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思考与行动一个行动者的思考.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1314789
  • 上传时间:2024-0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4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思考与行动[一个行动者的思考] 【】 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对于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唯心主义三大行动理论的综合被看作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大综合,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在看来都有重要意义和启发作用本文对其唯意志行动理论的形构、意义与局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 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书评 1937年,帕森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此书被看成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所谓的“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其影响之大,以至于美国没有哪一个社会学分支理论的开展不与这本书联系起来,并最终形成了影响美国许多年的功能分析主义学派 在美国,早期的社会学理论主要依靠名家辈出的欧洲,然而这些不同作者的理论似乎都有一个完备的体系,这些体系之间不是彼此冲突就是残缺不全,许多社会事实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说明,这种客观的困境和需求使美国许多社会学者向学术外乡化方向开展,帕森斯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如同于尔根.哈贝马斯所说“在社会理论家中,还没有像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那样,不辞劳苦地,以如此孜孜不倦的精神,来讨论社会理论的经典作家,并把自己的理论与传统联系起来。

      今天,没有一种社会理论的构建可以不认真吸取和考虑至少与帕森斯有关的学说……〞 在书的开头,作者提出“现在谁还在读斯宾塞的作品呢〞指出理论在进化自己主要讨论一种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选取了四位理论家的理论进行探讨选择的标准是: 一、同行动理论有关 二、他们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但彼此之间无直接影响 三、四位都是杰出的理论家,声明卓著作者认为“我不把他们的研究视为四种互不相关的、相互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理论,而是认为它们属于一个理论思维的融贯整体,是以那一时期思想史中主要运动加以理解的……〞对于这一点,索罗金教授曾说:“帕累托、涂尔干、韦伯——分属于迥然不同的学派,而马歇尔作为经济学家,属于一个更加不同的思想领域〞许多人在不理解帕森斯的理论时也指出相同的看法帕森斯在讨论古典经济学时说道“怎么才有可能仍旧利用一般的行动来解决霍布斯的秩序问题,而又不依靠利益的天然同一性学说这种靠不住的形而上学的支柱这就是为什么本书所作的主要分析从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开始,接着又讨论到一位同经济理论形态有非常重要关系的社会学家再说一遍,本书的分析,主要关心的是一条摆脱功利主义体系固有的不稳定性的道路〞,可见,帕森斯在选择这几位杰出学者时是有足够的理由和考虑的。

      在对以往行动理论的评析吸收中,帕森斯将以前的行动理论分为三大类型:功利主义类型、实证主义类型和唯心主义类型他的唯意志理论来自对这三种传统的批判与综合,他试图对社会秩序作出新的解释 功利主义典型地表现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古典经济学集中讨论特定行动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强调对到达目标的各种可能手段进行选择的合理标准功利主义建立在“理性的经济人〞的根底上,这类行动经过理性的审慎的利弊权衡,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帕森斯指出功利主义把行动过于简单化,倾全力于目的——手段关系上,对于目的的特性那么大体上未加考察极端的功利主义夸大个人行动的随意性,无视了社会秩序的存在和作用功利主义的个人理论提出原子论学说,如果这种原子论特质能够维持,那么社会秩序就变成随意的和不可预料的功利主义的目的的地位:假定目的是相应于手段——目的的关系及其中心组成局部——行动者对自己处境的认识——而随意变化的但是当这种假设遭到疑心而又不放弃实证主义根底时,只有一个途径摆脱,行动者必须有可能将他对目的的选择立足于某些经验现实的科学的了解之上但是这样不可防止地把目的同行动处境等同起来了,破坏了它们在分析上的独立性这样,陷入了困境之中:或者行动者在选择目的时的能动作用是行动中的一个独立成分,这样一来目的的成分就必然是偶然的、任意的;或者否认把目的看作偶然任意的,但这样目的独立性消失了,它们被归并到处境的诸条件中,即遗传和环境中进行分析。

      帕森斯认为被功利主义理论的集体观所摒弃的唯意志论导致了这种困境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人类无法左右的,与意志毫无关系 尽管功利主义存在缺陷,但帕森斯接受了它强调的行动具有目标导向以及它肯定行动者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 与功利主义类型不同,实证主义的行动模型更加接近自然主义的立场它把行动过程视为一种类似于物理过程的现象,把行动者的主观过程排除在研究范围外,强调情境状态,试图从中发现决定行动的原因帕森斯认为它忽略人类思想的复杂,对可观察的因果关系的强调容易导致复原论因而不能解释社会行动者随意的、有选择的和为目标奋斗的倾向这是一种环境决定论立场但帕森斯接受它强调理性法那么、对现象作客观真实陈述以确定其规律性,充分关注环境对人们行动选择产生的影响 与实证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否认对行动进行因果解释的可能,强调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在德国,这种传统表现得最典型这一传统把时代精神、共同理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行动的出发点行动只有在表现了该社会文化价值才获得可理解的意义帕森斯认为这过分强调文化的意义性、特殊性但他接受这种传统中关于价值标准是影响行动的独立变量的观点 这样帕森斯的唯意志的行动理论意味着对三种类型理论的有益假定和概念的综合。

      他借取手段——目的结构,韦伯的“行动者自己确定各自行动的内涵〞,涂尔干有关行动的道德整合观念,并且受经济学模型启发,提出自己的行动模式他认为应该分析有意义的根本单位,即单位行动一项行动在逻辑上包含: 1、一个当事人,即行动者; 2、这个行动必须有个目的; 3、必然在一处境内开始,开展趋势在一个或几个不同于该行动所指向的事态即目的 4、这个单位在分析时,它的概念内在地包含着这些成分某种形式的关系,即存在着行动的标准性取向这个行动总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有发生谬误的可能性、这种概念体系参照系是主观的 根据这个模式,每个人都有能动性,当人们行动时他们有自己的既定目的他宣称个人不可能自发实现他们的目标,行动发生在“情景〞之中由于努力的作用,某些情景限制因素被削弱成为行动者目标,并因此变为手段还有一些不可改变的情景因素成为条件判断情景的标准就是标准我们追求的每一个目标都是在标准、准那么下进行的所以单位行动涉及主客两个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囊括了之前的各种传统思想 当然,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帕森斯的这部理论著作毕竟是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也有它不可防止的局限性,它理论框架内的标准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尽完美,由于帕森斯理论的高度抽象概括,被称为华而不实大理论,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强烈批评,戏剧性地,如他自己所说“谁还在读斯宾塞的作品〞一样,被人们冷漠。

      80年代随着新功能主义开展,人们又开始重新探索其理论相信随着进一步研究,还会产生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parsonstthestructureofsocialaction,1968. [2]h.布鲁默.作为符号互动论的社会.1969. [3]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 [4]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202223. [5]张岩.行动的逻辑:意义及限度——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的评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23,8(1). [6]【德】 乌塔.格哈特.帕森斯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大出版社,202223. 第1页 共1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