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D及WLAN系统双极化天线设备规范V5.0.0-三四频20150424.pdf
6页QB-╳╳- ╳╳╳ - ╳╳╳╳1.1.1三频电调天线电气性能指标三频电调天线支持频段分别为DCS1800 (1710MHz ~1850MHz ) 、 FA (1885MHz ~1920MHz 、2010MHz ~ 2025MHz )和 D ( 2575MHz ~2635MHz ) ,共 6 个端口,每频段2个端口相关电气指标要求示于表11-17 :表 11-17 三频电调天线电气指标要求参数(单位)指标指标指标指标通用参数工作频段( MHz )1710~1850 (DCS1800 )1885~1920 (F) 2010~2025 (A) 2575~2635 (D) 极化方式45454545垂直面电调角范围(o)2~12 2~ 12 2~12 2~12 电下倾角精度(o)±1 ± 1 ±1 ±1 电路参数平均功率容限(W )≥120 ≥50 ≥50 ≥80 三阶互调 (dBm) ≤-107 ≤-90 二阶互调 (dBm) / ≤-90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1.5 隔离度(dB)2~ 7度下倾≥ 25dB 8~12 度下倾≥ 28dB 辐射参数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o) 65±5 65±5 65±5 65±5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a( )≥7 ≥ 7 ≥6.5 ≥5.5 增益 (dBi) ≥16.5 ≥17 ≥17 ≥17.5 交叉极化比( dB,轴向)≥18 ≥18≥18≥18 交叉极化比(dB, ±60°)≥10≥10≥10≥10前后比 (dB) ≥25 ≥25 ≥25 ≥25 上旁瓣抑制 (dB) ≤-16 ≤-16 ≤-16 ≤-16 波束± 60°边缘功率下降( dB)(参考)/ 12±2 12±2 12±2 下零点填充 (dB) (参考)≥-22 ≥-22 ≥-22 ≥-22 注: 1. 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 ,其中 Φ 为电下倾角2. 表中的± 60°交叉极化比指中心角度的交叉极化比最小角度中心角度最大角度≥9dB ≥10dB ≥9dB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最小角度中心角度最大角度≤ -15dB ≤-16dB ≤-15dB 注释: DCS1800/FA/D 的峰值功率应该达到500W ,500W和 800W 。
对 DCS1800的平QB-╳╳- ╳╳╳ - ╳╳╳╳均功率容限测试可采用4 个 edge 信号进行测试, 每个通道输入总功率为50W的功率;对 F 和 D频段输入LTE信号,每个通道输入总功率为50W的功率;对A频段输入 TD-SCDMA 信号,每个通道输入总功率为50W的功率1.1.2四频电调天线电气性能指标四 频 电 调 天 线 支 持 频 段 分 别 为GSM900 ( 885MHz~ 960MHz) 、 DCS1800( 1710MHz ~ 1850MHz) 、 FA( 1885MHz ~ 1920MHz、 2010MHz~ 2025MHz ) 和D(2575MHz ~ 2635MHz ) ,共 8 个端口, 每频段 2 个端口 相关电气指标要求示于表11-18 :表 11-18 四频电调天线电气指标要求参数(单位)指标指标指标指标指标通用参数工作频段( MHz )885~ 960 (GSM900) 1710~1850 (DCS1800) 1885~1920 (F) 2010~2025 (A) 2575~2635 (D) 极化方式4545454545垂 直 面 电 调 角 范围(o)2~12 2~12 2~12 2~ 12 2~12 电下倾角精度(o)±1 ±1 ±1 ± 1 ±1 电路参数平均功率容限(W )≥ 120 ≥120 ≥50 ≥50 ≥60 三阶互调 (dBm) ≤-107 ≤-107 ≤-90 ≤-90 ≤ -90 二阶互调( dBm )≤-107* / ≤-90 ≤-90 ≤ -90 各 辐 射 端 口 电 压驻波比≤1.5 隔离度(dB)2~7度下倾≥25dB 8~12度下倾≥28dB 辐射参数水 平 面 半 功 率 波束宽度 (o) 65±5 65±5 65± 5 65±5 65±5 垂 直 面 半 功 率 波束宽度a( )≥12 ≥7 ≥7 ≥7 ≥6.5 ≥ 5.5 增益 (dBi) ≥15 ≥16.5 ≥16.5 ≥17 ≥17 ≥17.5 交叉极化比(dB,轴向)≥17 ≥17 ≥17 ≥17 ≥17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8 ≥8 ≥8 ≥ 8 ≥8 QB-╳╳- ╳╳╳ - ╳╳╳╳前后比 (dB) ≥25 ≥25 ≥25 ≥25 ≥25 上旁瓣抑制 (dB) ≤ -16 ≤-16 ≤-16 ≤-16 ≤ -16 下 零 点 填 充 (dB)(参考)≥ -22 ≥-22 ≥-22 ≥-22 ≥ -22 波 束 ±60° 边 缘功率下降( dB) (参考)/ / 12± 2 12±2 12±2 注: 1. 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 ,其中 Φ 为电下倾角2.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最小角度中心角度最大角度≤ -15dB ≤-16dB ≤-15dB 3.此处 GSM900 的二阶互调是直接测试GSM900 在其他频段(只要包含F 频段) 的端口的二阶传输互调注释: GSM900/DCS1800/FA/D的峰值功率应该达到1200W ,500W ,500W和 800W 。
对 GSM900 和 DCS1800的平均功率容限测试可采用4 个 edge 信号进行测试,每个通道分别输入总功率为120W和 50W的功率; 对 F 和 D频段输入LTE信号,每个通道输入总功率为50W的功率; 对 A频段输入TD-SCDMA 信号,每个通道输入总功率为 50W的功率其它机械指标要求对 TDD及 WLAN 系统双极化天线设备长度、宽度、重量、接头形式和长度、以及排水孔等机械指标要求如下:1.长度和宽度的机械尺寸约定如下:1) TD-LTE 系统宽频FAD智能天线、 普通窄带FA智能天线 (不包含F 频段高增益智能天线)、单 D智能天线、内置合路器智能天线以及电调智能天线的长度不大于 1400mm ;F 频段高增益智能天线长度不大于2000mm 天线长度的选取应以满足 9.1 、9.2 节、 9.3 节中机械固定需求为基本前提,若为盲插端口,保证在 RRU设备安装完成后,RRU下边缘与天线下支架之间至少预留300mm的RRU操作空间2) TD-LTE 系统宽频智能天线、普通窄带FA智能天线 (不包含F频段高增益智能天线)、单 D智能天线、内置合路器智能天线、电调智能天线宽度小于320mm(包括内置合路器独立电调天线);F 频段高增益智能天线宽度小于380mm ;盲插端口形式的天线宽度介于356mm ~400mm之间;天线宽度的选取应以满足9.1 、9.2 节中机械固定需求为基本前提,并保证在盲插端口情况下RRU 设备安装完成后,RRU下边缘与天线下支架之间至少预留300mm 的 RRU 操作空间。
3) 17dBi增益( 65 度水平波束)的TD-LTE 系统常规双通道天线的长度不大于1400mm ,宽度不大于160mm ;14.5dBi增益( 65 度水平波束)的TD-LTE系统常规双通道天线的长度不大于700mm , 宽度同样不大于160mm 12dBi 增益(65度水平波束)的TD-LTE双通道天线的长度不大于400mm ,宽度不大于160mm 20dBi 增益( 32 度水平波束)的用于高铁覆盖的TD-LTE双通道天线(包含电调)的长度不大于1400mm ,宽度不大于320mm 15dBi 增益的窄波束(32 度水平波束)的TD-LTE双通道天线的长度不大于400mm ,宽度不大于320mm 4) 17dBi增益、 65 度水平波束的TD-LTE 系统双通道电调天线的长度不大于QB-╳╳- ╳╳╳ - ╳╳╳╳1400mm ,宽度不大于350 mm ;5) 三频电调天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大于1480mm 、500mm 和 140mm ,迎风面积不大于0.7m26) 四频电调天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大于2700mm 、360mm 和 200mm ,迎风面积不大于1m2。
7) 适用于微站的天线尺寸不得超过微站相应尺寸8) WLAN 系统高增益四通道定向天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大于600mm 、 250mm和 100mm ; 中等增益四通道天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大于300mm 、250mm和 100mm 9) WLAN 系统高增益六通道定向天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大于600mm 、 250mm和 100mm ; 中等增益四通道天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大于300mm 、250mm和 100mm 10)WLAN 系统全向天线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不大于Φ200*600mm 2.重量要求如下:1). TD-LTE系统宽频智能天线、单FA智能天线(不包含F 频段高增益智能天线) 、单 D 智能天线以及内置合路器智能天线的重量不应超过11kg(不按安装件的重量) ;2). F频段高增益智能天线的重量不应超过20kg(不含安装件的重量) ;3). 电调智能天线的重量不应超过22kg(不含安装件的重量) ;4). 电调智能天线的安装件重量不应超过6kg5) . 常规 65 度波束宽度的双通道天线和15dBi 窄波束双通道天线的重量不应超过 8kg( 双频独立电调天线除外) ;用于高铁覆盖的常规双通道天线重量不应大于 13kg;双通道电调天线重量不应大于20kg。
6) 三频天线重量不超过25kg (不含安装件的重量) ; 四频天线重量不超过35kg(不含安装件的重量) 7)WLAN 系统高增益四通道定向天线重量不大于8kg; 中等增益四通道天线重量不大于 5kg高增益六通道定向天线重量不大于10kg;中等增益六通道天线重量不大于6kg四通道和六通道全向天线重量不大于10kg3.接头要求如下:1). TDD系统宽频FAD智能天线、单D智能天线以及单D频段电调天线应采用 50 欧姆 N 型( K)接头(包含4+4 个单元端口和1 个校准端口) ,馈电位置均为底部馈电;2). 可独立电调天线和内置合路器天线应采用集束接头,端口数目应为两组(FA频段一组, D频段一组),每组 2 个(1 个 4 芯,1 个 5 芯) ,具体端口设计要求和机械固定要求需满足9.3 节;对于FA/D 合路的集束接头,排列如图9-18 所示(图中接头的排列仅为示意,允许有其他排列方式,但应注明FA频段接口和DQB-╳╳- ╳╳╳ - ╳╳╳╳频段接口) 天线的集束接头及其集束接口电缆组件需由通过授权测试的厂家提供图 9-18 FA/D内置合路器(左)和FA/D 独立电调天线(右)接口示意图3). 小型化智能天线的接头有N型和集束两种类型可选;4). 无论智能天线还是非智能天线,对于N型接头和Din 型接头,为便于施工,接头长度不应小于30mm ;对于集束型接头,长度不应小于29mm (均从天线端盖的外边界测量为准) 。
5). 双通道天线(包含宽频电调天线、双频、三频和四频电调天线)如果支持DCS1800频段或GSM900频段,则应采用7/16 型( 即 DIN 型)接头;如果不支持DCS1800和 GSM900 频段,则可以选择7/16 型( 即 DIN 型) 或 N型接头接头排列如图 9-19 所示(图中接头排列为示意图,AISG 接口和手动旋钮仅适用于电调天线,且不必同时具有) 图 9-19 双通道天线(左)和双通道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右)接口示意图4.阵列间距要求满足:宽频 FAD智能天线、内置合路器智能天线和可独立电调智能天线的阵列间距d = 75mm; 单 D电调智能天线以及单D智能天线的阵列间距d = 75mm单 F高增益智能天线阵列间距d=90mm 5.对电调智能天线的要求:1). 电调智能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