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雄心壮志气势豪迈的诗句.docx

33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65051816
  • 上传时间:2022-03-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雄心壮志气势豪迈的诗句 篇一:2022诗赏 九年级语文诗词总复习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璀璨,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大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璀璨,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犹如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璀璨的银河斜贯天空,犹如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好像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而特殊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诗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艺术手法】1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风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1、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字是: ,写想象的名句感情基调是:苍凉大气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从大处落笔,3、开头两句先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接着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结果借助特殊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4、在实写大海景象的时候,表达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试概括分析 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气力和宏伟气势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写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也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6、说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璀璨,若出其里”中“若”字用的极好,请说说好在 哪里? 借助特殊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诗人的博大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7、全诗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 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由于它极其卓越地运用了景物陪衬的写法,将抒情仆人公置于特定的空气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成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仆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

      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展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萧瑟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打定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自身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才形象地透露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边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结果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中考题精选 1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响应的是:昏鸦,与天边相响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点明季节的词是“枯藤”,点明概括时间的词是昏鸦 2 表达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词是 3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极其卓越在运用了景物陪衬的写法,表现了情 4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5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例如一:这首小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 “西风”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例如二: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衬托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衬托,这种安闲、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例如三:运用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天边的游子孤寂愁苦之情 6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比较,反衬天边人的思乡愁绪 三《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向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挚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心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秘秀丽的风景,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葱翠的山色掩映着开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 齐鲁两地来陪衬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峙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由于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猛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其次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逐渐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辽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中考题精选: 1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句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开展,热心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秘秀丽的风景 2 全诗切着望字写的,先写远望所见,再写近望所见,接着写细望所见,结果是俯视 3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4 造化钟神秀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5“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秘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辽阔6 颔联中的“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钟”字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秘秀丽的风景;“割”使用夸诞的手法,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请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说说你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理解。

      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葱翠的山色掩映着开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陪衬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峙的形象 8 “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用得好,“钟”是搜集、聚集的意思,这里是虚写,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9、 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10、 请用干脆的语言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理解 此句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也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抱负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鼓舞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11、 说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望”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一词 12、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例如: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例如: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秘秀丽 例如:陪衬手法,以齐鲁大地来陪衬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峙的形象 四、《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了 “乡愁”表现了“思乡之情” 1、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开头两句点题客路”指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乘舟,正朝着呈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说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2、颔联写船上所见风景赏析词语妙处阔”是“潮平”的结果,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涨,江水几乎与岸平了,显得江面广阔浩渺且为颈联中的“江春”一语作铺垫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一个“正”字,示意了既是“顺风”,又是“和风”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颔联所呈现的画面 江水浩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之上。

      4【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和时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易逝,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脍炙人口请你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生”与“入”用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两句既写景又点领略时令,蕴含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4)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5. 这首诗融景于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看出 6. 用自己的话说说末联的大意 诗人放眼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擦过晴空,他想托雁儿捎个信问候一下在洛阳的家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篇二:2022.03.18 七八九年级古诗词 202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