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元法在流体模型中的应用例析.doc
2页1图 1微元法在流体模型中的应用例析浙江省温州中学(325014) 刘立军在中学物理中,往往遇到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研究对象难以确定或研究对象不是理想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等) ,再如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量是非线性变化量,无法用初等数学进行计算等情况这时可以采取“微元法” ,即将所研究的对象或者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分割成许多微小的单元,从而将非理想物理模型变成理想物理模型;将曲面变成平面;将曲线变成直线;将非线性变量变成线性变量,甚至常量然后选择微小的单元,利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简捷而迅速地得出结果流体模型(如水流、气流、粒子流等)具有连续性作用的特点,若从整体着手,便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若运用“微元法”从微元下手,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下面例举几例以供体会例题 1:高压采煤水枪出口的横截面积为 s,水的射速为 v,射到煤层上后水的速度变为零,若水的密度为 ρ,求水对煤的冲力解析:采用微元法分析,取冲到墙上的一小段水柱为研究对象,设这一小段水的质量为△m,则△m=ρv△ts,应用动量定理,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有:F△t=P´-P=△mv=ρv△tsv 所以 F=ρv 2s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水对煤层的冲力 F´=-F=-ρv 2s,其中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右。
例题 2:自动称米机已被许多粮店广泛使用但买者认为:因为米流落到容器中有向下的冲力,所以实际的米量不足,自己不划算;而卖者则认为:当预定米的质量数满足时,此刻尚有一些米仍在空中,这些米是多出来的,自己才真的划算因而双方争执不休,究竟哪方说得对还是都不对呢?解析:设米流的流量为 dkg/s,它是恒定的,自动装置能即刻在出口处切断米流,米流在出口处速度很小可视为零若切断米流后,盛米容器中静止的那部分米的质量为 m1kg,空中还在下落米的质量为 m2kg,则设落到已静止的米堆(m 1)上的一小层米的质量为△m在△t 时间内△m=d△t以△m 为研究对象,设其落到米堆上之前的速度为 v ,经△t 时间静止,其受力情况如图vFv△t煤层出口开关台秤图 2示F△mgv图 3 2示,由动量定理得:(F-△mg)△t=△mv 即 F=dv+d△tg 设米从出口处落到米表面所用的时间为 t,由于 m2=dt,v=gt(阻力不计) 可得:dv=m 2g 即 F=m2g+△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 F=-F´,称米机的读数应为:M=N/g=(m 1g+F´)/g=m1+m2+△m 可见,称米机的读数包含了静止在袋中的米堆 m1,也包含了尚在空中的下落的米流m2,还包含了刚落到米堆上的一小部分米层△m,即自动称米机是准确的,不存在谁不划算的问题,双方说的都不对。
例题 3: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 ,经一加速电压为 800kv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为 1mA 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量 e=1.6×10-19C,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多少?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 L 和 4L 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 n1和 n2则n1:n 2为多少?解析:(1)由电流的定义式 I=Q/t 得,每秒打到靶上的电荷量 Q=It=1×10-3C因此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 n=Q/e=1×10-3/1.6×10-19=6.25×1015(2)设质子源到靶子之间均匀的加速电场场强为 E,则在相距 L 和 4L 两处,与质子源的电势差分别为 U1=EL,U 2=4EL,设质子通过这两处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由电场力做功与电荷动能变化关系,可得:qU 1=1/2mv12, qU2=1/2mv22 故 v2=2 v1在这两处各取极短的相等的一段长度,可认为其间速度大小不变,因此有:v 1t1= v2t2 且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任意一个截面的电荷量是相同的,即电流强度相等。
因此在这两处极短长度的质子流中含有的质子数,与其电荷量成正比,与通过这两处的时间成正比,所以有:n 1:n 2=Q1:Q 2=t1:t 2= v2:v 1=2“微元法”是研究物理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分析方法,通过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它是把研究对象分割为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或把物理过程分解成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然后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加以研究,通过对所抽取的这一部分的研究,就可以认知整体或全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它实质就是“从复合到单一,再从单一到复合”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20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