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pdf

2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69716529
  • 上传时间:2024-07-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2M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陈述I、口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nA .Fe3+有氧化性FeCb溶液可用于回收旧电路板中的铜B .Si ? 有导电性SiO 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 .氯水、S02都有漂白性氯水与SO2混合使用漂白效果更好D .铝制容器表面有氧化膜保护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Fe3++Cu=2Fe3++Cu2+,故A正确;S Q不导电,故B错误;SO2+CI2+2H2O=H2SO4+ 2H C I,氯水与SO2混合使用漂白效果差,故C错误;氧化铝、铝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明矶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D .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答案】D【 详解】A .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晶体硅可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太阳能电池,A错误;B .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对人会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C .明研具有净水作用但无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C错误;D .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穿透力强,因此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3 .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离子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AM g 2+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证明有M g2+BFe3+取样,滴加硫氟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Fe3+CSO 2-4取样,滴加氯化领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有SO 2-4DK+取样,用伯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黄色火焰,证明有K+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A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镁离子,可能有铝离子,故A错误;B .铁离子与硫鼠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氟化铁,取样,滴加硫氟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铁离子,故B正确;C .氯化银、碳酸钢、亚硫酸钢和硫酸钢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氯化钢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可能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D .取样,用钳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有钾离子,故D错误;故选Bo4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XYzANaNaOHNaHCO3BCuCuS044CU( OH)2C他 。

      3AIO2-AI(O H)3 DSiSiO2A. A B .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A .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碳酸械钠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钠,故A 错误;B .铜能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但氢氧化铜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铜,故 B 错误;C .氧化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偏铝酸根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铝,故C 正确;D .硅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 D 错误;故选C5 . 现今等电子产品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了高纯硅的生产与应用工业上用" 西门子法" 以硅石⑸口) 为原料制备冶金级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金醐 将雕 ♦ 腺气体 负 气硅石-»琳已知:SiHC"室温下为易挥发、易水解的无色液体A . " 还原" 过程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该反应的主要还原产物为SiB . 为最大程度节约成本,上述生产工艺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七C . 为防止SiHC1水解而损失、氢气爆炸," 氧化" 、" 分离" 与" 热解" 的过程均需要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200-300 CD . “ 氧化, 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i+ 3 H C l^ ^ ^ S iH C I3+H2【 答案】B【 分析】二氧化硅和金属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硅,加入稀硫酸除去氧化镁,过滤得到硅,通入氯化氢在200〜3 0 0 c下反应生成SiHCI3,与最后与氢气反应生成Si,【 详解】A . 二氧化硅和金属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硅,还原产物为硅,镁和硅反应可生成Mg2S i , 故 A 正确;B . 流程中力、HCI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则可循环使用,故 B 错误; c ." 氧化" 、" 分离" 与" 热解" 的过程均需要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可防止SiHCg水解而损失、氢气爆炸,故C正确;D .由流程可知,通入氯化氢在200〜300℃下反应生成SiHC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0-300 CSi+3HCI SiHCI3+H2,故 D 正确;故选B。

      6. 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 i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L ( 标 况 ) 将反应液稀释至1 L ,测得溶液的c(H+) = 0,m ol-L &则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气体A为SO2和 乙 的混合物 B .气体A中SO2与 心 的体积之比为4 : 1C .反应中共消耗97.5g Zn D .反应中共转移3 m oi电子【 答案】B【 分析】33.61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五4 = 1 .5 m o 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M x2 =0Q 5m ol,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xl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 ol二氧化硫,ym ol氢气,则有x+y=1.5二+y=1.8 ,解x=0.3, 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 (Zn) =2n (SO ) +2n (H?) =2x0. 3+2x1. 2 ,所以 n (Zn) = 1 .5 m o 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33.61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五^ = 1 .5 m o 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 .1 x/= 0 .0 5 m o l,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xl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 ol二氧化硫,ym ol氢气,则有x+y=1.5 2x+y=1.8,解x=0.3, 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 (Zn) =2n (SO ) +2n (H ) =2x0. 3+2x1. 2 ,所以 n (Zn) =1. 5moL2 2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不选A;B、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0 3 1 .2 = 1 :4 ,错误,选B;C、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1.5x65=97.5g,正确,不选C;D、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数为1.5x2=3m ol,正确,不选D;故答案选B。

      7 .下列各组物质中, 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b AAlAICI3AI(OH)3B NONO2HNO3CSiSiO2却 3DSS02H2S O4A. A B .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 项:用 AI(0H)3无法一步生成A l, 故错B 项:可以如 2NO+C)2=2NO2,3NO2+H2O=2HNO3+NO, Cu+4HNO3(?^)=Cu(NO3)2+2NO2/b+2H2O,3Cu+8HNO3(^)=3Cu(NO3)2+2NO/T+4H2O , 故正确C 项:S Q 无法一步生成“ S . , H2SiO3无法一步生成S i , 故错D 项:也5 4无法一步生成Fes2,故错故选B 考点:无机推断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无机推断的知识,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化学反应要熟悉掌握,识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8 . 将 51.2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 含NO、N2O4> N02)的混合物共0.8m 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 生成NaNO?和 NaNC^两种盐溶液,其中NaNC)3的物质的量为0 2 m o l,则 NaOH的浓度为A. 2mol/L B . 1.8mol/L C. 2.4 mol/L D. 3.6 mol/L【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n(Cu)=51.2g+64g/mol=0.8mol,由于Cu是+2价的金属,所以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e)=0.8molx2=1.6mol; 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变为氮的氧化物( 含N。

      、N2O4, N0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C)2和 NaN%两种盐溶液,在 NaNC^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与硝酸中 N 的化合价相同,所以产生NaN ? 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NaNOjx2=1.6mol, n(NaNC)2)=0.8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n(NaOH)= n(NaNO2)+ n(NaNO3)=0.8mol+0.2mol=lmol,所以 c(NaOH)=lmol+0.5L=2mol/L,选项是 A9 . 在 15.2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X,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25.4g沉淀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合金中含 O.lmol Fe、0.15mol CuB. 25.4g沉淀为Cu(OH)2和Fe(OH)3的混合物C .气体 X 中含 0.3 mol N 、0.1 mol NO2D .气体 X 中含 0.3 mol NO)、0.1 mol N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生成Cu(NC)3)2和Fe(NO3)3,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Cu9H)?和Fe9H1的混合物,设> 所以 X=0.1mol,y=0.1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O.lmol Fe、0.15mol Cu共失去0.6m ol电子,所以生成的气体不可能是0.3 mol N。

      、0.1mol NO2,故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计算1 0 .标况下,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设试管中的溶质不往试管外扩散)A .此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 .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攻2.4mol/LC .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D .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 答案】C【 详解】A、将一盛有等体积N 、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C)3+NO ,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正确;22 3B .试管内溶液中溶质是硝酸,设试管容积为V浓 度 为22.4 =1/22.4 mol/L, B正确;1 - 2C .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 V x c错误;D .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侧重于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注意一氧化氮与水不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掌握反应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 1 .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乌、N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 现体积变化。

      通过足量N az2后,体积变为3 0 m L ,则该气体可能为( )A. C% 为 20mL, IM% 为 30mL B. N% 为 40mL, % 为1°mLC. C% 为 3 0m L,2 为 20mL D. CO2为 40mL, 02为 10m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2、N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现体积变化,说明不含有N%;通过足量Na2 ? 后,体积变为3 0 m L ,说明含有C02气体,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C)2+2CC)2=2Na2c03+白,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体积的C%发生反应,气体的体积会减少1体积,则反应减少的气体的体积是50mL-30mL=20mL,则含有CO2的体积是4 0 m L ,反应产生的2体积是20mL ,还 有10mL的0 2 ,故选项D正确考点: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与性质的知识1 2 .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被提纯的物质加入试剂分离方法ANaBr 溶液( Nai)氯水、四氯化碳萃取、分液BNaHC%溶液( 叫8 § )石灰水过滤CSO2(HCI)饱和食盐水洗气DMgCI2溶液( CaC?石灰水过滤、加盐酸溶解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详解】A. NaBr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卜,也除掉了 B r ,最后所得溶液为NaCI, A不正确;B. NaHCC>3溶液(Na2c% )中加入石灰水,N aH C /、NazC%都转化为CaCO?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溶液,B不正确;c. seque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I溶解于溶液,SO?也会有大量溶解,C不正确;D. MgCI2溶液(CaCI?)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 g Q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 gC} D正确;故选D。

      1 3 .某混合物X由Na? ? 、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校兴趣小组以两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is^t.速上r'ite 匚I * 蓝4.9色2溶8固液体蛔耍巫皿固体够b : 15.6 gX星 器 十 过 更«.4 g 过 *酸 「 蓝色溶液出1 V 」L92g固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I I可知X中一定存在Si ?B .无法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 1.92 g固体成分为CuD. 15.6 g 混合物 X 中 m (Fe2O3): m (Cu) =1: 1【 答案】B【 解析】途径a: 15.6gX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是铜离子的颜色,但是金属Cu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可以和金属铜反应,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4.92g固体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 3 .0 g ,所以该固体为二氧化硅,质量为 3 .0 g ,涉及的反应有:Fe2O3+6H+=2Fe3++3H2O; Cu+2Fe3+=2Fe2++Cu2+,SiO2+2NaOH=Na2SiO3+H2O ,又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结合途径b可知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 .4 g ,固体质量减少15.6g - 6.4g=9.2g,固体中一定还有氧化钠,其质量为9.2g,A .由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存在Si。

      ? ,故A正确;B.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 .4 g ,只有氧化钠与水反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 ,故B错误;C. 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 u ,故C正确;D .设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X ,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y ,由Fe2O3+6H+=2Fe3++3H2 、Cu+2Fe3+=2Fe2++Cu2+得出:Fe2O3~2Fe3+~ C u ,则 160x+64y=6.4, 64y - 64x=1.92,解得x=0.02mol, y=0.05m ol,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0.02molxl60g/mol=3.2g,金属铜的质量为0.05molx64g/mol=3.2g,则原混合物中 m (Fe2O3): m (Cu) =1: 1 ,故 D 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推断及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掌握检验未知物的采用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现象判断存在的物质,注意合理分析题中数据,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铜和氧化铁的质量,难度中等.1 4 .检验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是钱盐的方法是( )A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试纸是否变蓝B .将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C .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酸溶液【 答案】A【 详解】A. 将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证明该盐中含有钱根离子,这是检验镂盐的方法,A正确;B.氨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蓝色,B错误;C.镀盐易水解显示酸性,但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均显酸性,不能据此证明是钱盐,C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氨水均是碱性的,如果氢氧化钠相对于氨水过量则会干扰检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钱盐的检验方法,注意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可以据此来检验,难度不大15. 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 已知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是S%,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 .干燥的气体Y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其水溶液具有漂泊作用的是HCIC. Z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D .等物质的量的X与Y同时通入到湿润的有色布条上,有色布条褪色时间变短,漂泊效果增强【 答案】D【 分析】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说明这三种气体能和碱反应,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化石中含有S元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性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X是SO2; 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且氯气有毒,所以Y是C》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的氮氧化物是二氧化氮,则Z是NO2O【 详解】A. X是SO2,二氧化硫中硫为+4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B .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c. Z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 N O ,故 C 正确;D .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I2+SO2+2H2OH2SQ+2HCI,盐酸和硫酸没有漂白性,所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I?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熟悉物质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次氯酸、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解题关键1 6 .有Fe和Fe2C)3的混合物27.2g溶 于100ml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241.( 标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未见血红色混合物中单质Fe的质 量 为 ( )A. 5.6g B. 8.4g C. 11.2g D. 16.8g【 答案】C【 详解】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且无固体剩余物,则最终溶液中溶质为FeSO”反应生成% 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 = 0.1m ol,则:Fe+HjSO^FeSO^H^O.lmol O.lmol O.lmol设原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x m o l,则:Fe+Fe2O3+3H2SO4=3FesO4+3H2Ox mol x mol 3x mol由题意可知:(x+0.1) molx56g/mol+x molxl60g/mol=27.2g,解得 x=0.1mol,混合物中 m(Fe2O3)=0.1 molxl60g*mol-i=16g, m (Fe) =27.2g-16g=11.2g,答案选 C。

      1 7 .某一固体粉末含有SiO、Fe 0 . Al 0 ,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2 2 3 2 3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至恒重,最终固体成份为A. SiOB. FeO、 SiO22 3 2C. SiO、A10 D. FeO2 2 3 2 3【 答案】A【 解析】SiO > FeO、Al 0 ,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含有硅酸钠、偏2 2 3 2 3铝酸钠,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生成二氧化硅,故A正确1 8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常温下,将同样大小、形状的锌与铝分别加入到相同体积98%的浓硫酸中,观察到前者反应速率更快锌比铝活泼B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气泡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C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如BaCI溶液,出现白色沉淀2溶液X中一定含有S0 24I)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石蕊试纸变蓝有 N H +4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详解】A .常温下浓硫酸有强氧化性,铝遇浓硫酸钝化,无法比较A I与Zn的活泼性,故A错误;B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根据HCI%酸性比H2cO3强,可判断出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故B错误;C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I2,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S。

      2 - ,故c错误;4D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 ,故D正确;4答案为Do19 .现 有Fe、Al、Si三种单质的混合物,取一半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若经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Fe、Al、Si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 6: 4: 3 B. 1: 1: 1 C. 2: 3: 4 D. 3: 7: 6【 答案】A【 详解】取一半固体投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AK Si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Fe、A l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说明Fe与硫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和Si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一样多,根据Fe + H S O = F e S O +H、Si + 2 N a O H + H 0 = Na SiO + 2 H T , Fe、Si 的物质2 4 4 2 2 2 3 2的量比一定为2 :1 ,故A正确20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 &②NO?③HCI和 叫 的4: 5混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①0③ B .① < ② 〈③ C .①© =③ D .①(②二③【 答案】C【 详解】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HCI、N O ,物质的量相等,设N H . HCI、N O ,的物质的量均 为lm o l,烧瓶体积为VL由3N O ,+ H ,O = 2HNO3 + N O可知生成H N O ,的物质的量2 1为^ m o l,生 成NO的物质的量为耳m ol, NO难溶于水,则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一 mol ]1^— = m o l/L , N H和HCI溶于水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 7m oi/ L,因此zy L v J v①二②: ③,答案选c21 .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 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 oi/L,含硝酸的浓度为lm o l/L ,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 假设只生成N气 体 ) ,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A. 89.6mL B. 112mL C. 168mL D. 224mL【 答案】D【 分析】硫酸的浓度为2moi/L为稀硫酸,硝酸的浓度为lm ol/L为稀硝酸,溶液中能与铜粉反应的为稀硝酸。

      详解】铜与稀硝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C)3-=3Cu2++2NO+4H2Cu的物质的量为丝■加/=0.0156 / ,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 ol,硝酸和硫酸均提供氢离子,故64H+的物质的量为(2x0.02x2 + 1x0.02)〃 ? /=0.1〃 ? /,故氢离子、硝酸根离子过量,则生2成 的NO在标况下的体积为(w x0 .0 1 5 x2 2 .4 xl0 0 0 )/" = 224〃 ①答案选D 点睛】硝酸根在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时,仍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若有酸存在时,铜依然能被硝酸氧化,故直接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更为便利22 .如图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A用Mn%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用NazSC)3与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S ? 饱 和Na2SO3溶液浓硫酸C用Zn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H2NaOH溶液浓硫酸 DCaC%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02饱 和NaHC%溶液浓硫酸A. A B. B C. C D. D【 答案】D【 分析】X之前的装置为发生装置,而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X和Y装置为除杂装置,Y之后的装置为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导管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详解】A .用MnC^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条件,图示装置不能完成,故A错误;B .用Na2sO3与浓盐酸制取SO2,二氧化硫气体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进行除杂,若用亚硫酸钠,二氧化硫会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故B错误;C.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而图示方法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故C错误;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进行除杂,后进行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23 . lOmLNO, 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 ? 后,气体的体积变为6 mL ( 相同状况) , 则NO和CO2的体积比为()A. 1:1 B. 2:1 C. 3:2 D. 1:2【 答案】D【 分析】发生反应有: ①2 2 22+82==吸283 + %,②2NO+C)2==2NC)2,问题的关键在于NO与氧气反应存在着三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恰好反应,一种情况是N过量,另一2种情况可能是过量,据此讨论计算 详解】发生反应有:①2 2 22+2(:2= 2 2 2( :2,( 2) 2NO+O2= 2NO2,假设参加反应的CO2为xmL, N。

      为y m L ,则x+y=10,2co +2Na O =2Na CO + 0 … ①2 2 2 2 3 22mL 1mL2N0+ 0 =2N0 … ②2 22mL 1 mL 2mLymL 1 .—xmL2⑴当反应②恰好反应时,即当y=x时( 此时x、y都等于5) ,生成的NO2的体积为5 m L ,不符合题意,所以选项A错误;( 2)当y > x时,NO有过量,2反应完,此时反应掉的NO为x m L ,则剩余的NO为( ymL- x m L ),生成的NO2气体为x m L ,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N和NO?,其体积和为:(ymL-xmL)+xmL=ymL,故 y = 6 m l,即 NO 体积 6mI ,结合 x+y=10, x= 4 m l,则 C% 为 4m L ,故NO和C%的体积比为6ml: 4ml=3: 2 ,故B错误,C正确;V.X V(3)当y V x时,NO不足,过量,此时反应掉的2为亍m L ,剩余的02为( ,mL-弓mL),生成的NO2气体为y m L .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C D 2和N%,其体积和为:X V X V( 'm L - y mL)+ymL=5mL+3 m L=5mL,这与题意“ 气体体积缩小为6mL” 不符合,这表明如果y < x ,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所以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C。

      2 4 .某固体 X 可能含有 Na2 ? 、Fe2O3, AI20r S i5、K2s 八 Na2SO3> NH4NO3, MgCI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以确定其组成:下列说法不无砸的是()A .溶液1中不可能含有aB .气 体1可能是二种气体的混合物C .固体1可能是二种固体的混合物D .固体X中,K2sO4和Na2s3两种物质至少含一种【 答案】D【 详解】固体X可能含有Na2 ? 、Fe2O3,他 3、SiO2> K2sOQ Na2sO3、叫 叫 、MgC%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Fe? ? 、AI2O3> Si ? 都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K2so- Na2so3、叫 叫 、MgCI2都为溶于水的盐;加入足量水,有气体1产生,则X中一定含有Na2 ? ,Na? ? 与水的反应为2Na2C)2+2H2O=4NaOH+O2个,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A.因为MgCI2与NaOH反应生成M g9H)沉淀和NaCI, Mg(0H)2不溶于NaOH溶液,而固体X中加入足量水得到的固体1能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溶液2 ,故固体1中不含Mg(OH)2,X中不含MgCI2,溶液1中不可能含CL A正确;B.若X中还含有NH4NO3,则固体X加入足量水后还会发生反应:ANH4NO3+NaOH = N a N O ^ N H ^ + H ^ ,气 体1可能是02、N %的混合物,B正确;C.若X中还同时含有A l?2、Si02, X与足量水反应后可能溶解部分Al2。

      ? 、Si02,还有未溶解的A l2?、Si2在固体1中,AI20r Si2都能溶于NaOH溶液,C正确;D.溶液1中加入盐酸/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1中可能含S J A SiC^- 等,即溶液1中不一定含SO42-,则原固体X中不一定含有(SO- Na2so3,D错误; 答案选D2 5 .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铜溶于50mLiImo卜L-i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了OZ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Imo卜Li.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m 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A. 6.4g B. 9.6g C. 11.2g D. 12.8g【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反应前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Q5Lxllmol/L=0.55mol,反应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xlmol/L=0.05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m ol,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 ol,根据氮原子守恒,生成硝酸铜为(0.5-0.2) +2=0.15moI ,则金属铜的质量为0.15molx64g/mol=9.6g,答案选 B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二、实验题2 6 .现已确认,N O的排放是造成酸雨及光化学污染的罪魁祸首,如图表示了我国某地区X在1959〜2019年间,空气中N O含量因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其他因素的X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统计数据。

      营门处唱与teON□ "回 红 恁 • ■ 其 他⑴结合上图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 _ _ _ _ _ _OA .在交通运输中排放的N O与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有关XB. lm o l氮氧化物( NO )形成酸雨时转移电子( 5 2x) molc. N2转化为NO的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D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N O排放量所占比重在逐渐增大X⑵汽车尾气中常常含有c 、N O等气体,为减轻污染,现代汽车都加装了“ 三效催化净化X器" ,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 假设c 、N O均不能完全转化) X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装置(E I )的主要作用是=②加热停止后,打开旋塞K ,放入适量氧气时,装置(口)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I V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O③该套装置中有不完善之处,还应在装置(I V )后增加⑶工业上常用碱液来吸收NO, 有关的化学反应:X①N O + N O + 2 N a O H = 2 N a N O + H O2 2 2②2 N O + 2 N a O H = N a N O + N a N O + H O2 2 3 2现有一定条件下o m o l NO和b m o l N O的混合气体恰好被2 0 0 m L N a O H溶液完全吸收,则2a、b应满足的关系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N a O 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_ _ _ _ _ _ _m o l - L -i【 答案】BD检验C O是否转化为CO,出现红棕色气体黑色粉末变红尾气处理装置a > b 5 (。

      6 )【 详解】⑴A .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的燃料为汽油等化石能源,燃烧不充分释放出的主要是C O ,而不是N O , A项错误;XB . NO形成酸雨可表示为4 N5 —2 x )0 +2 H O = 4 H N O , i m o l N O转移电子xx 2 2 3 x(5 -2 x )m o l, B 项正确;C . N ?转化为其化合物的过程是氮的固定,C项错误;D.根据图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所产生的NO逐渐增加,D项正确;X(2 )①C O和N O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N ,和C O , , C O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 a C O ,所以装置(DI )的主要作用是检验C O是否转化为C O ,;②由于有部分N O没有转化为N, ,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装置(□)中的N O与0?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 O ,气体;由于有部分C O没有转化为C O , ,装置(I V )中C会与C u反应生成C u ,黑色粉末变红;③尾气中仍残留有未反应的C O、N气体,所以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⑶根据题示反应可知,N O ,和N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等于1: 1, N O气体才能反应完全,故a 28;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关系可知,参与反应①的N a O H的物质的量为 2 b m o l,与N。

      2单独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3-切机〃,故/z 八rr、(2b+a-b)mol , . , , ,c(NaOH)=---------------=5(a+b)mol- L-lo27. NaNC)2是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其中+3价 的N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反应 2NC)2+2NaOH=NaNO3+NaNC)2+H2制备 NaNO2,并探究其性质1 )A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2)B中 选 用 漏 斗 替 代 长 直 导 管 的 优 点 是 ,(3)为检验B中制得NaN%,甲进行以下实验:序号试管操作现象①2mLB中溶液加2mLO. lm 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②2mLB中溶液滴 加 几 滴 至p H = 5 ,加2mL0. lm 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变蓝③2mLH2O滴加几滴H2sO4至p H = 5,加2mL0. lm 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实验③的目的是(4 )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NaNC)2 ,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II.探究NaNC)2的性质装置操作现象 而 、 尾气处理取10mLlmol/LNaNC)2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H2s。

      斗 酸化,再加入 lOmLlmol • LiFeSC^ 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资料:i.Fe2, 遇NO会形成[Fe(N ) ]2 r该离子在溶液中呈棕色ii. UNO?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NO和NO?气体5)现 象i溶 液 变 为 棕 色 的 原 因 是 6)已知现象ii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 Fes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答案】3 CU+ 8HNC>3 ( 稀) =3 CU( N% ) 2 + 2 Nt +4% 扩大了气体与NaOH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 溶液中c ( l)和c(H,)相同时,前者溶液变为蓝色,后者不变蓝色,证 明 空 气 中 不 会 氧 化I的目的 若NO?的物质的量比NO多,还会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 有NaNO3,酸性条件下NC)3可能也会氧化卜产生12而 产 生 干 扰NaN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C)2,离子方程式为:NO2 +H^HNO2,MN%不稳定,分解产生NO, NO与FeSq溶液中的 Fez- 结合形成[Fe(NO)]2, ,使溶液呈棕色 4[Fe(NO)]2,+4H +O2=4NO+4Fe3,+2H2O【 分析】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 NC) 3 ) 2、N。

      、H20, NO与 乌 反应产生N J,NO、N %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Nah! ? 和水,为防止倒吸现象,在导气管末端安装了一个倒扣的漏斗,NaNC)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KI氧化为% 而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据此检验NaNO2的存在,若气体中NO2过量,与碱反应产生NaNC^,在酸性条件下NO3也可以氧化।为 目 而会产生干扰;根据[Fe(NO)h在溶液中呈棕色分析溶液颜色变化;[Fe(NO)h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产生Fe"使溶液颜色变浅 详解】( l) A中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 NO3 ) 2、NO、H20 ,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CU+ 8HNC>3 ( 稀) =3 CU( NC) 3 ) 2 + 2 NO t +4%0;(2) 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扩大了气体与NaOH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3)实验③和实验②比较,溶液中c ( l)和c(H)相同时,前者溶液变为蓝色,后者不变蓝色,证 明 空 气 中 不 会 氧 化 ।的目的;(4)在装置A中反应产生N O ,有一部分NO与通入的02反应产生N02,若通入NaOH溶液中NO、NO2的物质的量相等,就会发生反应:NO+NO2+2NaOH=NaNO2+H2O ,若NO2的物质的量比NO多,还会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 aN q,酸性条件下NC>3可能也会氧化।产 生I2而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补做实验;(5)NaNC)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C)2 ,离子方程式为:NOf+H-^HNO2, HNO2不稳定, 分解产 生NO, NO与Fes。

      , 溶液中的Fe"结合形成[Fe(NO)]2, ,使溶液呈棕色;(6)[Fe(N O )H具有还原性,会被溶解在酸性溶液中2氧化产生Fe3,,同时得到N ,导致 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在溶液上方变为浅红棕色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为:4 [Fe (NO) ] 2.+4H +O2=4NO+4Fe^+2H2O„【 点睛】要结合题目已知信息,利用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是易错点,探究亚硝酸钠的性质是难点2 8 .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一一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4 -*♦S ...... -.......- --c” . . . . . . . ■ 耳g.....................* : •…中:-J - ..........- NHi RO - FH /4 • ■ 1 I IM * * 晏副回答下列问题:(1)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⑵在加热条件下,物质C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含有NH「 的操作方法是: ;⑷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当反应消耗3.36L ( 标准状况) 物质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⑸ 将32g铜 与140 mL 一定浓度的C溶液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11.2L。

      ①参加反应的C的物质的量为;②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卜Lu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C溶液的浓度为 mol.L-i③欲使铜与C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通入02 molo傕化剂 A【 答案】4NH3+5O2 乙 4NO+6H2C+4HNO3 (?^) = CO2+4NO2+2H2O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稍微加热,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0.5+0.00 laV液中含有 NH4+ 3NO2+H2O = 2H++2NO3 +N0 O.lmol 1.5mol --------------------- 0.5【 分析】根据氮元素化合价一一物质类别关系分析,A为氨气,B为二氧化氮,C为硝酸,( 1 )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 O ,是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2 )在加热条件下,物质C为硝酸,硝酸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 (3 ) 钱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受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 ) 物质 B 为红棕色气体为N02,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电子转移总数;(5 ) ①根据硝酸铜的化学式,和 N 原子守恒,求出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②根据硝酸根离子守恒求出起酸作用的硝酸物质的量,根据N 原子守恒求出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③分别求出混合气体中NO和 N % 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求解。

      详解】氮元素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分析,A 为氨气,B 为二氧化氮,C 为硝酸,( 1 ) 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 生成N O ,是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傕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叫 + 52 74N0+6H2 ,故答案为:傕化剂4NH3+5O2= ^=4NO+6H2O;( 2 ) 在加热条件下,物质C 为硝酸,硝酸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A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 ( 浓 ) =CO2+4NO2+2H2O , 故答案为:C+4HN%A( 浓)=CO2+4NO2+2H2O;( 3 ) 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含有N%+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稍微加热,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 & + ,故答案为: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稍微加热,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4 ) 物质 B 为红棕色气体为N O 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 = 2H++2NO3 + N O ,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4价变化为+5价和+2价,3moi二氧化氮反应电子转移总数2 m o l,当反应消耗3.36L ( 标 准 状 况 ) 物 质 B 时,物质_ 3.36L 0.15molx2的量= s , ;= 0 .1 5 m o 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 - - - - - - - = 0 .1 m o l,故答案为:22.4L/mol 33NO2+H2O = 2H++2NO3-+NO; O.lmol;32g( 5 ) ① 32g铜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 r=0.5m 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的气体物质的64g/mol11.2L量为;=0-5m ol,根据硝酸铜的化学式,起酸作用的硝酸物质的量为22.4L/mol2><0.5mol=lmol,根据N 原子守恒,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5m 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lmol+0.5mcd=1.5mol;故答案为:1.5mol;②将铜离子完全转化为硝酸钠时,根据钠原子守恒得n(NaOH)-n(NaN03)=0.001aVmol,根据硝酸根离子守恒得,起酸作用的硝酸物质的量=0Q01aVmol,根据N 原子守恒,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0.5m ol,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0.5mol+0.001 aVmol 0.5+0.00 laV0.14L = 0.14mol/L,故答案为:0.5+0.00 laV0.14③设混合气体中NO和 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 o l,贝 ij x+y=0.5, 3x+y=0.5X 2,解得x=0.25, y=0.25。

      设需要O2的物质的量为zm o 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0.25X 3+0.25 x 1+0.5X2=4Z, 解得 Z=0.5故答案为:0.5 点睛】题 目(5)中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既有N O 又有N O ? ,所以无法直接按照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通常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题29. ( 1) 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 O的离子方程式为 2) 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 种 丝 状 材 料 的 成 分 可 以 是 ( 填字母) A . 铁 B . 铝 C . 伯 D . 玻璃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⑶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 O ,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 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 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 ⑷以下收集N。

      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市民 .遢 水【 答案】3Cu+8H++21\1 3=3<:1 1 2 +4七0+21\1 个CD 2NO+O2=2NO2接收被气体压出U 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关 闭 U 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 形管右端管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cd【 分析】(1)金属铜可以和稀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以及水;(2)①铁、铝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铜,会先于金属铜和硝酸之间发生反应;②N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 3)①一氧化氮是难溶于水的气体,生成的气体导致U 形管右端气体压强增大,把 U 形管的液体压入长玻璃管; ②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导致U形管右端气体压强增大,将 U形管右端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 4 ) NO能与 2 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 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详解】( 1 )金属铜可以和稀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以及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 C u + 8 H + 2 N O3 =3CU2.+4H2O+2NO/T;( 2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以铜粒代替铜丝进行实验,包裹铜粒的丝状材料不能是金属铁以及金属铝,因为铁、铝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铜,会先于金属铜和硝酸之间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 D ;②试管内有空气,NO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 O 2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N O + O2= 2 N O2;( 3 )①一氧化氮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当制取一氧化氮的装置产生一氧化氮气体时,气体难溶于水,生成的气体导致U形管右端气体压强增大,把 U形管的液体压入长玻璃管,所以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故答案为: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②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导致U形管右端气体压强增大,将 U形管右端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故答案为: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管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 4 ) NO能与。

      2 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 c d正确 点睛】铁、铝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铜,会先于金属铜和硝酸之间发生反应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3 0 .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 H) 的化学式为[C W N P y j S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相关信息如下:①[C M N H J J S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 解离)过程:[CU( NH3)4]SO4-H2O=[CU( NH3)4]2++SO42-+H2O [CU( NH3)4]2+^CU2++4NH3②( N H J SO 4 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③[ C u M / U S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图 落解度0 0.2 0.4 0.6 0.8 1.0乙醇体枳分数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加热蒸发,b.冷却结晶,c.抽滤,d.洗涤,e.干燥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抽滤操说法作正确的是_____A.完毕后的先关闭水龙头,再拔下导管B.上图装置中只有一处错误C.抽滤后滤液可以从上口倒出,也可从支管倒出D.滤纸应比漏斗内径小且能盖住所有小孔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____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a.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___, b.抽滤,c.洗涤,d.干燥。

      ①请在上述空格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A.乙醇 B.蒸储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饱和硫酸钠溶液洗涤的具体操作是:③步骤d采用 干燥的方法答案】BCD Cu (OH) 2或Ci^OH^SQ,加热蒸发时N%挥发,使平衡往右移动,且CU2+发生水解乙醇C关小水龙头,缓缓加入洗涤剂使沉淀完全浸没,缓缓地通过漏斗,重复2到3次 低温干燥(或减压干燥或真空干燥或常温风干)【解析】【分析】CuO加入硫酸生成硫酸铜,加入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氨水过量,则生成CU(NH3)/+,方案1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的晶体中可能混有氢氧化铜等;方案2加入乙醇,可析出晶体 CU(NH3)JSOJH2⑴①根据抽滤操作的规范要求可知,在搭装置时滤纸应比漏斗内径略小,且能盖住所有小 孔,在图2抽滤装置中漏斗颈口斜面应对着吸滤瓶的支管口,同时安全瓶中导管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倒吸,抽滤得到的滤液应从吸滤瓶的上口倒出,抽滤完毕后,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再关水龙头,以防倒吸,据此答题;②氨气具有挥发性,物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促进使反应[ Cu(NH3)j2+=Cu2++4NH3平衡往右移动,且铜离子是弱碱离子易水解,所以导致产生杂质;⑵①根据图象分析,[ C W N F y/S O j%。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为了减少[ CW NHsUSOj%的损失,应加入乙醉,降低其溶解度,然后抽滤的晶体;②根据图象[ CU(NH3)JSOJH2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及实验目的分析;③含结晶水的晶体加热易失水,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 详解】⑴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 .加热蒸发,b .冷却结晶,c .抽滤,d .洗涤,e .干燥①根据抽滤操作的规范要求可知:A .抽滤完毕后,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再关水龙头,以防倒吸,故A错误;B .在图2抽滤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漏斗颈口斜面应对着吸滤瓶的支管口,故B正确;C .抽滤得到的滤液应从吸滤瓶的上口倒出,故C正确;D .在搭装置时滤纸应比漏斗内径略小,且能盖住所有小孔,故D正确;故答案为BCD;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Cu(OH)2或CU2(OH)2sO,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加热蒸发过程中N七挥发,使反应[ 8例% )4] 2+=82++41\1%平衡向右移动,且CU2+ 发生水解;⑵①根据的例% )4F4・% 0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知,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C u lN Z U S O jW。

      的溶解度降低,为了得到CU(N H3)4]SO4«H2O,应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乙醇,然后进行抽滤;②根据CU(N 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知,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CMN匕U S O j%的溶解度降低,为了减少CU(NH3)4] SO4»H2O的损失,应降低C M N Fy/SO jH z的溶解度,所以应选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故答案为C:洗涤的具体操作是关小水龙头,缓缓加入洗涤剂使沉淀完全浸没,缓缓地通过漏斗,重复2到3次;③[ 却的z)434・ 匕0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氨气,从而得不到纯净的心 例 % )434•H20,所以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应采用低温干燥( 或减压干燥或真空干燥或常温风干) 3 1 .有某铁碳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 夹持仪器已省略) ,请你回答相应问题 铁援合金口口红溶品高髭酸钾B CI .探究浓硫酸某些性质⑴按图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E的质量⑵ 将m克铁碳合金样品放入A中,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 原 因 是 °( 3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写出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B中的现象是( 4 )随着反应的进行,A中还可能发生某些离子反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任写一个)n .测定铁的质量分数⑸ 待A中不再溢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加的质量为b克铁碳合金中铁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 写 表 达 式 ,并化简)【 答案】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铁发生钝化,碳与浓硫酸不反应AC+ 2 HzSOq浓) =CO2 t + 2 SO2 t + 2 H2O 溶液的红色褪去 Fe+ 2 H+ =Fe2 + + H2 t ( 或 Fe+ 2 Fe3 + =3 Fe2 + )1 lm -3b----------- xlOO%1 Im【 分析】铁碳合金与浓硫酸混合后,常温下铁被浓硫酸钝化、碳和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加热后铁、碳都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B中品红溶液可用于检验SO2 ,C中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D中浓硫酸用于干燥CO2 , E中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F中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用于防止空气中的CC>2和水蒸气等进入E中影响测定结果;【 详解】I. ( 2 )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由以上分析可知,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铁发生钝化,碳与浓硫酸不反应;( 3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化学A方程式为:C+ 2 H2 s0 3浓)=3 ) 2 t + 2 sCt2 t + 2 H2。

      ,B中盛有品红溶液,二氧化硫能漂白品红,现象是溶液的红色褪去;⑷随着反应的进行,A中还可能发生Fe与H+的反应、Fe与Fe3+的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 H+ =Fe2 + + %个( 或 Fe+ 2 Fe3 + =3 Fe2 + ) ; n . (5) E 中碱石灰能吸收反应生成的C % ,所以b g 就是CO2气体的质量,由此得出铁碳合12b >m g----- g llm-3b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44 6 x1oo% = x 100% «mg m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