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试外国文学.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1045563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5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阿里斯托芬代表作《骑士》、《和平》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拉伯雷《巨人传》 塞万提斯《唐吉可德》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爱弥儿》—第一部教育小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拜伦《唐璜》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特《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2中世纪文学类型:教会文学、世俗文学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一抒情诗与十四行诗; 二史诗和田园诗;三流浪汉小说;四散文和随笔;五戏剧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5、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类型: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小说6、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7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一、名词解释1、《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该剧主要通过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因而被称为典型的“命运悲剧”,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精妙的结构上,亚里斯多德将它尊为悲剧的典范。

      2、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用质朴流畅的口语写成,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色,善用比喻,在描述人和事件时,多次使用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的比喻,这些比喻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激发联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当时的文学尚不善于环境描写,这种比喻既能增强读者现实感,又能收到形象化的效果,克服了过远的审美问题《荷马史诗》中大多是这种依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或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被后人誉为“荷马式比喻”3、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为封建教会服务的正统文学,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主要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故事,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忏悔录,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等,一般采用梦幻的形式以及象征、寓言的手法,因而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4、文艺复新运动:14-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实质:文艺复兴原意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以摧毁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新兴文化引起西方思想意识的大变革,深远的影响了文学、艺术、政治、科学、等方面。

      5、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以剔除中世纪神学以神为本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以人性反神性,用人权反神权,用人智反神智,用个性解放反禁欲主义,用理性反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封建割据人文主义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6、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反对封建等级秩序,反对中世纪以来天主教推行的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宣扬“天赋人权”和平等、自由、博爱等观念,弘扬科学文化知识启蒙运动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思想和舆论准备7、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用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类型而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陀氏小说中遍布着许多由多种独立声音构成的对话,不同主人公的声音或者同一主人公内部不同声音代表着彼此不同的思想价值体系作者的观念不能凌驾于主人公的观念之上或将其统摄为一个整体,而只是平等独立的众多声音的一个巴赫金将这种小说比作复调音乐,称之为复调小说8、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或小说类型。

      意识流小说的特征是: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创作技巧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的方法,在语言、文体、标点等都有创新,这些手法已被现代小说广为采用代表作品: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伍尔芙《达罗卫夫人》 乔伊斯《尤利西斯》 福克纳《喧嚣与骚动》9、新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一个实验性小说类型及创作流派,它对巴尔扎克式的基于“意义”、“情节”和“人物”的传统小说模式发起挑战,主张消解故事的意义与深度,抛弃故事,消解故事,反对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强调以物取代人为小说主角代表作品:罗伯-格里耶 《橡皮》《嫉妒》《窥视者》 米歇尔*布托《变》《度》《米兰巷》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 娜塔莉*萨洛特《马尔特罗》《天象仪》二、简答题1、但丁《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最后一位诗人”:在宗教问题上的两重性——对于教皇的批判比较严厉,一方面《神曲》深刻揭露教会黑暗,矛头直指教皇与僧侣;另一方面:《神曲》并不要求彻底反对宗教,只要求对教会做一些改革 “最初一位诗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肯定人感情的解放:弗兰采斯加和保罗的爱情 肯定人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古希腊罗马先贤(但丁反对宗教压迫。

      他歌颂自由的理想、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反对宗教神学竭力否定人的价值及现世生活意义的做法)艺术特征1.创作风格受古典文学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以及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用多层次、多色调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哲学和神学观点《地狱》、《炼狱》、《天堂》各33曲,加上序曲100,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9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含义;他采用不同色彩描绘不同空间,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场所,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地,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篇光辉之中)《神曲》的二重性 答:《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 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神曲》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因此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人物性格分析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一经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 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激情是安娜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渴望爱情但她的爱欲长期遭受压抑,她不爱卡列宁认识渥伦斯基,唤起她的爱欲和激情火车站的相遇,作者特意描写安娜眼睛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

      安娜要为自己的真情而活,追求个人的幸福和理想爱情她的追求破坏了男权家庭道德,触犯了丈夫卡列宁的利益,犯了上流社会的大忌她坚持出入公共娱乐场所,挑战当时的社会2、《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的形象分析: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1)她是一个坚定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2)、她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3)、她对爱情的执着表现力她性格中的正直、坦率、勇敢及心灵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崇高;(4)、她对爱情的执着展现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强烈反抗对于安娜来说,爱情是她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唯一道路,是她张扬生命的唯一途径,她的一切人生价值都寄托在此3、卡夫卡小说艺术特色一、自传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卡夫卡所有小说都是隐晦曲折的精神自传他与父亲的冲突在《变形记》《判决》中就演化为父亲惩罚,放逐儿子的题材卡夫卡酷爱文学却不得不厕身世俗工作的苦闷,经过变形,变成了《饥饿艺术家》的绝望二、象征和寓言卡夫卡大部分小说都是现代人异化生存的寓言,《变形记》是卡夫卡对对现代人异化状态的书写力透的纸背。

      主人公变成甲虫,揭示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而且整天忙碌,因此,人变成甲虫也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巨大的甲壳下包着毫无伤害的躯体,也映衬了当时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三、悖谬与荒诞卡夫卡许多小说的情节超出日常因果联系,悖谬而荒诞,《变形记》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地范本,小说通过把人变成甲虫把悖谬艺术推向了极致小说一开始就写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这是多么不寻常,甚至是可怕的但作者却以客观冷静的口吻描述这一事实,从而在艺术上形成一种悖谬张力四、多义性卡夫卡对事件的叙述往往淡化前因后果,直接呈现生活的外在姿态,作者本人不流露倾向,于是显示出多种阐释的可能例如《城堡》,最初马克斯*勃罗特认为城堡象征神的恩典,K追求绝对拯救后来又有心理学家认为城堡是K自我意识的自我投射存在主义批评则认为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五、冷漠的笔调卡夫卡在表现人物主观内心世界方面,常常用一种冷峻旁观的态度去审视, 用客观的、冷冰冰的冷漠语调叙述荒诞的故事情节没有绘声绘色的描述,有的只是严肃的内容,而且完全靠平铺直叙的语调来讲述 突出例证《变形记》中在写人变甲虫这一惊人事件时,开头竟是用简洁而不动声色的一句:“我出了什么事呢?”然后笔锋一转,写主人公居室的陈设。

      没有富于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和专门的艺术描写手段,而是像新闻报道一样语调平稳、冷静客观,不发表意见,也不作任何评价六、是独特的讽刺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意味着生存的悲剧,他变成甲虫,从现代社会中脱离出来,甲虫丑陋的外形,是现代人脆弱,孤独,恐惧在心理的外化格里高尔变形之后被家人厌倦,最后被饿死,则体现了对现代人冷漠无情的极大地讽刺4、《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形象特点(1)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她热情美丽纯洁,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弱女子,农村姑娘,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后期的她却变成腐化生活的追求者,最后走向毁灭,是一个为社会所毁灭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爱玛有着超凡脱俗的性格和幻想,在她灵魂深处,一直期待着以外的发生在修道院里,爱玛受到贵族教育,期待传奇式爱情降临,与修道院的禁锢压抑与乡村生活的寂寞无聊相比,查理的出现使她 看见了新希望,但现实很快粉碎了她的梦想,查理见解平庸,缺乏教养,思想愚钝,行动愚钝这时的她开始了任性,脾气也变得暴躁,这是她在挣扎,在矛盾,无奈而痛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