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油藏基本概念.pdf
71页第一篇油气藏工程基本概念第一章油名就2:恁名词解释第一节开发地质基础名词火成岩 igneous rock由地壳、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或喷出的情况下冷凝而成的岩石变质岩 metamorphic rock岩浆岩或沉积岩在温度、压力的影响下改变了组织结构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 sedimentary rock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 机械或化学分解)、再经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 压实、胶结、再结晶)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陆地表面占岩石总分布面积的75%沉积岩与石油的生成、储集有密切关系它是石油地质工作的主要对象碎屑沉积岩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在机械力( 风力、水力)的破坏作用下,原来岩石破坏后的碎屑经过搬运和沉积而成的岩石例如砂岩、黄土等火山碎屑岩则是火山喷发的碎屑直接沉积形成的岩石化学沉积岩 chemical sedimentary rock各种物质由于化学作用( 溶解、沉淀化学反应)沉积形成的岩石如岩盐、石膏等岩石结构rock texture指岩石的颗粒、杂基及胶结物之间的关系岩石构造 rock structure指组成岩石的颗粒彼此相互排列的关系岩层 rock stratum由成分基本一致,较大区域内分布基本稳定的岩石组成的岩体。
层理 bedding受许多平行面限制的岩石组成的沉积岩层状构造水平层理 horizontal bedding层面相互平行且水平的层理水平层理表示沉积环境相当稳定如深湖沉积波状层理wavy bedding层面象波浪一样起伏海岸或湖岸地带山于水的波浪击拍形成的层面交错层理cross bedding一系列交替层的层面相交成各种角度的层理由于沉积环境的水流或水动力方向改变形成的层理沉积旋回 sedimentary cycle岩石的粒度在垂直向上重复出现的•种组合正旋回 normal cycle岩石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岩石结构例如自下而上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的组合反旋回 inverse cycle岩石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岩石结构例如自下而上为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的组2合复合旋回complex cycle中部粗顶底部细的沉积组合如顶底为泥岩中部为砂岩沉积韵律 sedimentary rhythm岩层的成份、结构或颜色等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沉积相 sedimentary facies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例如河流相、湖相等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 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
比如, 河流相为大相, 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沉积微相microfacies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开发层系 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a为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组合,在沉积盆地内可以对比的层系油层组 oil layer group在含油气层系的全剖面上某种测井曲线有明显的分段,这些分段上下岩性或岩性组合有明显的变化,含油级别有明显差别,可划为油层组砂层组 sands group油气层组内相邻的油气层发育段划分为砂层组,有些油田油层与砂层组合为一段小层 single layer砂层组内上下为非渗透层分隔开的油气层划为个小层油砂体 oil sandbody亦称单油层,一个小层内可包含几个单层,也可以是一个单层标 准 层 index bed在沉积剖面中,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测井曲线易于辨识的标志,如化石层、油页岩等辅助标准层 auxiliary key horizon指具有标准层的特征或某些特征,分布局限的标准层标 志 层 key bed岩性组合明显、测井曲线可以辨识的层段,可选作标志层。
地层缺失stratum loss在地层对比过程中相对地层标准剖面,缺失某些层段的现象可以是地层剥蚀、地层断缺或地层尖灭等原因形成的地层尖灭pinch out岩层的厚度在沉积盆地边缘变薄以至消失的现象地层超覆 strata overlap当海水或湖水覆盖面逐渐扩大,在新的淹没高地沉积了新的沉积物叫超覆现象,或称地层不整合构造地质 structural geology研究由地壳运动所决定的地球构造即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层产状 formation occurrence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地层走向 formation strike指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3地层倾向dip direction与走向线成直角相交的垂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向地层倾角dip angle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最大角度单斜层 monoclinal strata一组岩层向单一方向倾斜且倾向大体一致,称单斜层地层褶曲fold地壳岩层在构造活动中的一种波状变形,它有各种形态和产状,如背斜、向斜等背斜构造anticline褶曲两侧岩层倾向相背,向上突起成桥形,核部地层老,两翼地层新,称背斜构造向斜构造syncline褶曲两侧岩层倾向相向,向下凹成船形,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老,称向斜构造。
断 层 fault在断裂变动中,沿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相对位移,称断层断层血 fault surface分裂岩层为两个不连续断块的破裂面断块沿此面发生相对位移断 层 线 fault line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正断层 normal fault倾斜断层面上边的岩块叫上盘,下边的岩块叫下盘, 上盘相对下滑的断层称为正断层逆断层 reverse fault倾斜断层面上边的岩块叫上盘,下边的岩块叫下盘,上盘相对上移的断层称为逆断层冲断层 thrust fault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4 5 ° 时称为冲断层逆掩断层thrust fault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在1 0 °至3 0 °之间时称为逆掩断层断距 fault throw发生断层后,相邻两点顺断层面产生位移,此两点位移的距离称为断距落差 fault drop正断层发生后,相邻两点产生的垂直距离地 垒 horst在- •系列断层组合中,两侧断块下降,中部断块升高的组合称地垒地 堑 graben在一系列断层组合中,两侧断块上升,中部断块下降的组合称地堑正牵弓I normal draw正断层在断面附近形成的拖拽地层或挠曲构造,在上升盘形成的背斜式鼻状构造, F降盘形成向斜或与断面倾向一致的单斜。
逆牵弓 I inverse draw在正断层近断层面下降盘形成的背斜或地层倾斜方向与断面倾斜方向相反的单斜称逆牵引断阶构造fault bench分布于单斜上的断裂将单斜切割为若干呈阶梯状分布的断块时,称断阶构造鼻状构造 nosing structure背斜褶曲一端向卜. 倾没,另一端抬起的构造4裂缝 fracture岩石受外力或内应力时,丧失结合力产生破裂但没有产_ _ _ _ _ _ _ _ _ _ 生位移的叫裂缝储 集 层 reservoir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储集层盖层 caprock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岩层称盖层封 堵 层 seal rock位于储集层侧面的能够封隔油、气侧向运移和逸散的岩层称封堵层储集空间 reserving space储集层内能储集流体的空间,称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原生孔隙primary pore储集岩层内的储集空间形成于岩石形成时的时期,如砂岩颗粒之间的孔隙,是砂岩沉积时形成的,叫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secondary pore储集岩层内的储集空间形成于岩石成岩以后的时期,如裂缝、溶蚀孔、洞等。
油层物性 petrophysical property主要是指油层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能,这两种物性决定了储层所含油气的产能总孔隙度bulk porosity岩石样品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与该岩样总体枳的比值,称该岩样的总孔隙度或称绝对孔隙度,以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渗透率 permeability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绝对渗透率 absolute permeability岩石中只有•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effective permeability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relative permeability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孔隙喉道pore throat砂岩颗粒堆积,粒间形成孔隙,孔隙和孔隙之间连接的窄细部分称孔隙喉道喉道中值 throat mid-value喉道的大小以累积频率图表示。
图上相应于50%的喉道值称喉道中值喉道平均值throat mean孔隙喉道大小的平均量度喉道均质系数 throat eveness coefficient表征一个喉道与最大喉道的偏离值渗透率级差 permeability max-min ratio研究储层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指针之•一,即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变异系数 permeability variation coefficient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表示围绕渗透率集中趋势的离散程度5渗透率突进系数 permeability max-mean ratio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四性关系 four-property relationship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关系层内非均质 innerbeded heterogeneity指单油层内的非均质性,一般是岩石垂向组合特征,指渗透率差异程度和夹层分布层间三日均质 interbeded heterogeneity指油层与油层之间的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 areal heterogeneity主要指油砂体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包括油层的油层物性变化和岩性、岩相变化。
隔层 barrier layer对流体流动能起隔挡作用的岩层,碎屑岩中储层中的隔层以泥质岩类为主,也包括少量其它岩性夹层 interbed单砂层内存在一些不连续的薄层,如泥质、细粉砂质、硅质、钙质等薄层称夹层,它直接影响单砂层的垂直渗透率粘土矿物 clay mineral组成粘土岩的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这些粘土矿物常充填于储层孔隙中,它的存在方式对储层的物性影响很大储层敏感性 formation sensitivity所有油井的油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油层损害的程度即为储层敏感性砂体连通性connectivity各种成因的砂体在垂直向上和平面上相互连通的程度地震勘探 seismic exploration采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特征,查明地下地质构造、预测储集层横向变化等,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二维地震 2D-seismic在一条观测线上 激发和接收地震波,获得地下地质体在二维空间的特征三维地震3D-seismic在一个观测面上 激发和接收地震波,获得地下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特征四维地震4D-seismic在同一位置隔一定时间进行重复性三维地震观测,通过研究两次三维地震观测结果的差异,进行油藏监测。
高分辨率地震 high-resolution seismic在野外采用宽频带观测,室内采用高保真处理的地震勘探方法开发地震 development seismic利用地震技术,结合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多学科资料• ,在油气田开发前期和开发过程中对油气藏进行描述和动态监测的新技术水平叠加剖面stacked section只经过水平叠加处理,未进行偏移归位处理所获得的地震剖面叠偏剖面 stacked-migrated section先进行水平叠加处理,后进行偏移归位处理所获得的地震剖面偏移叠加剖面 migrated-stacked section先进行偏移归位处理,后进行共深度点叠加所获得的地震剖面6水平切片 horizontal slice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时刻( 深度)各道的信息,它反映了不同地层在同一时刻( 深度)的出露情况波阻抗剖面 acoustic impedance section经过反演处理,将野外的地震记录转换为波阻抗( 密度乘速度)曲线而形成的剖面层速度剖面 layer velocity section经过反演处理,将野外的地震记录转换为声波速度曲线而形成的剖面。
二步三维偏移 two-step 3D-migration沿X、丫方向各作一次二维偏移,以达到三维偏移归位的目的一步三维偏移 one-step 3D-migration通过在三维空间的一次偏移,达到三维偏移归位的目的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在地震资料中有效信号与干扰信号能量的比值分辨率 resolution是指地震资料区分单独地质特征的能力垂向分辨率是指地震资料所能区分的地质体的最小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地震资料所能区分的地质体的最小面积平均速度 average velocity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总厚度与所用总传播时间之比层速度 layer velocity在层状介质中( 如沉积岩剖面),某一层内的平均速度为该层的层速度波阻抗 acoustic impedance岩石的密度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乘积反射界面reflector具有不同波阻抗值的两个岩层的分界面反射系数 reflection factor是指当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反射波能量( 振幅)与入射波能量( 振幅)的比值同相轴event地震剖面上相邻地震道地震波相同相位的连线波组 wave group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所产生的反射波的组合,由2-3个以上的同相轴组成。
亮点 bright spot是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 点”,由于在照相底片上该强反射透明的发“ 白”,因此称为亮点平点 horizontal spot同一油藏中,气油或气水界面产生的水平状强反射极性反转 polarity reversal当砂岩含气时,其波阻抗小于上覆泥岩的波阻抗,使泥岩与含气砂岩界面的反射系数为负值,含气砂岩顶面的反射波极性与其两侧来自含水砂岩顶面的反射波的极性相反,称为极性反转地震相 seismic facies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地震反射特征的总和地震反演 seismic inversion把常规的界面型反射剖面转换成岩层型的测井剖面,将地震资料变成可与测井资料直接对比的形式,实现这种转换的处理过程叫地震反演7地震正演 seismic normalization给定一地质模型,从理论匕计算其地震响应( 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的过程称正演测井约束地震反演 logging-constrained reversion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以地震解释层位作控制,用具有丰富高频信息和完整低频成分的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推算出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剖面地震地质剖面 seismic-geologic section地震资料结合少量钻井资料所编制的地质剖面。
地震层序地层学 seismic-sequent stratigraphy在地震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来解释地震资料,预测古代沉积环境、生油和储油岩相分布及可能的有利含油气地带地震子波 seismic wavelet由 爆 炸 ( 或其它振源)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以冲击波形式传播,破坏介质并使介质发生非弹性形变在此过程中脉冲本身的能量也迅速衰减,高频成分被强烈吸收当传播到一定距离时( 几百米), 波形逐渐稳定, 这时地震波有2 -3 个周期, 延续时间60-70毫秒,在继续传播过程中波形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地震子波合成地震记录 synthetic seismogram是把声波 测井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而得到的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level calibration利用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出地震剖面上各反射波同相轴所对应的地层分界面AVO 技术 AVO technique利用共深度点道集资料•,分析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 即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的弹性参数泊松比,推断地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情况三瞬剖面 three instantaneous parameter section是指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瞬时频率三种瞬时参数剖面。
测井 well logging在勘探和开采石油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物理参数及井的技术状况,分析所记录的资料、进行地质和工程方面研究的技术开发测井 development well logging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测井方法、仪器设备和解释技术测井曲线logs测量的地层物理参数按一定比例随井深连续变化记录的曲线测井系列 well logging series针对不同的地层剖面和不同的测井目的而确定的一套测井方法测井仪器标准化 logging tool standardization利用标准物质及其装置、对同类型测井仪器按操作规范进行统一的刻度电阻率测井 resistivity logging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微电极测井 microelectrode log使用微电极系进行的测井侧向测井laterolog采用聚焦电极系,使供电电流向井眼径向聚焦并流入地层的电阻率测井方法根据电极的不同组合,分为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微侧向、邻近侧向及微球形聚焦测井等感应测井 induction logging采用一组特定的线圈系,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的测井方法8介电常数测井dielectric log使用特定天线测量地层介电常数的测井方法。
根据测量目的不同,又分为幅度介电测井,相位介电测井电磁波传播测井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log介电常数测井的一种,它测量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时间和衰减率自然电位测井 spontaneous potential log测量井内自然电场的测井方法自然伽马测井 natural gamma-ray logging在井中连续测量地层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伽马射线的测井方法A P I 单位 API unit美国石油学会规定的自然伽马和中子伽马的计量单位规定在美国休斯顿大学自然伽马测井刻度井中测得的高放射性地层和低放射性地层的读数差的1/200为 •个 A P I 自然伽马测井单位对中子伽马测井、在中子测井刻度井中将仪器零线与孔隙度为1 9 %的印第安纳石灰岩层的中子测井幅度差值的1/1000为一个A P I 中子测井单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natural gamma ray spectral log在井中测量由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伽马射线,进行能谱分析,定量测量地层铀、牡、钾含量的测井方法密度测井 density logging在井中测量地层电子密度指数的测井方法。
用来确定地层体积密度岩性密度测井litho-density log在井中测定地层电子密度指数P e和光电吸收指数P C 值的测井方法补偿中子测井 compensate neutron log一种双探测器热中子测井采用大强度的同位素中子源和不同源距的两个探测器,用比值法补偿井眼的影响声波测井 acoustic logging测量声波在地层中传播特性的测井方法声波变密度测井 acoustic variable density logging记录在井壁介质中声波的整个波列中的前12~14个波幅度的一种测井方法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comprehensive log interpretation对用多种测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释储集层基本参数 reservoir fundamental parameter指反映储集层性质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含油气饱和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测井解释模型 log interpretation model测井解释中采用的简化地层模型它是建立各种测井响应方程的基本工具测井响应方程 log response equation各种测井方法测量的物理参数与地层各部分的物理参数及其相对体积的关系式。
岩石体积模型 model of bulk-volume rock测井解释中最常用的一种简化地层模型,它按岩石各种成分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分别累积其体积、 使岩石总体积等于各部分体积之和 而岩石某一物理量是各部分相应的物理量之 “ 和” ( 求 “ 和”方法要视物理量的性质而定),由后者导出测井响应方程物质平衡方程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岩石体枳物理模型内各部分的相对体积之和为1 时得到的方程纯砂岩模型 clean sandstone model9指地层不含泥质或泥质含量很少的眇岩模型它认为纯岩石山骨架和有效孔隙两部分组成泥质砂岩模型 shaly sandstone model考虑了泥质含量对测井参数的影响,使测井响应方程能同时适用于纯砂岩和泥质砂岩而建立的简化地层模型泥质砂岩模型山骨架、泥质和有效孔隙三部分组成双水模型 dual water model为了计算泥质砂岩的含水饱和度而采用的•种简化地层模型它认为泥质砂岩由岩石颗 粒 ( 骨架及干粘土)和总孔隙体积两部分组成而总孔隙体积除了含油气外,还含有两种电阻率不同的水:紧贴孔隙表面的束缚水(“ 近水”)和离孔隙表面较远的“ 远”水。
地层电阻率因子 formation resistivity factor完全含水时的岩石电阻率尺 与该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电阻率尺卬的比值,用厂表示电阻率指数 resistivity index油气层岩石电阻率火 亡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电阻率火的比值,用 / 表示阿尔奇公式 Archie's formulas由阿尔奇建立的纯岩石解释公式( a )地层因子尸与岩石有效孔隙度的关系式(F -关系式):F = a / (pm( b )地层电阻率指数1与含水饱和度s w 的关系式(I - S w 关系式):/ = b / Swn其中: 一孔隙度,% ;s,“一含水饱和度,% ;和 h 一经验常数;“一胶结指数:一饱和指数M - N 交会图( M-N crossplot)判断岩性和选择岩性模型最常用的交会图M值用声波和密度计算,N值用中子和密度计算岩石骨架识别图 matrix identification plot用测井资料绘制岩石骨架密度和骨架时差的交会图,其作用与M — N 交会图相同测井资料归一化 log data normalization在岩相研究中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使常规测井数据和地层倾角合成曲线的数据都变成小于1或等于1 的数。
测井相分析electrofacies一组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物的测井响应用计算机自动确定岩相时,测井相是最终模式对应的一组测井资料,每个测井相都对应于一个岩相截止值 cut-off values挑选出某类地层所用的地质参数下限值和上限值P 0 R 程序 POR programA tla s 公司只用一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对泥质砂岩进行分析程序S A N D 2 程序 S A N D 2 program改进的泥质砂岩程序,采用多种方法计算泥质含量,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孔隙度和泥质含量NEW S A N D 程序 NEW S A N D program德莱塞公司针对S A N D 2 程序改进的较成熟泥质砂岩分析程序,提供了求准泥质砂岩油气层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可靠方法10C R A 程序 CRA programA tla s 公司复杂岩性分析程序用于解释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四种常见矿物中任两个矿物加上粘土组成的复杂岩性C L A S S 程序 CLASS programA tla s 公司应用测井资料分析地层中粘土矿物和瓦克斯曼―史密茨模型评价泥质砂岩地层的分析程序E L A N 程序 ELAN program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的最优化解释程序,通过使用•个或多个解释模型所描述的最佳联立方程对地层进行一步步的定量求解。
第二节油层物理名词岩石物理性质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各种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 特 性 ( 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流体物理性质fluid properties油层流体是指油层中储集的油、气、水,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各种特性参数、相态特征、体积特征、流动特征、相互之间的作用特征及驱替特征等水基泥浆取心 water-base mud coring水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油基泥浆取心oil-base mud coring油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它保证所取岩心不受外来水侵扰,通常在需要测取油层初始油( 水)饱和度时选用岩 心 core利用钻井取 心工具获取的地卜或地面岩层的岩石岩样 core sample从岩心上钻取的供分析化验、实验研究用的小样( 一般长2.5cm〜 10.0cm、直径2.5cm〜3.8cm)井壁取心 sidewall coring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获取地层岩石的取心方法岩心收获率core recovery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密闭取心 sealing core drilling用密闭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地层条件下流体饱和状态的取心方法保压取心 pressure coring用特殊取心工艺和器具,使取出的岩心能保持地层压力的取心方法定向取心 orientational coring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方法冷冻取心freezing core用冷冻来防止岩石中流体损失和胶结疏松砂岩岩心破碎的岩心保护方法常规岩心分析 routine core analysis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部分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只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11全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进行空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碳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特殊岩心分析 special core analysis是毛细管压力、液相渗透率、两相或三相相对渗透率、敏感性、润湿性、压缩性、热物性、电性等岩心专项分析项目的总称全直径岩心分析whole core analysis利用钻井取心取出的全直径岩心,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全部分析测定岩屑 cutting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屑砾 gravel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1m 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粗砂 coarse sand颗粒直径在0.5〜<1 m 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中砂 medium sand颗粒直径在0.25〜<0.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细砂 fine sand颗粒直径在0.1〜<0.2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粉砂 silty sand颗粒直径在0.01〜<0.1 m 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粘土 clay颗粒直径小于0.01 m m 的各种矿物质砂岩定名标准(1)根据粒级分类标准,将某粒级含量250%者定为主名含量在25%〜50%者称为“ 质”含量在10%〜25%者称为“ 含”, “ 质”、 “ 含”写在主名之前2)若其中没有一个粒级含量250%时,如果细砂、中砂、粗砂之和2 50%者定为不等粒砂岩;如果细砂、中砂、粗砂之和<50%者定为混合砂岩岩石的粒度组成 grain size composition of rock指构成砂( 砾 )岩各种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筛析 sieve analysis用一组已知孔径的筛网测定岩石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沉速分析 analysis of setting velocity用颗粒在液体中的下沉速度来测定岩石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其理论计算公式为斯托克公式。
斯托克公式Stoke's formula( 1)1812gv gd是确定球形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下沉速度的公式.式中:d一 颗 粒 直 径 ;一颗粒的沉降速度;P- - - - 液体密度;y ——液体的动力粘度;g——重力加速度;12pi——颗粒的密度粒度组成分布曲线distribution curve for grain size指 砂 ( 砾)岩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与其所占重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一般用直方图表示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 for grain size 指 砂 ( 砾 )岩颗粒累积重量百分数与其对应粒径( 取对数)的关系曲线不均匀系数 nonuniform coefficient指砂岩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累积重量百分数所对应的颗粒直径之比,是反映砂 ( 砾)岩粒度组成不均匀程度的一个指标;不均匀系数越接近1 , 表 明 砂 ( 砾)岩粒度组成越均匀如累积重量为60%的颗粒直径de 与累积重量为10%的颗粒直径d,岩石孑L隙 porosity of reservoir rock广义的岩石孔隙是岩石内部的孔隙( 孔腔)和喉道的总称。
山于颗粒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排列复杂,加上胶结物的多样性,使岩石孔隙形状、分布、连通状况极为复杂,极不规整,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网络孔 隙 pore砂岩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颗粒( 胶结物)包围的空间称为孔隙( 孔腔)喉 道 throat砂岩中孔隙( 孔腔)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为喉道,其几何尺寸要明显小于孔隙配 位 数 coordination number孔隙与周围孔隙连通的喉道数量,砂岩的配位数一般为2〜15岩石的原生孔隙primary porosity of rock岩石在沉枳和成岩后未受任何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存在的孔隙称为原生孔隙岩石的次生孔隙 secondary porosity of rock成岩后的岩石受到地应力、水淋滤或其他物理化学作用,或上述作用的综合影响所产生的孔隙称为次生孔隙孔隙体枳pore volume指广义孔隙的总体积闭端孔隙dead-end pore在孔隙系统中,只有•个通道与其他孔隙连通的孔隙称为闭端孔隙,亦称肓孔(blindpore), 此类孔隙通常只允许流体渗入,对流体在其内部运移流动贡献甚微连通孔隙 interconnected pore在孔隙中相互连通并对流体在其中运移流动有贡献的孔隙。
孔隙结构 pore structure指岩石中孔隙的大小、几何形态、分布特征、均匀程度、连通状况等特性孔隙大小分布曲线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习惯上是指砂岩中一定大小的孔隙与其所占孔隙总体积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孔隙平均值mean pore size孔隙大小平均值因定义及计算方法而异,例如可按孔隙体积的加权平均而得出,但更多地按“ 平均水动力学直径” ” 的含义从流体力学的意义上取平均值, 通常定义为M=4( V/S),式中U /S是孔隙采取算术方法求平均值孔隙结构模型pore structure model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球形颗粒排列的球粒模型:第二类是毛细管排列的毛细管束模型;第三类是各种结构的网络模型球粒模型对毛管滞后,为求得水饱和度及剩余油饱和度提供了简便定性解释; 毛细管束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毛细特性和毛细管压力的定量计算;网络模型主要用于数模和渗流机理研究13网络模型 network models网络模型又分为网络物理模型和网络数学模型网络物理模型是由人工经一定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孔隙模型, 这种模型比较接近实际多孔介质的结构 网络数学模型又分为二维和三维模型,由弥渗理论研究孔隙结构参数对多孔介质中渗流过程的影响。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absolute porosity of rock岩石的总孔隙体积4 ( 包括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与岩石总体积% 的比值称为绝对孔隙度0a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其表达式为:/ipaVVf=岩石的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 of rock岩石中有效孔隙体积4 与岩石总体积% 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度0 e ,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其表示为:e VVf—迂曲度 tortuosity factor渗流过程中流体质点实际走过的路程长度上与宏观渗流方程中所假定的流体质点通过的路程长度L 的比值的平方( /定义为迂曲度兀储层综合弹性系数 complex elastic coefficient of reservoir rock指油层压力每降0.1 M P a ,由于流体膨胀和岩石孔隙缩小,使单位体积岩石内所能驱出的流体体积C ,数学表达式为:LPC= f C + C式中: O一 岩 石 的 孔 隙 度 ;CL, CP一流体压缩系数和岩石压缩系数储层的总压缩系数 total compressibility of reservoir rock指储层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与所含流体压缩系数之和。
如果孔隙中含有油和水,则总的压缩系数为:to o w w p C = S C + S C + C式中:G—总压缩系数S 、Sw- - - - 分别表示油、水饱和度;c 、a—油、水压缩系数;C p一岩石孔隙压缩系数岩石的压缩系数rock compressibility指油层压力每降低0.1 M P a,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值表达式为:V pVC必A式中:A V—油层压力降低时A p , 孔隙体积缩小值;M—岩石体积岩石孔隙压缩系数 pore space compressibility of rock指地层压力改变0.1 M Pa压力时, 单位孔隙体积的变化值,也称岩石有效压缩系数14覆盖压力 overlying pressure上部盖岩石层加在下部岩石单元上的压力孔隙压力pore pressure岩石孔隙所承受的内部流体压力,也称地层压力净有效覆盖压力 net effictive overlying pressure岩石覆盖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砂岩的比面 specific surface of sandstone单位体积岩石内部孔隙的总表面积( 或围成孔隙部分的颗粒总面积),单位:ma/ma,它反映砂岩的分散程度。
岩石的渗透性rock permeability在一定的压差下, 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渗透性 其数值大小用达 西公式计算,单位是 “ nm2” 或 “ xio.3um2”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absolute permeability of rock与岩石不起物化作用、一定粘度/ 的流体,在压差[p=p,-p2作用下,通过长度为L、截面积为4的岩石,所测出的流体流量为Q , 以达西方程[LQ K Appm()1 2 -=] 表示对不同的岩石,当几何尺寸、外部条件、流体恒定时,流体的通过量Q 的大小则取决于反映岩石渗透性的比例常数K 的大小,K 称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通常取岩样的气测渗透率值水平渗透率 horizontal permeability按水平方向取样所测得的岩样渗透率,为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 vertical permeability按垂直方向取样所测得的岩样渗透率,为垂向渗透率径向渗透率 radial permeability在全直径岩心分析中,用径向流方式测取的岩心渗透率为径向渗透率侧向渗透率 lateral permeabiMy在全直径岩心分析中,用岩心对应柱面( 90o)测取的渗透率为侧向渗透率,一般主侧面 ( 侧面1)选取在渗透性好或裂缝发育对应的柱面。
有效渗透率 effective permeability of rock当岩石中为一相流体充满时,测得的岩石渗透率相渗透率 phase permeability当岩石中存在多相流体时,某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称为该相的相渗透率岩石各相有效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rock当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某相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 或其他定义为基准的渗透率)的比,称为岩石该相的相对渗透率,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相对渗透率比值 relative permeability ratio指任何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的比值克林肯勃格渗透率klinkenberg permeability经滑脱效应( 称克林肯勃格效应)校正后获得的岩样渗透率为岩样的克林勃格渗透率( 克氏渗透率)校正的方法是在不同压力下测岩样渗透率,然后用各压力值下的渗透率值和压力值的倒数作关系曲线,曲线与渗透率轴的交点即为该岩样的克氏渗透率值, 相当与该岩样的理论绝对渗透率值滑脱效应slip effect15滑脱效应亦称克林肯勃格效应(klinkenberg effect) o系指气体在岩石孔道中渗流特性不同于液体,即靠近管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气体分子的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种特性称为滑脱效应。
渗透率张量 permeability rensor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上某一给定点处的压力梯度矢量方向,往往不同于渗透率速度矢量,因而要完整描述渗流现象,必须指定压力梯度及渗流速度矢量场如果假定介质可以相对于坐标系任意取向,并令压力梯度指向X , 那么各向异性介质在X、Y、Z 不同方向将有不同渗透速度,即:1()332211%KpXKpXVKpaiidd+dd+ddm其中1、2、3 表示X、Y、Z 坐标,K”是构成二阶张量的元素,通称渗透率张量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s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在研究多孔介质中不混溶流体的微观渗流机理时,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常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此类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有:a ) 毛细管模型(capillaric m odel);b ) 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 odel);c ) 经验模型(empirical m odel);d ) 网络模型(metwork m odel)流体饱和度fluid saturation岩石孔隙体积中流体占有孔隙体积的比例称为该流体的饱和度。
单位为小数或百分数原始流体饱和度 initial fluid saturation原始状态下储层的流体饱和度共存水饱和度 connate water saturation油层中水的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油层中不参与流动的水的饱和度,称为束缚水饱和度两相流动区岩石中油水两相同时参与流动的饱和度范围可流动油饱和度岩石中在一定技术和工艺水平下可以参与流动的油的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 residual oil saturation在一定开采方式下,不能被采出而残留在油层中的油的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 remaining oil saturation在一定的开采方式和开采阶段,尚未被采出而剩余在油层中的油的饱和度润湿性 wettability指液体在固体表面流散或粘附的特性亲油性 oil affinity油层岩石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于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油性亲水性 water affinity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于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水性中性 intermediate affinity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和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致相当时为中性。
选择性润湿 preferential wettability16固体表面为一种流体L 所润湿,而不为另外一种流体1 _ 2 所润湿,则称固体表面能被L流体选择性润湿中间润湿 intermediate wettability固体表面可被两种流体以同样程度润湿混合润湿 mixed wettability既有亲油性表面区域又有亲水性表面区域的油层为混合润湿接触角 contact angle在油- 水- 岩石三相周界上,从选择性润湿流体表面做切线且与岩石表面成一夹角称为接触角,一般用符号它的大小表征了岩石表面被液体选择性润湿的程度 夕 角一般规定从极性的液体( 水)那一方面算起在油层中,一般当油、水、岩石的接触角,<90°时为水湿,而 >90°为油湿恢复原始态的岩心restored-state cores系指采用“ 三步法”使改变了润湿性的岩心恢复到原始油层条件下润湿性的岩心所谓“ 三步法”是指:a)岩样根据原油和岩石的性质选择化学溶剂进行清洗;b)将油藏流体连续地注入到岩样中;c)在油藏温度下老化足够长的时间( 一般为4 0 天),建立起吸附平衡达到油层原始润湿状态接触角滞后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前进接触角比后退接触角大得多的现象称为接触角滞后。
平衡接触角 equilibrium contact angle在测定油- 水- 岩石体系的接触角时发现,水的前进角经常随着油与固体表面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最后趋于平衡的接触角称为平衡接触角润湿反转 wetting reciprocal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油性相互转化的现象毛细管压力 capillary pressure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润湿相压力Pa和润湿相压力户之差,或为平衡弯液面两侧的附加压力,P0=Pa-pw贾敏效应Jamin effect当 液- 液、气- 液不相混溶的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当相界面移动到毛细管孔喉窄口处欲通过时,需要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毛细管压力曲线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岩石的毛细管压力与流体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细管压力曲线饱和历程 saturation history饱和历程也称饱和顺序,流体在渗流过程中可分为驱排过程或吸吮过程驱排过程 drainage process在多孔介质中饱和润湿相液体,非润湿相在外力的作用下驱替润湿相的过程称为驱排过程吸吮过程 imbibmon process在多孔介质中饱和非润湿相流体,润湿相自发或在外力作用下驱替非润湿相的过程称为吸吮过程。
如亲水岩石中水驱油过程称为吸吮过程初始驱排毛细管压力曲线 initial drainag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中,在外压作用下非润湿相驱排岩心中润湿相属于驱排替过程,所测得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初始驱排毛细管压力曲线吸吮毛细管压力曲线 imbibition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中,用润湿相排驱非润湿相,所得到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17系曲线称为吸吮型毛细管压力曲线次级驱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secondary drainag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次级使润湿相从非润湿剩余饱和度降至束缚饱和度的驱排过程所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润湿相 wetting phase岩石中存在两种以上流体时,能优先润湿岩石的流体称为润湿相在亲水岩石中,水为润湿相非润湿相 non-wetting phase岩石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流体时,不能优先润湿岩石的流体称为非润湿相自由水面 free water surface毛细管压力等于零的水面称为自由水面杨氏方程 Young's equation表示接触角与三相界面力之间达到平衡时的关系,此方程称为杨氏方程。
sgslS C O S q =S - S lg式中:6——接触角;(rig- - - - 气液界面张力:(Tsi- - - - 固液界面张力;bsg一气固界面张力;阀 压 ( 门槛压力) threshold pressure非润湿相开始进岩石孔隙的最小启动压力,即非润湿相在岩石孔隙中建立起连续流动所需的最小压力值最大连通孔喉半径max throat radius在定义范围里( 某岩样、某油层、某油田),岩石孔喉半径的最大值在岩样的毛细管压力曲线上,它与阀压相对应中值压力 pressure at 50% mercury saturation在毛细管压力曲线图中,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值为中值压力中值孔喉半径throat radius在毛细管压力曲线图中,中值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为中值孔喉半径,它比较接近平均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 average throat radius孔喉半径的平均值可选用不同的方法求取, •般采用对非润湿相饱和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渗透率贡献值 permeability contribution岩样某一区间孔喉对岩样整体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贡献,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主要流动孔喉main flow throat岩样中渗透率贡献值为95%对应的孔喉到最大孔喉为主要流动孔喉。
难流动孔喉 difficult flow throat岩样中渗透率贡献值低于1%时对应的孔喉为难流动孔喉半径的上限分选系数 sorting coefficient反映岩样孔喉大小分布集中程度的系数,按下式计算:ZZA—• APSr r Ss()218式中:SP— —分选系数;n- - -孔喉半径, u m;r一 平 均 孔 喉 半 径 , ym;△ S— —〃对应的区间饱和度值,% ,均质系数 coefficient of Homogeneity岩样平均孔喉半径与最大孔喉半径之比,数值W1;它表征了岩样微观均质状况结构系数 coefficient of structure真实岩样的孔隙特性与平行毛细管束模型之间的差异程度按下式计算:D r r Q/ ( ) 2式中:Dr一岩样结构系数;r—岩样平均孔喉半径,um;0 —岩样孔隙度,小数:K——岩样渗透率,um2„岩性系数rock property coefficient岩样实测渗透率与理论渗透率之比按下式计算:x( ) max01 . 1 1 1 0 5 ( ) S M S dsK式中: A- 岩性系数;K-- 岩 样 渗 透 率 , um2;0 —岩样孔隙度,%;际 那一压汞法毛管压力曲线中的最大汞饱和度,%;r(s)—孔喉半径,m;SHQ 汞饱和度,%。
莱维特J 函_ _ _ _ _ _ _ _ _ _ _ 数 Levertt's j-function一种确立毛细管压力资料相关关系的对比函数,即毛细管压力的无因次化函数:fJ Sp s q K ( w) = ( eCOS )式中:P c- - - - 毛细管压力;(T- - -两相流体的界面张力;0- - -接触角;K-试样的渗透率;①——孔隙度;Sw—润湿相的饱和度J 函数对同一地层的特定类型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和岩性常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对其他类型岩石并无普遍性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mercury injection curve非润湿相流体汞,必须在施加压力之后才能进入岩样孔隙中,随着注入压力增大逐渐从大到小依次占据孔隙空间 根据不同注入压力及在相应压力下进入孔隙系统中汞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所作出的毛细管压力- 饱和度关系曲线称之为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退汞毛细管压力曲线mercury ejection curve在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之后,将测定压力逐级降低,压入岩心孔隙中的汞也会逐级19退出的过程为退汞过程, 用退汞过程的各级压力( 毛细管压力) 与相应退出的汞饱和度所作的毛细管压力曲线为退汞毛细管压力曲线。
退汞效率 efficiency of mercury ejection测定压力由最大值降低到最小值时,从岩样中退出汞的总体积与在同一压力范围内压入岩样的汞总体积的比值为退汞效率,用%表示:= x100%注入汞总体积退出汞总体积退出效率毛细管准数capillary number是一个无量纲数组,其数值是粘滞力与毛细管力之比,称为毛细管准数或临界驱替比原始吸吮曲线簇 primary imbibition scanning curves在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的研究中,若沿二次排替曲线,在某些中间的饱和度值,即中途改换压力变化方向,形成了一些新的吸吮曲线,这组曲线合称原始吸吮曲线簇原始驱排曲线簇 primary drainage scanning curves在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关系的研究中,若沿吸吮曲线,在某些中间的饱和度值,即中途改换压力变化方向,形成了一些新的驱排曲线,这组曲线合称原始驱排曲线簇储层流体 reservoir fluid泛指煌类储集层在所处的压力和温度下所含的储集流体如天然气、凝析油、石油及地层水注入流体 injected fluid泛指为各种目的从地面经井注入储层的流体。
产出流体 produced fluid指生产井中采出的各种流体示踪流体tracing fluid加入化学或同位素示踪剂的注入流体牛顿流体 Newtonian fluid是指流体运动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遵循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其粘度值为定值非牛顿流体 non-Newtonian fluid是指流体运动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不遵循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其粘度值为变量塑性流体plastic fluid非牛顿流体中的•种,其特征是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力才能使其从静态开始流动,在剪切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剪切应力才与剪切速率成正比拟塑性流体 pseudo-plastic fluid非牛顿流体中的一种,其特征是一旦施加外力就立即开始流动,流动曲线通过坐标系原点并凸向剪切应力轴,其粘度值不仅与温度及流体性质有关,而且当剪切速率增加时, 其粘度值下降溶胀流体 dilatant fluid非牛顿流体中的一种,流变曲线凹向剪切应力轴,粘度值除与流体性质及温度有关外,且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 聚合物溶液在注入井井底附近高剪切作用下, 失去其拟塑性流体特性会出现这种溶胀流体特性混相流体 miscible fluid是指两种可以相互溶解,两相间界面张力等于零而不存在明显界面的流体。
20地层油 reservoir oil处在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称作地层油脱气油 degassed oil通常指的是地下原油采至地面后,由于压力降低,溶解于油中的气体分离出以后的原油,亦称地面原油如油罐条件下所储存的原油未加说明时一般均指常温条件油层流体物性 fluids property at reservoir condition是指地层汕、气、水在油藏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天然气 natural gas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为天然气, 天然气是以石蜡族低分子 饱和燃气体和少量非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气藏气 gas of gas reservoir产自天然气藏的天然气伴生气 associated gas溶解在地卜源汕中的天然气称为伴生气凝析气 condensate gas含有大量甲烷,并尚含有大量戊烷以上的轻质烧类的天然气,称为凝析气一般都产于较深的气藏中干 气 dry gas甲烷含量高于90%的天然气称为干气,又称贫气(lean gas)湿 气 wet gas凝析油含量大于lOOg/nh的天然气称为湿气划分的含量标准与工艺发展水平有关净气 sweet gas天然气中含硫在1g/m3以下称为净气或甜气。
酸气 acid gas当1m3天然气中含硫在1 g 以上或含相当数量的二氧化碳时统称为酸性气体天然气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of natural gas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称为天然气相对密度天然气的状态方程 state equation of natural gas表征天然气的体积、压力和温度关系的方程称为天然气的状态方程,pV = ZNRT式中:p- - - - 气体的压力;V -- - - 在压力p 下的气体体积:T --热力学温度,K;N一气体的摩尔数;R—通用气体常数;Z-气体压缩因子天然气密度 density of natural gas指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单位为g/cm3气体偏差系数gas deviation factor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实际气体占有体积与相同压力、温度下理想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一般利用有关图版求出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gas pseudo-critical pressure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为天然气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匕与各组分气体临界压力P 的加权21值,可写为:Z-pddp Y p1天然气的拟临界温度 gas pseudo-critical temperature天然气的拟临界温度/。
为天然气各组分的摩尔分数Y与各组分气体临界温度兀的加权值,可写为:Z-pciaTYT1气体的对比压力 gas correspondence pressure气体的对比压力是指该气体所处压力P 与该气体的临界压力Pc之比,可写为:cor pP=P气体的对比温度 gas correspondence temperature气体的对比温度% 是指该气体所处温度丁与该气体的临界温度兀 之比,可写为:Ccor TT = T气体的地层体积系数formation volume factor of gas气体地层体积系数& 表示天 然气在地层( 或油层) 条件下的体积N与同样数量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所占的体积V 4g的比值,其数值永远小于1可写为:天然气的压缩率gas compressibility天然气的压缩率Cg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压力每改变0.1 M P a时, 天然气体积的变化率,其数学表达式为:dpdVVG =-1 -式中: Cg——天然气的压缩率;V—天然气体积;dpdV——天然气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负号表示气体压缩率与压力变化的方向相反真实气体势函数 potential function of real gas指研究气体渗流时,反映气体压缩因子和粘度随压力变化的一个综合量,其数学定义为:1 ・=dpZm p pm0式中:P- - -压力;出- - - - 粘度;z -压缩因子。
22天然气的粘度gas viscosity天然气的粘度是天然气内摩擦阻力的量度,与压力、温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天然气的粘度可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单位分别为帕[ 斯卡] 秒(1 厘泊=1O3Pa・s)和二次方米 每 秒 ( 1 厘托=10皿) 2 埋)溶解系数 solubility factor气体溶解系数指在一定温度下,每增大0.1 M P a时,单位体积液体( 石油)中所溶解的气 体 量 ( 标准条件),单位为nWm3・ M P a ,表示气体在液体( 石油)中的溶解能力天然气的溶解度gas solubility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a, 系指在压力为p 时,在单位体积石油( 地面原油)中所溶解的气量( 标准条件下的),单位为nWrrh气油比 gas-oil ratio气油比通常指生产气油比它是天然气产量( 标准条件)与原油产量的比值,一般以ITh/t为单位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 solution gas-oil ratio of reservoir oil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月系指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中所溶解的气量( 标准条件下的),单位为nWiTh ( 地面原油)原始溶解气油比 initial solution gas-oil ratio在油臧原始压力和温度下的溶解气油比称为原始溶解气油比,单位为nWrrh ( 地面原油)。
闪蒸平衡 flash vaporization equilibrium指油藏煌类系统中,压力与温度变化可导致油、气两相之间发生传质和相间转移如果这种传质和相间转移是在瞬间完成并达到平衡,则称这种平衡为闪蒸平衡接触分离 contacting liberation在油气分离过程中所分离出的气体与油始终保持接触,系统组成不变,这种油、气分离方式称为接触分离或一次脱气差异分离 differential liberation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在保持恒温下,不断将由于降低压力所分出的气体排出,系统组成逐级变化,这种油、气分离方式称为差异分离或多级脱气分离煌类系统的相态 phase state of hydrocarbons system单一烧类或其混合物,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所产生的三种( 气、液、固)存在状态油藏煌类相态图 phase diagram of reservoir hydrocarbons用来研究油藏烧类随地层压力、温度而发生的相态变化的图相态方程 phase state equation对于一个已知组成的煌类系统,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压力和温度下液相数量和各组分在液相中浓度的变化,以及各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和气相数量的公式。
反凝析压力 retrograde condensate pressure当妙类系统温度处于临界温度及两相共存最高温度之间,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时,如系统压力降至某值,气相中出现液滴,该压力即称为反凝析压力.露点压力 dew-point pressure露点压力是指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反凝析气 retrograde condensate gas某些煌类混合物在高于临界温度下以气体凝析物形式存在,而当压力下降时,将产生气体的膨胀或液体的蒸发趋向凝析相反,当压力增大时,它们蒸发而取代凝析反凝析现象 retrograde condensate phenomenon在原始条件下凝析气藏的煌类系统以气态存在,投产后,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前,相态23一直发生变化,而降到某一压力数据,气相有液相析出,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反凝析现象地层油体积系数 volume factor of reservoir oil地层油的体枳系数8 为原油在地下的体积N ( 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体积% 的 比值,即a = 14/14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 two-phase volume factor of reservoir oil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U , 是指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 和其析出气体总体积( 即两相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即:Sfsi sfsgVV R R V BU+ ( -)式中:U一两相石油体积系数,小数;Rs:、Rs,——分别为原始和目前地层压力下的溶解气油比,m3/m3 ;B g—■ 目前地层压力下天然气体积系数;5、5- 分别为地层油的体积和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
油藏流体的压缩率 reservoir fluid compressibility油藏流体( 油、气、水)的压缩率系指压力每改变0.1 MPa压力时,流体体积的变化率,其数学表达式为:dpdVVC = - 1式中:C—地层流体的压缩率;V—流体的体积;dpdV——流体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饱和压力 saturation pressure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是在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也可以说是在地层温度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体气泡时的压力亦称泡点压力平衡常数 equilibrium constant系指一定温度压力下,油、气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某一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分配比例,亦即该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克分子分数比值对理想溶液,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上述分配比例是一常数,故称平衡常数;但对油、气系统,特别是当其处于高压下时,上述分配比例并非常数,它除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和油、气系统的组成有关,故称平衡常数不是确切的,近来多将其改称为平衡比达西粘度 Darcy viscosity应用增溶活性剂、无机电解质、助活性剂及水配成稳定胶束溶液,在岩层孔隙中流动粘度随着流动速度增加而增大的粘度,称为达西粘度。
聚合物的结构粘度 structural viscosity of polymer结构粘度系指由于聚合物中原子内旋转形成的卷曲结构,在溶液中互相交联而形成网状结构而导致急剧增大的粘度视粘度 apparent viscosity指在恒定温度时,某一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视粘度不仅决定于温度,也决定于流动的压力梯度触变性 thixotropy24复配的结构性溶液,在受剪切时切力自行降低( 变稀),而静置后切力能自行恢复( 变稠)的流体动力特性流 变 性 rheology流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率之间的各种变异特性,主要是指流体的非牛顿流动特性粘- 弹效应 visco-elastic effect粘- 弹效应系指其随剪切速度的高低不同而呈现粘性流体和弹性固体性质油层伤害 formation damage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油层岩石结构破坏、渗流能力卜降或者丧失的现象为油层伤害油层敏感性评价 formation sensitivity evaluation它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等五种基本评价实验,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出油气层发生敏感的条件和由敏感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速敏 velocity sensitivity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临界流速 critical velocity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引起微粒运移发生伤害( 渗透率大幅度下降)的流速下限水敏 water sensitivity油气层在遇到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后渗透率下降的现象为水敏,通常它是由粘土矿物遇淡水后膨胀、分散、运移所造成的水敏指数 water sensitivity index岩样渗透率伤害前后之差与伤害前岩样渗透率之比盐敏 salinity sensitivity不同矿化度等级的地层水在油气层中流动时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临界矿化度 critical salinity因流体矿化度下降( 上升),引起油气层渗透率大幅度下降所对应的流体矿化度为临界矿化度碱敏 alkali sensitivity碱性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与碱敏感性矿物反应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碱敏指数 alkali sensitivity index岩样注碱液前后的渗透率之差与注碱前的渗透率之比酸敏 acid sensitivity酸液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反应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酸敏指数 acid sensitivity index岩样酸化前后的渗透率之差与酸化前的渗透率之比。
溶失率 corrosion ratio岩样与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与反应前的质量之比静态损害评价 static damage evaluation利用各种静滤失实验装置( 流程)测定各种钻井工程用液滤入岩心 前后的渗透率变化动态损害评价 dynamic damage evaluation尽量模拟钻井工程实际状况的条件下,评价钻井工程用液对油气层的综合损害程度正反向流动评价 forward/backward flow evaluation改变流体流动方向,评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损害油气层渗透率的程度即对流动方向的敏感程度体积流量评价 volume flow rate evaluation25在低于临界流速的条件下,评价注入流体总量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系列流体评价 series fluid evaluation模拟实际工程施工程序( 顺序)及各种外来入井工程用液了解它们对油气层造成的总的损害程度岩石力学性质 mechanical property of rock岩石在受力作用时的形变特性及强度性质岩石的形变特性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rock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应变特性,一般山岩石的“ 应力〜应变”曲线或“ 应变〜时间”关系曲线来表示。
应 力 stress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如压应力、拉张应力、剪切应力等应 变 strain物体变形长度与原长度之比全应力〜应变曲线full stress~strain curve物体轴向加载直至破坏的完整应力〜应变曲线岩石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岩 石 “ 刚度”的度量,是岩石应力与应变之比, •般在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上取线性弹性段计算其值为应力〜 应变曲线的斜率泊松比 Poisson's ratio岩石横向应变( 膨胀)与纵向应变( 收缩)之比体积模量bulk modulus岩石在静水压力条件下( 各向压力相等)压应力与体应变( 三轴向应变之和)之比抗压强度 compression strength岩石能承受的临界破坏压应力,即岩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超过该值时则发生塑性变化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岩石能承受的临界破坏拉张应力,即岩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张应力,超过该值时则发生塑性变化抗剪切强度 shearing strength岩石能承受的临界破坏剪切应力,即岩石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超过该值时则发生塑性变化蠕变 creep deformation岩石受应力不变,岩石的应变是时间的函数,岩石这种应变特征为蠕变,如受力状况下的塑泥、塑性盐岩、泥岩均有蠕变性。
断裂韧性 frature toughness岩石内裂缝( 或新产生)开始扩展延伸的特性第三节渗流机理名词多孔介质porous m edia以固相介质为骨架、含有大量孔隙、裂隙或洞穴的介质叫多孔介质若多孔介质对流体是可渗的,称为可渗多孔介质双重孔隙介质 dual-porosity media;double porosity media这类介质由两个系统组合而成,孔隙性介质构成岩块系统;裂缝性介质构成裂缝系统26两个系统按照一定规律发生彼此间的传质交换不可压缩流体 incompressible fluid随压力变化,体积不发生弹性变化的流体亦称刚性流体可压缩流体 compressible fluid随压力改变,体积发生弹性变化的流体亦称弹性流体渗流速度flow velocity流体流量与多孔介质横截面积之比称为渗流速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渗流速度不是流体质点的真实速度流体真实速度应等于流量除以孔隙面积,所以渗流速度小于真实速度流体的流度mobility of fluid流度即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渗透率K 与其粘度日的比值如水和油的流度儿和/ 可分别表示为:KKmIm流度比 mobility ratio驱动相的流度与被驱动相流度的比值。
如水驱油的流度比M 表达为:M稳定渗流 steady state flow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密度和速度等物理量仅为空间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的渗流亦称定常流动、稳态流动不稳定渗流 unsteady-state flow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各物理量不仅是空间的函数,而且是时间的函数亦称非定常流动;非稳定流动拟稳定渗流 pseudo-steady-state flow油藏中各点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0Pc/&)为常量时的不稳定流动非线性渗流non-linear flow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的渗流状态单相渗流 single-phase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um在多孔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参与的流动两相渗流 two-phase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um多孔介质中有两种互不混溶的流体同时参与的流动多相渗流 multiple-phase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um多孔介质中同时有两种以上互不混溶流体参与流动多组分渗流 multi-component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um含有多种组分的煌质和非煌质混合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在多组分渗流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生各相之间的物质传递或相变交互渗流 countercurrent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um不混溶的两相流体以相反方向在同•系统中发生的渗流例如一个被非润湿相饱和的系统当与润湿相流体接触时,润湿相将被吸吮入孔隙中并以交互渗流方式排替出一些非润湿相流体,这是一种不稳定渗流,体系中空间各点的饱和度随时间而变化气体滑渗 slip flow of gas27气渗流时,在固体孔壁上的速度不为零的现象,在气体分子的平衡自由行程与孔隙大小的数量级大致相当时,它对气渗流有明显影响点源 point source在渗流场中,向四周发散流线的点叫做点源例如注入井可作为点源处理点汇 point sink在渗流场中从四周汇集流线的点叫做点汇例如生产井可作为点汇处理渗流的初始条件 initial condition of flow渗流过程开始瞬间的条件渗流的边界条件 bounary condition of flow求解油气层建立的微分方程必须给出一些条件来确定待定系数和函数、如果所给出的条件是对所研究区或空间物理位置而言的,那么这些条件称为边界条件边界效应 boundary effect在井的附近往往存在着各种边界( 例如等势边界和不渗透边界) ,这些边界的存在对渗流场的等势线分布、流线分布和井的产量等都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为边界效应。
压降漏斗 pressure drop funnel在平面径向流时,由于井的投产造成地层压力下降( 从井壁到供给边缘) 压降形状从整个地层来看像一个漏斗状的曲面,该曲面称为压降漏斗压力叠加原理Duhamels principle油层中任何一点的压力变化等于各井在该点上引起的压力变化的总和供给边缘supply edge油 藏 内 ( 外)能量供给前缘,称为油藏的供给边缘如在油藏开采过程中许多口井同时生产,在一口井的周围都可以划分出一定的、大小相同或不同的供油面积,这个面积的边缘称为油 井的供给边缘二维渗流 two-dimensional flow所有质点运动轨迹和物理量都与空间二维坐标有关的渗流三维渗流 three-dimensional flow所有质点运动轨迹和物理量与空间三维坐标有关的渗流二维两相渗流 two-dimensional two-phase flow如果在一个地层单元中,有两相流体参加,并且是二维流动,则流体在该地层单元的渗流称为二维两相渗流多维多相多组分渗流 multiphase multi-dimensional flow当地下孔隙介质中流动的是一种含有多种组分的烧混合物( 也可包含一部分非煌组分) ,这些组分可能以液体状态存在,也可能以气体状态存在,它们在地层空间运动时称为多维多相多组分渗流。
在数模中,形成具有多种分接口的相达西定律Darcy's law描述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其速度与沿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的定律该定律是由“ 达西”通过统计实验结果所定义的达西渗流Darcy flow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服从达西定律,流速与压力梯度成直线关系的渗流非达西渗流non-Darcy flow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不服从达西定律,流速与压力梯度偏离直线关系的其它渗流方式均称为非达西渗流径向流 radial flow流体在平面上从四周向中心井点汇集或从中心井点向四周发散的流动方式28单向流 linear flow流线为平行直线的渗流方式球形流 spherical flow流线呈直线向井点汇集,其渗流面呈半球形,这时的渗流方式称为球形径向流,简称球形流粘性指进 viscous fingering两相不混溶流体驱替过程中,由于两相粘度的差异造成前沿驱替相呈分散液束形式( 即象 “ 手指” 一样) 向前推进,这种现象称为粘性指进7K( 气) 锥 water( gas) cone如果在油( 气) 水接触面很大的汕( 气) 藏的含油( 含气) 部分钻井,在开采过程中,使油( 气) 水接触面变形成一 “ 锥状”或 “ 丘状”的底水( 气体) 推进形式称做水( 气) 锥。
底水锥进 bottom water coning以水压驱动方式开采底水油藏时,油井投产后,井底附近的油水接触面呈锥形上升的过程,称为底水锥进交互窜流interporos让 y flow对重介质岩层中,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之间的流体交换流动流动势 potential of flow在渗流理论中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引用一个新的参数产 = @ 加 ,参数F称 为 “ 势”其中P为流体压力:K为地层渗透率;加为流体粘度引入势这一概念后,达西渗滤定律可写成:v=-dF/dL,即地层任一点上渗滤速度值等于该点上势对距离的一阶导数的负值由于势与渗滤速度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因而势亦称为流动势或速度势导压系数 pressur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表示弹性液体在弹性多孔介质中不稳定渗流时,压力变化传递快慢的一个参数,单位是crrWs,导压系数用希腊字母c表示,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 除以流体粘度状与综合压缩系数G乘积机G所得的商即c=K侦G%分流线 dividual flow line流体流向两个点汇( 生产井) 时,在两个点汇之间存在有一条渗流左右分开的流线,这条流线称为分流线主流线 main stream line连接两口注采井中心的流线,称为主流线。
主流线上流体质点流速比其它流线上的流速要快舌进 tonguing在注采进网中注入流体先期突进,在二维平面流线图上类似于舌形的现象,称为舌进平衡点 equilibrium point两口生产井的分流线上渗流速度等于零的点称为平衡点例如在均质地层中两口等产量的生产井,并且以两井联线中点为坐标原点,则由于流体流向两口等产量生产井是互相对称的,所以坐标原点渗流速度为零,是平衡点如果两口生产井产量不相等,平衡点的位置偏向产量小的井一方平衡点处渗流速度为零,所以在平衡点附近形成死油区改变两口井各自产量的比例,可使平衡点位置移动,从而缩小死油区的面积汇源反映法 source-sing image method用来解决直线供给边缘这种类型的边 界对渗滤规律的影响问题的一种方法 油井靠近直线供给边缘时,在这种边界影响下,流体向油井渗滤的规律与流体向无限大地层中单独一个点汇渗滤时的规律不一样,但与无限大地层中存在等产量的一源一汇( 一口注入井和一口生产井) 时的渗滤时的规律相同因此,在均质地层中可以想象以直线供给边缘为镜面,29在镜面的另一侧反映出•口油井的镜象,即一个与点汇产量相等的假想点源这样,可以把井靠近直线供给边缘的渗流问题化成无限大地层中存在等产量的一源一汇的问题,从而求出油井的产量和地层中压力分布公式,这种方法叫汇源反映法。
地层系数 productivity coefficient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参数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 与有效厚度力 的乘积,即助 流动系数 flowability coefficient表示流体在地层中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它是地层有效渗透率K 与有效厚度力 的乘积除以流体粘度小所得的商,&\ikh/m.渗流雷诺数 Reynolds number of flow用来判别渗流是否服从达西渗流定律的准数较常用的是卡佳可夫公式,即NKpo =v p1750前式中:n- - - 渗流速度,cm/s;K- - -渗透率,prr)2;m- - -粘度,0.1mPa-s;r- - -密 度 , g/cm3;f- 一孔隙度,小数临界雷诺数值是0.20〜0 .3 0 ,当Ms(0.20〜0.30)时,渗流服从达西律;M e 0.20〜0.30时,不服从达西定律渗流指数flow index表示渗流流量与压力梯度关系的指数方程Q=C@ ?/2% ,式中的指数称为渗流指数实验证明,n变化在1〜1 /2 之间当〃= 1 时,渗流量与压力梯度成线性关系,流体渗流是线性渗流;当1/2«n<1时,流量与压力梯度间的线性关系被破坏,流体渗滤是非线性渗滤。
C为比例系数,它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和流体的性质等 压 线 isobar地层中折算压力相等的点构成等压面,它在平面上的投影称为等压线混相驱替 miscible displacement在多孔介质中发生混相现象的驱替过程称为混相驱替,在数摸时,两种流体间不存在分接口非混相驱替 immiscible displacement多孔介质中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时,两种流体之间不发生混相现象的驱替过程称为非混相驱替,在数摸时,存在一个明显的分接口非活塞式驱替 non-piston displacement实际储集层中由于存在岩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并且由于流体性质差异及毛细管现象的影响,当一种流体驱替另一种流体时,出现两种流体混合流动的两相渗流区,这种驱替方式称为非活塞式驱替渗流状态方程 state equation of flow在渗流过程中,状态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与渗流有关的物质( 岩石、流体) 都具有弹性,因而随着状态变化,物质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描述这种山于弹性而引起力学性质随状态而变化的方程式称为状态方程分流量方程 fractional flow equation莱弗里特(Leverett)于1941年推导出的方程。
它表示产水量在总液量中的分量加与流体的粘度〃 ? 、相对渗透率K、总流速打、毛细管压力梯度以及重力有关方程的完整形式为:30nw H'w nwKKSLPVKfmmr am++ - A11 ( sin )忽略重力和毛细管力后的分流量方程为:nw yvw nwKfwKmm+11式中:g- - - 重力加速度;Di- - - - 密度差;a- - -地层倾角;下标W一—润湿相;下标C 一一非润湿相;fw---水分流量;K——相对渗透率;V t- 总流速;U一粘度LPcdd- - 毛管压力梯度前沿推进方程 frontal advance equation贝克莱和莱弗里特(Buckley and Leverett)于1949年 提 出 的 一 个方程它表示,某一固定不变的驱替液饱和度S w 面的推进速度,方程的形式为:tSfAS q, ( )疗%式中:qt- - -流量;A一一地层截面积;f--孔隙度;X一一接口推进距离;t一一时间;fw- - -分流量;5~一—饱和度;下标W一—润湿( 驱替) 相威尔杰方程Welge's equation威尔杰(Welge)于1982年推导出了一个方程,它反映了系统中驱替流体的平均饱和度S w与该系统采出端饱和度Sw2的关系。
方程的形式为:Sw=Sw2+Q/篇2式中:Qi- - - - - - - - - - - - - -流量;5 一一被驱替相在出口端的分流量前沿不稳定性front instability多孔介质中两相非混相驱替中,驱替前沿出现粘性指进现象,因而使得驱替前沿不能形成平滑的分接口,这种情况称为前沿不稳定性31流管分析法 conduit flow approach是研究渗流的一种模拟方法,此法将多孔介质中流体运移作为在流管束中的流动来处理第田革彼有分析名词试井well test为了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研究储层参数及储层动态而对井进行的专门测试工作按测试时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性质及所依据的基本理论, 试并分为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由于试井是通过对井进行的流动试验来完成的, 测试资料的处理依据是地下渗流力学理论, 所以试井研究采用水动力学方法产能试井well productivity testing指稳定试井和等时试井等,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和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的( 测试层)的产能方程或无阻流量的一种试井方法稳定试井 steady-state well testing又称系统试井。
指系统地、逐步地改变油井的工作制度( 自喷井改变油嘴直径;抽油井改变冲程和冲数) ,然后测量出每一工作制度下的井底流压、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含砂量和气油比等根据这些试井资料为油井制定出产油量高、 气油比低、出砂量和出水量小的合理工作制度,并通过水动力学计算出油层的有效渗透率由于每次改变工作制度后,必须待产量和压力稳定后才能测量有关数据, 因此称为稳定试井 所谓稳定是指产量和压力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稳定试井操作时间长、 工作量大 由于稳定试井需要系统的改变工作制度,因此又称为系统试井注水井系统试井时, 一般通过改变注入压力来改变工作制度,并测试各个注入压力下的稳定注水量_ _ _ _ _ _ _ _ _ _系统试井曲线 curve of systematic well test根据系统试井资料绘制的反映油、气、水产量、含砂量、井底压力和压差随工作制度变化的曲线图如自喷井可绘制随油嘴直径变化的曲线图 抽油井也可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可根据该曲线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流入动态关系曲线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又称流入动态曲线或庐R 曲线,是表示在一定的油藏压力下,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油藏向油井供油的特性和能力,是进行油井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可根据系统试井资料绘制, 也可利用某一工作制度下测得的产量和流压, 根据驱动方式选取相应的公式来计算 其形状为直线或曲线, 或两者的组合 直线说明油藏中的流动为单相液体流动,且符合达西流动定律,为线性渗流;曲线则说明油臧中是油气两相渗流( 溶解气驱)或在井底附近发生非达西流动采油指数 oil productivity index单位生产压差/ p下的油井日产油量q ,即Jo= q °/ / p或井底流压. 改变1 M P a时的油井口产油量q°的变化值,即Jo= ( QO2- Qo1 ) / (Pwll - P » I2)常用单位为nWd/MPa是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重要参数,其值根据流入动态曲线( 户的形状,可以是常数,也可能随着流动压力而变化采液指数 liquid productivity index32单位生产压差z ip 下的井日产液量中,即Ji= qi/A p ;或井底流压Rw改变1M Pa时的油井日产液量q 的变化值,即Jl= ( C / l 2 - Qll ) / (Pwl1 - Pwl2)常用单位为nrWd/MPa。
它是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重要参数,其值根据流入动态曲线QPR)的形状,可以是常数,也可能随着流动压力而变化吸水指数 water injectMty index水井单位生产压差z ip 下的井日注水量%,即Jw=qw//p式 中 Jw--吸水指数,nWd • mPa;qw— 日注水量,m3/d;1 p ---生产压差,mPa凝析气井试井 condensate well testing指为证实是否为凝析气藏,并了解井的产能和生产特征而在凝析气井上进行的专门的生产测试工作其方法一般是先按气井回压法,测取4-5个点的压力、产量等资料,并做出产气指数方程式或二项式在上述各测试点进行测试的同时,准确地取得气样( 井口取样或井底取样) ,利用高压物性实验装置,测定露点及不同条件下凝析气油比和气体及凝析油的相对密度测试报告中除一般试井项目外,还应分析该井是否属凝析气井,如为凝析气井,则注明气层温度下各种不同压力下的凝析气油比,并给出露点压力气井试井 gas well testing为了解气井的储层参数、无阻流量、含砂量、含水量、井底流动压力、井口压力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气层的压力的变化和井温等资料• , 而对气井进行的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生产测试及研究工作。
新井投入生产之前和生产井生产•段时间后都要进行试井,以便确定气井的合理工作方式 确定气井参数常用气体不稳定试井理论为基础的气井压力恢复试井, 确定气井产能通常通过以稳定流动理论为基础的气井产能试井方法来确定气井产能试井gas well potential testing取得不同井底压力下,气井可能提供的稳定产气量、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A O F )气井产能试井方法主要分为:1、常规回压法试井; 2、等时试井; 3、改进等时试井上述方法均可得出气井稳定流动的产能方程、 气井井底压力与产气量的产能曲线、 气井的无阻流量等资料无阻流量 absolute open flow potential指理论上井底流压为0.1 M Pa绝对压力时的气井产量它是衡量气井产能的指标回压试井 conventional testing又称逐次变流量试井是气井从关井状态开井后逐次更换节流孔板或调节节流嘴以改变流量,并测量每次改变流量后的稳定产气量、压力、含砂、含水等资料产量可用正态序列从小到大和反向序列从大到小两种方式改变 完整的常规回压试井需改变4 -5 次产量 利用回压试井测得的稳定产气量q、井底流压小,和实测或计算的气藏平均压力片在方格纸上绘制( p 3 〜 q关系曲线,则可得到气井的指数式流动方程。
等时试井 isochronal testing气井以某一稳定产量q,生产一段时间力, 然后关井直到压力恢复至稳定状态; 再开井以流量qz生产相同的时间, 然后在关井直到压力恢复至稳定状态, 如此循环进行四次以上流量的测试;最后一个生产时间应延长至达到稳定流状态除最后一个流动期外,每个流动期的时间相等,关井期间井底压力逐渐上升至近似等于平均地层压力,因此关井时间不相等改进等时试井 modified isochronal testing关井压力恢复时间与开井时间相等的等时试井33真实气体势函数 real gas potential function又称真实气体拟压力,由下式定义:dpp Z pPPPo ( ) ( )( ) 2mf式中: / ( p ) 一势函数;op 一任意一个基准压力"? ( P)一气体粘度函数Z(p)一气体偏差系数函数探测液面法试井 well testing by surveying liquid level利用回声仪等仪器探测液面高度随时间降低或上升规律,将液面高度换算成井底压力,获得压力降落或压力恢复资料的一种试井方法不稳定试井transient well testing通过改变井的工作制度,使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并测量地层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压力变化资料来研究确定地层和井筒有关参数的一种技术。
利用该项技术可确定测试井控制范围内的地层参数和井底完善程度, 推算地层压力,分析判断测试井附近的外边界等山于本法是根据井底压力变化规律来研究问题的, 而井底压力变化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 所以称为不稳定试井压力恢复试井 pressure buildup testing一种不稳定试井方法测试时,将原来以某一工作制度稳定生产的油(气) 井关闭,井底压力即随关井后的时间不断上升 利用井下压力计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恢复的资料 分析该费料确定油藏、油井参数压降试井 pressure drawdown testing一种不稳定试井方法进行试井时,需将关闭较长时间的测试井以某一稳定产量开井生产,使测试井井底压力随时间连续下降通过井下压力计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下降的数据利用压力降落试井可确定有关地层和测试井数据探边测试reservoir limit testing通过井的压力降落( 或压力恢复)试井方法,测试时间足够长,达到拟稳态流动,分析压力降落( 或压力恢复)数据,计算井到边界的距离和确定测试井控制面积,进而计算单井控制储量井间干扰试井 interference testing选择包括一U激动井和一口( 或若干口)与激动井相邻的观测井组成测试井组,通过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 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 利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压力计记录观察井中的压力变化,根据记录的压力变化资料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并求出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
这种试井方法称为井间干扰试井脉冲试井pulse testing选择包括一口激动井和一口( 或若干口)与激动井相邻的观测井组成测试井组,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 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 利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压力计记录观察井中的压力变化, 根据记录的压力变化资料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 并求出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这种试井方法称为脉冲试井34激动井 active well进行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时,人为地改变工作制度,在地层中造成压力变化的井观察井 observation well进行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时,在激动井周围下入压力计记录压力变化的井多级流量试井 multiple-rate testing试井前测试井已多次改变流量,或试井过程中通过多次改变流量造成地层压力变化的试井方法地层测试器试井drill-stem testing:又称D S T试井,在钻井过程或完井后,利用地层测试器取得地层产能、压力和流体性质等资料的一种测试方法稳定时间 stabilized time压力不稳定过程达到测试井周围非流动边界所需要的时间探测半径 radius of investigation探测半径是当井的产量改变后,造成的不稳定压力过程向地层内部推移的距离。
续流 after flow指关井后,由于与地层连通的井筒中的流体是可压缩的,故地层中的流体会继续流入井筒, 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续流随关井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 对压力恢复的早期资料有影响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 wellbore storage effect and wellbore storage factor在测试过程中,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 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 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skin effect and skin factor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表示表皮效应大小的无因次参数称为表皮系数,表皮系数与附加压降的关系由下式表示:spq BS K h \x1.842 10 3 /Ms k p——近井区的附加压降由下式定义:\\)III(\\)III(KSK 1 In上式中下标d 表示污染区流动效率flow efficiency油井的实际采油指数与无表皮效应时的采油指数之比,即:rwfrwfSE P PP P PF堵塞比 damage ratio流动效率的倒数,即ERF0=1 o井壁附加压降additional pressure drop due to skin35产量相等的理想完善井工作压差与实际油井的工作压差的差值,表示由于实际油井的不完善性在井壁附近产生的附加阻力的大小。
油井折算半径wellbore effective radius又称油井有效半径是将表皮系数转化为具有物理意义的油井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油井折算半径可根据表皮系数和油井半径来计算:即s物理意义为用产量相同的假想完善并代替表皮系数为S , 半径为rw的实际不完善并后,假想完善井的半径试井解释模型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odel试井解释中对各种测试井和油藏的理论描述及其解,由三部分组成:反映油藏基本特征的基本油藏模型; 反映井筒及井筒附近情况的内边界条件; 反映油藏外边界条件的外边界条件三部分的任意组合都可构成一个试井解释模型试井解释图版type curves of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由各种试井解释模型计算得出的理论压力反映曲线所构成的图件一般横坐标为无因次时间或时间,纵坐标为无因次压力或压力,曲线一般由控制参数控制计算机辅助试井分析方法 computer aided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一种人工- 计算机交互试井解释方法,由计算机完成模型计算、参数计算、结果检验计算和绘图等,由解释人员选择解释模型和判断解释质量等。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conventional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ethods指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发展成熟的以特征曲线分析为主的试井分析方法MBH 分析方法 MBH's method由Mathews、Brons和Hazebroke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试井分析方法,主要利用有界供油区中压力恢复资料计算平均地层压力霍纳分析方法Horner's method由Horner于1951年提出的•种试井分析方法,主要利用压力恢复资料的径向流阶段分析计算地层渗透率和井表皮系数MDH 分析方法 MDH's method由Miller、Dyes和Hutchinson于1950年提出的, 一种试井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压力恢复资料的径向流动段, 分析得到地层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数据 适用于关井时间比测试时间长得多的情形无因次量 dimensionless quantity•般来说被度量的物理量与测量单位制无关的物理量称为无因次量,试井解释中通过引进无因次量使数学表达式简洁清晰,更利于对压力反映进行分析、对比等无因次压力 dimentionless pressure无因次压力的一般定义为:PqBP Kh .842 x10 3in无因次时间 dimentionless time无因次时间的一般 定义为:CrtK023 .6加无因次品巨离 dimentionless distance无因次距离的•般定义为:36Worr - r无因次压力导数 dimensionless pressure derivative无因次压力导数的一般定义为:DDDDDDDdt t pt dp cl tdp = = r \n()窜流系数 interporosity flow parameter反映双重介质地层中低渗透系统中流体向高渗透系统中窜流能力大小的系数,用人表不,定义为:212wrkI — C t k储能比 storativity ratio反映双重介质地层中高渗透系统弹性储能和总渗透系统弹性储能比大小的系数,用 3表示,定义为:1 2100VCVCvv地层系数比 ratio of permeability-thickness product反映双重渗透介质地层中高渗透系统地层系数和总系统地层系数比大小的系数,用K表示,定义为:1 210()0Kh KhKh+k =无限导流裂缝 infinite conductivity fracture指裂缝具有无限大的渗透率,因此裂缝中的各点压力处处相等,也就是说沿着裂缝没有压力降落。
有限导流裂缝 finite conductivity fracture指压裂裂缝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即沿裂缝存在压力降落裂缝导流能力 fracture conductivity定义为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反应裂缝传导能力的大小第五节数值模拟名词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对实际物理的、化学的、力学的、工程的或经济的问题,按其性质使用适当的数学原理与方法建立的数学问题的总称数值模型 numerical model应用离散数学方法将数学模型( 通常是连续模型) 转换为离散形式,再用适当的数值方法求解这种离散化模型称数值模型油藏数值模型 numerical reservoir model用来描述和研究油气藏中流体运动规律的数值模型称油藏数值模型37油藏数值模拟 numerical reservoir simulation用适当的数值方法求解描述油气藏中流体流动问题,并以此方法研究油气藏中流体运动规律的一门技术,称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机模型computer model用于求解数值模型的一个或•组程序称为计算机模型油藏数值模拟器reservoir simulator求解油藏数值模型的计算机模型通常称为“ 油藏数值模拟器”。
气藏模型 gas reservoir model用于模拟气田开采动态特征的油藏数值模型,按其有无边底水的存在分为单相气藏模型和两相气藏模型 气藏按其组分的贫富可以用黑油模型进行模拟, 也可以使用组分模型进行计算黑油模型 black oil model在这种模型中妙类系统可用两组分描述:⑴非挥发组分( 黑油) ;⑵挥发组分,即溶于油中的气黑油模型也称低挥发油双组分模型油水两相模型water-oil model油水两相模型是黑油模型的特殊情况,即气相饱和度Sg=0的情况组分模型 compositional model在这种模型中,烧类物质按其组分研究相变化和组分转移,主要用于高挥发性煌类系统热采模型 thermal recovery model类比热载体( 热蒸汽、热水或燃烧油等) 在油藏中驱油,热能的转移和交换的数值模型一般用于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和火烧过程的模拟化学驱模型 chemical-flooding model模拟有化学添加剂(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或碱等)的流体在油藏中驱油,液、固相间质量转移和交换的数值模型 一般用于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等驱油过程的模拟混相驱模型 miscible-flooding model模拟能与原油在油藏条件F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过程的数值模型。
•般用于烧类混相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及C O 2驱油过程的模拟单相模型 single phase model模拟油、气、水三相其中之一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数值模型两相模型 double phase model用于模拟油、气、水三相中任意两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数值模型多相模型 multi-phase model用于模拟油、气、水三相以上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数值模型零维模型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s视油藏为一个岩石和流动性质均匀的储容器,研究这一储容器物质守恒关系的模型,即物质守恒( 方程) 模型一维模型 one-dimensional model模拟流体只在一个方向运动的模型二维平面模型 two-dimensional areal model模拟流体在x -y 平面运动的模型剖面模型 cross-sectional model模拟流体在x -z 或R -Z 平面内流动的模型三维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38模拟流体在三维空间中流动的模型径向流模型radial flow model模拟流体在r- o 方向运动的模型。
锥进模型coning model模拟流体在r-z 平面内或r-z- 0 空间运动及流体在井附近锥进性质的模型双重介质模型 dual porosity system model模拟双重介质中流体运动的数值模型双孔双渗模型 dual porosity and dual permeability model为双重介质模型的•种,即双孔隙度双渗透率模型;模型不仅裂缝具有渗透性,而且基质也具有渗透性运动方程flow eguation用达西定律描述多相流体通过多孔介质时流体与介质相互关系的方程连续性方程 eguation of continuity研究油藏中某个单元质量变化的质量守衡微分方程状态方程 eguation of state描述储层及流体物性参数随压力及饱和度变化的一组方程定产条件 specified rate condition生产并以一定产量生产,是一种工作制度定压条件 Specified BHP condition生产并以一定流动压力生产,是生产井的另一种工作制度水侵 数 据 influx data描述水侵入油藏能力的参数称水侵数据如水体的分布参数、厚度、渗透率、水体的压力参数等有限元方. 法 finite element method一种重要的离散数学方法。
其思想是先将一个连续划分为若干具有某种形态的单元,未知函数在单元内变化, 用其在单元顶点处值的某种函数关系给出, 然后将这些函数代入与原问题等价的泛函中去, 寻求泛函的极值, 把问题化为求解以未知函数在单元顶点值为未知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有限元方法得到的是半解析解有限差分法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一种重要的离散数学方法其思想是用差商代替偏导数( 或导数),将偏微分( 或微分)方程( 组) 离散化为差分方程( 组) 求解有限差分法是油藏数值模拟中常用的方法差分格式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指用差分方法离散时得到的差分方程组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差分格式进行兼容性、稳定性和收敛性研究是有限差分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五点差分 five-spot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在求解区域的网格节点上用差商近似地代替偏导数,把偏微分方程化为差分方程,其中 任 •节 点 上 的解等于其相邻四个节点上解的平均值的方法称为五点差分九点差分 nine-spot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在求解区域的网格节点上用差商近似地代替偏导数,把偏微分方程化为差分方程,其中任一节点上的解等于其相邻八个节点上解的平均值的方法称为九点差分。
显式 explicit pattern在用差分方程做微分方程的近似时,除了对时间差分中的一项取n+ 1时间之值以外,其它都取n 时间之值隐式 implicit pattern39在用差分方程做微分方程的近似时,除了对时间差分中的一项取n 时间步之值外,其它都取n + 1 时间步之值网格 grid block离散后的几何空间的最小单元规则网格系统 regular grid block system儿何空间离散化时,采用的正交网格系统称为规则网格系统当Dx=constant,DY=constant,及Dz=constant 时,称为均匀网格系统,当Dx片constant 或Dv#constant或DzWconstant时,称离散化的几何空间为不均匀网格系统不规则网格系统 irregular grid block system儿何空间离散化时,采用非正交网格形成的任意四边形而非矩形或正方形的网格系统径向网格系统radial grid system离散化的几何空间由以某点( 一般为井点) 为中心的环组成曲线网格系统 curvilinear grid system离散化的几何空间由曲面六面体( 网格)组成。
矩形网格系统 rectangnlar grid system离散化的几何空间由平行六面体组成点中心网格系统 point center grid or point-distributed-grid system取剖分线的交点为网格中心的网格系统块中心网格系统block center grid system以平行六面体或曲线六面体之中心为网格中心的系统角点网格系统 corner-point grid system通过给出每个网格块角点的几何参数可以精确表示复杂油藏的儿何形状,这种方法形成的网格系统称为角点网格系统非正常连接网格 non-normal connecting grid断层面两侧不同层之间通过传导率计算实现流动,这样的网格连接称非正常连接网格,它可精确描述断层两侧不同层之间的渗流规律局部网格加密 local grid refinement对于大型油藏模拟问题, 仅仅在油藏中饱和度或压力变化剧烈的区_ _ _ _ _ _ _ _ _ _ 域及重点研究部分使用细网格,而其它部位使用粗网格,这种网格的细化称局部网格加密隐压显饱法 Implicit Pressure Explicit Saturation difference scheme. IMPES这种方法基于下列假定:油藏中流体饱和度在一个时间阶段内变化不大。
方法分两步第一步隐式联立求解压力( 差分) 方程,第二步利用己求得的压力值显式求解流体饱和度( 或浓度) 顺序求解法 sequential method这种方法的每迭代步分为压力插值和牛顿修正两步在汕藏模拟中,第一步是计算压力方程,第二步利用第一步求得的压力联立求解未知量( 包括压力在内) 全隐式方法 fully implicit method方程的所有未知量联立求解例如黑油模拟中压力、水饱和度和气饱和度( 或溶解气油比) 作为隐式项自适应隐式 adaptive implicit method是一种为了节约计算时间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其隐式度随求解问题的难度可以变化,当问题的难度较小时. ,自动采用隐压显饱法求解,而当问题的难度较大时,自动采用全隐式求解三对角矩阵 tridiagonal matrix40油藏模拟形成的系数矩阵大多为稀疏矩阵,大部分元素为零元素,而维正规排列的渗流方程形成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矩阵五对角矩阵 pentadiagonal matrix二维正规排列的渗流方程形成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五对角矩阵七对角矩阵 seven diagonal matrix三维正规排列的渗流方程形成的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七对角矩阵。
矩阵解法matrix solver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的总称直接解法 direct solution method一类重要的矩阵解法,就是经有限次数的运算即可求得( 如果没有舍入误差) 方程组准确解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需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计算量也大迭代法 iterative solution method一类重要的矩阵解法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向量序列{U«)},使其收敛至某个极限向量U*, U*是要求解的方程组A U = b 的准确解标准排歹!J standard ordering指网格节点排列顺序是先X 方向增加,然后Y 方向增加,即当j=1时,i=1,2,...,n,...,当j=m 时,i=1,2,...,n„D4 排列 D4 ordering指网格节点排列顺序是交错对角线排列,假如标准排列的节点号为M ,那么D 4 排列的节点是一个数组IN O ,且为INO(M).点松驰 Point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method, SOR一类重要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迭代解法方法计算公式为:(+1)= (1 - ) ()+ *(r+1)ijU w U w U这里r 为迭代序号, *(,+1)uU是用Gauss-Seidel法得到的解。
^ < 1 称为低松驰法,3> 1 称为超松驰法线松驰法 Line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method, LSOR一种重要的迭代方法视每一个迭代步为若干子步,每一子迭代步是将系数矩阵的某行( 或列) 对应的未知量联立求解,这种方法称线松驰法,在油藏模拟中广泛应用在多维多节点问题模拟中LSOR方法常被采用块松驰法 Block Successive Over Relation method. BSOR一种迭代方法,视每一个迭代步为若干子步,每一子迭代步是将系数矩阵的某一行( 或列)及平行各行( 或列)对应的未知量联立求解,这种方法称块松驰法预处理共利梯度法 pre-conditional conjunction gradient method应用不完全分解对矩阵进行预处理降低其条件数,然后使用共枷梯度或正交极小化进行加速达到快速收敛的矩阵解法这是, 类解法,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形成不同的解法,是8 0 年代到目前流行的一类解法数值弥散 numerical diffusion由于数值计算引入误差引起两相流动的真解的饱和度陡峭前遭到某种破坏的现象称为数值弥散饱和度蔓延 saturation diffusion41当管压力曲线陡峭时,由于舍入误差或未完成的迭代,引起饱和度空间上的小波动,产生毛管压力在空间上的大波动, 反过来又引起饱和度在下一时步的物理异常变化, 这种异常现象称为饱和度蔓延现象。
截断误差 truncation error用差商代替导数产生的误差称截断误差或局部离散误差解误差 error of solution指差分方程的解与微分方程解之间的差别解误差也称总离散误差兼容性 consistency兼容性是差分操作数的一种属性一差分操作数L 与微分操作数4 是兼容的,指当空间 步 长 0 时,R - 0,这里R 是截断误差向量月的某种意义的模收敛性 convergence差分操作数L 是收敛到微分操作数4的,指 当 空 间 步 长 时 ,解误差向量e 的模ef 0稳 定 性 stability一个数值算法是稳定的,是指任何一计算步产生的误差在以后的计算中不被放大稳定性的概念在油藏模拟中是极其重要的单点上游权 single-point upstream weighting一种重要的计算两节点中间接口处相对渗透率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H f4 ) ( 1 )( )( 1 )21\k S i ik S iikrL wir U流动从到流动从到这里期为L 相的相对渗透率,小为流体饱和度因为方法只涉及上游方向一个节点,故称单点上游权两点上游权 two-point upstream weighting一种重要的计算两节点中间接口处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IIH( 1)23 ( )( )( 1)23 ( )( )1 2121kSkS ak S k S i ikrL wi rL wirL wi rL wir L i流动从到流动从到拟函数 pseudo Function指油藏体积内某个参数的加权平均值,这个参数是指“ 岩石相对渗透率”及 “ 岩石的毛管力”,旨在描述实验室测定的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力的校正,经校正后,可用两维模拟器处理三维问题牛顿迭代 newton-raphson iteration将非线性方程组变为线性方程组的方法,通过给定初值及求偏导得出需求解的线性方程组,迭代求解直到要求的精度,是全隐式方法求解油藏模拟问题的有效方法方向渗透率 directional permeability由于油藏储层的各向异性使得储层的渗透率成为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质的矢量,因此,渗透率在X、丫、Z 三个方向的值分别称为储层在这三个方向的方向渗透率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描述发生在油藏与其环境边界处,流体运动和交换的条件称边界条件42PVT 数据 PVT dataP V T资料是描述油藏流体性质的资料,例如油的溶解油气比、原油粘度、体积系数等随压力变化的资料。
是油藏模拟不可缺少的资料初始化 initialization在油藏模拟中,根据地质、油层物理和力学原理求得初始(t=0)条件下压力和流体的分布初始化数据 initialization data给出问题在t= 0 时刻的全部参数例如油层深度、初始油层接口、油水相对密度、原始地层压力、原始饱和压力和溶解油气比等油藏动态历史拟合 history match for reservoir performance油藏动态历史拟合是综合油田地质、油藏工程和油藏模拟的一门边缘技术动态历史拟合的目的是使模拟计算的油藏动态与实际观测值达到某种逼近( 逼近程度由实际问题而定) 动态历史拟合的基本思想是修改不确定性的参数,最先被修改的是难以确定的参数,如水体参数虚拟井 pseudo-well在模拟模型边界处有流量,因而在拟合地层压力及含水时遇到困难,经地质或工程查明原因,可在边界附近假设生产井或注入井来反映这种影响,这种井称为虚拟井前处理 pre-processor对数值模拟的输入资料进行自动插值、形成网格资料的过程叫前处理,前处理提高了资料准备的工作效率后处理 post-processor对油藏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曲线、等值图等图形输出的过程叫后处理,该技术简化了结果分析的劳动强度,方便了用户。
三维可视化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借助于工作站三维图形软件工具,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空间图像及随时间变化的油藏动态流动模型的过程称三维可视化并行算法 parallel technology油藏数值模拟并行算法是在适合于在各种并行计算机上求解油藏数值模拟问题的计算方法形式上,它是一些可同时在各个处理器上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这些指令相互作用和协调动作从而达成对油藏数值模拟问题的正确求解粗化技术 upscaling technology将地质家用来描述复杂地质现象的几十万到几百万节点细网格模型转换为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存储量和计算速度方面可以接受的几千到几万节点的粗网格模型, 而不失其渗流特征的技术,称粗化技术动态预测 performance prediction在完成历史拟合后_ _ _ _ _ _,使用已完成的历史拟合基础,对规定的开发政策计算油田未来的开发部署、开发动态及开发方案进行预测的过程称动态预测第六节开发工程名词地质储量 original oil in place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 气) 藏中油( 气) 的总储藏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43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 气) 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探明储量 proved reserve探明储量是在油( 气) 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 气) 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 气) 田开发分析的依据单储系数 reserves per unit volume油( 气) 臧内单位体积油( 气) 层所含的地质储量通常采用每米油层每平方千米面积内所含的地质储量来表示( 104t/km2 • m) o地质储量丰度abundance of OOIP是指油( 气) 藏单位含油( 气)面积范围内的地质储量( 单位:油10#所 2, niO8Vkm2),它是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之 » 油田储量丰度分为: 高丰度( >300) 、 中丰度(100~300) 、低丰度( <100)、 特低丰度( < 50);气田储量丰度分为: 高丰度(>10) 、 中丰度(2~10) 、低 丰 度 ( <2) »动用储量 draw up on reserves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水驱储量 water flooding reserves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损失储量loss reserves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单井控制储量 controllable reserves per well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s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 气) 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 气) 储量剩余可采储量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油( 气) 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 气) 量之差经济可采储量 economically recoverable reserves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卜,出现经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经济可采储量可以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油藏驱动类型flooding type是指油藏开采时,驱使油( 气) 流向井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方式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当油藏主要靠含油( 气) 岩石和流体由于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弹性膨胀能量来驱油时称弹性驱动。
又称封闭弹性驱刚性水压驱动rigid water drive当油藏主要靠边水、底水或人工注水的压头来驱油时,地层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称刚性水压驱动其特点是,能量供给充足弹性水压驱动expansion drive在边水或底水供应不足时,在开发过程中油区和水区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流体和岩石发生弹性膨胀,使油被驱替出来,这种过程称弹性水压驱动气压驱动gas drive气顶中的压缩气的膨胀成为驱油的主要能量时称为气压驱动又称气顶驱动人工注气也会形成气压驱动在气藏中底水能量不足,靠自身气膨胀产生的驱动方式44溶解气驱动 solution gas drive油藏地层压力低于原油的饱和压力后,原油中所溶解的气不断分离出来,主要靠这种不断分离出来的溶解气的弹性作用来驱油的开采方式称为溶解气驱动这种方式也称为衰竭式驱动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排向井底的一种驱动形式综合驱动 combination drive汕( 气) 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驱动力同时起作用时称为综合驱动油( 气) 藏经营管理reservoir management油( 气) 臧经营者合理地应用各种手段从其所经营的油藏中获取最高经济效益的过程。
油( 气) 田开发 development of oil/gas field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油( 气) 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一定数量的井,在油( 气)藏上以一定的布井方式的投产顺序,在某种驱动方式下,通过调整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把地卜石油( 气) 资源采到地面的全部过程开发层系 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a把特征相近的汕( 气) 层组合在一起并用一套开发系统进行单独开发的一组油( 气) 层称为开发层系开发方式 development method是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进行油( 气)田开发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或注气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开发方式的选择主要决定于油田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评价油 ( 气 )田开发方案 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plan是指在深入认识油( 气 )田地下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制订油( 气)田开发方针与原则,科学地进行油臧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及投资的设计,有计划地将油( 气 )田投入开发的全面部署和工作安排它是指导油( 气)田开发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
开发程序 development seguence是 指 油 ( 气)田从详探评价到全面投入开发的工作顺序和步骤各 油 ( 气)田的情况不同,开发程序亦不相同 一般来说,要经过详探、试采、编制初步开发方案、编制正式开发方案等程序油田开发指标概算 estimates of oil field development indices是指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用水动力学方法对开发过程中的产量、压力变化及开发年限、最终采收率等指标进行的预测油田开发阶段 oil field development stage是指整个油田开发过程按产量、含水、开采特点等变化情况划分的不同开发时期按含水变化可分为无水采油阶段、低含水采油阶段、中含水采油阶段、高含水采油阶段;按产量变化可分为全面投产阶段、高产稳产阶段、产量递减阶段、低产阶段:按开发方式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开发试验区pilot为了提前认识油田在正式投入开发后的生产规律,对准备开发的新油田,在探明程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比较有 利的地区划出•块面积,用方案设计井网和开发方式正式开发,进行生产试验,此区块称为开发试验区开发井网well pattern开发方式确定以后,用于开发某一层系所采用的井网,包括井别、布井方式和井距。
井网密度well density45每平方千米含油面积内所钻的开发井数基础并网 basic well pattern一个开发区( 油气田)采用多套井网开发时,对具有独立开发条件的主力含油层先部署一套较稀的井网,这套井网叫基础井网它既能开发主力油层,又能探明其它油层泄油面积drainage area向每口油井供油的血积称为泄油面积泄汕半径 drainage radius与泄油面积相等的圆的半径称为油井的泄油半径或供油半径地层压力 reservoir pressure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又称油藏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initial reservoir pressure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current reservoir pressure是采油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一次采油 primary oil recovery利用油藏天然能量( 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天然水驱、气顶能量驱、重力驱) 开采石油二次采油 secondary oil recovery在一次采油过程中,油藏能量不断消耗,到依靠天然能量采油已不经济或无法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时,可由人工向油藏中注水或注气补充能量以增加采油量的方法。
注水 water injection为了保持油层能量,通过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的工艺措施称为注水按注水井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边外注水、边缘注水、边内注水注水方式 waterflood pattern指注水井在油田上的分布位置及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比例关系和排列形式又称注采系统边缘注水 edge waterflood将注水井布在油藏的边水区内,或油水过渡带内,或含油边界以内不远的地方,均称为边缘注水边夕卜注水 outer edge waterflood又称缘外注水注水井按一定方式分布在外油水边界处,向边水中注水边内注水 inner edge waterflood注水井部署在含油边界以内向油层中注水面积注水 areal pattern waterflooding是指将注水井和采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内进行注水和采油的注水方式注采井组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group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并构成一单元称注采井组又称注采单元三点法注水 three-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三角形并网布置的相邻两排采油井之间为一排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这种注水方式叫三点法注水。
每口注水井与周围六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两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比为1: 3四点法注水 four-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三角形并网布置的每个井排上相邻两口注水井之间夹两口采油井,由三口注水井46组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为一口采油井,这种注水方式叫四点法注水每口注水井与周围六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三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比为1: 2五点法注水 five-spot water flooding采油井排与注水井排相间排列,由相邻四口注水井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为一口采油井,或由相邻四口采油井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为一口注水井,这种注水方式叫五点法注水每口注水井与周围四U采油井相关,每U采油井受四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比为1: 1七点法注水 seven-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三角形井网布置的每个井排上相邻两口采油井之间夹两口注水井,由三口采油井组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为一口注水井,这种注水方式叫七点法注水每口注水井与周围三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六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比为2: 1九点法注水 nine-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方形井网布置的相邻两排注水井排之间为一排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
这种注水方式叫九点法注水每口注水井与两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八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比为3: 1反九点法注水 invert nine-spot water flooding按正方形井网布置的相邻两排采油井排之间为一排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这种注水方式叫反九点法注水每口注水井与八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两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比为1: 3线状注水line flooding注、采井的排列关系为一排生产井和一排注水井,相互间隔,生产井与注水井可以对应也可交叉排列顶部注水 crestal water injection是一种油藏顶部布置注水井的注水方式又称中心注水点状注水 spot type water floodingjsolated waterflood指注水井与采油井分布无一定的几何形态,而是根据需要布置注水井的一种不规则的注水方式这种注水方式适合于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或油田配产与酉己注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rates根据方案要求或生产需要,对注水井和油井按层段确定注水量和产油量的工作油田动态分析 field performance analysis通过油田生产资料和专门的测试资料来分析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地下油、气、水的运动规律,检验开发方案及有关措施的实施效果,预测油田生产情况,并为方案调整及采取新措施提供依据的全部工作统称油田动态分析。
独立开发区块动态分析的定义同上单井动态分析 well performance analysis通过单井生产资料和地质资料,分析该井工作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原因,进行单井动态预测,并为改善单井生产情况提供新的措施依据的全部工作统称单井动态分析油田动态指标 oilfield performance indices指在油田动态分析中用来说明油田生产情况和地下油、气、水运动规律的各项指标滞油区 bypassed oil area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在现有井网条件下,油层中无法被水波及、残留着大量的油的地方,称之为滞油区或称死油区水线推进速度 front advance velocity指单位时间水线的推进距离单位为m/d层间干扰 interference between layers在多层生产和注水的情况下,由于各小层的渗透率和原油性质有差异,在生产过程中47造成压力差异,影 响 一 部 分 油 层 发 挥 作 用 的 现 象 单层突进 breakthrough along monolayer对于多油层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层间差异引起注入水沿某层迅速推进的现象物质平衡方程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任何驱动类型的油藏,流体渗流过程中都必须遵守物质守恒原理,即当油田开发到某一时刻,采出的流体量加上地下剩余的储存量等于流体的原始储量。
根据这一原理所建立的方程称物质平衡方程驱动指数drive index以百分率表示的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驱动能力大小的相对指针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体积占总采出液体体积的百分比为弹性驱的驱动指数水侵速度 water invasion rate边水或底水单位时间的入侵量水侵系数 water invasion coefficient单位时间、单位压降下,边水或底水侵入量定态水侵 steady state water invasion当油藏边底水有地面水补充,供水区压力不变,且采出量与水侵量相当,油藏总压降不变时,则水侵是定态的准定态水侵 quasi-steady state water invasion当油藏边底水有地面水补充,供水区压力不变,但采液速度大于或小于水侵速度时,则引起油区压力变化,水侵为准定态的非定态水侵 non-steady state water invasion单位时间的水侵量是随累积采出液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而单位压降下的水侵量则为一常数,称为非定态水侵井组动态分析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ell pattern通过对井组内的注水井和生产井情况的综合分析,以掌握井组范围内的油、水运动规律,注采平衡情况及其变化,并为改善并组注采状况提供进行调整措施的依据的全部工作称井组动态分析。
注采连通率 connection factor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总有效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注采对应率 injector-producer connection factor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也称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有时为了统计方便,也把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油层数之比称为注采对应率或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油层动用程度 pay-gross thickness ratio是指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油井中产液厚度或注水井中吸水厚度占射开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开采现状图 current status of exploitation在进行油田开发动态分析时,为了了解每口井的开采现状所绘制的图件驱替特征曲线displacement curve又称水驱油藏油、水关系曲线或油藏水驱规律曲线通常是指以油藏累积产水量的对数或水油比同累积产油量的关系所绘制的曲线递减率 decline rate48单位时间内( 年或月) 产量递减的百分数,即上下两阶段产量之差比上阶段的产量,它是衡量油田稳产程度的重要指标。
递减分类decline type应用数学表达式和相应关系曲线图表示的产量递减规律常见的递减类型有:指数递减型、双曲递减型、调和递减型等指数递减规律exponential decline产油量递减与时间成指数关系,递减率为一个常数根据A rps产量递减规律:当递减指数n = 8 时,递减率为常数,且调和递减规律harmonic decline在生产过程中产油量的递减率不是一个常数,递减率随产量的递减而减小为A rps产量递减规律中递减指数n = 1 的情况双曲递减规律hyperbolic decline双曲递减是指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于几何学中的双曲线函数为Arps产量递减规律中递减指数1 它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流压梯度 flow pressure gradient指油井生产时油管内每100m 的压力变化值地层总压降 total formation pressure drop油藏或开发层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之差采油压差 producing pressure drop指油井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 流动压力) 之差对生产井又称“ 生产压差”,对排液井又称“ 排液压差”地饱压差 formation saturation pressure difference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之差油井流饱压差 bottomhole flowing pressure-saturation pressure difference井底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之差注水压差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 流动压力) 与地层压力之差■ QDDQ1I状I I ICe = e( i + D t)-uiQ Q nD t.a1 ( I ) - = +4 9注采井流动压差 injector-producer borehole flowing pressure difference注水井流动压力与油井流动压力之差,又称注采大压差。 采油速度 oil recovery rate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乘 ij余采油速度 remaining reserves recovery rate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百分数储采比 reserve to production ratio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采液速度 fluid recovery rate年产液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用百分数来表示注水速度 water injection rate年注水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用百分数来表示无水采油期 water-free oil production period油井从投产到见水时延续的时间对整个油藏来说,无水采油期是指油藏从投产( 或全面注水) 直到明显见水( 一般综合含水约为2%) 为止所延续的时间采出程度 recovery percentage of OOIP是指一个油田开发至任一时间内累枳采油量占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的百分数稳产年限 years of stable production又称稳产期指油田达到所要求的采油速度以后,以不低于此采油速度生产的年限稳产期采收率 recovery at stable phase稳产期内采出的总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以百分数表示弹性产率 elastic oil rate在弹性驱动开采阶段,油藏单位压降的产油量油井开采方式 well producing method将油层中的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方法自喷开采方式natural flow依靠油层一 本身的能量将油井中油层液体举升到地面的开采方式人工升举方式artificial lift油层中液体主要靠外加动力举升到地面的开采方式采油( 液) 强度 producing intensity of oil( fluid)单位厚度油层的日采油( 液) 量综合气油比 composite producing gas-oil ratio是指实际产气量与产油量之比含 水 率 water cut指油井采出液体中产水量所占质量百分数综合含水率 average water cut是指油田月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的百分数含水上升率 water cut increasing rate指每采出1 %的地质储量时含水率的上升值含水上升速度 water cut increasing rate指某一时间内油井含水率或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值极限含水 limit water cut是指由于油田含水上升而在经济上失去继续开采价值时的含水极限。 水油比 oil-water ratio5011产水量与11 产油量之比,通常用立方米每吨( rrWt) 或立方米每立方米( rTh/m,表示它表示每采出1 t或1m3原油的同时所采出的水量,可作为表达油田出水程度的指标注水强度 intensity of water injection单位射开油层厚度的日注水量耗水量 cumulative water-oil ratio指注水开发的油田在含水采油期每采出1 t原油所附带产出的水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injected PV of water累积注入量与油层孔隙体积之比1 也下亏空体枳subsurface voidage在人工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的过程中,注入水体积与油层采出流体地下体积之差,称为地下亏空体积注采比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指某段时间内注入剂( 水或气) 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 油、水和地下自由气)的地下体积之比存水率 net injection percent累积注入量减去累积产水量后占累积注水量的百分数注入水波及体积系数sweep efficiency是指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水量之差除以油层有效孔隙体积,即油层水淹部分的平均驱油效率。 又称扫及体积系数日产能力 daily oil production capacity指月产油与当月实际生产天数的比值日油水平 average daily oil production指月产油量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它是衡量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的主要指标水驱指数 water drive index在_ _ _ _ _ _ _ 某 油 藏 压 力 下 ,纯水侵量与该压力下累积产油量和产气量在地下的体积之比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指标采液指数 liquid productivity index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液量采油指数 oil productivity index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吸水指数 water injectivity index指单位注水压差下注水井日注水量稠油 heavy oil亦称重油,是指原油密度较大、粘度较高,且用常规开采方不能获得工业性油流的一类原油的总称1981年2 月联合国训练署(UNITAR)在美国纽约召开专家会议,对稠油给予更量化的定义即: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在100〜10000mPa.s,或在1 5 6 c 和0.1013Mpa压力下密度为0.934〜1 g/cm3的原油即为稠汕。 国外又进一步把重油分为轻质重油、重质油和特重油等我国根据中国稠油油藏的特点,把稠油细分为普通稠油( 原始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10000mPa.s), 特稠油( 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10000〜50000mPa.s)和超稠油( 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大于50000mPa.s)沥 青 砂 tar sand指用普通注蒸汽热力采油也很难茨得工业油流的油藏1981年2 月联合国训练署( UNITAR)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专家会议上讨论并通过的沥青砂的定义为:在原始油藏温度下,51脱气油的粘度大于10000 mPa.s,或在1 5 6 c 及在0.101 M Pa压力下脱气原油的密度大于1g/cm3粘温关系曲线 viscos让 y - temperature curve反映稠油粘度与温度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在热力采油中,原油粘度与温度关系十分敏感,温度升高,粘度降低粘温曲线可以反映各温度段粘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是热力采油中重要的基础资料流变特性曲线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curve稠 油 ( 做为一种流体)受力后产生流动或形变的性质通过试验可以测出和绘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资料和曲线。 牛顿液体在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的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流体的粘度稠油多属宾汉型塑性流性,即只有当剪切应力超过稠油的屈服应力时, 稠油才开始流动且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 所以宾汉型塑性流体在直角坐标系中是•条不过原点的直线油层纯总比net-gross ratio油层有效厚度( 或称纯油层)与有效厚度所对应的油层井段总厚度之比它反映出纯油层厚度占总厚度的比例在热力采油中,不希望热量散失在无生产能力的隔层和夹层中,因此,纯总比越大,热利用率越高,对热采越有利岩石比热 specific heat of rock单位质量(1 k g 或1g)岩石温度升高1 °C所需要的热量是岩石热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热力采油计算岩石比热又可分为储层岩石( 砂岩、灰岩、砾岩等)比热和隔层泥岩比热,不同岩石的比热也不同油层导热系数 formation thermal conductivity热力采油计算中常用的油层热物性参数,其值为单位油层长度上、单位时间温度每降低1 °C所通过的热量(KJ/( m ・ ℃) )影响油层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为: 岩石、其所含流体的性质和饱和度 6 0 年代以后,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得到许多计算导热系数的相关公式。 热扩散系数 thermal diffusion coefficient是导热系数与体积热容之比,其物理意义是温度波在某一具体物质内传递的快慢程度湿 蒸 汽 wet steam是汽、液状态共存下的蒸汽蒸汽干度steam quality是湿蒸汽中蒸汽质量占湿蒸汽总重的百分比水饱和温度 s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water水在某一压力状态下升温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水在不同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不一样,状态压力越高,饱和温度越高例如水在标准压力( 0.1MPa)下的饱和温度是100℃, 在1M P a下的饱和温度是179.04℃水饱和压力 saturation pressure of water是指在降压过程中,水处于单一液相的最低压力在该压力下,只要有无限小量的压力降,气 相 ( 小泡状)即从液相中释出水的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呈一一对应关系水的汽化潜热latent heat of water在恒定压力下,单位质量水山液态转化为蒸汽时所吸收的热量,或山汽态转化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前者称汽化潜热,后者称凝结潜热,对同一物质两者数值相同但状态压力变化时,潜热值也变压力升高,水的汽化潜热变小。 水的临界压力 critical pressure of water是指能出现水蒸汽和液态水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换言之,高于临界压力则不再可能出现汽液两相共存状态,即不能被汽化水的临界压力为22.56Mpa52水的临界温度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water指水在临界压力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374.1C)热力采油 thermal oil recovery利用热效应开采重质高粘度原油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向油层注入载热体( 热水、蒸汽)以加热岩石和油层流体的方法及直接在油层内燃烧部分地下原油的地下燃烧法( 火烧油层) 前者主要是利用热能降低原油粘度,增加流动性, 在热力驱动时载热体还有驱替作用;后者主要是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降低原油粘度,增加油的流动性此外,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裂化气及其它产物( 水蒸汽及CO 2等)均具有良好的驱油作用其中蒸汽吞吐和汽驱已作为开采稠油及超稠油的重要开采方法注蒸汽采油 steam-assisted recovery一种热力采油方法是利用热载体( 如蒸汽或热水)将地面产生的热量带到地下加热油层和其中的流体以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它是利用热力作用改善高粘原油的流动性, 包括:降低原油粘度和接口张力;改善流度比;以及原油的热膨胀和水蒸汽对原油的蒸播作用等。 注蒸汽采油有三种载热体注入形式:1 . 注热水;2 . 注蒸汽驱汕;3 . 周期性注蒸汽( 蒸汽吞吐)通常注蒸汽采油方法的热量是地面产生的,山载热体带入地下加热油层,所以该法热量损失较大为了提高热效率,国外已研究和采用井下蒸汽发生器蒸汽吞吐 steam huff and puff又称周期性蒸汽激励是 种开采重油油藏的有效方法它的常见形式是向一口井注2一3个星期的蒸汽,关井几天进行热炳降粘,然后使井自喷,以后再转入抽油经蒸汽处理后,可持续采油相当长的时间当采油量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再重复一个周期它是利用注入热量使油层温度增加,从而使原油粘度急剧下降,大大增加原油的流度;由于原油发生热膨胀, 增大原油的体积,使最终残余油饱和度减小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由于蒸汽吞吐注汽时间短、见效快,目前国内外常作为蒸汽驱的前期开采措施蒸汽驱油 steam flooding蒸汽从注入井注入,油从生产井采出的一种驱替方式其驱油特点是在注入井周围形成一个饱和蒸汽带, 离井较远的地方由于蒸汽与岩层及其中流体的换热而冷却, 在其前缘形成一凝析热水带 饱和蒸汽带的温度与注入蒸汽的温度几乎一样,随着蒸汽向前推进, 温度缓慢下降。 到凝析热水带处,其温度与油层温度相近由于蒸汽侵入地带的高温引起部分油的蒸储,所以有部分油是由于气驱作用采出来的如果油层注蒸汽前已注冷水,则在热水带前缘还将有一个冷水带 这样, 在注入井到生产井之间将经历•连串驱油过程, 前缘是冷水驱,接着是热水驱,最后是蒸汽( 水蒸汽和油蒸汽)驱,在蒸汽驱和热水驱之间实际上还有局部混相驱,不会出现水一汽的明显界面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缩写SAGD这是•种新的注蒸汽热力采油机理典型的SAGD技术是在油层内钻上下两口互相平行的水平井上部水平井为注汽井,下部水平井为采油井上部井注入高干度蒸汽,因蒸汽密度小, 在注入井上部形成逐渐扩张的蒸汽腔, 而被加热的稠油和凝析水因密度大则沿蒸汽腔外沿靠重力向下泄入下部生产水平井也有把上部注汽井改为几口直井注汽的SAGD技术采收率很高( 5 0 — 7 0 %), 但要求油层有足够的厚度且操作难度大,要求注采井之间保持一定的生产压差油汽比 oil - steam ratio在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的某个阶段中,采油量与注汽量之比,即每注•吨蒸汽的采油量它是评价注蒸汽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经济极限油汽比 economic limit ratio of oil-steam注蒸汽热力开采中,投入与产出相当时相对应的油汽比,低于此油汽比下继续热采则无53经济效益能油比 thermal energy-oil ratio在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中,每采出一吨原油需要注入的热能量(k J ), 它综合考虑注入蒸汽的干度和总数量,是评价注蒸汽效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注汽速度 steam injection rate指单位时间向油层注入的蒸汽量现场常用的单位是t/h 或t/d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重要的工作参数注汽干度 injecting steam quality指实际注入油层的蒸汽干度在地面注汽管网和井筒不长时,常用蒸汽发生器出口干度代替若地面注汽管线长,油层深,地面和井筒热损失大,上述替代则有较大误差,需通过井底蒸汽取样器测取井底干度或通过地面和井筒热力计算求取周期注汽量 cyclic steam injection指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中, •个吞吐周期的累计注汽量注汽强度 injected intensity of steam指每米油层的累计注汽量注汽流压 flowing pressure of steam injection向油层注汽过程中井底的压力,用井下高温压力计测取。 注汽流压大小与井口注汽压力、井深、注汽速度和注汽干度有关注汽流温 flowing temperature of steam injection注汽时的井底温度值,用井下高温温度计测取注汽流温大小与井口注汽压力、注汽速度、注汽干度、及沿程热损失状态有关蒸汽吞吐回采水率 ratio of produced water and injected steam吞吐阶段( 周期或累计)采水量与注汽量之比温度场 temperature field注蒸汽热采过程中油层被加热后的温度分布状况,是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之一热前缘 thermal front注蒸汽热采过程中,蒸 汽 ( 热水)推进方向上油层被加热的远程位置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热前缘的分布也不均匀热连通 thermal communication指蒸汽吞吐过程中,相邻生产井热前缘的连接吸汽剖面 steam injection profile在一定的注汽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吸汽量的分布蒸汽超复steam overlay指在注蒸汽过程中,由于蒸汽密度比油小,因此它力图向油层顶部流动,从而形成的汽液接口在顶部超前的现象在厚油层中此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捽制超复现象,M根据汽液接口形状选择最佳注入速度。 蒸汽突破 steam breakthrough注入油层的蒸汽或热水进入采油井,造成采油井出汽或出水的现象预应力套管完井 casing prestressed completion热采井中为了消除套管受热而产生的压应力,在固井过程中对套管预先施加一个拉应力的完井方法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注蒸汽热力采油中产生蒸汽的装置隔热油管 thermal insulated tubing54注蒸汽井中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油管它由内管和外管构成,两管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如蛭石、玻璃棉、珍珠粉等,再抽成真空状态,它们的导热系数很小使用这种油管可减少注蒸汽过程中沿井筒的热损失用以提高注入油层蒸汽的干度热采封隔器thermal packer热采的注入井和采油井中所采用和一种特殊封隔器其密封部件均由耐热材料制成耐热材料多使用耐高温橡胶、石墨或延展性较好的金属地面汽水分离器steam-water separator是一种对蒸汽发生器产出的湿蒸汽( 干度<80%)再进行高压汽水分离的装置通过汽水分离,出口干度可达90%以匕火烧油层 in-situ combustion又称地下燃烧采油是一种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的热力开采方法。 其基本方法是向注入井注 入空气,然后在井底点火使油层内原油燃烧,在油层中形成一个狭窄的高温燃烧带在燃烧带移动过程中,由于热效驱、凝析蒸汽驱、混相驱和汽驱等的联合作用,驱使原油向生产井移动火燃油层方法有:正燃法火烧油层、逆燃法火烧油层和湿式火烧油层三种方式正燃法火烧油层 forward combustion process火烧油层法具体应用时处理油层的一种方式它是由注入井向油层注入空气并点燃油层,在油层中形成一个移向生产井的狭窄的高温燃烧前缘当其向生产井移动时, 将形成若干不同的区带, 在燃烧前缘的后方是已烧净了的灼热的砂层, 它可有效地用于加热注入空气当注入空气到达燃烧前缘时, 便使残留在砂粒表面上的焦炭剧裂燃烧 燃烧的热量除靠传导输送外, 大部份是靠由于燃烧高温产生的水蒸汽和轻质油气以及燃烧废气, 在注入汽流的驱动下携带热量在燃烧带的前方并与前方冷油层换热而凝析下来形成蒸汽带、 热水带和轻质油带由此可见火烧油层是包含热效驱、凝析蒸汽驱、混相驱和气驱的联合驱动过程其结果是地层原油粘度大大降低, 流动性增大,从而使油井产量大大增加正燃法火烧采油法是使用最普遍和最受重视的一种方法逆燃法火烧油层 reverse combustion process火烧油层法具体应用时处理油层的一种方式。 它适合于原油粘度特高、流动性特低以致不能流动的油藏如沥青砂层 它与正燃法相反, 这一方法是火井在点燃地层以后改为生产井,而原来的生产井改为注汽井; 燃烧带推进的方向与注入空气流动的方向相反 在燃烧带向注入井移动时,因加热地层降低了原油粘度,使部分加热了的原油流入生产井而采出,部分油被烧掉, 还有一部分油被蒸发而随气流流入生产井,并在地面装置中凝析下来,从而使油井产量提高湿式火驱采油 wet combustion process一种正燃法的改进型因为正燃法火烧油层时,地下产生的热约半数存在于燃烧前缘和注入井之间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部分热量,并将其移至燃烧带的前方,向正在燃烧过程中的油层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注入的水与已燃带高温岩层接触,则汽化并使岩石冷却, 汽化的水随注入气流携带热量,在燃烧前缘的前方凝结成热水,随之将热传到火线前方的地区,从而扩大热水带的延伸范围, 并在更大的范围内降低原油的粘度, 使得稠油有可能在较低的压力下流动由于湿式火烧法热能利用效率高,因而有可能减少空气用量火烧气油比 air-oil ratio of in-situ combustion指每产1 吨油所消耗的注入气量( 通常是可助燃的空气),是火烧油层法的一项经济指标。 第七节提高采收率名词55三次采油 tertiary recovery ( tertiary process)指油藏经一次、二次采油后,用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如注热介质、化学剂或气体等流体开采油藏中剩余油的方法EOR enhanced oil recovery泛指除注水以外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改善的二次采油方法和三次采油方法IOR improved oil recovery它仅指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在一些文献和专著中已用它代替传统的EO R 术语ASR advanced secondary recovery指先进的二次采油方法据美国新墨西哥州采收率所的研究人员估计,将来ASR术语会被越来越多的采油工程师接受平面波及系数areal conformance指驱油剂在平面上波及的面积A s 和整个含油面积4的比值,多以& 表示即 & =4sZ4垂向波及系数 vertical conformance又称厚度波及系数指驱油剂在纵向上波及到的油藏厚度hs与油藏垂直厚度h 的比值,以Es表示即体积波及系数 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指驱油剂驱扫过的体积V s 与整个汕藏含汕体积V 的比值,以氏表示。 即邑= 内”驱油剂 oil displacement agent从注入井注入地层,将油驱至_ _ _ _ _ _ _ _ _ _ 采油井的物质化学驱 chemical flooding以化学剂组成的各种体系作驱油剂的驱油法聚合物驱 polymer flooding以聚合物水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稠 化 剂 thickener能明显提高液体粘度的化学剂流度控制剂 mobility control agent通过增加液体的粘度和( 或)减小孔隙介质渗透率而达到控制流度的化学剂聚 合 物 polymer由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合成聚合物 synthetic polymer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产物均聚物 homopolymer56由一种单体聚合形成的高聚物共 聚 物 copolymer通常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共聚反应而得到的高聚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分子中含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盐链节的聚合物,可由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或相应单体共聚得到天然聚合物natural polymer来自自然界的聚合物聚 糖 ( 多糖) polysaccharide能水解生成单糖的聚合物。 葡 聚 糖 glucosan能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聚糖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和甘露糖的聚糖生物聚合物biopolymer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聚合物黄胞胶 xanthan gum在黄单胞杆菌属细菌作用下,由碳水化合物溶液发酵得到的生物聚合物硬葡聚糖scleroglucan在小核菌属真菌作用下,山葡萄糖溶液发酵得到的生物聚合物生物葡聚糖dextran在明串珠菌属作用下,由葡萄糖溶液发酵得到的生物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 water-soluble polymer可在水中分子分散的聚合物油溶性聚合物oil soluble polymer可在油中分子分散的聚合物聚合电解质polyeletrolyte一种能电离的导电高聚物,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阴离子型聚合物anionic polymer能在水中产生聚阴离子的聚合物阳离子聚合物cationic polymer能在水中产生聚阳离子的聚合物57非离子型聚合物nonionic polymer不能在水中解离的聚合物交联 crosslinking线型聚合物通过分子间化学键的形成而产生体型聚合物交联剂 crosslinking agent能将聚合物的线型结构交联成体型结构的化学剂。 Mark-Houwink 方程表征特性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经验公式即:[n]=K - M”式中: [n ]一一特性粘度;M-----为相对分子质量K、a 一一是与溶剂和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对粘度 relative viscosity指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溶剂粘度之比,无因次增比粘度 specific viscosity指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与溶剂粘度之差同溶剂的粘度之比,无因次比浓粘度 reduced viscosity指聚合物溶液的增比粘度与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之比量纲为cnWg固有粘度 inherent viscosity指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之比, 量纲为crm/g特性粘度 intrinsic viscosity指用一系列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为自变量对比浓粘度和( 或)固有粘度作图将直线外推至在纵轴上的截距,即为特性粘度,量纲为cnWg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viscos让 y averaged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经测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未分级) 粘度,并根据Mark-Houwink方程计算出的参数叫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常以M ix表示, 它常介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之间。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聚合物是由同一化学组成,聚合度不等( 链长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同系混合物即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现为多分散性 如将其各级分一一分开, 测定其重量或体积并对相对分子质量作图,就会得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构象 conformation指分子中的取代原子绕碳- 碳单键旋转时所形成的任何可能的三维的或立体图形离子强度 ionic strength58电介质溶液中阳、阴离子浓度与其对应电荷数平方的乘积的总和数的一半,h=(1/2)2CZ,2式中:G——第I 种阳、阴离子浓度,mol/L;Z ——第I 种阳、阴离子电荷数盐敏效应 salt sensitivity effect此处仅指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的一种属性即柔顺的HPAM分子在良性溶剂或低浓度盐水中,由于它链节上的电荷相互排斥使分子舒张,故粘性大,反之在高浓度盐水中山于静电引力使分子蜷缩, 故粘性显著减小 将这种粘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称盐敏效应阻力因子 resistance factor聚合物驱过程中水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的流度之比。 残余阻力因子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又称渗透率下降因子,它指油层注聚合物前水的流度与注聚合物后水的流度之比,无因次量不可进入的孔隙inaccessible Pore指油层中部分孔隙小于聚合物分子等效直径,致使聚合物溶液不能进入的孔隙胶体分散胶 colloial dispersion gel是指体系中所用聚合物浓度( 多在200mg/L〜400mg/L)低到不能与交联剂形成连续的三维冻胶, 而是形成多数由分子内交联极少数由分子间交联的悬浮或胶体溶液它在高压差时自身可流动, 但在低压差时却能阻挡水的流动降解 degradation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过程热降解 thermal degradation由温度升高引起的聚合物降解化学降解 chemical degradation由化学作用引起的聚合物降解剪切降解 shear degradation由剪切作用引起的聚合物降解生物降解 biodegradation由生物作用引起的聚合物降解稳 定 性 stability物质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物质在热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59剪切稳定性shear stability物质在剪切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化学稳定性 chemical stability物质在化学因素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生物稳定性biostability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粘度半衰期 viscosity half-life聚合物溶液粘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保持初始粘度一半时经历的时间即,Tln{(〃J ” 尸 〃 s)}=-TIn ( 1/2) =-0.693 T式中:ti/2- - - 半衰期,d;T一一粘度衰减常数,d;〃 , 、“ s、H 一一分别为聚合物溶液的初始粘度、溶剂的粘度和热稳定性试验期间某时刻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mPa • s粘度指数衰减模型 viscosity exponential decay model在稳定性研究中,描述聚合物溶液在高温下,粘度与时间的相依关系即ln[(〃-〃s)/( /J, i-J U . s)]=-t/ T式中:t- - -时间,d;7 一一粘度衰减常数, d酶 enzyme专指生物细胞内形成的一类有机催化剂酶对所催化的物质有高度专一性, 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某一种化学反应,而对其他反应作用不大。 发酵 fermentation•般指酶或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为醇和二氧化碳的厌氧放能反应碱驱 alkaline flooding以碱的水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碱耗 alkaline consumption碱驱过程中碱与地层矿物和地层流体反应及吸附所引起的损耗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 surface active agent分子由亲水的极性部分和亲油的非极性部分组成,少量存在就能大大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及面活性剂驱surfactant flooding以表面活性剂体系作驱油剂的驱油法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60解离后由阴离子部分起活性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竣酸型表面活性剂carboxylate surfactant通式为RCOOM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式中R 为炫基,M 为金属圈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sulfonate surfactant通式为RSO3M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式中R 为煌基,M 为金属离子石油磺酸盐 petroleum sulfonate用磺化剂将石油或石油微分磺化,再用碱中和制成的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解离后由阳离子部分起活性作用的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onionic surfactant活性作用部分不能解离的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amphoteric surfactant活性作用部分带两种电学性质的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macromolecular surfactant指有表面活性剂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 hyodrophile-lyophile balance value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能力对亲油能力关系的数值,其值越小,表面活性剂越亲油胶 束 micelle其大小在胶体范围内的带电分子团或分子聚集体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明显生成胶束的浓度胶体 colloid颗粒在10,〜 1 0.7厘米之间的分散物质称胶体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 剧上升的温度浊点 cloud point这里仅指温度升高时,某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有一个由透明到混浊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浊点协同效应synergism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剂复配后的使用效果优于同条件下化学剂单独效果简单加和的效应。 微乳液 microemulsion61通常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电解质等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稳定体系相 phase指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上相微乳液 upper phase microemlsion与过量盐水处于平衡状态的微乳液中相微乳液 middle phase microemulsion与过量盐水和油处于平衡状态的微乳液下相微乳液 lower phase microemulsion与过量油处于平衡状态的微乳液最佳含盐量optimal salinity产生最佳驱油效果时驱油剂的含盐量增溶作用 solubilization难溶的固体或液体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增溶参数 solubilization parameter单位体积或质量的表面活性剂在油中增溶水或在水中增溶油的体积或质量,常以14/14( 或 mw/m); 14/14( 或 mJ"%) 表示式中:5、表面活性剂的体积和质量;14、mw —增溶水的体积和质量;v/ 一增溶油的体积和质量配伍性( 兼容性) compatibility体系中各成分间或体系与环境间不发生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化学变化和( 或)相变化的性质。 等效烷煌碳数 equivalent alkane carbon number当原油与某一碳数的正构烷炫对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特性相同时,则该正构烷烽碳数称为该原油的等效烷烧碳数超低界面张力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低于10“mN • m2的界面张力泡沫特征值foam quality泡沫中气体体积与泡沫总体积的比值酸值 acid number衡量成品油或原油中含酸量的度量,常以mgKOH/g油 表示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能改变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影响体系的相态和相性质的微乳成分62牺牲剂 sacrificial agent以自身损耗来减少其它化学剂战耗的廉价化学剂微乳液驱 microemulsion flooding以微乳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胶束溶液. . 驱 micellar solution flooding通常指微乳驱,也指以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但小于2%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泡沫驱 foam flooding以泡沫作驱油剂的驱油法乳状液驱 emulsion flooding以乳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复合驱 combination flooding以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水蒸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复合体系作驱油剂的驱油法。 混溶剂 miscible agent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原油混相的物质混相驱 miscible flooding以混溶剂作驱油剂的驱油法混相流体 miscible fluid在一定条件下当两种流体按任何比例都能混合在一起,并且混合物保持单相时,这两种流体即为混相流体最小混相压力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指注入的CO2流体在油层温度下与油藏中原油达到混相的最低压力重力分异 gravity segregation指驱油剂与油层中原油密度或与油藏中可流动盐水密度不等而引起的超覆现象萃取 extraction利用适当溶剂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组分的过程二氧 化 碳 " 吞 吐 " carbon dioxide huff and puff process指将C02注入生产井,经关井与井筒附近原油作用后,再开井生产的增产工艺刺激比 stimulation ratioCO? “ 吞吐”后最高月产油量与增油量( 要校正浸泡期的产量)与 “ 吞吐”前1 3 个月内的最高月产油量之比利用系数 recovery factor63“ 吞吐”时注入的C02量与增油量之比,单位stdm3cCWrTh油。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法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利用微生物在油层中产生的生物化学剂,如溶剂、C02和生物表活剂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第八节经济评价名词解释财务净现值 financial net present value指项目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A, 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 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评价指针 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是可接受的财务内部收益率 financial internal rate of return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应项目占有资金的盈利率财 务内部收益率应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比较,当它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时,即认为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接受的投资回收期 investment payback time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动资金)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考察项目在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评价指标投资利润率 profit-investment ratio投资利润率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它是考察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投资利税率 profit and tax investment ratio指项目达到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内的利税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基本建设投资 capita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指花费在企业建设上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固定资产投资 investment in fix assets指项目按拟定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内容进行建设的费用它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和预备费用流动资金 circulating capital指为维持生产所占用的全部周转资金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成本和费用cost and expenses指油气田企、 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消耗包括油气产品开采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management expenses指石油企业管理局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局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存货盘亏及其它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financial expenses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它财务费用等64销售费用 selling expenses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财务基准收益率 financial basic return rate是行业内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它代表着行业内所有投资资金应当获得的最低财务盈利水平是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基本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