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试卷及答案.doc
7页动物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 世代交替:指同一物种在生活史过程中,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交替进行的现象2. 原口动物:在低等的三胚层动物中,胚胎期的原口(配孔)保留了口的功能,而在身体的相对一端(肠的后端)发生了肛门,这样的动物称原口动物3. 同律分节:身体所分的体节不仅外形相似,而且内部神经、排泄、循环、生殖等器官,也按体节重复排列,这种形态和功能相似的分节现象称同律分节4. 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表有一层坚硬的骨骼,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称外骨骼它有保护身体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5. 马氏管: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中、后肠交界处发出的许多细盲管,它们直接游离浸浴在血腔中,能大量吸收代谢分解产物,并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具有高效的排泄功能6. 脑颅与咽颅:脑颅:是一组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眼、耳、鼻)的骨片组成的脑盒咽颅:是一组支持和组成消化管前端(口咽部)和呼吸器官的骨片所形成的结构包含1对颌弓、1对舌弓和5对鳃弓7. 休眠:动物遇到不良环境时,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并使之进入麻痹状态,待环境条件转变时(有利时)再复苏的一种生物学现象,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8. 三重调节:鸟类的视觉器官很发达,是因为它通过独特的“三重调节”方式来实现的:⑴通过角膜调节肌调节角膜凸度;⑵通过睫状肌调节水晶体凸度;⑶通过环肌调节水晶体和视盲膜的距离。
9. 胎生与胎盘:胎生:胚胎在发育是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成后直接产出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形成的结构按照结合的紧密和疏松程度以及容易分离情况,可分为无脱膜胎盘和脱膜胎盘两种类型10. 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在现今生态条件下所生存的动物群二.填空:(20分,每空0.5分)1. 原生动物主要分---鞭毛虫纲、肉足虫纲、抱子虫纲和纤毛虫纲四个纲2. 中胚层的形成有2种方式,即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3. 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是疣足___和刚毛4.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呼吸方式,蜘蛛主要以__书肺___呼吸,昆虫以_气管__呼吸5. 环节动物分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三个纲6. 唐冠螺、毛蚶和鹦鹉螺分别属于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半鳃纲和头足纲7. 昆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司营不同功能,头部为取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为运动的中心,腹部为生殖和代谢的中心8. 海星的中胚层和体腔是由肠体腔(体腔囊)法形成的9. 鱼类的内耳是由3个半规管、1个椭圆囊和1个球状囊组成。
10. 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的上臂指:肱骨,前臂指:桡尺骨,手指:腕骨、掌骨、指骨;股指:股骨,胫指:胫腓骨,足指:跗骨、蹠骨、趾骨11. 青蛙大肠末端的泄殖腔是接纳生殖细胞、排泄物和排遗物12. 我国陆地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为: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属于世界陆地动物区系的东洋界与古北界两大区系三.是非题:(括号中填7或x)(10分,每题1分)1. (x)草履虫在无性生殖时不产生配子,只是两身体相互接触,交换遗传物质,故称接合生殖2. (7)卵的植物极是指含卵黄多的一端,动物极是指含卵黄少的一端3. (x)蚯蚓和蜘蛛的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4. (x)昆虫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身体各部5. (x)昆虫的足依次可分为基节、腿节、转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6. (7)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7. (x)鱼类在水中游泳的主要动力器官是鱼鳍8. (x)两栖动物头骨出现一个枕髁,爬行动物头骨出现二个枕髁9. (7)留鸟和候鸟的划分是依据鸟类的迁徙习性而定;而夏候鸟和冬候鸟的划分是依据地域而定,具有不确定性10. (x)动脉血通常是含氧量和养料较多的血液,静脉血则是含氧量和养料较少的血液。
四.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7)(10分,每题1分)1. 高等无脊椎动物是从哪类动物开始的?A.扁形动物;7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D.棘皮动物2. 昆虫的足依次可分为以下5个部分,即:A.基节、腿节、转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7B.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C.转节、基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D.基节、转节、胫节、腿节、跗节和前跗节3. 下列动物的循环系统不属于开放式循环系统?A.昆虫;B.蜘蛛;C.蜗牛;7D.乌贼4. 原生动物可分为4个重要的纲,分纲的主要依据是什么?7A.运动细胞器;B.运动器官;C.外部形态;D.内部构造5. 下列学名的书写方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TachinussinensisLi;7B.TachinussinensisLi;C.TachinusSinensisLi;D.tachinussinensisLi6. 七鳃鳗的呼吸器官是:7A.鳃囊;B.鳃瓣;C.鳃笼7. 流经鲫鱼心脏的血液是:A.动脉血;7B.静脉血;C.动、静脉混合血8. 淡水鱼类通常是外界的水分不断地渗入,它维持体液平衡:A.鱼必须饮大量的水;7B.加强肾脏的泌尿作用;C.通过鳃壁上泌盐细胞排出盐分。
9. 两栖动物的色素细胞内含色素颗粒,色素颗粒扩散,体色7A.变深;B.变浅;C.不变10. 哺乳动物的呼吸运动主要依靠肋间肌的收缩,增加胸腔前后经之外;还依靠,使得横隔下降,以此扩大胸腔的上下经,随之肺也扩大引入气体进入7A.隔肌的收缩B.肋间肌的收缩C.隔肌的舒张五.问答题:(40分)1. 为什么说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8分)答:扁形动物从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两侧对称: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2)出现了中胚层: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结构的复杂化提供了条件使动物分化出了器官系统(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体壁由于有肌肉参与,形成了皮肤肌肉囊,增强了动物的运动能力3)出现了梯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趋于集中4)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即原肾管5)出现了生殖导管:即输卵管和输精管因此,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 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意义?(6分)答:次生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构成了体壁,内侧的中胚层与内胚层构成了肠壁由于消化道有了肌肉,肠道能自主蠕动,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消化能力而且由于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道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
此外,次生体腔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循环、排泄、神经系统的发展3. 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6分)答:因为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本门动物与更高等的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同属后口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还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所以它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4. 阐述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在脊索动物各类群中的演变?(6分)答: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为: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其演变如下:种类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头索动物终生存在尾索动物终生存在幼体前端特化成脑泡,成体退化成神经节圆口类终生存在以鳃囊形式存在胚胎时存在,成体演变成脑和脊髓鱼类胚胎时存在,成体被脊柱取代胚胎时存在,成体被鳃取代两栖类胚胎时存在,成体被肺取代爬行类鸟类哺乳类5. 试述两栖动物在分布上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答:两栖动物:分布狭窄,且不远离水源海洋及海岛上没有分布,沙漠上也极少分布因而,数量少,种类也少这是因为:1、两栖动物的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受精和发育),幼体在水中发育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活史中离不开水域2、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皮角质化不高,体内的水分易受蒸发;而且,体内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因而,有效保持体内水份的能力较弱;其次,皮肤的湿润,尚担负起呼吸的主要作用。
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通常是在潮湿的环境中3、两栖动物的心脏仍然为一心室和二心房,动静脉血没有完全分离,血液循环仍然为不完全的双循环,新陈代谢的水平较低,再加上缺乏有效调节,致使血液和体液温度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两栖动物会出现休眠的现象所以,在极端气温(寒冷的两极和炎热的沙漠)没有分布两栖动物,由于没有克服在陆地上繁殖问题和陆地上生活所必须的水分保持的问题因此,两栖动物的分布受到水源的限制和束缚6. 分析脊椎动物的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演变及其意义?(8分)脊索动物心脏血管循环系统心室心房动脉静脉原索动物搏动器官(心脏或动脉)腹大动脉——鳃动脉——背大动脉总主静脉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发展圆口类1心室1心房腹大动脉——鳃动脉——背大动脉1静脉窦闭管式循环系统鱼类1心室1心房1动脉圆锥(球)1静脉窦前主、后主静脉单循环两栖类1心室(肌肉柱)2心房动脉干——三支动脉前大、后大静脉肺静脉不完全的双循环爬行类1心室(2心室)2心房左、右动脉弓肺动脉前大、后大静脉肺静脉不完全的双循环完全的双循环鸟类2心室(左、右心室)2心房右体大动脉肺动脉前大、后大静脉肺静脉完全的双循环哺乳类2心室(左、右心室)2心房左体大动脉肺动脉前大、后大静脉肺静脉完全的双循环答:脊椎动物的心脏及其相连的血管演变如下:意义:1、心脏及其血管的演变: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
标志着动物进化的自然结果2、心脏结构的完善,标志着动物体内负责运输的动力器官和运输能力更加专业、高速和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全面提升了动物的生理机能3、循环系统的进化,极大地提升了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使动物逐渐具备恒温能力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