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南民歌艺术特色探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12362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6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南民歌艺术特色探析    范夏菲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410000)Reference:湖[来自www.lw5U.com]南民歌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背景,且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湖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湖南民歌在曲式、歌词、声腔、语言等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不仅给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个性,同时对当地的文化、中国民歌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Keys:湖南民歌;艺术特色;作用湖南民歌是湖南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代表着不同时代湖南人民的艺术审美湖南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大致有浑园响亮的山歌、婉转抒情的小调、低沉悲伤的曲艺、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以及奋发向上的革命歌曲等等由于受地理环境、民族结构以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湖南民歌的曲调变化多样,旋律悠远动听,感情朴实而真诚一、曲式特色湖南民歌由湘中、湘东、湘西、湘南四个民族区域组成的汉族民歌和以土家族、苗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民歌构成,汉族在湖南境内分布广泛,而少数民族却地广人稀,湖南地方方言的复杂性决定了地方性语言“隔山不同音”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语言,就连汉族,不同地域的方言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湖南民歌的语言因为不同方言的音韵不同而独具特色,湖南地形复杂、民族杂居形成了湖南民歌丰富多彩、曲式结构各具特色的独特格局。

      虽然湖南民歌的曲式繁多且结构严谨,但是大多数的曲式都属于单一乐段结构,主要包括单句体、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自由体等乐段例如,湖南民歌《要嫁妆》是单句体的乐段,而《浏阳河》属于四句体的乐段结构,前面的三句是4小节句幅,第四句则应用了衬词扩展成为5小节句幅除了由单一乐段构成的曲式,湖南民歌还有由二段体、三段体等构成的曲式结构二、歌词特色民歌的歌词词体除了偶尔用三三结构的六言句形式,大部分都是用四三式七言句式结构,再与七言句结合交替、变换使用,五言句体一般只以变体形式出现,由其单独构成的民歌则较少七言句词体又分为偶数句七言四句体、七言二句体和七言六句体;奇数句又包括七言一句体、七言三句体和七言五句体,其中使用最多的则是奇数句中的七言五句体除此之外,七言句还有七言三句半、多句体等变体的存在其中,将歌词中的某一句或两句变为数半句式结构,则称为多句体它打破了传统七字句的句式结构,增强了词语的表现容量和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扩大了词体篇幅,使歌词更加优美,更能表现情境在湖南民歌中,常用七言带多四句体和七言带多五句体的七言多句体民歌其中一般二三句为多句或者只有第三句为多句的称为七言带多四句体,而七言带多五句体则句式自由、句幅长短不一、无一定规律、犹如说白,可以是三四句为多句,也可以是四五句为多句,还有四句体、五句体、六句体形式或者由长短句构成的多句体等自由句式。

      湖南民歌歌词除了句式、[来自www.lW5u.Com]词体上的讲究,衬词也是必不可少的独特的衬词运用较为广泛,如哎呀、嗬地嗬、哎哟地、喂呛哟、哆、嘛、哦、啊、吐、呜、呢等,这些衬词单独使用时,无法表达深层的含义,但是与曲调配合使用后,可以让歌曲更为生动、活泼,使民歌在渲染气氛,揭露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地方特色更是得以体现例如,民歌《花裙子角下吊锁须》中,写到“(我)不吃你的(东豆、南豆、西豆、北豆、荔枝、江西萝卜、哟冻米茶)”,这里一连串的衬词主要是作为补充说明和形容,不仅极大扩充了乐句,同时也表现了内容除了衬词的使用,湖南方言的独特性也成为了民歌歌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湖南的方言中,由于不同的地区方言格局特色,所以使用的衬词也不尽相同,使用的虚词都是地区方言中经常使用的口语音节或惯用语一般从使用的衬词就可以确定民歌的地域性以及当地的特色这样,衬词的使用也增加了民歌的活泼性,突出了当地的特定风格,而且也可以改变正词韵律三、声腔特色湖南民歌不仅可以通过高亢响亮的山歌、柔和抒情的小调、欢快活泼的花灯、低沉悲伤的曲艺、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以及奋发向上的革命歌曲等来抒发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样也可以通过独特的声腔来传达人们心中的情感和意愿。

      湖南省的民歌广泛流传,当地人把湖南民歌的声腔分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类型其中,高腔民歌比较高亢、辽阔,且节奏自由,在尾音中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一般是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的腔调;平腔民歌则比较悠远绵长,大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唱的腔调;低腔则比较柔美,节奏性也比较强,且音量较小,多数为妇女在室内唱歌而高腔中又有波音腔、咩咩腔、以及打握吹等的运用让其紧跟时代的步伐,并且在对其进行创作时,结合时代特点及背景,先进行理论研究,使其涅槃重生,获得新的生命力,虽然民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但是在创作中却形成了自己无法被复制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所以,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才能提高民歌创作的质量及品味例如,上个世纪50年代白诚仁老师借鉴了湖南民歌《打罗冬冬》和渔歌《朝拜香》创作了《洞庭鱼米乡》,著名歌唱家何继光先生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湖南特有高腔唱法,使这首具有湖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音色对比鲜明,体现出一种荡气回肠的大气之美一)波音腔的运用声音是像水的波纹一样进行传播的,民歌歌者在唱歌时一般以自身为基础,然后向上向下构成各种音程以后再形成多种波音,而这些波音则可以装饰、丰富长音行腔,波音的应用,让民歌的演绎拥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波音一般是根据各地区的特色语言及民歌的风格形成的,在基础音的上方构成小三度音程,在基础音的上方构成大二度音程,湖南高腔民歌的特点就是在基音上方构成小三度音程的波音来行腔装饰,即上方小三度波音这类波音的波动幅度就好像在不断地向上跳跃、拔起,既开朗、又挺拔,波动幅度比较大,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湖南地区群峰峻峭、高耸坚毅的特征,给听者一种稳重、肃穆、燎亮、豪放之感大二度音程的波音,虽然有羽上构,但是大多数都是微上构,如果是其他的,湖南民歌就会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因为湖南民歌的主要调式就是微、羽两种,所以微、羽两音就是湖南山歌中最重要、最常用的音而商、角两音是微、羽两种调式中的骨干音,所以相对来说,大二度波音比小三度波音要柔和,比小二度波音要稳定,所以商音上构角音也只是偶尔使用,但是在需要开朗、舒展的效果时,一般采用商音上构角音二)咩咩腔的运用除了波音腔,咩咩腔也是湖南民歌长音行腔的又一特点在长音行腔中,在声带稳定发声的同时,声带边缘继续波动,以此产生类似于山羊咩咩叫的效果,就叫咩咩腔咩咩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给人营造一种以纯朴、灵巧的氛围在演唱时,可以根据演唱者的能力以及身体状况自由发挥、自由加花。

      他们把咩咩腔比作弯儿,加花越多,加得越巧妙则能力更胜一筹由于山区的人们家里都养有山羊,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而且羊的性情比较温和、听话,深得民众的喜爱,因此咩咩腔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模拟羊的叫声独特,让人们在模仿中找到兴趣,并且时间久了,咩咩腔也成为了一种行腔技法,让民歌更具特色,风韵更加的吸引人三)打握吹的运用握吹是在民歌中普遍使用的衬词,并且在民歌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是湖南民歌中最常使用的一个词在气流的冲击下,在声带挡气的作用下发出打握吹的主要母音是U、O,并且随着音的逐渐升高,在咽腔上逐渐向O靠近,并逐渐变形唇形的变化过程为:唇形为O型即圆形,然后逐渐变小,再从小变为稍小,而舌位也逐渐从后高过渡到后半高,色彩也有暗过渡到稍暗,这里的暗是变圆变暗的色彩,与其他母音相比,其头部腔体中的共鸣效应更充分致远性是打握吹的一大功能,要把声音从一座山传到另一座山,就必须运用打握吹的变化方法发声,才能让声音传得更远要想演唱好湖南高腔民歌,就必须练好基本功——打握吹,在湖南民歌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高亢挺拔,声振山谷的握吹声,以及优美的叩呀握吹地的衬词,它是构成民歌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常用的润腔手法四、语言特色湖南民歌大多是由地方方言与民间传统曲调结合而成的,湖南特有的方言腔调对歌曲的风格曲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鲜明的地方特色会给艺术作品赋予独特的艺术价值,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地方特色也逐渐成为文艺作品中艺术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湖南民歌的歌词中会使用“我哩”“满哥鬼”“咯几日”“坎坎子”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方言词汇,给歌曲烙上湖南独有的印记相对于普通话的标准阴阳平声,湖南话的阴阳平声略低,其它各声的高低走向刚好与普通话的发音相反例如,在《放风筝》中,用湖南方言读“篾”“纸”“蝶”“风”等字时,音较短,语调也较短,但是它能够与曲调完美结合,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此时的音乐旋律也处于低音区,配上独具特色的湖南方言,演唱时,曲子也比较自然且活泼,让曲子能够更倾向于生活与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语系相比,湖南地方方言与其存在的主要差别表现在“声”“韵”“调”上,在湖南方言中,除了湖南桑植民歌,“声母”中很少有翘舌音的出现儿化音的使用,让人听起来没有那么浮夸,很朴实、亲切,把人们带入了情境中,有感而发,极具特色,让听者为之动容唱歌最重要的就是对气息的把控,尤其是唱湖南民歌时,对于气息的把控更为考究,但是又与其他歌曲曲风有些不同,讲究跳跃感与灵动感,所以,在保持气息稳定的条件下,要加强声音的跳跃感和灵活度,才能完美表演出湖南民歌的生动活泼,才会听起来婉转动人。

      例如,悠扬动听且将湖南地方方言的声韵与音乐的曲调完美结合的具有南方民歌风格的歌曲《放风筝》,其艺术水平高超,其中“我放……我放……我放风筝去散心”的歌词唱词颇长,对气息的要求也近乎苛刻,其中的换气点不在乐曲的小节线处,这就要求根据歌词的意思来断句,短促而清晰地咬字吐词,在保持气息平稳的基础上自行换气在湖南民歌的演唱中,运用了较多的舌颤音,且大多是即兴的,使用十分巧妙,演唱者不仅需要熟练舌颤音的演唱技巧,而且需要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增强其自身修养,修炼自身素质,在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音乐技巧,融入自身感情,将听众带入情景除此之外,倚音和颤音的应用也比较频繁,例如,湖南民歌《洗菜心》中运用了颤音的“绣房中”的“中”和“洗菜心哪”的“哪”等字,以及加入了情绪的“中”和“哪”两字,让音乐更加活泼生动,旋律更加优美,也让歌曲更加灵动Reference:[1]马昕.湘西土家族民歌特点分析[J].作家,2010,(24).[2]李舒艺.浅析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3).[3]董海燕,汤志平.湖南桑植民歌艺术特色初探[J].时代文学,2009(11).[4]殷莹,黄剑敏.湖南桑植民歌的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4,(12).作者简介:范夏菲: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