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剧坤旦唱腔发展浅析.docx
4页晋剧坤旦唱腔发展浅析 白左琴(山西省吕梁市晋剧院有限公司 山西 吕梁 033000)Reference:晋剧中坤旦唱腔是晋剧艺术风格的突出特征,晋剧坤旦唱腔细腻而多元,这与晋剧坤旦唱腔的发展有很大关联本文以晋剧坤旦唱腔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特点简要分析了晋剧坤旦唱腔在产生初期、百花争艳时期、腔调统一期与现代腔调雅化的发展并分别结合筱桂桃、牛桂英、王爱爱为各时期的典型坤旦艺术家进一步分析晋剧坤旦唱腔艺术的发展特点以此为晋剧坤旦唱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Keys:晋剧;坤旦;唱腔;发展J617.12:A:1007-0125(2014)07-0068-01晋剧坤旦经历了一个人物个性越来越丰富,运腔技巧也渐渐的进步和完善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晋剧坤旦运唱腔调展现了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了下面四个阶段一、晋剧坤旦产生初期的唱腔特点随着清代晚期封建礼教的束缚逐步[来自www.Lw5U.coM]被冲破,社会对于女性艺人自身表演女性角色的呼吁也愈发强烈自光绪年间,晋剧女艺人开始登台演出,改变了晋剧以往的“乾旦”规制这就产生晋剧坤旦中的首批坤旦因为这一时期运唱体系还不够完善,坤旦大多以小旦类女性人物,虽然有时有部分的中年坤旦,但也只是在表演技巧和唱速上作了些调整而已,与小旦在演唱技巧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
所以当时坤旦运唱腔调是整体统一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坤旦是筱桂桃她在运唱腔调风格上演唱清爽脆气,腔调千变万化,结合了梆板贴切的特征,产生了自身声情并茂,刚柔并济的唱腔特点这也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坤旦唱腔的整体态势二、晋剧坤旦唱腔百花争艳时期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晋剧坤旦的运唱腔调逐步转入体系化,并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繁荣态势此时,坤旦戏曲开始向多元化进步,把很多以往梆子戏为己所用,并借鉴和重制了诸多外来戏曲这样晋剧坤旦运唱腔调渐渐成熟起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晋剧运唱腔调是一种运腔与运调相协调的演唱形式在晋剧坤旦的初现期,坤旦们由于未受到过很好的培训,发音理解起来很困难,致使人们在听戏时不易理解这极大地阻碍了晋剧自身的进步这种情境在20世纪50年代是晋剧坤旦要进步必须改善的问题在晋剧坤旦运唱腔调革新中的典型贡献人物是著名晋剧表演家牛桂英她首先把以往晋剧中的山西风格归入了太原地区的音调,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地区戏剧的运唱腔调开展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在她的努力之下,太原音调成为晋剧运唱腔调的运腔发音的立足点这一方式得到了省内外观众的普遍认同在运腔发音上她特别强调克服地方口音,实现“山西普通话”的统一除了对运腔声调的革新外,“气口”和“交口”也是晋剧这一时期的坤旦还尤其重视改善的问题。
所谓“气口”是指运腔时吸气的技巧,由于运唱腔调各不相同,晋剧艺术家要唱出风采就需要坤旦有一种隐形的“偷气”的技巧这也是顺利运腔的保障所谓“交口”,就是指坤旦在运腔时,在启承转合当中的默契配合三、晋剧坤旦唱腔统一期的发展特点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晋剧坤旦运唱腔调在度过了百花齐放的发展之后,在一代代晋剧坤旦表演家的发展基础上,新时期晋剧坤旦表演艺术家将坤旦运唱腔调的技巧和特点开展了体系化、协调化的研究,开创了自身独特的一套系统科学的运腔声调、演唱技法的成熟技巧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王爱爱她既结合了郭兰英的一些运腔技巧,同时又继承了运腔沉稳,以柔为先的牛桂英风格,开创了具有鲜明特征的 “爱爱腔”这种腔调情绪饱满,柔和,鲜明,吐字圆润,韵味醇厚,得到人们普遍好评四、晋剧坤旦当代腔调雅化期的特点由于戏曲音乐向着多元化方向的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晋剧坤旦运唱腔调在引入国外乐器与新型戏剧创作的催化下,逐步走上了一条向优雅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当代的晋剧运唱腔调特点主要表现在采用了更富于调整,更加灵活,更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当前,史佳花是当代较为典型的晋剧坤旦艺术家,她一直崇尚王爱爱的运腔艺术晋剧的坤旦唱腔在不同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每一个时代的唱腔特征又未下一个时代唱腔打下基础。
在晋剧唱腔不断优雅化的今天,它依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我们应该看到,晋剧坤旦腔调在老一辈艺术家的积极影响下,相信在一代代杰出的坤旦[来自wwW.lW]艺术家的奋斗下不断发展!Reference:[1] 戴黎刚[等]著,游汝杰主编.地方戏曲音韵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06. [2] 廖奔,刘彦君著.中国戏曲发展史[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3] 徐竞存编著.戏曲声乐教程[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