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压疮管理流程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docx
5页探讨压疮管理流程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401220)【摘要】目的探讨将压疮管理流程应用到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8月治疗的压疮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同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压疮流程,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通过实施压疮管理流程发现,医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并且治愈率也大大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压疮管理流程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能够起到预防发生压疮,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压疮治愈率的作用关键词】压疮;临床护理;管理流程R197.3A2095-1752(2014)26-0088-02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受到长时间的压迫,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持续地缺氧、缺血及营养不良,最终发生软组织溃烂甚至坏死,在临床发生最为频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护理领域的主要难题之一[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压疮的管理,本文对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前后进行研究对比,先进行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8月治疗的压疮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3年8月实施压疮流程后的32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有7例在院内发生难免压疮,院外发生带入压疮的有33例,男性有22例,女性有18例,现在压疮分为6期(即:Ⅰ期:指压不变白的红肿,Ⅱ期:部分皮层受损,Ⅲ期:全层皮肤缺失,Ⅳ期:全层组织缺失,可疑深度压疮,难以分期压疮),目前我院采用的是新的分类方法,Ⅰ期6例,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期8例。
实验组2例在院内发生难免压疮,30例在院外发生带入压疮,男性有18例,女性有14例,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7例两组患者在压疮分期、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我院采用的是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应立即给病人使用气垫床;18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价值,如果按照确认其为院外带入压疮还是压疮高危患者评分在12分以下,则在24小时内报告至护理部,护理部派遣压疮管理小组人员到科室进行会诊和指导,立即实施护理和预防措施,定时督察落实情况,责任护士需在患者出院时将压疮护理效果上报护士长,核实后再上报护理部[2]1.3护理效果评定未愈:创面没有明显的变化或创面扩大或加深;好转:创面有黑色变为红色、创面无分泌物或创面缩小等;愈合:皮肤红肿消失,颜色正常,创面无红肿、结痂脱落、硬结3结果研究发现,应用压疮管理流程前发生院内压疮高危患者有19例,发生压疮的有8例,所占比例为42.11%,应用压疮管理流程后发生院内压疮高危患者有25例,发生压疮的有2例,所占比例为8.0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以下表为应用压疮管理流程前后治疗压疮的效果比较应用压疮管理流程前后治疗压疮的效果比较[n(%)]时间压疮未愈好转治愈应用前4013(32.50)11(27.50)16(40.00)应用后292(6.90)5(17.24)22(75.86)P值-<0.05>0.05<0.0054讨论4.1压疮管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责任护士要对院外带入的压疮患者在入院时需进行评估,将压疮护理措施、预后措施及危险因素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应该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通过不断学习,强化知识,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把治疗压疮的最新理念和最新方法即湿性愈合理论实施于临床护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治愈压疮的成功率[3-4]4.2压疮管理流程预防压疮发生的效果分析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发现,压疮管理流程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发现,之前仅仅强调基础护理,但没有量化评估危险因素的标准,从而降低了预防压疮的有效性,而压疮管理流程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护士长、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及护理部管理层的监控,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针对不同患者的发病个性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来预防压疮的发生,从而提高压疮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压疮管理流程为压疮预防、压疮管理、压疮护理和压疮监控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客观、操作性强及简单的压疮管理模式,使压疮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不但使患者受益,还让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受益,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李小华.氧氟沙星凝胶治疗居家老年患者浅度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1,6(10):45~46.[2]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22):81~86.[3]宋雅萍,张艳华,李爽,周磊.压疮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水电医学,2008,04(2):111~116.[4]刘志梅,刘先娥,于珊珊,杨倩.改进压疮管理流程在压疮预防监控过程中的作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2,06(8):109~11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