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pdf
20页绝密启用前河北省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78 与 36 的最大公约数是( )A 24 B 18 C 12 D 6【答案】 D 【解析】【分析】利用“更相减损术”即可得出【详解】78-36=42,42-36=6,36-6=30,30-6=24,24-6=18,18-6=12,12-6=6,因此 78 与 36 的最大公约数为6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更相减损术”,属于基础题2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为热心观众给予奖励,要从2 014 名小观众中抽取50 名幸运小观众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 014 人中剔除14 人,剩下的2 000 人再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 50 人,则在2 014 人中,每个人被抽取的可能性()A 均不相等B 不全相等C 都相等,且为D 都相等,且为【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得,先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4 人中剔除14 人,则剩下的再分组,按系统抽样抽取.在剔除过程中,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机会相等,所以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均为故选 C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为( ).A 相离B 相交C 外切D 内含【答案】 B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两个圆的圆心和半径,根据圆心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详解】分别求出两个圆的标准方程为C1: (x+1)2+y2=4,圆心 C1: (-1 , 0) ,半径 r=2 C2:x2+(y-2 )2=1,圆心 C2: (0,2) ,半径 R=1,则,r -R=2-1=1 ,R+r=1+2=3,1 |C1C2| 3,两个圆相交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利用圆的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若ABC中, sinA:sinB:sinC=2:3:4 ,那么 cosC=()ABCD【答案】 A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得:,不妨设,由余弦定理可得: .本题选择 A 选项.5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2 3B42 3C2 323D2 343【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的组合体,上面是一个四棱锥,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对角线长是2,侧棱长2,高是2213,下面是一个圆柱,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高是2,所以组合体的体积是2112 3223122323,故选 C.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的计算. 【方法点晴】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体积的计算,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 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 ” 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根据三视图得出上面一个四棱锥、下面是一个圆柱组成的组合体,得到几何体的数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视频6直线分别与轴,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 B 【解析】【分析】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则由题意可得到点P直线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此可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题圆心( 2,0)到直线的距离为圆的半径为,设点 P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由易知由此可得即面积的取值范围是.故悬案 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直线方程、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7等差数列 an中, a10,若其前n 项和为 Sn,且有 S14 S8,那么当Sn取最大值时,n的值为 ( )A 8 B 9 C 10 D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 S14=S8,可得a9+a10+ +a14=0,故有a11+a12=0再由 a10,可得d0,故 a110,a120,可得 S11最大【详解】S14=S8, a9+a10+ +a14=0, a11+a12=0再由 a10, d0,故 a110,a12 0, S11最大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数列的函数特性,属于基础题8若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2010nt(t 为常数 ),则 a1 的值为 ( )A 2008 B 2009 C 2010 D 2011【答案】 B 【解析】【分析】写出数列的前3 项,利用,求出 t 的值,即可求出a1的值【详解】:等比数列 an的前 n 项和 Sn=2010n+t ,a1=S1=2010+t,a2=S2-S1=20102+t-2010- t=20092010,a3=S3-S2=20103+t-20102- t=200920102,( 2010+t )200920102=(20092010)2,t= -1 ,a1=2010+t=2009 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前n 项和,考查数列的通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9已知函数f(x)=cosxx2,对于上的任意x1,x2,有如下条件: x1 x2; |x1|x2| ;|x1| x2其中能使f(x1) f(x2)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A B C D 【答案】 A 【解析】【分析】函数 f ( x)为偶函数,函数关于y 轴对称,且在上递增,在上递减,相等于距离y 轴越近的函数值越大,即绝对值越小,函数值越大,得出答案【详解】对于上, f (-x )=f (x) ,函数 f (x)为偶函数,在上, cosx 递减, -x2递减,f ( x)=cosx-x2在(上递减,由对称性可知在在上递增,距离 y 轴越近的函数值越大,即绝对值越小,函数值越大,|x1| |x2| ,故选: A【点睛】考查了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属于基础题型,应熟练掌握10已知2zxy,x、y满足2yxxyxm,且z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 倍,则m的值是()A14B15C16D17【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1,1)A m m B可知当2zxy过点A时有最小值为3m, 当过点B时有最大值为13,34 3 ,4mm, 故选 A.考点:线性规划.1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1 591317 21 ,则的值是 ().A 13 B 76 C 46 D 76【答案】 B 【解析】【分析】由已知可得,求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所以,所以,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前项和的应用,其中解答中认真审题,主要数列前项和公式的合理运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2设点 M(x0 ,1),若在圆 O:x2 y21 上存在点N,使得 OMN45 ,则 x0 的取值范围是()A0,1B1,1C22,22D20,2【答案】 B 【解析】 过O作OPMN,P为垂足,OPOMsin 451,OM01sin45,OM22,20 x12,20 x 1, 1x0 1. 答案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3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答案】【解析】【分析】双曲线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 相切 ? 渐近线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的,得到的=0再利用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详解】双曲线的渐近线,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的,得到此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 相切,化为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熟练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 =0、离心率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4过点作直线交 轴于点,过点作交 轴于点,延长至点,使得,则 点的轨迹方程为_【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点M 为线段 PN 的中点,且FM 是线段 PN 的垂直平分线,设点,点,由,可得点,设点,再由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P的轨迹方程 .详解:由题意可得,定点,点 M 为线段 PN 的中点,且FM 是线段 PN 的垂直平分线,设点,点,由,求得,设点,再由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可得:,消去参数,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把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15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 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_名学生【答案】 60【解析】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的,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学生人数为:.故选: A.16棱长为1 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 .在直线上运动时,三棱锥体积不变;在直线上运动时,始终与平面平行; 平面平面; 连接正方体的任意的两个顶点形成一条直线,其中与棱所在直线异面的有条;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答案】【解析】【分析】画出正方体图形,P 在直线 BC1上运动时, 三棱锥 A-D1PC的体积不变;三角形AD1P面积不变, C到平面距离不变,体积为定值;Q 在直线 EF上运动时,可证面GEF 平面 AA1C1C,GQ?面 GEF ,从而判定是否成立M 是正方体的面A1B1C1D1内到点 D和C1距离相等的点, 则 M点的轨迹是一条线段线段A1D1满足题意可列举出所求与棱AA1异面的直线,从而判定真假【详解】:P 在直线 BC1上运动时,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三角形AD1P面积不变, C到平面距离不变,体积为定值;Q 在直线 EF上运动时, EF AC ,GF C1C,可知面GEF 平面 AA1C1C,GQ? 面 GEF ,所以成立易得即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任意两个顶点为端点连一条线段,其中与棱AA1异面的有BC 、BC1、B1C、B1C1、 C1D1、B1D1、CD、CD1、C1D、BD1、B1D、BD共 12 条,故不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棱锥的结构特征,轨迹方程,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评卷人得分三、解答题17在三棱柱中,侧棱与底面垂直,点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分析】(1) 设 CB1与 C1B的交点为E, 连接 DE , 根据 D是 AB的中点,E是 BC1的中点, 可知 DE AC1,而 DE ? 平面 CDB1, AC1?平面 CDB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AC1平面 CDB1;(2)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三边长AC ,BC , AB满足勾股定理则AC BC,又侧棱垂直于底面ABC ,则 CC1 AC,又 BC CC1=C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AC面 BB1C1C 又B1C ? 平面 BCC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AC BC1【详解】连接 BC1交 B1C与点 O ,连接 OD.四边形BB1C1C为矩形,点O为 BC1的中点 . 又点 D为 BA的中点OD AC1 OD平面 CDB1,AC1平面 CDB1AC1平面 CDB1 .(2)ACBC,CC1平面 ABC, ,又CC1 BC=C AC面BB1C1C B1C面 BB1C1C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同时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题18为了解市民对某项政策的态度,随机抽取了男性市民25 人,女性市民75 人进行调查,得到以下的列联表:支持不支持合计男性20525女性403575合计6040100根据以上数据,能否有97.5%的把握认为市民“ 支持政策 ” 与“ 性别 ” 有关?将上述调查所得的频率视为概率,现在从所有市民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位市民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记被抽取的4 位市民中持 “ 支持 ” 态度的人数为X,求 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附:.0.150.1000.0500.0250.0102.0722.7063.8415.0246.635【答案】(1)有 97.5%的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