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隈研吾及其石材美术馆.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25176842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7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隈研吾及其石材美术馆摘要:本文描述了隈研吾的生平及其“负建筑”设计思想,浅析“负建筑”设计策略 在石材美术馆中的应用进而阐述隈研吾如何建造消隐的、与环境统一的建筑, 并用“负建筑”思想对当代建筑进行反思关键词:隈研吾;负建筑;石材美术馆;建构;场所精神.、八 、-前言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师,1954 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79年毕业于东京 大学,1990 年设立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其是日本建筑界“新弥生派”的代表隈研吾小时候生活在传统木结构平房里,十分破旧昏暗,屋内的土墙快倒塌 了;当他看到别人家盖的新房子都是宽敞明亮的混凝土结构时,便开始思考“什么 是家?”在东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隈研吾展开了对日本村落的调研,以 “居住集合与植被”为主题,研究“家”与人、植被、周围环境的关系1 隈研吾的设计思想1.1“负建筑”理论80 年代末期,隈研吾创作的 Kyodo Grating、M2 等建筑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 义色彩,试图用无秩序的方式消除建筑的存在感,但建筑本身仍是混凝土框架建 筑在1993 年建造的龟老山展望台开始出现了转变,1995 年的水/玻璃可以看出 隈研吾开始以透明性为主题,将建筑与环境相联系。

      2003 年的石材美术馆可以说 是隈研吾建筑风格的成型之作之后的作品还包括竹屋—长城脚下公社、上海 Z58、浅草文化旅游信息中心、成都新津志博物馆等正是基于以上的建筑探索, 隈研吾出版了《十宅论》、《负建筑》等著作提出了“负建筑”理论—“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欲,而 是俯伏于地面之上,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 “负建筑”要求将环境放在 首要位置,建筑则是配角,同时要表现出传统建筑的温情和柔美之性书中不只 从建筑层面,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混凝土导致的 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关系的割裂隈研吾认为建筑不应是与环境对立的存在负建筑”理论使隈研吾的作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混凝 土空间;青木淳、妹岛和世的丰富空间表皮隈研吾的建筑是集结构、构造、装 饰材料于一体的利用材料的粒子化,创造丰富的间隙与空洞,最终实现建筑的 消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得不承认,隈研吾是有深刻 “入世”思想的建筑师 他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但不跟随“时代的风格”,营造自己的建筑价值观, 并用建筑去治疗社会顽疾、修复割裂的关系1.2“负建筑”的设计策略1.2.1 材料的粒子化“在我画建筑草图时,我会创造一个跟将来要住在里面的人有关的故事。

      我想 象着他或她置身于建筑中的心情,也想着材料的问题,想象着材料触摸起来的感 觉、想象着材料如何影响心情与想法这就像是人在决定冬天或夏天该穿什么衣 服一样自然的材料可以创造出心情的平和,建筑也是这样”隈研吾认为混凝土抹杀了建筑材料的表现力和存在感,割裂了人与建筑、环 境的关系人们为了建筑物看起来“亲切”,而将自然材料作为装饰手段,但是建 筑结构和装饰材料本应该是一体的在隈研吾看来,粒子的确切寓意就好比水粒 子与彩虹的关系—“水粒子在阳光下映射出彩虹”因此,隈研吾将自然材料从装 饰物中解脱出来,使之转化为粒子,粒子聚集起来生成建筑主体1.2.2 孔洞与间隙 粒子之间的组合并非紧密粘合,而是有组织的预留出孔洞,使光、风、声音 可以自由的穿过粒子之间的孔洞正如无数水粒子形成的彩虹一样,孔洞使粒子 建筑的质量消失了孔洞是较小的存在,当应用于现代城市密度及人类生活的尺 度时,无数孔洞集中起来就成为了“较大的”间隙间隙是带有东方神韵的设计手 法,类似于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带有独特的东方魅力正如他所说:“过去那个 混凝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面临的是新世代”可以说,隈研吾作品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建筑物的孔洞与间隙。

      1.2.3 消隐让建筑与环境统一 “对我来说,理想的建筑不会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只会感受到大自然我 的梦想是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设计视野,建筑与景观的确是不同领域,但我想把他 们合二为一”自然的材料形成粒子,粒子之间留有孔洞与空隙,整个建筑虚虚实实十分暧 昧,仿佛消隐在环境之中这就是隈研吾希望达到的建筑与环境统一的境界材 料、粒子、孔洞、间隙将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环境作为场是主体的存在;建 筑视为物,表现出轻盈明快的形象2 隈研吾设计思想在石材美术馆中的体现2.1 石材美术馆2.1.1 特殊的委托人与特殊的基地状态委托人白井先生是日本枥木县那须町的石材店老板,主要做 “芦野石”的加工、 销售生意其买下了当地一片土地,土地上包含三座日本大正时期( 1912-1926) 遗留下来的用芦野石垒砌而成的破旧米仓白井先生委托隈研吾扩建这三座米仓, 希望能对它稍加改造,用来展示芦野石工艺品白井先生充当了甲方、材料提供 商、施工方三重角色隈研吾希望能避免混凝土、钢材、玻璃这种不“自然”的材 料,全部用石材去建造房屋2.1.2 方案介绍 隈研吾将石材美术馆的设计概念形容为“引进走廊的基础上对荒废空间的复 兴”。

      他十分欣喜的发现 3 座米仓之间的间隙是让人善心悦目、意趣盎然的空间 因此采用“以间隙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手段,将建筑体量打散、缩小,将新建 建筑沿着“间隙”布置,并在间隙中引入水,水面上的通道与新旧建筑间的通道相 互连通,形成一个“连贯的回廊”回廊由两种“透明石壁”组成,一种是展览区承 重的“透明的多空型砌筑结构”,另一种是图书馆区域的“石格栅”两种不同的石 材处理方式使天然的芦野石转化为“粒子”,光和风经石头砌体与石格栅之间的孔 洞进入室内,使建筑消隐在 3 座古老米仓之间2.2“负建筑”设计策略在石材美术馆中的体现在以往处理旧建筑改造项目时,20 世纪建筑师往往偏好使用玻璃和钢材,以 造就新旧之间的对比但隈研吾希望用“渐变”的手法代替对比,即采用与现有三 座米仓相同的材料“芦野石”去堆砌墙体混凝土、玻璃、钢材作为一种无机材料, 缺乏柔软、温度和丰富的质感隈研吾希望利用石材砌块,做出一种柔和的透明 性,产生有充分流动性、既温柔又柔软的石材美术馆在具体处理手法上,隈研吾设计了多空型砌筑结构和石格栅两种处理方式, 塑造了由旧事物缓慢、舒畅地向新事物的过渡这种过渡是通过控制石墙的“透明 性”完成的。

      靠近旧米仓的一侧为透明性较弱的石墙;新建筑一侧则是由“透明性” 高的石格栅构成隈研吾在这栋建筑中成功地实现了他所追求的无欺骗性的建造表达代替图像 化、欺骗性、掩盖性的表达,修复了人与石材由于材料质感所造成的割裂由于这种 石材处理方式十分精致,我们甚至可以把石材美术馆本体就当做一个“芦野石”工 艺的展品,这座精细而轻巧的建筑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了米仓的陈旧感建筑本身, 消失在了米仓和水面的世界里”这样的禅意,体现了隈研吾对于石材、自然的敬 畏之心平面设计师原研哉曾这样恰如其分地评价隈研吾的建筑:“隈研吾的建筑是小 数点式的建筑的确,隈研吾的建筑不是循规蹈矩、非0 即1,或者1 之后就是 2 的建筑,而是类似于 1.458 这样的建筑它渲染一种暧昧的空间氛围,去统一 环境3“负建筑”思想的反思隈研吾在《负建筑》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本身是厌恶建筑的,厌恶 建筑的巨大性和永久性;而现代资本主义却让每一个人疯狂地追逐那一亩半寸地 上孤立的建筑,因为建筑已经成为了资本流通的环节,而对资本的追逐造就了建 筑的表面繁荣这种繁荣是以泡沫化和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今日的中国高楼耸立,环顾北京,你能看到扎哈的银河 SOHO、KPF 的新保利 大厦、迫庆一郎的积木公寓等“疯狂”作品;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历史悠久的胡同、 细窄的街道、苍天的大树。

      作为一名建筑师,是否应该像隈研吾一样反思大规模 城市建设背后的问题?或许正如隈研吾所说的“过去那个混凝土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面临的是新世代”4 结语“责任不应仅由政治人物和商界领袖承担,建筑师和规划师也应承担起责任 我们“漠不关心地”将城市中流行的轻浮与半透明元素推向乡村,强加给乡村居民” 我们应当思考让建筑回归到其最本源、最纯粹的意义中去,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 生建筑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场所认知能力、对于场所能形成何种空间氛围的想象 能力以及实现以上目标所必须的对空间、光影、材料、建构的把控能力只有这 样,建筑师才能做出根植于场所本身,将“表象”与“存在”合为一体,做出具有幸 福感的建筑正如隈研吾所强调的“自然是某种关联性,自然的建筑就是与场所建 立了幸福联系的建筑,这种幸福的联系,则是要与场所相融合”我想,这也许才 是建筑的本源,建构的真谛参考文献:[1] 隈研吾.负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2]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 (日)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4] 隈研吾.反造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