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外治化疗诱导神经病变临床研究.docx
2页中医外治化疗诱导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摘要: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尚缺乏明确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外治法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独特优势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医外治法(针灸、中药熏洗、中药敷贴等)在防治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应用关键词:中医外治;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综述1针灸一般认为化疗药物耗气伤血,气血乏源则血行不畅,瘀滞经脉,引起四肢麻木疼痛不适,而针刺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功效[4]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中医古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针刺治疗CIPN常取三阳经上的穴位,特别是阳明经穴位,多取足三里、关元、合谷、气海、曲池、手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5]吴勇等[6]取穴曲池、内关、足三里、合谷、三阴交、血海针刺治疗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变,结果表明针刺较单纯化疗CIPN发生率和Levi神经毒性分级均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与化疗联合甲钴胺静脉注射相近,且其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更优陈为斌[7]针刺足三里、合谷、八风、气海、太冲、太白、曲池、八邪治疗CIPN,与肌注甲钴胺(0.5mg,每周3次)比较,结果提示针刺疗效更优,且对Ⅰ、Ⅱ级神经毒性降低作用更明显向云等[8]比较电针(取穴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八风、太冲、曲池)、口服甲钴胺片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CIPN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针刺或联合应用治疗疼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口服甲钴胺片,3组Likert恢复自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成枫等[9]取穴足三里、手五里、悬钟、手三里、外关,患处行艾灸盒改良艾灸,与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0.5mg皮下注射,每日1次)比较,结果提示艾灸组降低神经毒性分级及改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对照组Timg等[10]在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取穴曲池、合谷、外关、丰隆、八风行针刺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神经毒性分级,结果表明针刺能有效降低较高级别CIPN的发生率针刺对CIPN的疗效虽被众多临床观察所证实,但也有部分研究得到阴性结果如Heather等[11]对乳腺癌患者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电针组取穴阳陵泉、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八风、八邪、华佗夹脊,假电针组则将折叠针分别置于两前臂外侧(肘部附近)、两内侧髁的下边缘,通过评估2组BPI-SF、FACT-NTX,提示电针组患者肢体疼痛程度不减反增文献分析也从另一角度揭示了针刺疗法对CIPN的有效性闫岩等[12]Meta分析表明,针刺对缓解CIPN临床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以神经传导速度为代表)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也有文献分析存在部分质疑,如Giovanna等[13]回顾针刺治疗CIPN相关文献,只有极少数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针灸可能对CIPN有益,大部分临床研究存在方法局限性,需进一步探讨更加稳健的方法证明针刺疗法在治疗CIPN中的作用。
2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温热汤汁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浸泡的中医外治疗法,它可借由药力及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有疏腠理、畅气血、调脉络功效,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蔺莉等[14]观察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规化疗患者,治疗组予周围神经方(熟附子10g,桑寄生10g,桂枝10g,僵蚕10g,当归20g,天麻10g,续断10g,鸡血藤20g,透骨草10g,红花10g,川芎10g,黄芪20g,钩藤10g,淫羊藿10g,杜仲10g,伸筋草10g)浸泡手脚;联合组在浸泡的同时予甲钴胺片口服;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连续42d结果显示,周围神经方能明显降低CIPN发生率,后筛选CIPN≥Ⅱ度、暂停化疗的患者交替浸泡手足及口服甲钴胺,2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戴惠[15]给予紫杉醇诱导神经毒性患者甲钴胺片口服加中药方(艾叶、海风藤、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