的高产地带切割区内生产井排受效较好切割区内生产井排受效较好切割区内生产井排受效较好切割区内生产井排受效较好((((2 2 2 2)缺点)缺点)缺点)缺点不能很好适应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不能很好适应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不能很好适应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不能很好适应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注水井排两侧的地质条件不一致,会出现区与区之间的不平衡注水井排两侧的地质条件不一致,会出现区与区之间的不平衡注水井排两侧的地质条件不一致,会出现区与区之间的不平衡注水井排两侧的地质条件不一致,会出现区与区之间的不平衡注水井间干扰大,吸水能力降低注水井间干扰大,吸水能力降低注水井间干扰大,吸水能力降低注水井间干扰大,吸水能力降低内排与外排生产井受效不均衡内排与外排生产井受效不均衡内排与外排生产井受效不均衡内排与外排生产井受效不均衡51 ((((3 3 3 3)面积注水)面积注水)面积注水)面积注水I.I.I.I.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 : : 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

      个开发区上个开发区上个开发区上 II.II.II.II.适用于下列条件适用于下列条件适用于下列条件适用于下列条件pp((((1 1 1 1)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pp((((2 2 2 2)油层的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油层的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油层的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油层的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pp((((3 3 3 3)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pp((((4 4 4 4)可用于油田开发后期的强化采油)可用于油田开发后期的强化采油)可用于油田开发后期的强化采油)可用于油田开发后期的强化采油pp((((5 5 5 5)可用于提高采油速度)可用于提高采油速度)可用于提高采油速度)可用于提高采油速度III.III.III.III.开发特点开发特点开发特点开发特点((((1 1 1 1)采油速度高,但生产见水时间早,原因是)采油速度高,但生产见水时间早,原因是)采油速度高,但生产见水时间早,原因是)采油速度高,但生产见水时间早,原因是因所有生产井均可受到注水井的直接影响因所有生产井均可受到注水井的直接影响因所有生产井均可受到注水井的直接影响因所有生产井均可受到注水井的直接影响注水井到生产井距离较近,吸水能力好,产液能力高。

      注水井到生产井距离较近,吸水能力好,产液能力高注水井到生产井距离较近,吸水能力好,产液能力高注水井到生产井距离较近,吸水能力好,产液能力高2 2 2 2)可调性差)可调性差)可调性差)可调性差52 I.I.I.I.面积注水井网的命名面积注水井网的命名面积注水井网的命名面积注水井网的命名以生产井为中心,包括周围的注水井而构成的单元来命名以生产井为中心,包括周围的注水井而构成的单元来命名以生产井为中心,包括周围的注水井而构成的单元来命名以生产井为中心,包括周围的注水井而构成的单元来命名反井网:注水井和生产井位置调换而得的井网反井网:注水井和生产井位置调换而得的井网反井网:注水井和生产井位置调换而得的井网反井网:注水井和生产井位置调换而得的井网53 54 不同面积井网的注水井网特征不同面积井网的注水井网特征井网井网四点四点歪四歪四点点五点五点七点七点法法九点九点法法反九反九点点直线直线排状排状交错交错排状排状注采注采井数井数比比1::21::21::12::13::11::31::11::1钻成钻成井网井网要求要求等边等边三角三角形形正方正方形形等边等边三角三角形形正方正方形形正方正方形形长方长方形形55 ((((4 4 4 4)影响注采井网选择的因素)影响注采井网选择的因素)影响注采井网选择的因素)影响注采井网选择的因素ØØ注采井数比要适当,既具有一定的注水能力和生注采井数比要适当,既具有一定的注水能力和生注采井数比要适当,既具有一定的注水能力和生注采井数比要适当,既具有一定的注水能力和生产能力,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产能力,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产能力,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产能力,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ØØ面积波及系数要高面积波及系数要高面积波及系数要高面积波及系数要高ØØ具有可调整性(可调整性要好)具有可调整性(可调整性要好)具有可调整性(可调整性要好)具有可调整性(可调整性要好)ØØ根据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裂缝的方向布井根据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裂缝的方向布井根据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裂缝的方向布井根据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裂缝的方向布井56 第三节油田主要开发指标及调控要求第三节油田主要开发指标及调控要求油田产油产气指标油田产油产气指标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油田压力指标油田压力指标油田产水指标油田产水指标油田注入指标油田注入指标油田递减率油田递减率采油指数和吸水指数采油指数和吸水指数稠油开采指标稠油开采指标57 油田产油产气指标油田产油产气指标ØØ日产水平日产水平ØØ日产能力日产能力ØØ折算年产量折算年产量ØØ生产规模生产规模ØØ平均单井日产量平均单井日产量ØØ综合生产气油比综合生产气油比ØØ累积生产气油比累积生产气油比58 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地质储量×100%折算采油速度=折算年产油量/地质储量×100%Ø采油速度采油速度59 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Ø采采出出程程度度影响采出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油田地质条件:储量集中,油层连通条件好,采出程度就高。

      2) 井网条件:井网完善,采出程度就高3)开采方式:采出程度的高低与注水开发、热采和依靠天然能量等开采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60 油田压力指标油田压力指标1.1.静水柱压力静水柱压力2.2.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3.3.压力系数压力系数4.4.目前油(气)层压力目前油(气)层压力5 5.油田平均油层压力.油田平均油层压力5.5.流动压力流动压力6 6.生产压差.生产压差7.7.注水压差注水压差8 8.总压差.总压差9 9.饱和压力.饱和压力10.10.地饱压差地饱压差1111.地层破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61 油田产水指标油田产水指标Ø含水率含水率Ø含水上升速度含水上升速度Ø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62 油田产水指标油田产水指标63 油田注入指标油田注入指标Ø注水强度注水强度Ø注采比注采比Ø注水利用率(注水利用率(存水率)存水率) Ø水驱指数水驱指数Ø水驱油效率水驱油效率64 油田递减率油田递减率(一)水平递减率(一)水平递减率油田自然递减率油田自然递减率油田综合递减率油田综合递减率(二)油量年递减率(二)油量年递减率油量自然递减率油量自然递减率油量综合递减率油量综合递减率65 采油指数和吸水指数采油指数和吸水指数采油指数采油指数采油指数采油指数吸水指数吸水指数吸水指数吸水指数 指油井生产压差每增加一个兆帕时,一天内所增加的油量。

      它代表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 它的大小反映油层吸水能力的强弱在注水井管理中,根据吸水指数的变化,可以分析注水井的井下工作状况及油层的吸水情况 66 稠油开采指标稠油开采指标蒸汽干度(注汽参数指标):蒸汽干度是指一千克湿饱和蒸蒸汽干度(注汽参数指标):蒸汽干度是指一千克湿饱和蒸汽中,含有干饱和蒸汽的质量百分数,用符号汽中,含有干饱和蒸汽的质量百分数,用符号x表示国内外常用的计量(计算)方法有分离器法、氯根滴定法、电导率法和孔板流量计法, 油汽比:是指注入一吨蒸汽(即一吨折合的蒸汽)所能够采油汽比:是指注入一吨蒸汽(即一吨折合的蒸汽)所能够采出的原油量注汽强度:(单位:吨出的原油量注汽强度:(单位:吨/ /日日··米,算法与注水强米,算法与注水强度相似)度相似)4. 4.其它指标和参数:如水质指标(悬浮物、含盐量、碱度、其它指标和参数:如水质指标(悬浮物、含盐量、碱度、硬度、酸度、硬度、酸度、PHPH值、有机物含量、含氧量、含油类杂质等),值、有机物含量、含氧量、含油类杂质等),注气参数(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注汽压力、焖注气参数(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注汽压力、焖井时间等)井时间等) 67 v水驱油田的主要调控指标水驱油田的主要调控指标年度调控指标年度调控指标Ø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Ø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Ø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Ø油藏压力系统油藏压力系统Ø注采比注采比68 开发阶段调控指标开发阶段调控指标ØØ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ØØ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ØØ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ØØ采收率采收率 69 70 第四节第四节 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 陆陆相相油油藏藏储储集集层层的的非非均均质质性性主主要要表表现现为为层层间间、、层层内内、、平平面面三三大大差差异异,,这这三三个个方方面面的的差差异异决决定定了了油油藏藏在在注注水水开开发发过过程程中中的的油油水水运运动动状状态态的的差差异异性性,,全全面面了了解解这这种种差差异异性性,,研研究究并并掌掌握握其其变变化化规规律律和和特特点点,,采采取取响响应应的的措措施施,,可可以以最最大大限限度度的的提提高高油油层层动动用用程程度度,,扩扩大大注注水水波波及及体体积积、、改改善善油油藏藏开开发发效效果。

      果71 层间矛盾层间矛盾1. 1.层间渗透率分布形式层间渗透率分布形式2. 2.渗透率级差它是一套开发层系中最高单层平均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它是一套开发层系中最高单层平均渗透率与最低单层平均渗透率比值一般在与最低单层平均渗透率比值一般在5-105-10之间3. 3.单层突进系数:最高单层渗透率与油层厚度权衡平均渗单层突进系数:最高单层渗透率与油层厚度权衡平均渗透率比值透率比值4. 4.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5. 5.渗透率均质系数渗透率均质系数定性定量描述定性定量描述72 1、 注水井中的层间差异和井间干扰吸水能力相差悬殊同时存在井间干扰想象2、注入水单层突进3、生产井中的差异和干扰A:一口井中开采层数越多,不出液层数比例越大B:多层合采产量小于分层开采产量之和C:生产井中的流动压力越高,层间干扰越严重.D:油藏高含水期间,层间干扰更为严重;E:倒灌现象(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很多现象说明倒灌现象的存在,如用涡论流量计测试分层产量时,有少数测点出现负值;测试分层压力时,发现有些层的地层压力比全井地层压力还低,甚至有些高压力水层倒灌入低压油层中去.)F:随主力层产业比例增高,不出油层数增多.开发中的表现开发中的表现73 1、要细分层系或在本层系中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调整分层注水量、采油量,使高、中、低渗透油层都能发挥作用,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

      2、进行储层改造,堵高压低3、调整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解决层间矛盾的办法和途径74 1.注入水沿着高渗透条带突进形成局部舌进示踪迹)注入水沿着高渗透条带突进形成局部舌进示踪迹)2.井井间间干干扰扰现现象象((三三个个方方面面::同同一一注注水水井井组组中中,,有有一一口口油油井井见见水水,,产产液液量量上上升升,,其其他他井井产产液液量量下下降降;;油油井井调调整整生生产产压压差差,,相相临临的的井井就就要要要要受受到到影影响响,,油油井井见见水水后后,,见见水水方方向向推推进进速速度度加快,平面现象加剧加快,平面现象加剧3.断层遮挡和井网控制程度差,增加了平面差异断层遮挡和井网控制程度差,增加了平面差异平面矛盾平面矛盾储集层不仅表现为纵向上的上下层之间,即使是同一层位,在片面上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部位的非均质性也很严重,在油藏开发过程中,表现为平面差异开发中的表现开发中的表现75 1 1、实施分区治理,针对不同的地质特点采取相、实施分区治理,针对不同的地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应的工艺措施;2 2、打调整井(加密),调整完善注采系统打调整井(加密),调整完善注采系统解决平面矛盾的办法和途径76 同同一一砂砂层层内内部部不不同同部部位位由由于于储储层层物物性性不不同同造造成成的的差差异异(厚油层)(厚油层)动态反映动态反映A A::不同部位吸水强度不同不同部位吸水强度不同B B::不同部位产液情况差别悬殊不同部位产液情况差别悬殊层内矛盾层内矛盾解决平面矛盾的办法和途径77 层内矛盾层内矛盾解决平面矛盾的办法和途径v一是”四细”工艺,即细分注水、细分堵水、细分测试和细分采油。

      采用封隔器细分,对象是层内有岩性或物性夹层的厚油层,夹层分布越稳定,细分的效果就越好v二是“四选”工艺,即选择性注水、选择性酸化(增注)、选择性压裂和选择性堵水v对于亲水油藏,可采用变强度注水的方法,通过渗吸作用来提高水驱油效率;v三次采油方法,聚合物驱油法来提高石油采收率78 一、驱动方式的概念一、驱动方式的概念油、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能油、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能油、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能油、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气的膨胀能溶解气的膨胀能溶解气的膨胀能溶解气的膨胀能气顶气的弹性和气体压头气顶气的弹性和气体压头气顶气的弹性和气体压头气顶气的弹性和气体压头边底水的弹性和静水压头边底水的弹性和静水压头边底水的弹性和静水压头边底水的弹性和静水压头原油本身的重力原油本身的重力原油本身的重力原油本身的重力第六节第六节 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79 次生气顶和气窜次生气顶和气窜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 1 1.次生气顶:.次生气顶:随着地层储量的采出,井底压力会逐渐地下降,此力降向四周传递的结果,压降漏斗会逐渐扩大,直到地层压力Pe也逐降下降,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原油中溶解的天然气会分离出来。

      地层中的含油饱和度降低,含气饱和度增加此种情况开始出现于近井地带,而后逐渐向四周扩大当含气饱和度高于 50% 以后,油相渗透率降低到零而油停止流动如果相邻的几口井都产主这种情况,则会在油藏的中间形成纯产气区,我们把这种纯产气区叫做次生气顶80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气窜气窜气窜气窜在邻近气顶或次生气顶的区域,由于采油方式不合理,生产压差过大,采油速度太高而造成新的低压区气顶或次生气顶就会发生膨胀而表现出驱油的性能一段时间后,气顶里的气流会突破地下原油的屏障而进入油井,使油井气油比急剧上升,而被迫停产,这种情况叫气窜81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82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边水舌进边水舌进1 1、储层的非均质性、储层的非均质性2 2、注水井投注顺序、注水井投注顺序平面突进系数平面突进系数= =最大的水线推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进距离/ /平均水线推进距离平均水线推进距离Ø油井的正常水淹油井的正常水淹83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底水锥进底水锥进1 1、油层厚度大、油层厚度大2 2、射开不完善、射开不完善原始油水界面原始油水界面采油井采油井采油井采油井84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层中指进层中指进水平油层中边水沿高渗透带指进边水倾斜岩层中底水沿顶部高渗透带指进底水85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单层突进单层突进单层突进示意图高渗层中渗层低渗层86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单向突进单向突进H001H002H003H005H006H007H008H011H012H013H065H1368H1377H1408H1411H1412H1414H1420H1421H1422H1424H1428AH1430H1432H1434H1438H1439H1440H1441H1442H1443H1447H1449H1452H1455H1456H1457H1460H1465H1466H1467H1468H1469H1471H1473H1475H1477H1480H1481H1482H1483H1484H1485H1489H1491H221H2308H2430H2431H2432H2435H2436H2437H2438H2439H2440H2441H2442H2443H2444H2445H2446H2447H2448H2449H2450火火11火火2H004H009H010H1413H1427H1429H1431H1433H1448H1450H1451H1459H1461H1462H1463H1470H1472H1474H1476H1478H1486H1487H2318H263边边 水水 窜窜注注 入入 水水 窜窜底底 水水 窜窜地地 层层 水水 水水 侵侵 线线 图图 例例87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油水同层油水同层88 第五节第五节 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油井见水类型Ø油水层串通(串槽)油水层串通(串槽)1 1、固井质量差、固井质量差2 2、垂直裂缝发育、垂直裂缝发育89 1.1.1.1.弹性驱动弹性驱动弹性驱动弹性驱动 依靠原油、束缚水及岩石依靠原油、束缚水及岩石依靠原油、束缚水及岩石依靠原油、束缚水及岩石的弹性驱油。

      产生的地质条的弹性驱油产生的地质条的弹性驱油产生的地质条的弹性驱油产生的地质条件:件:件:件:边、底水不活跃边、底水不活跃边、底水不活跃边、底水不活跃未实施人工注水、注气未实施人工注水、注气未实施人工注水、注气未实施人工注水、注气无气顶的未饱和油藏无气顶的未饱和油藏无气顶的未饱和油藏无气顶的未饱和油藏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üü地层压力下降,但仍高于地层压力下降,但仍高于地层压力下降,但仍高于地层压力下降,但仍高于P P P Pb b b b((((饱和压力)饱和压力)饱和压力)饱和压力)üü油气比不变油气比不变油气比不变油气比不变üü产量不断下降产量不断下降产量不断下降产量不断下降üü采收率低,通常为采收率低,通常为采收率低,通常为采收率低,通常为2—5%2—5%2—5%2—5%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驱动方式是指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驱动方式是指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驱动方式是指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驱动方式是指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

      ÄÄ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90 产生的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条件:边底水不活跃、未注水边底水不活跃、未注水边底水不活跃、未注水边底水不活跃、未注水和气和气和气和气无气顶(或气顶很小)无气顶(或气顶很小)无气顶(或气顶很小)无气顶(或气顶很小)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压力急剧下降压力急剧下降压力急剧下降压力急剧下降产量不断下降产量不断下降产量不断下降产量不断下降初期油井的生产气油比初期油井的生产气油比初期油井的生产气油比初期油井的生产气油比急剧增加,然后下降急剧增加,然后下降急剧增加,然后下降急剧增加,然后下降采收率在采收率在采收率在采收率在5 —25%5 —25%5 —25%5 —25%之间之间之间之间2. 2. 2. 2.溶解气驱溶解气驱溶解气驱溶解气驱 依靠油中释放的溶解气的膨胀能其驱油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依靠油中释放的溶解气的膨胀能其驱油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依靠油中释放的溶解气的膨胀能。

      其驱油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依靠油中释放的溶解气的膨胀能其驱油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占、胀、流动占、胀、流动占、胀、流动占、胀、流动91 产生的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条件:产生的地质条件:有充足的水源有充足的水源有充足的水源有充足的水源露头高差大露头高差大露头高差大露头高差大水层的连通性好、水层的连通性好、水层的连通性好、水层的连通性好、渗透性好渗透性好渗透性好渗透性好构造单一、构造单一、构造单一、构造单一、khkhkhkh/ / / /   大大大大水侵入油藏的速度水侵入油藏的速度水侵入油藏的速度水侵入油藏的速度= = = =采采采采液速度液速度液速度液速度3. 3. 3. 3. 水压驱动水压驱动水压驱动水压驱动((((1 1 1 1)刚性水压驱动)刚性水压驱动)刚性水压驱动)刚性水压驱动 依靠边底水的静水压头、注入水的水力压头驱油依靠边底水的静水压头、注入水的水力压头驱油依靠边底水的静水压头、注入水的水力压头驱油依靠边底水的静水压头、注入水的水力压头驱油92 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地层压力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地层压力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地层压力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地层压力稳定在某个水平上生产气油比不变生产气油比不变生产气油比不变生产气油比不变产液量可保持不变产液量可保持不变产液量可保持不变产液量可保持不变采收率为采收率为采收率为采收率为35 —65%35 —65%35 —65%35 —65%93 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一般无露头一般无露头一般无露头一般无露头含水区远大于含油区含水区远大于含油区含水区远大于含油区含水区远大于含油区有时虽有供水区,但油层有时虽有供水区,但油层有时虽有供水区,但油层有时虽有供水区,但油层与供水区的连通性差,二与供水区的连通性差,二与供水区的连通性差,二与供水区的连通性差,二者距离又远者距离又远者距离又远者距离又远或边底水活跃,但水侵量或边底水活跃,但水侵量或边底水活跃,但水侵量或边底水活跃,但水侵量不能弥补产液量。

      不能弥补产液量不能弥补产液量不能弥补产液量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压力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压力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压力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压力不断下降,但仍高于P P P Pb b b b;;;;生产气油比保持不变;生产气油比保持不变;生产气油比保持不变;生产气油比保持不变;采液、采油量下降采液、采油量下降采液、采油量下降采液、采油量下降采收率一般为采收率一般为采收率一般为采收率一般为25 —50%25 —50%25 —50%25 —50%2 2 2 2)弹性水压驱动)弹性水压驱动)弹性水压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依靠含水区中的水和岩石的弹性来驱油依靠含水区中的水和岩石的弹性来驱油依靠含水区中的水和岩石的弹性来驱油依靠含水区中的水和岩石的弹性来驱油94 4. 4. 4. 4. 气压驱动气压驱动气压驱动气压驱动((((1 1 1 1)刚性气压驱动,产生的地质条件:)刚性气压驱动,产生的地质条件:)刚性气压驱动,产生的地质条件:)刚性气压驱动,产生的地质条件:构造完整、倾角大或厚度大构造完整、倾角大或厚度大构造完整、倾角大或厚度大构造完整、倾角大或厚度大油层的油层的油层的油层的khkhkhkh/ / / /   大大大大向气顶注气保压,或气顶体积远大于含油体积向气顶注气保压,或气顶体积远大于含油体积向气顶注气保压,或气顶体积远大于含油体积向气顶注气保压,或气顶体积远大于含油体积95 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地层压力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地层压力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地层压力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地层压力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油气界面推进到井底之前,油气界面推进到井底之前,油气界面推进到井底之前,油气界面推进到井底之前,GORGORGORGOR不变不变不变不变在油气接触面到达井底之前,产量也较为稳定在油气接触面到达井底之前,产量也较为稳定在油气接触面到达井底之前,产量也较为稳定在油气接触面到达井底之前,产量也较为稳定采收率一般为采收率一般为采收率一般为采收率一般为25 —50%25 —50%25 —50%25 —50%。

      96 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气顶体积小气顶体积小气顶体积小气顶体积小未实施人工注气未实施人工注气未实施人工注气未实施人工注气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油井产量下降油井产量下降油井产量下降油井产量下降GORGORGORGOR随时间而上升随时间而上升随时间而上升随时间而上升((((2 2 2 2)弹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97 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产生的地质条件是:油层倾角大油层倾角大油层倾角大油层倾角大油层的油层的油层的油层的khkhkhkh/ / / /   高高高高其他能量枯竭之后其他能量枯竭之后其他能量枯竭之后其他能量枯竭之后5. 5. 5. 5.重力驱动重力驱动重力驱动重力驱动 依靠原油自身的重力作用驱油依靠原油自身的重力作用驱油依靠原油自身的重力作用驱油依靠原油自身的重力作用驱油98 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特点是: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压力下降不产水或产水少不产水或产水少不产水或产水少不产水或产水少99 v分析驱动方式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分析驱动方式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 在分析和论证油田驱动方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在分析和论证油田驱动方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在分析和论证油田驱动方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在分析和论证油田驱动方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1.1.1.1.油田比较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布井方案油田比较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布井方案油田比较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布井方案油田比较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布井方案2.2.2.2.油田合理的采油速度及单井工作制度,以便充分发挥有油田合理的采油速度及单井工作制度,以便充分发挥有油田合理的采油速度及单井工作制度,以便充分发挥有油田合理的采油速度及单井工作制度,以便充分发挥有效的驱动能量效的驱动能量效的驱动能量效的驱动能量3.3.3.3.控制油藏的动态,使之始终向着高效的驱动方式转化,控制油藏的动态,使之始终向着高效的驱动方式转化,控制油藏的动态,使之始终向着高效的驱动方式转化,控制油藏的动态,使之始终向着高效的驱动方式转化,提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100 v论证某一具体油田驱动方式的方法:论证某一具体油田驱动方式的方法:论证某一具体油田驱动方式的方法:论证某一具体油田驱动方式的方法:1.1.1.1.研究天然能量及地质条件,例如边水能量研究:研究天然能量及地质条件,例如边水能量研究:研究天然能量及地质条件,例如边水能量研究:研究天然能量及地质条件,例如边水能量研究:边水水体大小、几何形态边水水体大小、几何形态边水水体大小、几何形态边水水体大小、几何形态连通性(有无断层遮挡、岩性变化)连通性(有无断层遮挡、岩性变化)连通性(有无断层遮挡、岩性变化)连通性(有无断层遮挡、岩性变化)khkhkhkh/ / / /   状况状况状况状况油层压力下降,边水侵入量大小油层压力下降,边水侵入量大小油层压力下降,边水侵入量大小油层压力下降,边水侵入量大小2. 2. 2. 2. 分析论证天然能量能否满足采油速度的要求分析论证天然能量能否满足采油速度的要求分析论证天然能量能否满足采油速度的要求分析论证天然能量能否满足采油速度的要求3.3.3.3.如何转化为高效的驱动方式如何转化为高效的驱动方式如何转化为高效的驱动方式如何转化为高效的驱动方式101 第七节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第七节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注水开发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注水开发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阶段划分阶段划分阶段划分阶段划分含水范围含水范围含水范围含水范围(%)(%)(%)(%)生产特点生产特点生产特点生产特点主要措施手段主要措施手段主要措施手段主要措施手段低含水期低含水期低含水期低含水期 0 0 0 0~~~~20202020注水受效注水受效注水受效注水受效 开展早期分层注水,保持油层能量开采。

      要开展早期分层注水,保持油层能量开采要开展早期分层注水,保持油层能量开采要开展早期分层注水,保持油层能量开采要采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提高产油能力采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提高产油能力采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提高产油能力采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提高产油能力中含水期中含水期中含水期中含水期 20202020~~~~60606060主力油层普遍见水,层主力油层普遍见水,层主力油层普遍见水,层主力油层普遍见水,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量递减量递减量递减量递减 开展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开展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开展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开展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的动用程度的动用程度的动用程度高含水期高含水期高含水期高含水期 60606060~~~~90909090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完善注采井网。

      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注采井网 特高含水特高含水特高含水特高含水 >90>90>90>90剩余油高度分散,注入剩余油高度分散,注入剩余油高度分散,注入剩余油高度分散,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水低效、无效循环水低效、无效循环水低效、无效循环精细挖潜调整精细挖潜调整精细挖潜调整精细挖潜调整推广和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和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和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和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102 油田地质储量油田地质储量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油田开发主要指标油田开发主要指标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注水开发油田的三大矛盾油田动态类型油田动态类型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性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性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油藏开发阶段的划分 10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