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2020).doc
108页附件1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1〕说 明 书组织 大 兴 安 岭 地 区 行 政 公 署编 制: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4月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人与编制人员院 长:王洪和副 院 长 兼 总 规 划 师:赵景海参谋总工程师、工程审核人:李之春规划一所所长、副总规划师:陆 彤:刘东亮、荣玥芳:刘东亮荣玥芳戴利人 刁爱平编 制 人 员:陆 彤 马 和 荣玥芳 刘东亮 刁爱平 戴利人 孙 异 孙英博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建设局负责人与编制人员局 长:张唯东副 局 长:李保林规划管理科科长:杨晓晨规划管理科科员:胡增宇前 言受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委托,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8月承接了?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1〕?编制任务,同时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程编制工作组2003年8月下旬,编制组全体成员赴大兴安岭地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调研工作深入到大兴安岭地区3县4区和4个独立林业局。
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各县区局建设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感谢!经过工程组全体成员紧张的工作,提出了?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阶段性成果,于2004年3月与6月两次向大兴安岭地区地林直主要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了汇报,会上听取了与会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本次规划除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制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外,还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的特殊情况,就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一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林业开展方向研究,再就是区域管理体制问题研究本次规划重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和城市开展等方面的10个内容,具体如下:1.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林业替代产业研究3.城市功能重新定位4.确定城镇体系结构5.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生物多样性恢复6.旅游产业开展战略研究7.区域根底设施系统研究8.区域综合防灾系统研究9.区域社会设施系统研究10.区域管理体制研究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和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均非常重视本规划,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希望就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更好地指导大兴安岭地区城市建设由于时间较紧,一些情况又错综复杂,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多提珍贵意见。
目 录前 言第一章 区域根本情况 1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一〕自然条件 1〔二〕自然资源 1二、社会经济开展概况 2〔一〕社会开展概况 2〔二〕经济开展概况 3〔三〕区域交通开展概况 3三、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开发历史沿革 3第二章 规划总那么 6一、规划期限、背景及范围 6〔一〕规划期限 6〔二〕规划背景 6〔三〕规划范围 7二、规划目的及原那么 7〔一〕规划目的 7〔二〕规划原那么 7三、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指导思想 8四、规划方法 8第三章 区域社会经济开展背景分析 9一、区域开展优势条件分析 9二、区域开展制约因素分析 10第四章 大兴安岭地区城镇开展战略 12一、区域开展战略 12〔一〕社会经济开展目标 12〔二〕产业开展战略设想 13二、城镇开展战略 15三、城镇经济区 16〔一〕城镇经济区划分原那么 16〔二〕城镇经济区的划分 17第五章 区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18一、区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 18二、区域总人口预测 18〔一〕人口开展历史特点 18〔二〕全区人口开展趋势预测 20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20〔一〕城镇化开展目标 20〔二〕城镇化战略对策 20第六章 区域城镇体系开展战略 22一、区域城镇体系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22〔一〕职能结构现状 22〔二〕等级规模结构现状 22〔三〕空间结构现状特征 23〔四〕区域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24二、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4〔一〕等级结构优化原那么 24〔二〕等级规模结构变化趋势 24〔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5三、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25〔一〕城镇职能规划思路 25〔二〕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26四、城镇体系空间规划 27〔一〕区域空间开展模式的选择 27〔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8〔三〕城镇体系空间协作 28五、行政区划调整 28六、林场撤并调整 29〔一〕林场撤并现状情况 29〔二〕林场撤并存在的问题 29〔三〕林场撤并调整 30七、城镇建设用地协调规划 32〔一〕城镇建设用地现状特征 32〔二〕城镇用地控制原那么 32〔三〕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33第七章 区域根底设施规划 35一、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5〔一〕区域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35〔二〕区域交通运输开展目标 36〔三〕区域交通体系规划 36二、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37〔一〕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37〔二〕存在的问题 38〔三〕用水量预测 39〔四〕水资源利用规划 39三、区域电力系统规划 40〔一〕区域供电现状 40〔二〕区域供电规划 41四、区域电信及信息网络工程规划 45〔一〕电信及信息网络工程现状 45〔二〕电信及电信网络工程规划 46五、区域播送、电视系统规划 48〔一〕播送电视工程现状 48〔二〕播送电视工程规划 49六、区域邮政设施工程规划 50〔一〕邮政设施工程现状 50〔二〕邮政设施工程规划 50七、区域综合防灾系统规划 51〔一〕区域防洪工程规划 51〔二〕区域消防规划 53〔三〕区域气象防灾规划 56〔三〕区域人防规划 57第八章 区域社会设施规划 58一、教育开展规划 58〔一〕全区教育现状 58〔二〕全区教育现状存在问题 58〔三〕全区教育开展的根本原那么 59〔四〕全区教育事业开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59〔五〕对策和具体措施 60二、科技开展规划 61〔一〕现状及问题 61〔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那么 61〔三〕开展目标 61〔四〕重点任务 61三、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62〔一〕全区文体设施现状 62〔二〕全区文体设施开展规划 64四、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64〔一〕设施现状 64〔二〕医疗设施规划 65五、社区根底设施规划 66〔一〕现状情况 66〔二〕开展规划 66第九章 区域与城镇环境保护规划 67一、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7〔一〕水环境 67〔二〕大气环境 68〔三〕噪声环境 69〔四〕固废情况 69二、环境保护规划 69〔一〕规划目标 69〔二〕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69〔三〕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70第十章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2一、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72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73三、生态功能区划分 74〔一〕区域生态功能区划 74〔二〕重要生态功能区 75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6第十一章 旅游开展规划 80一、旅游开展概况 80二、旅游资源评价 80三、旅游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81四、旅游业开展战略 82〔一〕产业定位:从先导产业到支柱产业 82〔二〕地域分工:中国的北极、黑龙江的源头 82〔三〕战略布局 82〔四〕开展次序 83五、旅游功能区划 83六、主要旅游产品规划 85〔一〕旅游产品定位 85〔二〕旅游产品开发方案 85七、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85〔一〕旅游线路开展目标 85〔二〕旅游线路设计 85八、旅游开展支撑体系 86第十二章 区域文物保护规划 87一、全区文物单位现状 87二、规划原那么 87三、保护措施 87四、保护开发利用开展规划 88〔一〕近期规划 88〔二〕远期规划 88第十三章 区域近期建设规划 89一、总体目标 89二、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89三、水资源利用规划 90四、供电工程规划 90五、电信及信息网络工程规划 90六、播送电视工程规划 90七、区域综合防灾规划 90八、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92九、区域社会设施规划 92〔一〕教育开展规划 92〔二〕科技开展规划 93〔三〕文体设施规划 93〔四〕医疗设施规划 93〔五〕社区根底设施规划 93第十四章 区域开展协调与管治 95一、生态敏感地区 95二、“县局同城〞地区 95三、加漠城镇聚合轴 96第十五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 97第一章 区域根本情况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一〕自然条件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市,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
地理座标北纬50°05′~53°34′,东经121°41′~127°10′,南北长365km,东西宽335km,全区总面积8.35万km2森林总面积6.52万km2,占全国的4.1%,活立木蓄积量5.27亿m3,占全国蓄积量4.2%,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大兴安岭地区气候独特,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昼长夜短温差大;冬季夜长昼短,时有奇寒年平均气温漠河和呼中等北部地区在-4.4~-3.9℃,其它地区在-2.8~-0.8℃全区平均年日照时数2416左右,年≥10℃有效积温1530~2090℃年无霜期平均为99天,冰冻期180~200天,年均降雨量485.5mm,集中在6~8月间流域面积在1000 km2以上河流有28条,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河流有115条境内较大河流有呼玛河、额木尔河、盘古河、西尔根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那都里河等,中俄界江长791.7km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处于根河与嫩江两条地震大断裂带上,地势呈西高东低大兴安岭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构成全区平均海拔350m,大兴安岭最顶峰—大白山海拔1528.7m,最低点呼玛县四合屯海拔180m。
〔二〕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42种,有煤、铁、金等矿产地571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4种,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5种2.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56.4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36亿m3水能蕴藏量86万kw,居全省第二境内较大河流有:呼玛河、额木尔河、盘古河、西尔根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那都里河等,国际河流有黑龙江,省内地区间界河有嫩江3.土地资源全区土地面积8.35万km2,其中各类耕地72.53 km2,各类林地7.15万km2,各类牧草地174.67 km2,居民类及工矿用地443.47 km2,各类交通用地180.53 km2,另有一局部未利用土地4.植物资源大兴安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本地区自然植被类型为泛北极植物区系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区域有木本植物100种,其中乔木28种全区已普查出维管束野生植物92科371属9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占60%5.动物资源大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