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诗经唐风椒聊》.doc
5页标题:评注《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① ,蕃衍盈升 ②彼其之子 ③,硕大无朋④椒聊且 ⑤,远条且⑥椒聊之实,蕃衍盈匊⑦彼其之子,硕大且笃⑧ 椒聊且,远条且注:① 椒(jiāo 花椒树芸香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数羽状复叶,果实作调味料,并可提芳香油入药种子可榨油,叶制农药古人用椒比喻妇人多子女聊:本义为耳鸣此处为语助词,无实义一说:聚”说文》聊,耳鸣也实:果实,子实毛《传》椒聊,椒也郑《笺》椒之性芬香而少实,今一梂(qiú 栎实)之实,蕃衍满升,非其常也尔雅释木》木毁,大椒郭璞注: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木毁陆玑《草木疏》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尖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秦椒,大椒,木毁[集解] 秦椒,最易蕃衍其叶对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细花五月结实,生青熟红,大于蜀椒,其目亦不及蜀椒目光黑也例:唐 杜牧《阿房宫赋》焚椒兰也礼记祭统》草木之实注 :菱芡榛栗之属诗 周颂载芟》实函斯活笺: 种子也明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部》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② 蕃衍( fányǎn 即繁衍滋生众多升:量具名斗的十分之一即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说文》蕃,草茂也段玉裁注:左氏传》曰:其必蕃昌小尔雅》两匊谓之升说文》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按,十合也朱熹《集传》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说文》衍,水朝宗于海貌也又“盈,满器也广雅》盈,满也礼记 祭义》乐主其盈注:盈,犹满也例:荀子 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③ 彼:指示代词,那其(jì)语助词,用在指示代词 “彼” 之后,无实义之子:子也郑《笺》之子,子也谓桓叔也国庆素材尔雅 释训》之子,子也子,古代男子,亦可称女子说文》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几上也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广韵》子,子息礼记哀公问》子也者,亲之后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合也汉书杜钦传》子者,父之阴也荀子》干、越、夷、貉之子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④ 硕大:壮大,身材魁梧朋:并,比毛《传》朋,比也郑《笺》硕,谓壮佼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也王先谦《集疏》依《传》义,唯言硕大无比,似未指其貌与德也⑤ 且(jū)句末语气词或云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郑《笺》椒之气日益远长,似桓叔之德弥广博⑥ 远:距离远。
条:长一说:枝条远条:长枝条,枝条长毛《传》条,长也说文》条,小枝也广雅释言》条,枝也王先谦 《集疏》诗人言此椒聊之香气日盛,惜其尚在远枝耳⑦ 匊(jū) 古代量度单位,满二升一说:两手和捧毛《传》两手曰匊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古量二升曰匊,匊大于升陆德明《经典释文》匊,本又作‘掬’⑧ 笃(dǔ )厚,忠厚诚实毛《传》笃,厚也说文》笃,马行顿迟也简评:对于本诗,古今人的看法甚有分歧诗序》以为:椒聊》刺晋昭公也 psd 素材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此说遵之者甚多,影响也很大但其立意所指,诗中无据,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朱熹《诗集传》谓本诗: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则硕大而无朋矣椒聊且,远条且,叹其枝远而实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为沃也看来,朱子仅仅是对诗歌作了一点分析至于其立意所指,既不同意《序》说,自己又无新的观点,慎重其间,只好说“此不知其所指”今人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认为:椒聊》喻多子,欣妇女之宜子也此说一改古人风气,使本诗另辟一解且基本合乎诗意,对后人多有启迪高亨先生不同意闻一多先生的说法,但在平民化”说诗方向上,与闻先生无异其《诗经今注》断定:这首诗是赞美一个男子。
袁梅先生《诗经译注》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是与劳动观念联系在一起的青年男子选择的爱人是体格强壮的姑娘该说与闻先生的说法稍有差异,然而在赞美女人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无怪乎有人也认为本诗是赞美一个妇人”此说又与高先生的说法相左当代《中国文学大词典》赞同闻先生的看法诗经百科辞典》认为本诗:写一位高大健壮的姑娘,引起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兴趣,正在追求她至于是单相思呢?还是热恋之中呢?见到椒聊而联想起姑娘呢?还是姑娘和椒聊同时出现在小伙子眼前呢?那就不得而知了综观以上诸说,联系诗意,认为,本诗是一首寓意深邃的情诗赞美女性体格美的同时,表达了古人对于婚恋对象的审美标准诗作者似乎有许多不便明言的苦衷,都将它寄愚在对“椒聊”这个具体“ 喻体 ”歌咏之中了依笔者愚见,本诗最不便明言的就是年轻小伙子有关“性”实质上是生育” 冲动与想象了诗中作者以 “椒聊”比喻 “年轻而处于婚育年龄的姑娘”小伙子对她非常爱慕也非常符合当时人们对于婚姻对象的审美需要,硕大无朋”硕大且笃”身体强健结实而且性感,不但能够劳动,而且能够“多子”这是古代男子最满意的婚恋对象小伙子痴痴地想象着,结合以后,会像“椒聊”一样─藩衍盈升”蕃衍盈匊”进而子孙满堂;椒聊且,远条且” 后世不但人丁兴旺,而且枝庶众多,源源不断,万古流馨。
这就是古人对于婚姻的审美观念,与“多子多福”这样的心理相衔通的因为,古代简单低下的农业生产耕作时代,人”起决定因素的劳动元素人越多,对自然的征服程度越深故而古人一再的祈求“多子”这是当时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而要“ 多子”其恋爱的对象就必须能够“ 多生育”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能够“多生”尚不足以达到完美” 程度最好还要能够从事正常的甚至非正常的生产劳动” 要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其婚姻对象就必须“硕大无朋”硕大且笃”诗中抒情主人公所歌咏的这位女子,正好符合这个要求于是小伙子想到这么好的一个姑娘,倘若和自己结合以后,共同努力,好好生活,亦必将“藩衍盈升”蕃衍盈匊”甚而至于“椒聊且,远条且”但是对于这些内心的想法,又不好直接向姑娘明言,于是借“椒聊”以“咏其心声” 将“生育”与“性”想法掩藏在对具体的喻象”椒聊之实,藩衍盈升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歌咏之中诗里虽然有不便明言的苦衷”但是整篇诗歌却笼罩着一种“男女间的温馨与美好”诗中对女子硕大健壮的赞美,实际上也包含着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良好愿望这些,都反映了上古初民的婚姻观念、择偶标准对女子的要求,从一种功利的需求出发,与劳动、生活紧密相关。
人体美”标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这些基本的生活哲学,就是本诗所透露给我远古的信息诗歌在艺术上,区别于《诗经》其他篇章的全诗上二句和末二句“皆兴而比 ”只中间两句写人写人也极简略,只是简单地勾画出其体貌特征,此外并无赘言诗歌后面的兴与比”与诗歌前面的兴与比”相呼应,更加完美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所思所想一般情况下,诗经》里的比兴”只在章节的开头,引起下文或者有时也出现在句中、章中,说明所兴之“源”或者表明“ 喻体”并不占据诗歌的主体地位很少有像本诗这样“喧宾夺主” 既出现在章首,又出现在章末而真正的本体叙述,只占了两句,好像有点“本末倒置 ”然而,这正是本诗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把对人物的强烈的感情,大部分移寓于对“喻体 ”椒聊” 赞美之中如此,方不至于过于明目张胆,也能较为妥帖的表达诗人的心思;使所要伸张的苦衷”得到有效的表现,却不至于太过露骨,惹人苛责也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这样的艺术手法,才使本诗含蓄而隽永,委婉而多味,让人咀嚼不尽,回味不尽,联想不尽这样,更适合传达抒情主人公欲掩且欲露,欲露却还羞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以“咏物 ”代替“ 咏人 ”而“咏物”又是为“ 咏人”服务的艺术表现方法,最适宜于表达诸如本诗这样“欲隐还露” 含蓄不尽 ”思想感情了高泽言2001年3月2日星期五国庆图片素材 为你分享,下载图片 请访问 精美中秋节图片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