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柴静采访艺术.doc
19页三 江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浅谈柴静采访艺术 —以柴静在央视纪实节目《看见》中采访为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院(系) 新闻学 专业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职称 教 授 起讫日期 2011年11月—2012年5月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三江学院 文新院 摘 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作为新闻戏剧的主角,记者肩负着寻求事实、探索真相的重要使命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作为新闻雏形的接触者,同样也是新闻演变的主导者,记者相对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柴静采访特点的介绍,以及对其采访艺术进行评析,进而分析身为记者应该如何采访,如何展现最为真实的新闻其中着重阐释柴静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采访,贴近被访者心灵,寻求最佳新闻表达的方式,将新闻的温度把握的得当适宜在新闻采访这个行业,柴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或许她还不够完美,但她独具一格的采访,值得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去思考,去权衡。
关键词:柴静;《看见》;采访艺术;聆听;情感 Abstract News Interview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news work, and it also is the premise and the key of news writing. As the leading role of news drama, reporters shoulder important mission of seeking facts of news and discovering truth of it. Through the way of visiting, obsering and some other ways, reporters collect news materials. As the contact person of news truth, and the master of the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s, the importance of news reporters is self-evident. This paper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iJing's interview, and evaluating the art her interview , and then analyzes how to interview as a reporter, and how to show the real news. Especially,This paper explains how ChaiJing nterview the respondents ,then close their mind in her unique way to find the best way of expressing news and grasping the news appropriately. ChaiJing sets us an example in the field of news interview. Perhaps she is not perfect enough, but the type of her interview deserves every journalists thinking and balancing.Key words:ChaiJing; "insight"; Interview with art; Listening; emotional目 录第一章 柴静采访特点 11.1 新闻的背后是心灵 11.1.1 采访中新闻情感信息的传递 11.1.2 用心聆听新闻 11.2 让现场说话 21.2.1 真实的现场更具说服力 21.2.2 在新闻现场舞出真实的姿态 31.3 细节的魅力 31.3.1 新闻价值在细节中得到有效放大 31.3.2 注重细节的表现力 4第二章 柴静采访艺术评析 52.1 关注新闻中的人 52.1.1 电视采访是一门研究人的艺术 52.1.2 把人放在新闻的中心 52.2 倾听式采访 62.2.1 善于倾听是采访成功的基石 62.2.2 营造倾听式的谈话空间 62.3 刚柔并济 掘出真实的新闻 72.3.1 真实的情感更具新闻价值 72.3.2 采访是探究真相的战斗 7第三章 柴静式采访的启示 93.1 报道新闻应该担当的责任感 93.1.1 正确的舆论引导 93.1.2 高度的责任感 93.2 选择新闻的独特视角 103.2.1 做一种平衡的新闻 103.2.2 不断探究新闻报道的流向 103.3 注重新闻的温度 103.3.1 展现最真实的新闻 113.3.2 新闻报道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 113.4 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12结束语 13致 谢 14参考文献 15三江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柴静采访特点 记者,活跃在社会舞台的佼佼者,如何能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如何舞出属于自己的姿态,这是每一名职业新闻人都该有的追求。
柴静,中央电视台《看见》主持人,出镜记者,曾主持《新闻调查》(出镜记者)、《柴静观察》、《面对面》等知名节目,先后获2003年年度风云记者、2007年度感动中国绿色人物、央视2009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等奖项,作为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个感性又睿智的女记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采访,贴近心灵,寻求最佳新闻表达的方式,她一步步向新闻迈进,也渐渐被人所熟知1.1 新闻的背后是心灵1.1.1 采访中新闻情感信息的传递人,作为新闻的重要要素之一,与时间、地点、事件等一样皆为人而服务,新闻也一样记者肩负着记录今天,书写历史的使命,记者需要为人类文明历程锦上添花,如何体现时代的文明,如何更好让新闻为人类进步推波助澜,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的监督人,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也是普通人,他必须包容并表达公众的情感在新闻信息中,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记者还需关注新闻情感信息新闻的报道也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它需要犹雪中送炭般,给人送上心灵上的温暖柴静曾经说过一句话,记者最伟大的权力就是当别人的心灵向你打开的时候,她觉得这个特别了不起,只有这样她才对自己的职业感觉到非常敬畏,如果素不相识的人,不仅仅因为她说了自己是记者,愿意打开他们的心灵,让你接触他们隐匿的痛苦,这种权力让她感到非常敬畏。
1.1.2 用心聆听新闻在《看见》一期采访艾滋病儿童的节目中,柴静说:“作为一个记者,十几年来,我采访过很多艾滋病毒感染者,我以为我知道什么叫做歧视和痛苦,但是在这次采访中,我才真的看见和触摸到了他们的灵魂,就像一个人抚摸着自己受伤的膝盖,感到了疼痛的亲切涛涛,十二岁,因为母婴传播被感染,母亲去世,和父亲、奶奶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在一部讲述艾滋病的电影《最爱》中出演人物小鑫,涛涛在电影中扮演一个中毒身亡的孩子,这是他第一次演戏,但就是这样一个业余演员,在演孩子肚子剧痛,然后倒地死去的戏时,逼真的让是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当拍摄暂停时,剧组工作人员上前扶起躺在地上的涛涛,涛涛哭了柴静:为什么哭了?涛涛:因为那时候想起了一个人柴静:妈妈?涛涛:对啊纪录片中,涛涛的父亲和继母,针对要不要孩子产生了争执涛涛站在一旁看着柴静:我在想,你当时为什么不走开?涛涛(尴尬的扭头,笑了)柴静:如果你走开,就不会听到让你难受的话了涛涛:(微微点头)柴静:涛涛,你心里面平常有什么事,跟谁说啊?涛涛:(摇头,眼里噙着泪水,头微微昂起)看似这场采访并不算多么成功,但却让人感到很真实,柴静窥探出涛涛的心理,以“你当时为什么不走开?”“你心里面平常有什么事,跟谁说啊?”进行采访,看似提问,实质是讲出涛涛或许并不愿意陈述的内心世界,涛涛简单的扭头、点头,不言而喻,柴静成功了,而这成功不仅仅是心理战术,更加体现了柴静能够为对方舍身处地着想,用一种和风细雨般的交谈真正进入到了被采访对象的内心。
柴静触碰到了涛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同时也让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为之一颤,由衷的敬佩这个小演员,由衷的心疼这个孩子每个人都有感情,没有谁是永远铁石心肠的,坏人也好,罪犯也好,残疾人也罢,谁都希望有人发自真心的去理解,自己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需要有人来串门,柴静就像个热心的串门大妈,但她不唠叨,更多时候,她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用心做新闻记者需要以旁观者的方式去冷观社会,但更需要有承担责任的抱负与勇气1.2 让现场说话1.2.1 真实的现场更具说服力现场是电视新闻新闻的核心,是电视记者的圣地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记者应该遵循的就是“有新闻发生就有我在场”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对新闻的当事人、见证人进行采访,在现场就事态发生、进展进行的即时报道,这是电视媒体传达信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1]曾祥敏:《电视采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第150页而记者所要做的就是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记者必须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和捕捉有价值的事实和画面和柴静一起工作的陈卓曾这样说她:“和柴静一起采访,她总是群众的焦点。
我经常能听到观众、代表、委员在旁边小声议论:‘柴静!央视主持人’陈卓问过柴静,问她怎么看待自己?她回答说:“我是一名记者记者一定要站在新闻现场、站在第一线这正是《看见》的特点,所有的采访都在现场,突出“看见”二字而做这样的节目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记者必须面对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间、地点、人物都有可能因为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在现场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且得到高质量的答案是对一名记者的挑战1.2.2 在新闻现场舞出真实的姿态《挑山的女人》讲述一个女挑山工,她抚育三个子女成人,培养出两个大学生,艰难生活里,她独自承受痛苦在节目的开头,一个女人,挑着两个煤气罐,一步一个阶梯配上“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的歌声,掺着解放鞋落在石阶上的声音,和那声几乎轻不可闻的叹息,不禁让人心里一起,一落一个将近五十岁的女人挑着一两百斤的货物走三千级台阶,走了十七年,对她来说,这是一条歇不得的长路,因为肩上挑的是老人孩子的日子,家里炉膛的火不能熄,因为要靠它把一个家捂热整场的采访场景多次变换,镜头从山下一路跟到山顶,有她一步一阶梯的艰辛,有途中游客的称赞,有到达山顶对饭馆老板的采访,有在其家中对其女儿的采访……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却可以看得出节目的多次场景选择拍摄,相对更多的语言,游客的称赞,代表着多数人对这样一个挑山工的钦佩,饭馆老板的肯定,让人深切感受她日复一日工作的不容易,女儿的不理解到体会母亲的艰辛等,相关人的口述,加上真实的再现,没什么比现场更有说服力。
而要展现着一切,需要记者的参与,用心发现表现新闻的最佳方式,相信柴静以及工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