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地位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探讨.docx
6页供应链地位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探讨 内容摘要:随着零售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零售企业倾向于将资源延伸至全供应链,企业间的竞争关系逐步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供应链地位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产权性质零售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零售企业供应链地位的提升,其经营绩效不断提高,但当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过于强势的地位时,企业的经营绩效反而会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倒U型”特征在民营零售上市企业中最为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则不显著 关键词:供应链地位;零售企业;经营绩效;产权性质 2020年7月,提出“双循环”战略布局,旨在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多环节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背景下,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零售企业更倾向于实施供应链整合策略,通过迈入集成化路径,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Beamon曾提出,21世纪的市场经济在企业竞争的基础上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基于企业供应链所产生的经营资金的管理模式则逐渐流行于零售企业中,零售企业借助与供应商、客户之间关系的重构,进而构建信息共享、风险收益共担的供应链体系,从而使得企业的运营资金在供应链中的配置效率得以提升。
在渠道零售时代下,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零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之一在整个零售供应链中,零售企业供应链地位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在整个供应链中创造价值的大小 相关文献综述 在企业依赖资源禀赋对供应链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竞争观点认为,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存在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企业会本着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进行资源配置(王海芳等,2021)在该观点下,零售企业议价能力是其供应链地位的主要衡量标准另一观点则是合作观,该观点认为企业间因存在相似的经营目标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信息共享、资产投入等行为,在此过程中企业间的资产通常能得到最大化利用,进而存货周转效率得到提高,经营风险也因此得以降低(兰丽娟,2021)基于竞争观视角,零售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其资产经营效率的提升(周桂凤,2021)例如钟远光等(2021)在研究中发现,大客户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企业延长对供应商的信用期,甚至造成存货积压从成本降低角度来看,企业提高议价能力能促使其成本费用减少一方面,供应商集中会导致供应商议价能力提高,进而控制零售企业在材料采购环节中的价格决策,致使采购成本提高(柳颖,2020)。
另一方面,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时,零售企业往往不能要求供应商及时提供产品,导致企业安全存货水平被动提高,进而增加存货管理费用(钟远光,2021)而基于合作观视角,供应链集中能够促使企业之间进行经验学习、信息资源共享当存在关系专用性资产时,供应商与客户双方的联系会更密切,且关系专用性资产能促进生产流程改进及生产效率提升,进而提高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陈克兵,2021)此外,田红彬等(2021)在研究中发现,供应链协同水平越高,越会使得零售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降低成本与费用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有关供应链地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竞争观和合作观展开的事实上,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很可能是因为供应链地位和企业竞争绩效的并非是呈现简单的线性关联性当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地位由弱变强时,表明企业对供应链资源的把控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但是零售供应链具备一定的弹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若零售企业供应链地位过于强势,超过一定的阈值,那么该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变得不稳定,从而破坏供应链的稳定性,不利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构建非线性回归方程,检验供应链地位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此外,从产权差异视角来看,国有性质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更稳定,企业主动经营供应链的动机不强,因此本文将进行区分处理,以检验在不同产权性质差异下供应链地位的差异化影响 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经营绩效由于企业经营绩效的界定较为宽泛,与之相关的衡量指标较多,因此文章基于盈利能力、资产周转、发展能力三个视角进行指标值的量化对于盈利能力,文章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代理变量;对于资产周转能力,文章选取总资产周转率(TAT)作为代理变量;对于发展能力,文章选取年度销售额增长率(DEP)作为衡量指标解释变量:供应链地位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助推了零售企业对供应链中资源有效配置能力的提升从财务视角看,企业经营资本管理中的OPM战略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中资金流的集成程度,并能有效增强企业与其上下游的沟通交流,促使资金回笼速度加快、回款成本压缩,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额度也因此提高在此过程中,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能够因结算方式、账期的调整而得到提高已有研究发现,企业是否处于强势地位可通过其是否能够要求供应商提高应付款金额、减少预付款金额、应付款时间的延迟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基于此,企业供应链地位越高,说明其OPM战略实施得越好,反之亦可成立。
而企业要想更好地实施OPM战略,则需投入不带息的资金,诸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已有研究发现,在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应付账款、存货等资金占压,这种占压即为供应链占资供应链占资水平与OPM战略实施水平往往呈正向关系因此,文章采用零售企业供应链占资来衡量零售企业供应链地位控制变量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如下变量作为文章的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若模型(1)、模型(2)、模型(3)中解释变量供应链地位的二次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供应链地位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倒“U型”关系成立在模型(1)、模型(2)、模型(3)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分为国有企业组和民营企业组,以检验在不同产权性质下,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地位对经营绩效的影响ROE=α0+α1Supplyi,t+α2Supply2i,t+Control+ε(1)TAT=β0+β1Supplyi,t+β2Supply2i,t+Control+ε(2)DEP=γ0+γ1Supplyi,t+γ2Supply2i,t+ε(3) (三)样本选取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零售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了如下处理:第一,剔除ST、PT类上市公司;第二,剔除主变量缺失和财务数据异常的样本企业;第三,剔除所有连续变量前后1%的数据。
最终获得1296个样本观测值本文所选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文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供应链地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81和-1.251,均值为0.038,标准差为1.572,说明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地位差异较大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381和-0.114,均值为0.093,说明我国零售上市企业中存在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情况,这可能与企业当前所处的成长周期阶段有关总资产周转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4.759和1.681,均值为2.971,不同零售企业可能由于生命周期和产权性质差异使得资产周转率存在差异销售增长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513和-0.183,均值为0.125,少数企业甚至存在负增长现象,但大多数零售企业处于持续盈利的状态 供应链地位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证结果 (一)供应链地位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 根据表3可以看出,供应链地位对零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的二次项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一次项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这说明在第一阶段,随着零售企业供应链地位的提升,其经营绩效将会不断提高;但当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地位达到一定高度并过于强势时,企业的经营绩效反而下降。
本文认为,当零售企业具有较强势的供应链地位时,往往拥有较强的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行物料采购这也促使供应商企业不断提高原有供货能力,以保证需求零售企业能够及时充足地采购到所需物资除此,零售企业还可以自身较强的议价能力来要求供应商企业持续持有产品,直到自身在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了销售或者消耗,进而把产品风险及储存成本转移到供应商企业中基于此,零售企业从自身存货水平的减少和原料成本的下降两个方面得到存货周转率提高的好处,也能使存货积压导致的成本降低但若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过于强势,则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将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瓦解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供应商企业出于对自身企业利益的维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产品价格;另一方面,供应商可能会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此外,若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在信任缺失的前提下签订了合作协议,由此发生的监督成本、执行成本等会增加,进而导致零售企业资产运营效率降低从另一个角度看,当零售企业拥有较强的供应链地位时,供应商企业和客户的机会主义倾向能够被有效抑制,此时企业内交易成本较高的业务可以外包给上下游企业,让上下游企业参与到企业的产品研发创新、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而使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支出减少,从而加快固定资产周转速度;除此之外,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在信息、物流等方面实现融合,也能够使企业加快自身存货周转速度,并缩短应收款的账期。
与此同时,零售企业还可挑选部分上下游企业,在小范围内进行知识与经验交流分享,从而推动无形资产的运转速度如果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地位过于强势,则原本与上下游形成的稳定信息、研发、服务等方面的融合模式会被打破,进而损害企业经营绩效 (二)产权异质性的影响 不同产权性质的供应链地位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民营企业组中,供应链地位对于零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的二次项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一次项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而在国有企业组中,供应链地位对于零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的二次项回归系数和一次项回归系数均不显著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在政府主管下的国有零售企业,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资源以及便利的融资渠道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干预作用通常更大,且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与政府有联系的国有零售企业,民营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相较于国有零售企业,民营性质的零售企业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行政壁垒能够强化国有零售企业在市场中的资源优势产权性质的异质性明显会影响零售企业所能够接触到的资源,尤其是资金和政策民营企业由于更少受到政府干预,因此其交易活动更贴近消费市场,更易于受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因此民营零售企业通常更有动力积极与上下游企业构建联系紧密的供应链关系,提高企业供应链地位。
(三)稳健性检验 为缓解供应链地位和零售企业经营绩效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在第一到第三列中,文章使用解释变量供应链地位的滞后一期进行回归,结果与主假设一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链地位与零售企业经营绩效互为因果关系的内生性问题其次,文章采用调整获现率(TCR)作为供应链地位的替换变量重新进行回归,结果亦稳健不变(见表5)以上结果均证实本文的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零售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零售企业提升自身供应链地位已成为重要战略决策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链地位对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从整体来看,零售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