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和发病人群.doc
6页肿瘤和发病人群肿瘤和发病人群恶性肿瘤的危害性严重性上升趋势癌症发病和死亡 全世界中国广东年死亡700 万 130 万 7 万年发病1000 万160 万 9 万现有病例 1400 万200 万 13 万我国癌症死亡 年份死亡数1994 130 万2000 140 万2025 270 万今天活着的 12 亿人口中预计 2 亿死于癌症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性极大、令人可怕的疾病,其中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造成人类高死亡率的疾病全世界每 8 个人之中就有 1 个人在一生中患过癌症美国今年约有 122 万新的癌症病人,另有 130 万皮肤癌未计算在内,在美国每 4 个死亡者中有 1 个是死于癌症的美国每年约 55 万人死于癌症,亦即每天有 1500 人死于癌症,我国每年新病例达 160 万,死于癌症 130 万,每 5 个死亡者中有 1 个是癌症死亡,现有癌症病人200 多万肿 瘤 的 定 义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在内外各种有害的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表达紊乱,调节失控,产生过度增生及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或赘生物,临床上常以肿块形式出现这种新生物并非机体所需要,不按正常规律生长或不可遏止的生长,已丧失正常组织细胞功能,并可破坏原来器官组织结构,进而危及生命。
恶性肿瘤的三个共同特征自主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灶形成癌细胞的特性可传递给它的子细胞肿瘤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始动因——尚未明了病因+条件启动+促进基因调节学说中国常见癌瘤分布乳腺癌——散发分布鼻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食管癌——河南、河北、山西胃癌——西北及沿海各省(甘肃、青海、宁夏、江苏、浙江等)肝癌——东南沿海(上海、广西、福建、江苏、广东)肺癌——京、沪、津、辽宁、吉林、河北等宫颈癌——山西、内蒙、陕西、湖北、江西等大肠癌——浙江和长江下游流行病学——人群分布职业:扫烟囱工人→阴囊癌(Pott,1775 年〉苯胺染料工人→年龄膀胱癌(Rehn,1895 年)性别:男>女,但乳腺癌、胆囊癌、甲癌却相反种族:鼻咽癌 —— 广东人皮肤癌 —— 白种人口腔癌 —— 印度人胃癌 —— 日本人我国癌症死亡谱(二) (1990-1992)城市农村顺序部位顺序部位1肺癌1胃癌2肝癌2肝癌3胃癌3食管癌4食管癌4肺癌5结直肠肛管癌5结直肠肛管癌6白血病6白血病7女性乳癌 7宫颈癌8鼻咽癌8鼻咽癌9宫颈癌9女性乳癌10 膀胱癌10 膀胱癌肿瘤的分类及命名 1.按生长特性分类: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生长速度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 织关系 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大 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血液供应 血液供应充分、肿瘤完整、体积有时很大血液供应不足、常在中间区形成坏死,发生溃烂转移无 有全身影响 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如体积巨大或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威胁生命晚期严重影响全身,可出现极度衰弱、贫血(恶病质)治疗后不容易复发容易复发肿瘤的分类及命名 2.按组织来源分类:——按不同组织来源分为①间胚叶肿瘤,如:纤维瘤、纤维肉瘤②上皮组织肿瘤,如:腺瘤、腺癌③神经组织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④其它杂类肿瘤,如:畸胎瘤、恶性畸胎瘤(畸胎癌)肿瘤的分类及命名 3.命名良性肿瘤:组织来源十瘤 如:甲状腺瘤恶性肿瘤: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癌, 组织来源 + 癌如:鳞状上皮发生叫鳞状上皮癌腺上皮发生叫腺癌胎盘组织的绒毛滋养叶细胞发生的叫绒毛膜上皮癌间胚叶发生的恶性肿瘤 —— 肉瘤, 组织来源+肉瘤如:纤维组织发生叫纤维肉瘤 骨 —— 骨肉瘤淋巴组织 —— 淋巴肉瘤其它: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血病、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的生长及扩散方式生长方式:①膨胀性生长②浸润性生长③外生性生长扩散方式:①直接蔓延②淋巴道转移③血道转移④种植转移临床表现局部表现肿瘤的形态、颜色、大小、硬度、边缘、分泌物、疼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①阻塞症状②压迫症状③破坏器官结构与功能临床表现④发热、消瘦、贫血、乏力⑤疼痛⑥全身异常表现或综合征. 低血糖综合征· 骨关节肥大. 皮疹和瘙痒症. 红细胞增多症. 皮肌炎肿瘤的预防增强体质消除致癌因素治疗癌前疾患防癌普查肿瘤的治疗原则:争取三早首次正确治疗立足根治,力争保存功能综合治疗治疗方法.手术治疗①根治性手术②姑息性手术③减状手术2.化学治疗①根据细胞增殖周期选用药物②单药和联合用药③增敏(调节剂)④合理用药放射治疗①放射源:60 钴、深部 X 线、直线加速器等②放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组织内插植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体表常见肿瘤诊治要点皮样囊肿 皮脂腺囊肿 表皮样囊肿腱鞘囊肿 脂肪瘤 纤维瘤血管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黑痣和黑色素瘤 皮肤癌 纤维肉瘤 脂肪肉瘤 滑膜肉瘤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
《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1.扶正培本 《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医宗必读》中“积聚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 ;张景岳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 这些记载都说明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
在《古今医统》对食管写道“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 清代医学家王清伍说“肚腹结块,必有有形之血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