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课件.ppt
1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 1 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知:空间视角采择来源:Cognition作者:Barbara Tversky Bridgette Martin Hard报告人:吴敏志1.引言我们都普遍的认为,当站在某个地方或者面对一个特殊的方向,自我中心视角在空间视角中是主要的,因为这种视角是直接的,而采用他人视角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而且这样的假设遍及空间认知理论异我中心视角(allocentric perspective)在空间认知中也是常用的一种视角,例如人们也常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客体间的位置关系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2 2这两种视角不代表空间视角的全部,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采用他人视角,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对话中在不交流的情况下,人们会不会自动采择他人视角去描述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呢?交流和对话其实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形是身体互动,例如你接受别人递过来的茶杯,这种情况要求我们预期他人行为去协调自身的行为对他人行为的预期,也可能有助于我们采择他人视角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3 32.问题提出:给被试出示一个场景: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和一只碗,给被试的问题是“相对于碗,书在哪里?”被试是否会采用自我或者他人的视角呢?预期被试在有人出现在场景中时,会更多地采用自我或者他人视角来描述客体间的位置关系。
而且当问题暗示了场景中的人,是否被试对他人的视角采择的概率会增加呢?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4 43.研究过程3.1假设:当有人出现在场景中比起没有人时,被试会更多地采择他人视角当强调场景中的人的行为时,被试会更多地采择他人视角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5 53.2研究1被试是100名Standford大学和90名Oregon大学的学生,采用被试间设计,给他们每个人呈现三张图片中的一张图片如下,要求被试回答“相对于这只碗,书在哪里?”把这个问题和另外无关的问题混合起来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6 6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7 73.3结果反应采用他人、自我、中性三种视角来计分被试的反应分转化成一个双变量分析,第一个变量分析,当被试采用自我视角计分为1,否则为0;第二个变量分析,当被试采用他人视角计分为1,否则为0实验做了两个比较,第一个比较了无人图片和有人图片的反应,第二个比较了注视图片和要触及的图片的反应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8 8图片类型影响被试对他人视角的采择,F(2,187)=8.26,p.05, g2 = .08当场景中出现了人,被试采择他人视角的频率显著高于没有人出现的场景,而注视和要触及的场景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见下图: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9 9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0103.4讨论当场景中包括一个人,大约有14的被试采用了他人视角来描述客体间的位置关系,其余被试要么采用中性视角,要么采用自我中心视角,避免消耗更多的心理资源,当仍然有14的被试愿意付出这些心理努力,这是为什么?在这个研究中,没有交流对象,他们的视角采择和宁愿选择更多需要认知负荷的视角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些研究者把这些归于任务的需要,一些被试可能认为实验者希望他们采用他人视角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111行为的暗示也会对被试的视角采择起到一部分作用,当被试看到图片中的行为者要么看着客体,要么要接触到客体,他们可能会去预期和理解这个人的行为,而预期这个人的行为将会促使被试更多地采择他人视角我们在下一个研究中去验证强调行为增加了对他人视角的采择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2123.5研究2:强调行为增加他人视角采择3.1方法33名Standford大学和121名Oregon大学的学生参与了实验,给他们呈现原来的三张图片,被试被问及四个空间关系问题中的一个两个问题和行为有关,分别是“相对于碗,他把书放在哪里?”和“相对于碗,书被他放在哪里?”两个和行为无关,分别是“相对于碗,书在哪里?”和“相对于碗,书放在哪里?”这些问题和一些无关的问题混合在一起,共同要求被试回答,学生完成后可获得课程分。
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3133.6结论分别采用自我、他人和中性视角,结果仍然采用双变量分析,和前面一样当空间关系的问题和行为有关时,采择他人视角的频率增加了,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当问题和行为有关时,将近50%的被试采择了他人视角,20%的被试采用了自我视角F(1,150)=8.37,P.01而问题和静态信息有关时,采用他人视角只是重复了前面研究的结论对行为的强调增加了被试的他人视角的采择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414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5154总讨论为什么观察者会自发地采择另一当场景个人的视角?为什么对对行为的强调会增加这种效应?当场景中只有客体而没有人时,回答的问题只是简单地确定客体间的关系,最突出的关系是自己的身体然而,当场景包括一个人,即使问题只涉及空间关系,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去理解整幅图的意义,试图去理解意义会潜在地增加与客体互动的知觉当问题涉及行为时采择他人视角有助于理解图片中的人和客体互动的意义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616利用他人视角来描述空间环境可能需要镜像系统作为中介变量,用他人视角来看待外部世界可能是语词的,也可能是空间的或身体的,采用他人视角有助于行为理解。
虽然这种视角采择也和语言有关,当它和理解别人的政治观点和情绪状态是不同的前者使用的是适度的推理,而后者是对面部表情的理解假如情绪或态度的视角采择会促进空间的视角采择,那么这是非常让人惊奇的,虽然二者都涉及神经回路,但二者激活了不同的脑区想象他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可能会增强行为理解,但它似乎和理解态度无关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717这个研究结论是对以往的空间关系的自我中心视角和异我中心视角的挑战,人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对话,人们仍然会自动采择他人视角,尽管这需要更多地认知努力这个研究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它证实了无身体的思维也是可能的这个实验中,人们克服了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影响,而采用了一个想象的视角,即使被试出现在真实的场景中,这种自动化的采择他人视角仍然是存在的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