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1706300
  • 上传时间:2024-03-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民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建市以来,晋城市的民营经济总量曾创造了连续十五年不低于全省前三位的辉煌历史九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进行了以“关小改中建大”为主题的全面调整,发展速度放缓进入“十五”之后,随着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我市民营经济步入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现就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 基本情况(一)企业构成2006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44888个按性质分:集体企业1100个,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982个,私营企业6813个,港、澳、台资企业8个,其它企业35985个;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724个,工业企业5106个,建筑业957个,交通运输业14704个,批发零售业13099个,住宿餐饮业5733个,社会服务业3131个,其它1434个按规模分: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44418个,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355个,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72个,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24个,亿元以上企业19个,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福盛钢铁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到13.4亿元。

      二)产业构成按三次产业分,一产企业724个,占企业总数的1.6%;从业人员924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4%,增加值2.41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1.7%二产企业6063个,占企业总数的13.5%,从业人员222362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58.8%;增加值9.95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0.2%三产企业38101个,占企业总数的84.88%;从业人员14635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8.7%;增加值39.86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28.12%在二产企业中,煤炭、冶炼、铸造三大行业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4.2%其中:煤炭企业380个,年产原煤1748万吨,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4.7%;冶炼企业50个,年产生铁169万吨,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4.5%;铸造企业210个,年产各类管件87万吨,实现增加值1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农副产品加工业951个,主要产品有各类果品饮料、小杂粮、方便食品、食用植物油、醋等实现增加值7.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建材企业820个,主要产品有墙地砖、塑料管材、铝合金材料、水泥及预制件等实现增加值8.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8.7%。

      三)人员构成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7.8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42.9%;在现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1655人,占3%;高中(包括中专)文化程度23.4万人,占62.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3.2万人,占34.9%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379名,占0.4%;中级职称人员4182名,占1.1%,初级职称人员9459名,占2.5%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41.8亿元,同比增长26.95%,占到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8.9%; 二产增加值完成93.24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5.5%;农民人均从民营企业中直接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为1958元,比上年净增313元,占到全市农民人均新增部分的90%建市以来,民营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累计用于以工补农资金8.8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资金9.2亿元,用于农村教育事业资金3.45亿元,用于农村文化卫生事及公益事业建设资金3.22亿元二、主要工作及特点(一)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发展速度逐年攀升九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发展速度逐年下滑,到2001年增幅跌破两位数,仅有9.1%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

      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2004年,贯彻晋发[2004]15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由夏市长任组长的发展县域经济领导组和由郭市长任组长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组六个县(市、区)也分别成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如高平市拿出300万元建立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资金;阳城县从企业纳税县级留成部分中拿出20%,对上交税金1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进行了返还奖励;城区政府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等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全市民营经济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06年,民营经济增幅达到26.95%,比2001年快了17.85个百分点,超过了全省平均增幅两个百分点二)扎实推进结构调整,非煤产业长足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和市委、市政府构筑晋城经济“四梁八柱”的总体思路,我市民营经济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调产方针,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传统产业在整治改造中稳步提升。

      煤炭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其集中度、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冶铸企业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累计建成200立方以上高炉16座,在建的3座;建成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铸造企业39家特别是在煤炭行业整治、小高炉大面积关停的情况下,为保持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各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商业餐饮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煤化工、新材料、医药、电子、旅游、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2006年,非煤产业增幅达到40%以上,在全市民营经济中的比重达到近60%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在省、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的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一年来,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沪洽会、港洽会、晋城海外人才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各县(市、区)和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对接全年,民营企业共签定引资合同38项,引资额78亿元,签定引资协议、议向12项,引资额24亿。

      在所有引资合同协议中,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8项,其中亿元以上的引资项目19项,目前,高平市与南京雨润集团合作建设的200万头生猪屠宰及加工项目等10个项目落地建设在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的同时,先后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300名,6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2006年,出口交货值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17.5%四)全力实施“526”工程,规模企业迅速崛起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企业的带动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各大行业中精心筛选出85个成长性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重点企业和项目,编制了“526”工程建设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建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5个,5-10亿元的企业20个,1-5亿元企业60个围绕这一规划,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管理,积极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服务在建企业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证了“526”工程的顺利实施去年,85个企业共完成投资24.5亿元,三甲焦化一期年产30万吨白煤焦、丹阳橡胶万套波动式气床扩建、陵川县新建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熟料及余热发电项目一期工程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

      年营业收入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15家,比2000年增加60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家,比2000年增加14家五)积极建设服务体系,服务手段日益完善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要求,在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下,各级主管部门把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局重点抓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库、人才库、信息网络、行业协会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高平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阳城县成立楷桦陶资协会,沁水县组建了中小企业法律援助工作站,泽州成立了中小企业协会,陵川成立了民营经济联合会截止2006年底,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共铺开创业、信息网络、职工培训、行业协会、诚信建设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1项,总投资1272万元,已完成投资387.3万元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区域特色初步显现近年来,各县(市、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广泛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高平市立足建设全国百强县(市),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去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推广了该市的经验泽州县按照稳定地下、发展地上的指导方针,全力以赴抓调产取得明显成效;阳城县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发展陶瓷产业上迈出较大步伐;城区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发展战略,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沁水县坚持“民营立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三策并举,靠资源优势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扩张;陵川县强抓“两区”开发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等项目开发上取得较大突破;开发区立足招大商、引大资,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存在问题我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势头是好的,特别是进入“十五”之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但是,与吕梁、长治、临汾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6年,民营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七位,增幅排全省第五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全力以赴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客观地讲,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思想观念在不断转变,对民营经济的不公平待遇在逐渐消除,外部环境在日益改善但是,与先进市相比,与我们过去抓乡镇企业发展时相比,各级各部门在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与先进地区有差距从舆论导向上来讲,这些年来,抓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呼声多,抓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小项目呼声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从政策的支持力度来看,出台的政策多,落实到位的少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但相当一部分实质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比如建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问题,国家有法律规定,省、市、县有文件要求,但到目前为止,除高平、阳城外,其它县区都没有落实到位。

      政策好落实难直接影响了基层群众的创业积极性此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服务意识差、效率低、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调整产业结构历来是各级政府为之努力的重点,这些年来,我市在煤化工,旅游文化、高兴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迈出较大步伐,调产成效显而易见但是煤炭行业一枝独秀的发展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国际国内能源原材料市场阶段性需求扩张造成的价格虚高而拉动起来的,因而具有虚拟性、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以规模小、浪费大、装备差、分布散、增长方式粗放为特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大幅萎缩十五”期间,全市先后关闭 “十五小”企业2353家,其中,小煤矿、小冶炼、小铸造就关闭了1088家,煤、铁产量逐年下滑2006年,煤炭产量同比下降了28.33%,生铁产量同比下降了44.77%仅此两项就影响产值40多亿元,影响增幅近10个百分点按照国家关于2007年关闭200立方以下高炉的政策要求,我市的冶炼及相关的铸造、采矿、运输等行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