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DEA法双维度评价企业经营绩效.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4367695
  • 上传时间:2022-05-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0M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DEA法双维度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陈诸航 陈亚 胡娅明摘 要: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颁布后光伏企业经营绩效为研究对象,收集2013—2020年37家光伏企业的面板数据,将2016年作为时间轴阶段划分点,运用 DEA 模型测算两阶段整体以及细分企业经营绩效变化情况,通过Malmquist指数分别对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短期内外部融资环境优化并未改善光伏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且企业发展的受制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的短板和不稳定性,从长期来看光伏企业的经营绩效趋于稳定,并有所转机,但上中下游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经营绩效关联性上存在差异,缺乏应对外部冲击的续航能力Key:光伏产业;DEA;经营绩效本文索引:陈诸航,陈亚,胡娅明.基于DEA法双维度评价企业经营绩效[J].中国商论,2022(03):-141.:F279.23 :A :2096-0298(2022)02(a)--042012年2月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中提及增加新能源产业的授信额度,大力扶持相关行业,以适应未来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其中太阳能利用光能发电形式,相对于其他新可再生能源具有独特优势。

      开展光伏贷款绿色通道,有助于相关企业拓宽市场覆盖面、增加产品普及率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光伏企业经营效率,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完善和发展同时随着绿色信贷政策向光伏产业的靠拢,企业经营绩效在外部融资条件优化的情况下达到期望效果宋天伟(2016)在对光伏产业问题的研究中指出,光伏产业依然存在着诸如产业畸形发展,出口依赖度高,自主创新不足和融资难等问题[1]现今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双重压力,如何在“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合理利用外部资源,调整内部产业环境,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进行投融资决策时不可忽略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借助DEA数据包络法在研究光伏企业经营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绿色信贷相关变量,以分析外部融资环境改变对光伏产业带来的影响和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在经济绩效上的关联性,为后疫情时代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光伏企业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1 文献综述1.1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余钧(2015)在对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中指出:我国光伏产业经过了“双反危机”和产能过剩问题,行业普遍亏损,目前产业正处于逐渐恢复阶段[2]邓衍成(2014)在对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中提到,光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但现有政策并不能产生期望效果[3]。

      周海洋等(2020)在对新能源产业的财税补贴效果实证研究中发现财税政策对光伏企业R&D投入有反向作用,其中企业规模越大反向作用越强烈,利润率越高反向作用越弱;财税政策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间接补贴优于直接补贴[4]1.2 光伏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张祥(2016)在对光伏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水平测度及对经营绩效的研究中发现,目前光伏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的路径以内部自主投资建设为主,而通过外部并购实现纵向整合的较少[5]郭子君(2017)在基于突变级数和DEA优化的光伏企业经营绩效实证分析中发现,经营绩效差的光伏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自身营运能力差,经营绩效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6]刘层层等(2019)基于IAHP保证域DEA模型对光伏企业经营效益进行研究,发现纯技术效率是导致企业综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生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于组件、硅片企业中[7]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对光伏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多以光伏企业本身作为出发点,并没有尝试使用外部重要事件发生时间作为研究参考依据,并且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经营绩效关联性上的实证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出台年份作为变动滞后期,利用2013—2020年37家光伏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过DEA数据包络法对光伏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研究,并分析上中下游企业存在的同质性问题和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性。

      2 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利用线性规则对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指标进行分析的一种相对有效方法对于我国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差异性,使用传统固定的生产函数无法进行很好的拟合评估,而通过DEA可以略去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探究,因此本文采用DEA模型对绿色信贷政策背景下,光伏企业内部经营效益和外部经营效益进行评价具体模型如下:3 实证分析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中成长性较好、规模较大的37家位于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了这些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同花顺金融终端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3.2 指标体系构建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经济效益文献的研究,结合光伏产业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特点,选取净资产、应付员工薪酬、经营性现金流出、绿色信贷作为投入指标;将毛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入、非流动性资产作为产出指标,构建光伏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3.3 经营绩效评价与分析3.3.1 静态绩效分析利用DEAP2.1软件对37家样本企业节点年份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经营效率分析,得到光伏企业经营效率的平均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和样本所得数据得知,2013年和2016年光伏产业平均經营效率未达到DEA有效2016年相较2013年,平均综合效率从0.924提升到0.962,呈现相对好转态势,行业整体下降幅度改善,但整体趋势未发生改变其中平均技术效率从0.938提高到0.978,说明行业内部企业对技术效率的重视程度加大,而平均规模效率从0.985下降到0.983,企业规模效益总体变化趋势平缓,在综合效率贡献上未能让行业综合效益得到提升,说明在近阶段技术效益的重要性大于规模效益的重要性2017年和2020年光伏产业平均经营效率未达到DEA有效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相对于2017年,光伏产业在经营绩效的测度上全面下滑2020年相较2017年,平均综合效率从0.964下降为0.939,呈现下降态势,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平均技术效率从0.976下降为0.962,规模效率从0.988下降到0.976,均未达到生产前沿面,行业内部企业创新效果受限疫情冲击下行业发展受阻,其综合经营效率低于2016年平均水平,但高于2013年平均水平3.3.2 动态绩效分析通过使用DEAP2.软件的Malmquist指数对光伏产业动态经营绩效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表3、表4按时间阶段排布,表5、表6按上中下游企业排布。

      从表3来看,2013—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波动,其中2014—2015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最高,规模效益趋势波动小于技术效益,规模效益基本保持稳定,而技术效益在各年度的上升趋势乏力,其中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较大,说明此时光伏产业对于高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出现发展难、困境多的问题,此时企业希望通过技术革新来更好发展,摆脱产能过剩、技术创新能力弱的状况,但同时技术创新的需求性很难得到满足从表4观察,在2017—2019年,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上达到了技术前沿,并有较好的表现,其中技术效益稳定,虽然纯技术效益有所回退,但在规模效益稳定、技术创新明显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很好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从2019—2020年的经营绩效变化以及其分解情况来看,在技術进步上出现了明显回退,纯技术效益也无法得到满足,规模效益影响整体相对较小,全要素生产率低于0.5,充分说明此次疫情对行业冲击之大,行业内部经营出现明显退坡从表5可知,总体来看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变化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益上相对中下游企业,上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明显,虽然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值上存在波动,但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保持在大于1的水平上,其中技术效益作用明显,对于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技术进步是其主要驱动力,而内部的管理和资源使用对技术效益的增长作用偏弱;中游企业的经营效率波动大,技术的持续创新未能得到很好的促进;下游企业的各项指标偏弱,在技术创新上,逐年递减程度加大,因没有中游企业在其他效益上的保证,在上中下游企业中的表现并不乐观。

      从表6观察,2017—2019年在经营效率的提升上,中下游企业优于上游公司,其中中游企业在技术进步上波动依然存在,但其他指标相对稳定;下游公司各效益相较稳定,上游企业在技术进步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却存在倒退趋势2019—2020年,在受新冠疫情冲击中,下游企业所受影响最为突出,中游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冲击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上中下游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受到较大的影响,规模效益影响较小,分解指标方向趋同,同时发现上游企业在2019—2020年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均在反向提升对于光伏企业而言,技术进步依然是主要驱动力,而内部的管理和资源使用对技术效益的增长作用不明显结合表5和表6发现,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变化与光伏产业的经营绩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技术进步是导致光伏产业经营绩效变化的主要原因,上中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2013—2016年,上游企业的经营绩效优于中下游企业,离下游企业端越近,经营绩效越低2017—2019年,由于中下游企业业务覆盖面广,两者在经营绩效上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使得中游企业的发展灵活性得到了很好体现针对我国中下游企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中下游企业经营绩效本身存在联动性和产能释放滞后性的特点,该阶段中游企业在经营绩效上明显优于上下游企业,2019—2020年,疫情冲击严重抑制了上中下游企业在技术进步上的提升,但对其他分解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

      4 结论和建议通过对2013—2020年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研究,本文给出以下结论和建议4.1 结论短期内,外部融资环境优化并未改善光伏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且企业发展的受制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的短板和不稳定性,长期来看光伏企业的经营绩效趋于稳定,并有所转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经营绩效关联性上存在差异2013—2016年上游企业经营绩效相对得到提升的同时,中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未得到明显改善,下游企业发展缺乏动力;2017—2019年中下游企业经营绩效稳定性优于上游公司,与一阶段发生背离;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产业链各端技术创新能力大幅下降,企业在技术进步上遭受严重打击4.2 建议第一,提升前沿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优质人才并持续投入研发资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传统行业产品的应用范围,将过剩产能转化为可用产能,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技术革新达到产品功能多样化的目的第二,提倡多元化经营来抵御行业风险,削弱产业链带来的内部连带反应适当扩大或收缩经营范围,优化自身内部管理,针对性地利用好企业资金第三,优化产业链结构密切关注全球行业动态,结合国内外行业趋势,将政策补贴向技术创新潜力和高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偏导,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进一步补充对企业环境污染指标的评估方法和数据披露,对贷款数据和环境指标进行细化关联,引导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标准化转型Reference[1]宋天伟.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6(6):13-14.[2]余钧.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5.[3]邓衍成.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4):345-346.[4]周海洋,王鏡涵,周东阳,等.新能源产业的财税补贴效果实证研究:以光伏产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34).[5]张祥. 光伏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动因、绩效及路径选择[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6]郭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