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姓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
8页刘姓刘姓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卷十三卷十三清代清代 蒲松龄蒲松龄聊斋故事聊斋故事•邑刘姓,虎而冠者也(1)后去淄居沂(2),习气不除,乡人咸畏恶之有田数亩,与苗某连陇苗勤,田畔多种桃桃初实,子往攀摘;刘怒驱之,指为己有子啼而告诸父(3)父方骇怪,刘已诟骂在门,且言将讼苗笑慰之怒不解,忿而去•时有同邑李翠石作典商于沂(4),刘持状入城(5),适与之遇以同乡故相熟,问:“作何干?”刘以告李笑曰:“子声望众所共知;我素识苗甚平善,何敢占骗将毋反言之也!”乃碎其词纸,曳入肆,将与调停刘恨恨不己,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未几,苗至,细陈所以,因哀李为之解免,言:“我农人,半世不见官长但得罢讼,数株桃何敢执为己有李呼刘出,告以退让之意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苗惟和色卑词,无敢少辨•既罢,逾四五日,见其村中人,传刘已死,李为惊叹异日他适,见杖而来者(6),俨然刘也比至,殷殷问讯,且请顾临李逡巡问曰:“日前忽闻凶讣,一何妄也?”刘不答,但挽入村,至其家,罗浆酒焉乃言:“前 日之传,非妄也曩出门见二人来,捉见官府问何事,但言不知自思出入衙门数十年,非怯见官长者,亦不为怖从去,至公解,见南面者有怒容曰(7):‘汝即某耶?罪恶贯盈(8),不自悛悔(9);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此等横暴,合置铛鼎(10)!’一人稽簿曰:‘此人有一善,合不死’南面者阅簿,其色稍霁便云:‘暂送他去’数十人齐声呵逐余曰:‘因何事勾我来?又因何事遣我去?还祈明示’吏持簿下,指一条示之上记:崇祯十三年(11),用钱三百,救一人夫妇完聚吏曰:‘非此,则今 日命当绝,宜堕畜生道(12)’骇极,乃从二人出二人索贿怒告曰:‘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专勒人财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二人乃不复言送至村,拱手曰:‘此役不曾啖得一掬水’二人既去,入门遂苏,时气绝已隔日矣•李闻而异之,因诘其善行颠末(13)初,崇祯十三年,岁大凶(14),人相食刘时在淄,为主捕隶(15)适见男女哭甚哀,问之答云:“夫妇聚裁年余,今岁荒,不能两全,故悲耳少时,油肆前复见之(16),似有所争肆主马姓者便云:“伊夫妇饿将死,日向我讨麻酱以为活(17)今又欲卖妇于我我家中已买十余口矣此何要紧?贱则售之,否则已耳如此可笑,生来缠人(18)!”男子因言:“今粟如珠,自度非得三百数,不足供逃亡之费(19)本欲两生,若卖妻而不免于死,何取焉?非敢言直(20),但求作阴隲行之耳(21)刘怜之,便问马出几何马言:“今 日妇口,止直百许耳刘请勿短其数,且愿助以半价之资。
马执不可刘少负气,便谓男子:“彼鄙琐不足道,我请如数相赠若能逃荒,又全夫妇,不更佳耶?”遂发囊与之夫妻泣拜而去刘述此事,李大加奖叹•刘自此前行顿改,今七旬犹健去 年,李诣周村(22),遇刘与人争,众围劝不能解李笑呼曰:“汝又欲讼桃树耶?”刘芒然改容(23),呐呐敛手而退(24)•异史氏曰:“李翠石兄弟,皆称素封(25)然翠石又醇谨(26)喜为善,未尝以富自豪,抑然诚笃君子也观其解纷劝善,其生平可知矣古云:‘为富不仁(27)’吾不知翠石先仁而后富者耶?抑先富而后仁者耶?”•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原文原文•(1)虎而冠者:谓凶暴似虎之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集释》引张晏云,“言钧恶戾,如虎而著冠•(2)沂: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3)告诸父:告诉给父亲诸,“之于”二字的合音•(4)李翠石:名永康,字翠石,淄川人《淄川县志·义厚传》载:“乡有恶豪某姓者,与苗姓相连苗种桃数株苗子饲桃;某怒,以为攘己物也,将讼诸官康见之,碎其词,力为排解,某犹怒不已;会以阴谴悔悟,乃德康焉唐太史《龙泉桥记》、蒲明经《聊斋志异》可按也典商:开当铺的商人典,典当,抵押•(5)状:状词,状纸。
•(6)杖而来:拄杖而来•(7)南面者:此指坐于正座上的官员•(8)罪恶贯盈:犹言罪大恶极,坏事做尽语出《尚书·泰誓》贯盈,满贯,犹言满盈贯,俗称钱串•(9)悛(quān圈)悔:改悔•(10)合置铛鼎:谓应受冥间烹刑铛鼎,釜鼎一类烹饪器此指烹刑所用的三足烹器•(11)崇祯十三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即公元一六四○年•(12)堕畜牲道:佛家谓生前作恶,即轮回转生为畜生,便堕入畜生道据佛教“六道”(或称“五趣”)说,众生根据其生前善恶行为,死后有五种(或六种)轮回转生的趋向,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见《俱舍论》八道教亦袭用此说,称“五道”•(13)颠末:始末•(14)岁大凶:谓当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田颗粒无收岁,农业收成•(15)主捕隶:旧时州县官署中捕役的班头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无“隶”字•(16)油肆:油店•(17)麻酱:指芝麻榨油后的残渣•(18)生来:方言,犹言硬来、硬是•(19)逃亡:逃生离去•(20)直:价钱•(21)阴隲(zhì止):语出《尚书·洪范》,默定的意思,此处意为积阴德•(22)周村:地名,今属山东省淄博市•(23)芒然:犹茫然、懵懵,不知所措之状•(24)呐呐:形容难为情时说话吞吞吐吐。
•(25)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有资财的人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参《偷桃》注•(26)醇谨:朴厚而言行不苟•(27)“为富不仁”:谓致富与行仁相反,二者不能并行《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注释注释•淄川县有个姓刘的人,习性凶狠蛮横,真像个披着人衣的老虎后来这人从淄川迁到沂县,恶习没有改掉,乡里人都害怕他,厌恶他刘某有几亩地,和一家姓苗的地界挨着姓苗的很勤快,在地边种了很多桃树桃树刚开始结果时,苗家的儿子去摘刘某见后,怒气冲冲地将他赶下树,指着那些树说是他的姓苗的儿子哭着回家告诉了父亲姓苗的正在惊讶时,刘某已赶到门前辱骂起来,并扬言要到衙门告状姓苗的笑着安慰他,刘某怒气不消,忿怒而去•这时,刘某同县老乡李翠石在沂县开当铺刘某拿着状纸进城,恰好和他相遇因是同乡又很熟悉,李翠石便问他:“干啥去?”刘某就把进城打官司的事告诉了他李翠石听后,笑着说:“你的名声,众所共知;我和姓苗的素来相识,他平生很善良,怎么敢占骗你呢?你不要将事情说反了啊!”说完就撕碎他的状纸,拉他进了当铺,说以后给他俩调解,不要再争执下去刘某怨恨仍不消,暗中拿铺里的笔,重新写了状纸,准备过后再告。
一会儿,姓苗的来到铺里,把事情前因后果详细告诉了李翠石,哀求李翠石为他解除这场纠纷姓苗的又说:“我是个庄稼人,半辈子没见过当官的,只要不打官司,几棵桃树,谁还敢占为已有李翠石叫出刘某,把苗家退让的意思告诉了他刘某又指天画地,大骂不休;姓苗的光说好话,一句也不敢辩驳•过了四五天,李翠石碰见刘某村里的人说他死了李翠石听后很吃惊,叹息不止后来李翠石外出,见迎面走来一个拄拐杖的人,很像刘某走到跟前,果然是他刘某热情向他问候,并请他到家里去作客李翠石不敢靠近他,说道:“前几天听说你去世了,这是从哪里传来的谎言刘某不答话,一个劲地拉他进村,到家摆好酒菜后才说:“以前的传言,一点也不假前 天我出门,见来了两个人,要捉我去官府问什么事,二人只说不知道我想,我出入衙门十几年,不怕见官长的人,也就跟着他俩去了走进公堂,见上面坐着的官,脸上带着怒气,说道:‘你是刘某吗?罪恶满盈,自己不肯悔改;又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像你这种蛮横凶暴的人,按例应当放到油锅里炸死!’旁边一个人查过簿册,说:‘这个人行过一次善事,按例不应当死’那个当官的看过簿册,脸上的怒气稍微消了些,说道:‘暂时先送他回去吧!’几十个人齐声呵斥撵我走。
我说:‘因什么事把我捉来?又因什么事送我走?请求向我说明白’衙役拿着簿册走下来,指着上面的一条给我看上面写着:崇祯十三年,用钱三百,救活一对夫妻,使他们得到团聚衙役说:‘没有这一条,今 日命当绝,让你投生为畜类’听后,我很害怕,急忙跟抓我的那两个人出来两人向我索贿,我愤怒地说:‘你们不知道我刘某出入衙门二十年,是专勒索别人的钱财,怎么竟敢向老虎要肉吃呢!’两人不敢再要,把我送到村口,向我拱手说道:‘这趟差事没得到你的一口水喝’两人走后,我进门就苏醒过来了,这时我断气已经两天了•李翠石听后,感到这事很奇怪,就问他行的那件善事原来,崇祯十三年,遇上了大灾荒,出现人吃人的情景刘某那时在淄川县衙当捕隶一天,遇见一男一女哭得很伤心,问他们为何这样?回答说:“俺俩结婚才一年多,今 年遇上灾荒,不能一块儿活下去,只好悲伤罢了过了不多时,在一个油店门前又遇上他俩,好像在和店主争什么刘某走到跟前,问怎么回事油店的店主姓马,说:“他俩饿得快要死去,每天靠讨吃我的麻酱才活下来今 天又想把老婆卖给我,我家里已买下十多口,这事也好,只要价钱便宜,我就收下她,否则罢了那有像你这样可笑的男子,没完没了地缠磨人!”那男子便道:“眼下小米贵得如同珍珠,若不要得三百文钱,就不够我逃命的路费。
本想卖掉老婆能使我们都活下来,如果老婆卖掉后我还脱不了死,那又何必呢?我不敢讲价钱,只求你行个好,积个阴德罢了刘某很可怜他俩,便问马店主能出多少钱马店主说:“如今一个妇女最多值一百个大钱刘某请马店主不要少他要的三百文他愿替出上一半马店主坚决不答应刘某年轻气盛,便对那男子说:“这个人粗俗小气,不值得再和他争我情愿送你三百文钱,你能逃荒,夫妻俩又能在一起,不是更好吗?”于是解囊取出钱交给了他夫妻俩哭着向刘某拜谢后才离去刘某讲完这件事,李翠石对他大加赞叹•自此以后,刘某先前的那种恶习全改了现 在刘某已经七十多岁,身体还很健康去 年李翠石去周村,碰上刘某和人争吵,围着许多人劝他,他也不听李翠石笑着对他说:“你又想告桃树状吗?”刘某一听马上停止了争吵,脸上也没了怒气,一句话没再说,径直而去 [2] •【评语】异史氏说:李翠石兄弟都被称为寒素而富裕之家但翠石却又醇厚谨慎,爱作好事,从不因为有钱而自豪,是一个善克制的诚实君子,只要看他劝人为善排难解纷的情形,他的生平就可知道了古语说:“为富不仁我不知道翠竹是先有仁德之心然后才富起来的呢?还是先富了然后才产生仁德之心呢?译文译文•《刘姓》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赏析赏析•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THANK YOU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