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述要(.doc
19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述要* 本文系有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与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05BJL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李炳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南京 210004)内容提要:自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主义形式,自主劳动规定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自主联合劳动者自主劳动关系表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性,社本是生产资料价值(资金)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物化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是价值产品或新创价值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价值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新价值创造的统一公式W=c+n=c+n1+n2+n3,则说明了以上三个范畴的内在联系,表现了体现自主劳动关系的商品价值由社本和需要价值组成,因而这一公式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体系的总纲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联合劳动;需要价值;分享经济;理论述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的创立,是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特别是坚持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立论基础,紧密联系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思想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这一理论成果已形成一套系列论著,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它表现为是对中国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抽象升华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经济范畴体系这一理论的宗旨是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加以深入研究一、新经济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1981年我曾提出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见解,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价值构成与资本主义的价值构成的区别,在于c+(v+m)与(c+v)+m的区别因而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和资本主义成本范畴的区别在于c与(c+v)的区别这表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商品生产的特点和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 参见拙文:《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初探》,载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1年第4期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这一观点得到了验证这种观点一旦确立,势必要引起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变化因为商品价值构成是商品经济的社会性质的基因,这种新的基因,包含在作为自主联合劳动的产品的商品中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是扩大规模的商品经济商品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原素形式但是,这种商品是社会主义的商品,而不仅是一般商品。
社会主义商品正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细胞社会主义商品,是商品一般和商品特殊的统一作为一般劳动过程范畴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作为社会经济形式范畴的商品,是不同社会性质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的共性,都是用于交换的社会化劳动的产品马克思指出了这种商品一般的性质:“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的产品,不论是在什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不论是在原始共同体的基础上,还是在奴隶生产的基础上,还是在小农民和小市民生产的基础上,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作为商品的性质:作为商品,它们都要经历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的形态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3页商品在这种共性基础上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主义商品是雇佣劳动的产品,社会主义商品是自主劳动的产品社会主义商品的一般性,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因为社会分工就是不同的有用劳动的体系,社会分工使生产者从事的有用具体劳动及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成为单方面的;而生产者用于满足需要的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要满足需要,就必须进行交换用于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因而“分工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7页马克思认为,作为一切商品经济基础的社会分工,是“生产力范畴的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04页社会分工使一人为大家劳动,而大家为一人劳动马克思说:“自从分工确立之后,属于某一个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就表现为这个人所能买到的别人的商品,也就是表现为这些商品中包含的别人劳动的量,即物化了的别人劳动的量而别人劳动的这个量等于他自己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53页这同样是社会主义商品的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性,是由劳动的社会主义性质即自主劳动所决定的自主劳动是奴役劳动的对立物,自主劳动就是劳动解放本来,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生产劳动,是社会围绕转动的“太阳”,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然而在私有制社会里,劳动发生异化,劳动者反而成为被奴役的奴隶经过对剥夺者的剥夺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者重新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人,“获得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6页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劳动者受生产资料奴役的反常现象,“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19页劳动普遍化,劳动者成为主体,劳动成为人的平等权利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就是自主劳动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就是自主劳动社会因而,自主劳动关系,是贯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最本质的联系自主劳动就是承认生产劳动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就是人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人自主劳动与雇佣劳动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马克思强调指出:“如果工人居于统治地位,如果他们能够为自己而生产,他们就会很快地,并且不费很大力量地把资本提到(用庸俗经济学家的话来说)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水平重大的差别就在于:是现有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从而它们只有在工人必须为他们的雇主增加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情况下才能被工人所使用,是这些生产资料使用他们工人,还是工人作为主体使用生产资料这个客体来为自己生产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二册,第661页资本主义劳动即雇佣劳动,就是生产资料变成资本,作为生产的主体,来统治工人,工人沦落为生产的客体,处于被自己手的产物统治的地位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统治雇佣工人,工人进行雇佣劳动社会主义就是劳动解放,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体,来统治和使用生产资料这个客体,为劳动者自己生产财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使生产资料变为劳动者公共的财产,真正成为自主劳动的物质条件同时,劳动者成为自主劳动者,他们使用自己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来追加新的劳动,为自己谋福利。
所以,资本的统治,可以归结为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即劳动异化;劳动者的统治,可以归结为活劳动统治物化劳动,即劳动解放前者是雇佣劳动,后者是自主劳动资本主义劳动是雇佣的联合劳动,社会主义劳动是自主的联合劳动在这里,联合劳动是共性,区别在于雇佣劳动和自主劳动雇佣劳动和自主劳动是劳动的不同社会形式联合劳动就是社会化劳动,“一旦人们以某种方式彼此为对方劳动,他们的劳动也就取得社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联合劳动是由分工的发展所造成并随分工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产品,正是这种自主联合劳动的产品这种产品由社会分工决定了要转化为商品这种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性,正是由劳动的社会主义性质即自主劳动所决定的因此,社会分工决定社会主义商品的商品性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这种商品的社会主义性质资本主义商品是雇佣联合劳动的产品,而社会主义商品则是自主联合劳动的产品作为自主联合劳动产品的商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商品价值的内部构造上,通常叫作商品价值构成自主劳动的性质必然要体现在商品价值的特点上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种特点表现为价值的内部结构价值的共性,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凝结,它并不能体现劳动的社会形式。
作为自主劳动的产品,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商品价值具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即构成这种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特殊构成,好比是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基因正如生物细胞的基因决定了发育完善的某种生物的庞大有机体的特性一样,社会主义价值构成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反映这个体系运动的理论体系的特点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的特殊构成呢?其用公式可表示为:w=c+(v+m),v+m=n,n=n1+n2+n3,因而w=c+n=c+(n1+n2+n3)在这里,w表示社会主义商品价值,c表示“社本”价值,v表示个人需要价值,m表示公共需要价值;n表示新价值即需要价值;n1表示社会需要价值,n2表示集体需要价值,n3表示个人需要价值,因而n是表示社会主义收入的总体社会主义商品价值就是社本价值加需要价值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劳动分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分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活劳动分为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当产品转化为商品以后,劳动就表现为价值因而价值公式w=c+v+m,就体现物化劳动(c)、必要劳动(v)、剩余劳动(m)把必要价值当作一般必要劳动的凝结,剩余价值当作一般剩余劳动的凝结,商品价值(W)=转移价值(c)+必要价值(v)+剩余价值(m)。
当然,这只是一个一般公式,然而却是扩大商品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是雇佣劳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一样是商品,一般必要价值转化为资本主义必要价值,形成“工资”即“可变资本”范畴因而,这个一般公式转化为资本主义价值构成公式,即w=(c+v)+mc是不变资本、v是可变资本、m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商品价值表现为资本价值加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劳动是自主劳动,活劳动独立化为一个整体,劳动者成为主体,一般必要价值没有必要转化为资本主义必要价值,而成为劳动者个人收入,满足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劳动成为取得这种个人收入的唯一来源和量的确定尺度,因而这个一般价值构成公式就转化为社会主义价值构成公式,即W=c+(v+m)这就是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等于社会主义资金(社本)价值加社会主义收入(需要价值)这里的关键,是必要劳动不再并入物化劳动,而并入活劳动,这是自主劳动范畴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主劳动的性质使一般必要劳动和一般剩余劳动都成为劳动者必要的劳动,即都是社会主义必要劳动马克思指出,公有制的建立将会使剩余劳动那部分劳动列入必要劳动部分,因而必要劳动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活劳动部分。
马克思说:“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才允许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劳动上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的生活条件日益丰富,他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动,即形成社会准备基金和社会积累基金所必要的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78页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后,一般剩余劳动就转化为必要劳动,从而一般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必要价值这种必要价值体现了自主劳动的社会性质,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必要价值社会主义必要价值包括由一般必要价值和一般剩余价值转化来的两个部分即(v+m),然而它们首先是一个整体,而且作为一个独立范畴出现因此,我们把它叫作社会主义必要价值,用n表示,即需要价值社会主义商品价值就由社本价值加需要价值这两部分构成,即W=c+n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的自主性质,一般必要劳动并入活劳动,与一般剩余劳动并入必要劳动,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总之,商品价值中的v与m部分相互结合为一个新的经济范畴了社会主义必要价值(需要价值)这一新范畴的形成,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这一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理论概括。
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部劳动获得了必要劳动的性质社会主义必要劳动在实质上是自主劳动,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为劳动者自己的利益所进行的劳动但是,由于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划分,是人类一切社会劳动的共性,因而社会主义必要劳动仍然应划分为两个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