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华纪念中学编辑.doc
8页国华纪念中学编辑国华纪念中学是由广东民营企业家杨国强创办的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私立学校,于2002 年 5 月正式开工建设、2002 年 9 月 1 日正式开学该校创办人深切感念父兄懿行厚德,秉承先贤“达则兼善天下“的精神传统,站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卓越人才的时代高度,瞄准国际教育先进水平,面向全国招收成绩优异、身体健康、素质超群的贫困学生,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办学宗旨,创立了这所对所有在校贫困学子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并免除他们所有生活和学习费用,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的高标准寄宿制完全中学中文中文1 历史沿革 2 立校缘起 3 师资设施 1历史沿革编辑国华纪念中学创办于 2002 年 8 月,地处佛山市顺德区,是碧桂园控股集团 公司创始人杨国强先生捐资依法兴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 办高级中学,面向全国每年招收 200 名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素质超 群的初中毕业生学校现有在校高中生 500 余人,资助大学在读学生 800 余人学校汇集了一支从全国招聘的各省市重点中学骨干教师,配备了一流的教 学和生活设施,每个学生单独配置一台液晶电脑,还拥有目前国内中学独有的 导轨物理实验室。
优秀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使国华中学高考持续辉煌:七 届毕业生中,平均高考本科达线率 99.2%,重点本科达线率 87.5%,曾连续 3 年 夺得佛山市理科状元,历届均有多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 2006 年以来,学生有 70 多人次在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 14 人次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9 人次获省级一、二等奖学校教师也有 50 人获 得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奖励2005 年学校被批准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 佛山市一级学校,2007 年初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验收同年又荣获顺德 区教育基金会“先进学校奖”,顺德区“十佳”民办学校称号 黄冈市扶贫办自 2007 年承办国华纪念中学招生组织推荐工作以来,已有 5 批 49 人先后进校就读2011 年,我市组织选送 62 名优秀初中毕业贫困生参考, 有 8 人被学校正式录取2011 届黄冈籍毕业生陈凯琦,以全额奖学金被香港中 文大学录取[1] 2立校缘起编辑““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改变命运””————国华纪念中学立校缘起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 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
我敬爱的兄长杨国华一生 勤励睿勉,业学品性为世所景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颇多教导和携助,父 亲“达则兼济天下“之教诲令我终生感铭国华纪念中学“的创立,或可告慰我 父兄在天之灵很多事业有成者都曾一贫如洗,我也过了二十多年这种生活,是改革开放 的阳光,社会的佑助,知识和智慧让我战胜了贫困,我的企业让成千上万的人 安居而乐业而我是个刚走出贫穷泥沼的大汗淋漓的跋涉者,深知贫困之荼毒, 特别是那些正在贫穷的苦海中挣扎前行的有志而无奈的年轻人,贫困的幽灵正 在吞噬他们美好的人生前程 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 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人的生存与发展,国 家的兴旺与发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和智慧 立校办学的目的,是让年轻俊彦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 灵魂,以建设国家和回报社会为终点我真诚希望每一个走出“国华纪念中学“ 的学生,铭记本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价值观,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 社会为终生追求 创办者的话 二零零二年八月一日3师资设施编辑环境学校地处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佛山市顺德区一些企业家捐资依法兴办 的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面向全国招收思想品德良好,学习 成绩优异,家庭生活贫困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占地 99000 平方米,学校建筑面 积 18575.2 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 65575 平方米,绿化率 66%学校设计规模 为 12 个教学班,可供 600 名学生在校学习校园建筑设计独特,布局精巧,中 西合璧;既有欧陆风情,又有民族特色,兼具南国韵致,是学子读书成材,陶冶品性的绝佳场所人员学校现有 12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500 多人,他们来自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13 个民族目前,我校有两届毕业生一千多人 在全国各地大学就读,2008 年后学校每年的日常开支,预计超过 3000 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97 人,其中教师 52 人;教师学历全部为本科以上,学 历达标率 100%,并全部具备高中教师任职资格设施情况学校建有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形体训练室和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历史室、地理室等 专业教室,图书馆藏书 15000 多册(含电子读物)学校共有计算机 312 台, 其中平均每 1.5 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与国际互联网相通,并 组成了完善的千兆校园网高一学生拥有计算机,可以用计算机上课,两人一 台400 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 1 个、篮球场 4 个、排球场 4 个以及羽毛球场两 个。
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 6 个,实验仪器设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 的标准4办学理念编辑学校创办者以自己早年的多舛命途深知寒门有志学子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 望,也对时下教育弊端有深刻的思考,办学之初就殷切嘱托学校领导和全体教 师,必须摈弃只知追求考试分数,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时弊,学校的办学目 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考上大学,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那些尚在 贫困中挣扎的优秀学子早日成为站在时代前列、既融贯中西文化又富有鲜明个 性和创新精神、以奉献社会为终生目标的卓越人才,才是这所学校的教育追求 所以本校孜孜以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早日实现创办者“达则兼济天下 ““造福桑梓,回报社会“的初衷 把学生培养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是学校创办人对学校的希望办学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并根据实际确立了三个层次的办学目标:近 期目标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中期目标为:通过学 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做出贡 献;远期目标为:希望学校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此,学校确立了 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核心的育人思想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的校训,着力培育学生服务民族和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认 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5办学成果编辑智育工作经过全校师生 4 年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2005 年,我 校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广东省高考,本科上线率就达 98%,重点本科线上线率达 到 87%,其中 700 分以上的学生比例达到 43%,有两位学生达到 800 分以上; 2006 年我校第二届学生参加广东省高考,142 名学生本科上线率 100%,其中重 点本科上线率达到 87.75%,高考平均分达到了 700 分王福全同学以 879 的高分名列顺德区第一,佛山市第二;特别是两届毕业生中考入全国排名前十重点 高校的比例达到 35%,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德育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 位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步 形成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两个星期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一次,从未间断,逐步形 成了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高一年级主要开展“走进顺德,了解顺德”系 列活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相关社会调查,暑假 10 天社会调查四个方面的 活动;高二年级主要开展“一日打工生活观察,深入了解社会”,“遍览广东 近代遗迹,深入了解中国”,社区服务三方面活动;高三年级由于高考任务比 较重,每个月外出一次,主要以文化、休闲活动为主。
几年来,高一年级参观考察了顺德知名大企业、戒毒所、顺德家电展、碧 桂园凤凰城、广州博物馆,定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结合新课程实验,开展了 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高二年级参观了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南沙开发区、中 山纪念馆、珠海城区、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组织了“一日打工生活观察” 和社区服务高三年级参观了华南植物园、大夫山森林公园、越秀公园等 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学 校没有专职生活指导老师,没有宿舍管理员,在学校团委指导下,学生宿舍、 饭堂、学生大多活动,大都由学生会自己组织,自己管理,90%以上工作都由学 生自己完成 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一是通过影视博览、 周末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坚持每天下午放映以人物传记和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 的影视博览,保证每个学生每周看四部;文科组有计划开设周末文科知识讲座; 校团委还经常联系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做报告,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二是开 展心理活动周,利用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每学期与华南 师大心理学研究会联合组织心理活动周,内容有心理讲座、“现场心理体验”、 编辑心理板报、观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体验实践等,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健 康。
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学生自发成立的爱心组织——爱 心接力会,以关心帮助那些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为宗旨,充分体现了国华人 的精神风貌2003 年 6 月 13 日,高二全体学生捐款资助两个原由一位抗“非 典”而牺牲的医生捐助的两个韶关苦孩子;2004 年,全校师生先后两次为因病 离校的周远芳和文先培同学捐款 1500 元和 1975 元,为江苏的刘洋同学捐款 1300 余元;2005 年 1 月 8 日,全体师生为印度洋海啸受害者捐款 5417 元;高 三(1)班黄华庚同学自己家庭特别困难,却把每月节余的零花钱捐给了自己的邻居上学……一个个爱心故事,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说明了 “国华学子当以奉 献社会为自己的终身追求”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得到了传承教育科研国华纪念中学的创办,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怀、支持和社会的 广泛认可,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欧广源,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社长李臣仁欣然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国家教育部部长助理、 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 图,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各项工作 予以了充分肯定;来校参观交流的国内外同行和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人民日 报》、《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 》、《哈尔滨日报》、广 州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几十家报纸、电视台和网站都前来作过报道;中央电视台还特地为学校拍摄了专题片《圆梦》,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