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项训练.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773748
  • 上传时间:2017-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专题十九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项训练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选自清周容《芋老人传》 )1 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至郁郁而死④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⑤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⑥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A①②⑤B④⑤⑥2C②④⑤D②③⑤解析:①叙述情节,与“时位移人”无关;④没有表现“后面”的变化;⑥句表现出名“移” ,没有体现“移人” 答案:D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属于“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和“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现的一组是()A 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

      B 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C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D 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解析:A 项“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不能说明“时位之移人” ,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说明贫贱时友情深厚;C 项“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不能说明“时位之移人” ;D 项“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不能说明“时位之移人” 答案:B3 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 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B 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C 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D 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道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加以表述,且其中蕴含的深意十分清楚。

      解析:A 项错在暗换主语,是丞、尉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做佣工答案:A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伏笔3B 作者由“相国食芋”提炼出“芋视”一词,不仅以名词作状语,借用比喻方式形象地表现出行为的特征,而且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出行动者对承受者的漠视、忘恩、负义、背叛等复杂态度,文笔简洁有力,富有讽刺意味C 芋老人同《论语·微子》中的荷丈人和《庄子·达生》中的佝偻丈人,以及韩愈笔下的圬者王承福、柳宗元笔下的种树郭橐驼一样,都是处微贱,操末业,而出言发言惊世骇俗的人,成为历代传记文学中的重要形象D 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忘其昔日”的例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和对卖国士大夫的切齿之恨解析:B 项应为“运用反复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出行动者对承受者的漠视、忘恩、负义、背叛等复杂态度” 答案:B参考译文:芋老人,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

      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 (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 ,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 (又饿又冷) ,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

      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 ,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还不算什么,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4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

      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 、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啊!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们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

      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 ”乃已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者,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 、 《书经集注》 ,名曰《删正》 ,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鞠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

      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 )5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①垦莱田八百余顷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③为筑堤十三道障之④驳正其书,抗疏论列⑤以员外郎恤刑畿辅⑥执不予,立杖杀之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政务惠民”意思是在治理方面致力于造福百姓①②③句都能表明这一点,④⑤⑥句都不能答案:A6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陈幼学“关注民生”和“打击犯罪”的一组是()A 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B 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C 越五年,政绩茂著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D 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诏加按察副使解析:B 项第二句、C 项第一句、D 项第二句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A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幼学无论在确山或中牟,都想尽办法解决贫苦百姓无耕地、耕牛、纺织器具等问题B 陈幼学在确山、中牟做官期间,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下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云南省大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