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子与第欧根尼处世观的比较研究.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346454
  • 上传时间:2018-08-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5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庄子与第欧根尼处世观的比较研究景文文庄子与第欧根尼虽然一个在中国,一个远在希腊,两个古代文明相距甚远,彼此之间毫无直接的文化交流与思想联系,但历史却偏偏在公元前四到公元前三世纪诞生这两个同样相似的产物庄子和第欧根尼都反对现世的统治,提倡过简朴和禁欲的生活,以平常心去看待世事;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他们又有很多不同点,他们都鄙视并抨击现世,但其所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同从宏观角度说,庄子与第欧根尼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是那一时代的时代精神体现,虽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庄子与第欧根尼消极遁世、逃避现实社会的处世态度虽然不是我们所推崇的,但是他们的处世思想在他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期是真正的智者的生存之道,目前我们的社会也处于一个转型期,他们的有些消极的处世思想在现实中是需要我们规避和批判的,但也有些处世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一、庄子的处世观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大约生活在公元前四到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思想家,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深刻的理解,庄子一生乏意仕途,穷困潦倒因此对现实社会特别不满,但庄子又找不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只能对现实采取逃避态度,只能用其灵活善辩的口才,怪诞犀利的措辞,抒发他内心中渴望离世异俗的与世抗争思想和狂洋自由的精神世界。

      一)顺世、从俗的处世态度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大多提出的都是积极的救世的主张,而庄子别出心裁,并不主张救世,而是找到一种在乱世如何安身立命的方式,他认为,人处于纷乱的世道,最主要的是保全自己的真性,这在庄子的著作中又称为养生,也即如何提升道德境界来救赎自己的一种哲学庄子对现实的社会及其不满,他对现实社会很失望、不满甚至是厌倦,所以他采取了避世的态度然而庄子的避世并不是在逃避人世和现实,而是在逃避政治庄子早年做官做到漆园吏,也许是做官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和腐朽,辞官之后便再也不愿意与统治者合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 “楚威王听说庄子十分圣贤,便拿重金邀请他做丞相但庄子对使者说道:金钱和权贵都是令人垂涎的但是你没有看2 到那些用来祭祀的牛么?养了多年之后依然难逃一死,曾经的锦衣玉食在此却抵不过一只逍遥自在的猪,同样是无人喂养你不要再打扰我了我宁可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猪,也不想因为政治而深陷牢笼之中 ”[1]对于世俗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庄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仁义等道德规范早已沦丧为统治者掩饰自己道德沦丧和用以控制人民的工具庄子并非反对仁义本身,而是批判被统治者歪曲和盗用了的仁义《庄子·胠箧》中提出: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2]意思是,偷钩的要被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却成为了诸侯,反映了统治阶级的不合理因而在《庄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俩种似乎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揭露统治者仁义的虚伪,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宣扬大仁、 大义,庄子宣扬的这种仁义,是真实的仁义,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仁义,这样的仁义不管是施行者还是接受者都是受惠的一方这也进一步说明,庄子不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心着政治,也以同样的方式关心着社会和人生,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他逃避现实,他的避世,其实也是批判和超越现实的方式表现着[3]“虽然庄子可以使自己的心灵遨游于‘无何有之乡’但他毕竟不能生活在 ‘无何有之乡’ ,他虽然厌弃现实, 却又不得不在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中生活于是庄子就有了一套应付现实的方法,那就是‘从俗’ 、 ‘顺世’ 面对现实生活,庄子不是主张抗争和改变它,而是采取了被动、无为的态度,主张‘安时而顺从’、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具体做法就是,不谴是非,不违逆众人,不伸张自己的意志,不以人力改变自然,不为外物动心,不一喜怒哀乐好恶内伤其身,甚至对生死也无动于衷[4](二)淡泊名利的处世思想“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古人把结婚和考取功名当成人生的的俩件大事。

      洞房花烛夜每个人都会经历,而金榜题名时却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会遇上,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痴迷, 但是庄子却对此嗤之以鼻, 十分看淡钱财和功名《庄子·骈拇》中指出:“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奢于德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5]一个人,如果脚趾头长的连在一起了,或者手上长了六个指头,都是在正常人体上长出的多余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庄子认为人的生活也一样,除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奢侈的饮食,华丽的衣服,都是额外的物质追求,食物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衣服能抵挡严寒就可以了,没必要太看重这些,如果过于奢华,人将会成为欲望的奴隶三)平常心看生死3 对于生和死,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感触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庄子一样如此看淡生与死庄子认为, 人的生和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6] 人的生死如气的聚散,是一个自然规律 《庄子·至乐》中一个寓言故事更为详尽的阐发了庄子的这一观点 “庄子妻子死了, 惠子前往吊唁, 而其时庄子正在鼓盆而歌,惠子不解,庄子于是便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7]在庄子的观念中,人的生死,不过是像四时寒暑的运行一样,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对于死的人来说,不仅不产生痛苦,而且是彻底的解脱人死后,没有四时之事,没有君臣上下,没有高低贵贱,也没有受冻挨饿因此死亡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是一件好事此外庄子对于商周以来流行的厚葬习俗也采取反对态度,人死既然是件好事,人死之后如气之散,人死后没有了感觉就什么都不需要了生时都没有必要享受奢华,死后更无需厚葬了 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庄子快要死了, 学生想要厚葬他, 庄子却说 :‘我以天地为棺材,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赍送我的葬礼还不够吗?何必要那些’,学生说:‘我怕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让乌鸦吃,土埋让蚂蚁咬,要从乌鸦嘴里抢来送给蚂蚁,岂非太不公平了吗?’对于生死的态度,庄子能这般豁达洒脱,乃是出于自然的流露,在他想来,生死不过一场梦罢了!”[8]二、第欧根尼的处世观第欧根尼是希腊古典末期和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哲学流派犬儒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大约与庄子同期,他愤世嫉俗、行为乖张,他倡导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套数、习俗和生活文化规范,过着禁欲又简陋的生活,被当时世人讥为穷犬。

      俗话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因为欲望,许多人只看到了财,而忽略了比财更可贵的东西而变得庸俗不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拒绝的是利欲熏心,而遗憾的是物欲的膨胀有几个人能抵挡住诱惑, 更有几个人能像第欧根尼一样视金钱如粪土呢?“第欧根尼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只有美德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财富、权利、性爱和名气都是不对应的,人在追求满足这些世俗的欲望的时候,会失去自由,被这些虚浮的东西所控制他不认为按世俗的方式用权力、名气和财富来判断人的‘好’是真的好,这些‘好’只是看上去的好,似乎好而已,因此事虚荣,无法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9]“曾有人向他提问:为什么金子没有光泽?他说:‘由于有太多的人惦记’当看到一些人到死都在为金钱奋斗时,他会劝他们‘难道金钱会跟着你踏上黄泉之路4 吗?” [10]每个人生前的所有都是虚的,死后也带不走,只有死了才会人人平等,才会有权利和幸福,他劝告人们不要为了金钱去卑躬屈膝,要享受精神的自由才能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闻名世界的霸主亚历山大大帝听说第欧根尼的事迹之后,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世界上还有不喜欢享乐的人,便决心亲自去拜访他,亚历山大大帝来到第欧根尼面前,见这位哲人没什么反应还有些不屑,亚历山大还是保持了风度善意的问他: ‘尊敬的哲学家先生,我们的国土上怎么能让智慧的学者忍饥挨饿呢?说吧,无论您有什么要求, 我都会尽量满足你。

      ’ 第欧根尼轻轻地抬了下眼皮, 懒洋洋的说道:‘劳驾你让开一点,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 ”[11]第欧根尼的生活及其简单,他自称是“犬” ,用“狗”的生活方式来传道,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所有资产只是一个木桶和一个棍子,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自己已于万物融为一体他痛恨对人的统治, 对一切阻挠人身自由的事物都会产生病态的反感,他的幸福感来自知足和随心所欲,再没有人可以和第欧根尼一样泰然与从容;对于他来说,无论贫穷,还是亲朋好友的死亡,都不会对他有任何的触动,也只有真正敢于接受精神挑战的勇士才会有如此绝对的淡定[12]对于生与死,第欧根尼的态度也是特别淡然,他认为人死只是天命,无论生死,快乐是最重要的 “关于第欧根尼的死, 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在与狗挣食的时候死亡的,还有人说是生吃章鱼的时候卡死的但他的朋友通过他死于外套中的事实断定他是闭气而亡可见这是一场蓄意自杀,他走的那么平静,可见第欧根尼对于生死已经看得很淡 ”[13]三、庄子与第欧根尼处世观的异同庄子与第欧根尼都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也是自然主义的实践者,因而他们的处世思想和处世行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批判现世的统治,主张自律禁欲,提倡用平常心看待生死;但是有相似就有不同,他们的很多主张都相似,但是表现的形式和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一)庄子与第欧根尼处世观的相似之处1.对现世政治所持的态度庄子与第欧根尼相同的是,他们都十分反对现世的统治者庄子认为,一切社会的祸乱的根源就在于“治” ,所以他批判“圣人治世”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十分浓重的崇拜圣贤的观念,在很多思想家看来,历史是由圣人创造的,人民是由圣人教化的,礼仪制度是圣人制定的,但庄子反其道而行,他认为人们所称道的圣人,实际上不足为圣,他认为黄帝都不足为圣,还有谁能称之为圣人此外他十分蔑视权5 力,认为这些东西恰恰是引起社会动乱的罪魁祸首应该统统弃绝,应该把天下委托给那些没有任何权力欲望的人,这样天下才不会变成君主的私有物,此外帝王应该具有势而不骄的品质;他提倡建立“无何有之乡”,就是要人完全回归自然, “民如野鹿”,过一种天放的生活,就是说人必须彻底挣脱社会这个大牢笼,才能完全回归自然第欧根尼也十分反对现世的统治,他最痛恨对人的统治,他对一切阻挠人的自由的做法都很讨厌,他认为所有束缚人的自由的事物都要被摒弃,首选的就是政治的约束和社会的责任,他过着类似苦行僧一样的自由自在但比苦行僧更高贵的生活,他主张人要从社会中解脱出来,这一点和庄子的特别相似2. 提倡过简朴和禁欲的生活庄子一生穷困潦倒,生活十分简朴,按俗理说,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虽然不一定大富大贵, 但他们的生活总要比寻常百姓滋润一些,而庄子却偏偏破这个例。

      庄子有一次穿着缝补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他那双快要露出脚丫子的草鞋,前去见魏王,魏王见到庄子这般模样, 便语带揶揄的说: ‘先生,你是怎么混的,竟然这样潦倒’,庄子反驳说: ‘读书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那才叫潦倒,衣服破烂只能叫贫穷,你看那些在山林大树间跳跃的猴子多么自在,连百发百中的神射手都没办法,然而,一旦落入茂密多刺的树丛就必须格外小心,条件不利怎么施展呢,现在这个世道君主昏庸、 臣子暴乱,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狼狈呢?’ 对于魏王的奚落,庄子这番话可以说是争锋相对,但尽管腰杆挺直,嘴上没让魏王占了便宜,但衣弊履穿、模样寒酸确实庄子本人呢也不挣得事实 ”[14]并不是庄子没有能力大富大贵,而是他真正不屑,庄子向往的是一种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第欧根尼亦是如此,他也喜欢过简单知足的生活,他的生活及其简单,他自称是“犬” ,用“狗”的生活方式来传道,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所有资产只是一个木桶和一个棍子, 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 自己已于万物融为一体 他痛恨对人的统治,对一切阻挠人身自由的事物都会产生病态的反感,他的幸福感来自知足和随心所欲,再没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