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参妙谛 动人心弦-动人心弦.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玩***
  • 文档编号:201658169
  • 上传时间:2021-10-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3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细参妙谛 动人心弦:动人心弦 读刘征老的诗,时能读到一种对心路的参悟这种参悟,即得妙谛,却无止境;层层深入,如探骊宫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新的层面,一个新的境界读其《定风波-玉龙雪山望云》,这种感受更加深刻词的全文如下:   乍雨还睛煞费猜,玉龙一半着云埋也解云流无定住,飘去,却疑山动欲飞来雨散天青山自碧,满地,金黄靛紫野花开自笑捕诗如捕蝶,奇绝,不知是叟是童孩  这是一首写玉龙雪山的词玉龙雪山在云南丽江,是全国有名旅游胜地,游客多矣写玉龙雪山的诗,汗牛充栋写山,写雪,状其高峻,赞其宏伟,赏其冰清玉洁,仰其孤标傲世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诗人却效范文公“然则〞之笔,另辟蹊径,别开洞天,只写它的云,只写它云遮云开的刹那间于是乎云雨、云遮、云移、云散,天青、山碧、野花、彩蝶,次第登场,真可谓移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这云,是玉龙雪山特有的云只有玉龙雪山的云,才具有这种云雨捉摸不定、阴晴瞬间变化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看和体验,捕捉住了这种特有的景象,是因为诗人对人生的细致入微的参悟和体验两种体验相互渗透,互为表里,随着“移句换景〞同时展开,如影随形,同步并行。

        “乍雨还晴煞费猜〞,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千古名句人生的“气候〞,不更是“乍雨还晴煞费猜〞么?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不知不觉中一语道出,浑若无心,实为与眼前之景结合得太奇妙之故  “玉龙一半着云埋〞,山被云埋,人呢?人生的苦难、挫折、失败,不都是埋山的云么?更何况经受过天灾人祸,各种磨难,等等,那就更会被“埋〞得结牢固实了  “也解云流无定住,飘去,却疑山动欲飞来〞,使人想起敦煌曲子词《浣溪沙》:“满眼风波多闪耀,看山恰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云快速移开,山快速显露出来,越来越清晰,露出的部分越来越多一刹那,云散无踪,擎天雪山矗立在眼前这个过程假如缓慢发生,人们对云与山的关系还不致产生错觉假如发生在扭头转瞬之间,那感觉真的就像雪山突破云封雾罩,径直飞到了人的面前,令人突然仰视这擎天巨峰而瞠目结舌这不止是写山,这分明是在写人,是在写久经狂风骤雨、历尽尘世沧桑的人生!  “雨散天青山自碧,满地,金黄靛紫野花开〞上面写雨散云开的过程,下面便是写雨散云开后的景象这正是人生经受过风雨洗礼后,所参悟到的新境界,一片春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新天地  “自笑捕诗如捕蝶〞,参悟并无止境,境界还要继续升华。

      捕诗〞是怎么样“如捕蝶〞的呢?如其自由悠然?如其欢乐好玩?如其放浪形骸?如其像小猫捕蝶一样“不用心致志则不得也〞?还是兼而有之?噢,对了,应当是童心,是纯真的童心!老子说,“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这也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奇绝,不知是叟是童孩〞是蝴蝶化作了庄周,还是庄周化作了蝴蝶?是捕诗的老叟,还是捕蝶的孩童?天人合一,物我合一,这才是人生最终的归宿、真正的妙谛我们最终见到了这只“其翼如垂天之云〞的大蝴蝶――诗的灵魂,也即是诗人选择“云〞这个物象的真正的动机前面说的“两个体验〞,双行双止,水乳交融,“一双两好缠绵久,百转千回缱绻多〞(聂绀驽),融合胶结得是如此之奇妙,如此之浑然天成,宛如羚羊挂角,飞鸿踏雪诗人的参悟,已臻化境  读诗至此才恍然大悟,词牌名《定风波》,人生的风波,尘世的风波,因“老叟捕诗,孩童捕蝶〞而尘埃落定充满心境的,是云雨、云遮、云移、云散,天青、山碧、野花、彩蝶的心灵的大千世界得睹“大蝴蝶〞的风采便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跟着诗人“捕蝶〞去了  至此,另一位哲人不邀而至闯入我的思路,那就是苏轼他向我们展示他的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高韵既出,谁人续其弦响?刘老的这首词明显是受到苏词的影响,但风行水面,了然无痕,而且能出已意看作与苏轼千古对谈,得其妙要,也无不行  刘老的诗,无绮词,无壮语,素面如月,娓娓道来但每读一遍,总觉得心神为之震荡读得遍数多了,渐渐悟到了其中些许,那便是诗人把自己对人生的细致入微的参悟和体验,融于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入微的观看和体验之中这两种体验一融合,便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诗境这既是诗力,又是学力,又是诗人独到的人格修为它于潜移默化之中,不动声色地使人受到感染每与刘老晤谈,如坐春风,如沐霁月斯人也,乃有斯诗也本文只谈诗的意境,对诗中用韵等技术现象,不拟谈及)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