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27通过文学作品欣赏.doc
7页C27 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乡镇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劳动人民为伟大目标而奋斗的美,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 ”由此可见,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文学作品(包括幼儿文学作品)的美主要包括三方面:自然美、人性美、艺术美等,幼儿年龄小,欣赏水平较低且较粗浅,如何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到这些美呢?我在教育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大自然中美好景象的一种美文学作品的内容很丰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表现大自然美好风光和事物的文学作品:如四季的景象、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描写等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最感兴趣,于是我选择了《尾巴歌》 、 《阳光》等作品让幼儿欣赏 《尾巴歌》(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它是根据动物的特点,采用对比的手法和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而成的一首幼儿易理解、接受的儿歌,如儿歌中有长长尾巴的猴子、短短尾巴的兔子等,内容具体形象,典型特征突出,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喜爱之情。
《阳光》 (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 ,在溪上跳着/阳光,在妈妈眼睛里闪着)整篇诗歌句式简练,自然清新,每句开头重复“阳光”一词,便于幼儿很快理解和掌握,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小读者进入诗的意境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对于中大班幼儿,他们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我选择内容时增加了一些古诗,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它短小精悍,却包含诸多的内容,不但生动真实地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情景——人们酣睡不起,鸟儿欢鸣不停,也描写了春天气候的温和,春景的美好 “处处”二字,更是写照了春光满眼如此一幅明了的春晓图,无不露出春之可喜可爱,让人油然而生“爱春”之情,更激励我们爱惜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在引导幼儿欣赏之前,我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如花开了,树、草发芽了,气温变暖和了,人好像睡不醒的样子,在家、在幼儿园、公园等地方都听得见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叫声等,并借助图片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感知雨后花落的情景,让幼儿头脑里形成一幅图画,清晰地再现初春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象,感受这种自然美,从而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无比喜爱之情。
儿童诗《我是三军总司令》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用小鸟、小龟、小鱼的形象分别去象征军队的飞机、坦克和军舰,为幼儿创造出一个军事活动的游戏天地通过这首诗歌的欣赏教学,将有助于幼儿增长军事知识,培养他们热爱解放军和勇敢大胆的精神类似的作品有《蹦蹦跳》 、 《变色房子》 、 《春风》等作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分析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事物,学会欣赏作品的情景,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从而也能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的意识二、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美人性美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的是非观念往往是只限于谁好谁坏、谁对谁错等一些评判上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应着重从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等方面入手,选择有代表性的塑造形象较典型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人性美的内容,分清其真、善、美与假、恶、丑,即不仅仅知道谁好谁坏,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好在哪、对在何处,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学习这些美好的品质,摒弃丑恶、丑陋的东西,从而提高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加深对真、善、美的情感对小班幼儿,主要借助短小的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小鸡小鸭》通过讲述小鸡与小鸭在各自遇到困难,而又分别得到朋友的帮助,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友爱,互相帮助。
还有《送你一把伞》等等而对中大班幼儿来说,我选择一些著名的童话、散文和描写生活中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内容等如《白雪公主》这个故事语言生动、浅显易懂,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我们从故事中两个典型人物性格、行为、外貌特征等到各方面进行对比,让幼儿了解和理解“七个小矮人”的憨厚、勤劳、善良,皇后的凶残、无理、阴险毒辣从而憎恨象皇后那种表面善良而内心无比丑恶的坏人,喜欢像“七个小矮人”那种相貌不美心里善良的人提高幼儿对美的辨别能力,让幼儿知道真正的美是言行的统一,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良真诚又如《落叶》这篇散文,以“秋天叶落”这一普通的自然现象,却被作者赋予了人类温情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大树妈妈“精心养育了她的‘孩子’ ——小树叶, ”“孩子们”又用自己的全部的爱和思念回报 “大树妈妈” 这种渗透出来的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爱意,激发幼儿对美好生活,温馨亲情的向往和憧憬类似的作品还有《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育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刘胡兰的故事》通过描写刘胡兰勇敢地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培养幼儿敬爱革命英雄的情感;《西游记》等,通过对人性美的挖掘,帮助幼儿领悟人生道理,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情感意识,使幼儿朝美好的方面发展。
三、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对文学作品艺术美的欣赏,应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手法等方面来引导,这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但只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相应的方法,是可以收到较好教育效果的如儿童诗《月亮》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采用拟人的手法,选用了贴切的动词来表现月亮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到文学作品中,可以将不会说话的东西,想象成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想问题比如:树梢是:“挂”月亮,躺在鸟巢的小鸟便觉得月亮很近,跟它好池塘是“漂”月亮的倒影,池塘的青蛙以为月亮近,跟它好脸盆是“盛”月亮,宝宝便觉悟得月亮来到身边,跟他好采用重复的结构形式,用幼儿的眼睛去描述月夜,用幼儿的心灵去体会月亮存在的欢乐,充满了美丽的想象,处处洋溢美的欢乐,开朗的感情色彩又如《我给老师画像》采用比喻等手法,将老师的脸比着红红的苹果,将老师的眼睛比着金灿灿的太阳,老师的嘴巴比成翘着角的两支水果糖,让幼儿知道文学作品中可将一种事物想象成为另一种事物等,通过引导幼儿欣赏不同手法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加喜欢。
儿歌中还运用了“红红的” “金灿灿的” 、 “翘着”等词语,把事物描述得更生动、更形象,让人从中感受到美再如诗歌《春天》 ,作者用相同的结构形式,比喻的手法,分三节把春天写成不同的“书” ,从“色彩” 、 “动作” 、 “声响”来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景象:色彩——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 /白的梨花……动作——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声响——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嗒/燕子唧唧唧 /青蛙呱呱呱……它是一首孩子眼里的春之歌这支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这也便于幼儿仿编诗歌,要我们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去赞美生活美好的东西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一个作品往往包含了自然美、人性美、艺术美这三方面在学习时应相互渗透,不能绝然分开,欣赏文学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幼儿审美的能力,充分发挥作品的教育力量如《秋的画报》 (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吹进果林里/在翻动着/彩色的画报) ,这首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运用了许多重叠词,诗歌中也隐藏着丰收的秋天离不开辛勤的劳动这一哲理我在引导幼儿欣赏时,不仅仅引导幼儿从词语“黄澄澄” 、 “红通通” 、 “金灿灿” 、 “亮晶晶”这些表现颜色的词语中,了解到词语韵味仿佛使我们又嗅到了香喷喷的味道,一景、一页, “彩色的画报”给人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还让他们了解到,秋天是色彩斑斓收获的季节,领略到秋天丰收与辛勤劳动分不开,体会了的喜悦丰收和秋天的美丽在欣赏时,若都是这样有机结合全面了解,让幼儿感觉到作品的自然美,感受到作品的人性美,感知到作品的艺术美,那么,他们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虽然年龄小,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水平很低、较粗浅,但若教师加以适当地引导,幼儿也可以较好地掌握幼儿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唤起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发自内心的美感,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欣赏,提高审美的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情趣,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教师也可以借助引导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让幼儿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净化、美化我们的社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