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18.文达理通修正为本.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1840386
  • 上传时间:2017-10-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达理通,修正为本——《古兰》译文正误比较初探张承迁 2011/11/18《古兰经》是流传于世的唯一的一部天启原典, 《古兰经》是伊斯兰信仰的根本由于启示告诉人们它是“没有任何偏差的阿拉伯文的《古兰》 ”(古兰经:39:28 ) ,所以在历史上,为了保持这部原典的纯正,绝大多数伊玛目和伊斯兰学者,都不主张将其译成其他文字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这在客观上却阻碍了伊斯兰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到了哈乃菲派的创始人,伊玛目艾布·哈尼法时代(西历 699—767 年) ,在他的主张下,部分《古兰经》节文才被译成波斯语同时,他还大胆地主张,如果用原文诵读《古兰经》有困难,可以诵读译文这在那个时代确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如今身处 21 世纪某些人,仍然视阿拉伯千年前的观念为圭皋,反对人们用本民族语言诵读《古兰》 ,致使教门不彰 《古兰经》翻译真正意义上的解禁,发生在 20 世纪初叶这主要是西方学者出于学术上或反伊的需要,已经翻译在先 ;其次伊斯兰国家的伊玛目、学者也意识到,禁锢是妨碍伊斯兰发展的,也不符合“我派遣你只是对全世界的一种慈惠 ”(古兰经:21 :107 )的启示精神以此发端,《古兰经》译本不断出新,截至目前,据统计全世界已有 130 种,所使用的译文文字已达70 余种。

      具体到中国,汉译本也达 20 余种之多这无疑为穆斯林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古兰经》汉译本,应该说意译上出入不大,版本各有千秋但不容忽视的是,包括被认定为权威版本的,发行量最大的马坚译本在内,在有的译文仍存有原则误译,至今未被加以纠正早在上世纪 40 年代,哈德成阿訇曾说过: “我们只能陆陆续续地有较好的译本,有更好的译本,但是我们不能有标准的译本 ”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在肯定马坚先生功绩的同时,也有必要指出其误译之处,以便使《古兰经》汉语译本更加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正如谢锡恩在《可兰汉译附传》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的那样:“治水者先浚其源,植木者先培其本,源清则流远,本固则枝荣” 这也是本文探讨的目的所在伊斯兰信仰是建立在真主独一存在基础上的信仰对伊斯兰信仰的任何理论阐释都必须遵循《古兰》的教导:我们唯独崇拜你,并只求你祐助 (《古兰》1:4)这也是正确理解和翻译《古兰》启示经文的一条基本原则穆斯林除真主之外不承认任何被造权威,不允许举伴任何与真主同等或相类的崇拜对象因为《古兰》教导我们:我成对地创造一切,以便你们思考 (《古兰》51:49)宇宙之内一切被造物(包括人类)都是相对的存在,只能产生相对正确的认识。

      因此,人间的任何理论、说教和作为,都要放在《古兰》启示的原则指导下加以考量与验证如果盲目跟随人间权威,随时都有误入歧途的危险这也是穆斯林为什么要在每次礼拜中都要诵读《古兰》首章提示的内容:求你引导我们在正道上——你曾施恩于他们的,不是被恼怒的、也不是走入歧途者的道路 (《古兰》1:5-7)一、 2011 年 9 月,在意大利的格兰萨索地下 1400 米的国家试验室里, “奥佩拉”项目的研究人员通过一套装置,发现中微子的运行速度比光速快 60 纳秒(一纳秒等于 10 亿分之一秒) ,也就是说,中微子比光每秒钟多跑 6000 米这是他们在过去两年里观测的第16000 次“超光速”现象这一发现,毫无疑问对爱因斯坦的权威理论构成了严重挑战(爱因斯坦认为宇宙间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每秒 30 万公里的光速) 但是,科学家解释, “中微子运行速度超过光速”的发现,并不影响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因为人类的认识是在真主的指引下一步步迈向新的高度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事业才循序渐进,不断向前发展也就是说,人类的渺小决定了人对真理的追求和为主道的奋斗只能在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却永远也完不成。

      所谓修成正果,只是个人在认识上达到了个人的极限,绝不能阻止别人对自己的超越,而后人的每一次超越也无非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如果我们把爱因斯坦比作科学界的“筛海” (长老) ,那么,他跟世界上所有的“筛海”一样,都是具有局限性的人间权威,以此观之,爱因斯坦的观点被人否定,又有什么奇怪的吗?在我们穆斯林群体中,也有许多来自“筛海”的说法,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实践中非常误事比如:说真主有 99 个尊名,据说,这样的数字结论是来自于《古兰》 ,可遍查《古兰》 ,其中的第 23、65、77、90、98、99 等尊名却找不到出处为此,我请教过阿拉伯语博士、教授和著名阿訇,并托请留学生询问也门和沙特的长老,始终也没有得到圆满的答复所以我在《古兰经译注》的“索引”里标出这些空位,希望读者帮助查找现在这本《译注》已赠阅近三万册,仍鲜有人正面回应我这个问题,倒是引来一些不愿透露姓名之人的无端揣测,好像我压根儿就不该提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好像就揭了哪个“筛海” “大师”的疮疤似的,令人不可理解,穆斯林内部的“皇帝的新装”现象,不知要演到何时,才能结束二、 我们在《古兰》理解上出现差错,多半是与对《古兰》字、词、句、段的中文错译有关,翻译上出现错误并不奇怪,而最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知错不改!因为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认识层次上的问题,有受时代的局限性影响,有工具书的缺乏,还有个人信仰的笃诚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角度,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我们在翻译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历史上很多经书是用经堂语翻译的,而经堂语的最大缺点就是词汇太少,很多词义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妨碍人们对经典的理解比如“拽勒布”这个字,在背“帅勒夫” (词法)上被认为是“打”的意思,但在阿语词典里,这个字是多义的,不仅仅是“打” ;再说,中国文字里“打”的用法也非常复杂 “打的”是雇车的意思;“打烊”是关门停业的意思;“打场”是在场院给粮食脱粒的意思;“打食”是找吃的东西;“打尖”是在旅途中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若是在地里干活儿,那就是掐去农作物的顶尖,促其分蘖或阻断生长;“打眼”是钻孔,若用在买卖交易中就是上当受骗的意思了;“打发”是派出或取消的意思;“打道回府”则是开路回家的意思说到这里,我想起杨仲明阿訇的《古兰经大义》译本里的 20 章,叙述有关穆萨历史的译文:而为彼打道在海,干者焉!尔不惧逮,亦不怕 (20:77)再看马坚先生的译文:你为他们在海上开辟一条旱道,你不要怕追兵出,也不要怕淹死 (20:77)而李静远的译文则是:为他们在海上寻找一条道路,不要怕追击,也不要恐惧20:77)其实,在《古兰》原文里, “台合沙”这个词并没有“淹死”的意思可马坚先生的译文硬是在这里造出一个“淹死” 。

      对这样明显的错误,我们那些学阿语的人从来不较真,眼看着群众被误导,内心却想的是“大师还能错吗?即便错了,也应是由他负责啊!”这不是爱戴马坚先生的态度,更不是维护原典正确性的行为,因为翻译首先讲究就是“信、达”二字信者,不误也;达者,精确也有点历史地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红海北部的西奈半岛和埃及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1859-1869 年由法国人勒赛普私人募捐开凿苏伊士运河后,半岛才与大陆分开先知穆萨当年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时,那里的北面还有一个大苦湖据《旧约》出埃及记,穆萨带领的人是 60 万,数字肯定是夸大了,而《旧约》所绘地图上是从蓝赛经歌删到西奈,因为经过篡改这不足为信叙利亚的哈利勒博士编纂的《古兰经地图集》 (马成才译,宁夏自治区伊协编印)中说,穆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从欧尤尼穆萨角到达西奈图尔的这里要交待清楚的是:穆萨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路,当年穆萨失手打死了埃及人,从卢克索王宫逃亡到麦德彦走的路线是:从欧尤尼角出发,经过西奈图尔山,绕过亚喀巴湾,才到达麦德彦(米甸)的穆萨在麦德彦(米甸)生活了九年后,带着妻子到西奈图尔山接受启示奉命回到卢克索去劝化法老法老不但拒绝教导,反而加剧迫害以色列人,为此,穆萨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

      从这段历史来看,这条路线穆萨来回已走过两次,所以心里是很清楚的在欧尤尼角,穆萨突然遇到海水,真主命他开辟一条道路走过去,而接踵追来的法老则遇涨潮被淹死这件事在我们内部被传为奇迹其实,这条路先知穆萨已经来回走过两次那么人间有没有奇迹呢?完全可能有但我们不能凭空想象由于伊斯兰是大力提倡理智的教道,所以我们不能将信仰完全建立于“奇迹”之上,而更应该建立于理智与知识之上 《古兰经》启示:“有知识的人和没有知识的人相等吗?只有理解的人才能记取 ”(39:9)如果按照常人的想法,穆萨当初要是不打死人,一直在宫廷长大,然后搞一次宫廷政变,那不是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吗?为什么真主却非要安排他去麦德彦(米甸)牧羊九年才回到西奈图尔山接受启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任何人的成长,即使贵为先知使者,也必须经历各种考验才能最终走向成熟先知穆罕默德为什么在四十岁才开始接受启示?如果按照我们一些人的想法,20 岁接受启示不是更好吗?——都是用凭空想象的方法看问题如果把先知都说的神乎其神,我们还学得了吗?过去有种说法,先知接受启示之前的一切是不被尊奉的,这是过去长老的看法;事实是,即使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启示以前的所作所为,及其优秀的人品也是我们学习不完的。

      试想今天,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多少人说实话?当年的阿拉伯社会是非常糟糕的,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信誉,可是先知穆罕默德却赢得了“诚实者”的美誉他相貌堂堂,体魄魁梧,心地善良,家族显贵却接受比他长 15 岁孀妇海迪泽的求婚,而且共同生活 25 年,直到海迪泽病逝婚后他将夫妇的共同财产,不是用于自己享受,而是尽量施舍给邻里亲朋以改变社会风气当他明白只依靠生活富裕并不能促进道德行为的转变时,他才以静坐思考的方式,寻找拯救之道,由此才蒙得真主的启示得到启示之前的穆罕默德,是属于“哈尼夫”一类的人,即反传统而不拜偶像的人他的诚实、善良,低调、平等的处世哲学,以及忧国忧民的胸怀,不是常人所企及的《古兰》启示的翻译是关系到人的信仰的根本问题在《古兰》启示的翻译上如果也凭空想象看问题,那就会把信仰者引向岐路我不是苛求我们的前辈,但他们的译文的确有局限性,有些文字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尊重他们的成就,而将他们的错误也当作神圣遗产一代代传下去所谓白纸黑字不就是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吗?有了错误,为什么就不能改呢?须知,我们面对的是天启《古兰》的权威,而不是人的权威三、我再引一节错误译文,请读者仔细分析一下,我这是在小题大做吗?1、马坚先生的译文:真主引导谁,谁遵循正道;真主使谁迷误,谁是亏折的。

      (7:178)2、刘锦标先生的译文:凡得造物主默导之者,则他必得中正之道;凡伊弃之迷误者,都是些亏了本的人7:178)3、杨仲明阿訇的译文:主导者:则其导;迷者:则此等即赔者 (7:178)4、李静远的译文:谁蒙安拉的引导,谁就是在正道上;凡走入歧途的,都是那自损的人 (7:178)首先说“段鲁”这个词,它有迷误、遗弃、走入歧途等意思因为它前面还有一个词“亚乌” ,文法上作为代名词的归词,应与前面的主词相适应;另外,它还有第三人称“他”、 “它” 、 “其” 、 “那” 、 “伊”等意思人类走入歧途是自己的选择,是在真主的意欲之中;但绝不能译为真主使他迷误因为真主是导人于正道的,怎么能使人迷误呢?“安拉是信仰人们的保护者,他从黑暗把他们带入光明;那些不信仰的人,他们的保护者是恶魔,他使他们走出光明进入黑暗 ”(《古兰》2:257)真主还命令使者先知重申:“你说:世人哪!出自你们养主的真理确已来到你们,无论谁接受引导,只是他自身获得引导无论谁走入歧途,那迷误也在他自身我不是你们的管理者 ”(《古兰》10:108)这两节启示正是不能违背的原则,如果译为真主使其迷误,那么后世的清算如何解释?真主决定的事谁还能改变得了,那么宣传劝告还有何意义?是译文上的理解错误,把我们自己陷入矛盾之中。

      惰性导致人们往往不求甚解,结果是不能缜密如果我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