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游记》双音节词构词研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37656643
  • 上传时间:2023-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9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游记》双音节词构词研究 《西游记》双音节词构词研究 摘 要: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个方面分析《西游记》中双音节词的构造方式,着重研究了此时双音词的复合法和附加法,附加法已成为构词的重要手段,出现了丰富的构词词缀总结出近代汉语双音节构词法的发展规律,从而窥探出近代汉语双音节词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西游记》;双音节词;复合法;附加法;词缀 《西游记》是著于明代中叶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近代汉语的特点,语言材料极其丰富,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而双音节复合词在《西游记》中数量最大、表现力最强,构成也最复杂对它作深入的研究不仅能揭示《西游记》语言的魅力之所在,而且也可为研究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提供佐证本文拟讨论《西游记》中双音节的构词方法引例用书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西游记》 词的构造方式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双音节单纯词早在先秦就已出现,发展到明清双音节单纯词已经十分丰富了,基本接近现代汉语的词汇汉语的双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系统,唐代已经确立词当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语素,叫做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合成词包括词根加词根构成的,也包括词根加词缀构成的。

      《西游记》中的双音节合成词可以分为三大类: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关于重叠式,在《西游记》中所占比例也十分的小,发展到当时已基本完善,构词形式和现代汉语已相差无几,只是在词汇上不够丰富,在这里我们不作讨论在近代出现了丰富的双音节词词缀形式本选题的目的是探讨汉语双音节词词缀在明代的发展,因此我们着重分析《西游记》中附加式双音节词,而以复合式双音节词的研究为辅 (一)复合式 复合式都是词根加词根直接组合构成的,这是汉语词汇构成的基础形式主要有五种基本的类型: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 1、联合型 即两个构词成分(词素)并列组合构成一个词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是最能产的,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较快,到近代已经相对完善《西游记》中的联合式数量丰富,但没有新的发展如 长老欢喜,遂与二童子上了正殿观看 一望高低无景色,相看左右尽猖亡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 2、偏正型 即构词成分之间具有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关系我们把偏正式复音词的中心语素叫做正语素,在前面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语素叫偏语素一般来说,偏正型的正语素决定这个词的词性 《西游记》中的偏正式双音词,需要说明的有: 第一,偏正式的构成方式有了明显的增加。

      先秦偏正式主要是[名+名]构成名词,东汉虽然增加了动词和形容词,但数量有限,仍然以[名+名]构成的名词为大宗明代时已增加到七种,已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致如: 名素为正语素,偏语素有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方位词等 1.1 名+名――名如:滚油锅里,又能洗澡 1.2 形+名――名如:这一出去,使阵神风,定要吹死! 1.3 动+名――名如:大圣,你不知这底下水鼋之第,乃是我的住宅 1.4 方位+名――名如:那行者将左手伸开 1.5 数词+名――名如:这桩事,孩儿不问,我到九泉之下,也不得明白 1.6 形+形――名如: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 1.7 形+动――名如:倘或意恶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甚么香袋啊,我等岂有善报? 第二,上古偏正式形容词极为罕见,近代才逐渐多起来如“鲜红”是形容颜色红而鲜艳如: 形素是正语素,偏语素为名词、形容词、动词 2.1 名+形――形如: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 2.2 形+形――形如:如来情知此意,即闪金光,把那鹊巢贯顶之头,迎风一晃,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 2.3 动+形――形如:内托着琉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喷香。

      3、补充型 即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关系 《西游记》中的补充式双音词,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词性构成方式日趋复杂化,相当接近现代汉语 第二:[名+量]和[名+名]补充式的构成形式是近代才出现的,在南朝宋代时的《世说新语》中都还没有出现,明代时已发展地比较广了 1.1 名+量,构成名词,如: 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 刘洪即唤王、李二衙办下船只 2.2 名+名,构成名词,如: 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 行者一把揪住耳朵,轮拳骂道 4、动宾型 构词成分具有动宾关系的都是动素在前 这时动宾式双音词的词性构成方式日趋复杂化,已非常接近现代汉语了,并且动素后面出现的动素和形素,大都是指称化的“事”、“物”、“现象”、“情况”等 1.1 动+形:构成动词,如:三藏只是解和 1.2 动+动:构成动词,如: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 5、主谓型 是两个词素结合,构成主谓关系都是名素在前 此时的主谓式双音词有所增加,但依然不多但是出现了新的构造形式[名+形],如“性急”、“手软”等,为主谓式双音词的构造增添了活力名+形,如: 土地道:“大圣性急,小神不敢造次,恐犯威颜,故此隐像告知。

      吓得那山门外群妖难擂鼓,战兢兢手软不敲锣 (二)附加式 附加式是运用派生法,通过在词根上添加词缀构成新词的构词方式陈卫兰先生曾说:“随着新词缀的不断产生,附加式构词能力增强方式,成为变文中能产性强的构词之一加前缀的合成词汉代刚刚萌芽,加后缀的合成词先秦两汉虽有一些(如“童子”、“男子”、“女子”等),但为数不多近代汉语里广泛使用前缀、后缀以创造新词 张斌把附加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虚化的词缀,又称真词缀;一类是加类化词缀,又称类词缀无论是真词缀还是类词缀,又都可以分为前、后、中三类真词缀是指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类词缀是由词根向真词缀转化的中间过渡形式 1、附加真词缀 (1)附加前缀 充当附加前缀的有“阿”、“第”、“老”、“小”等如: 1.1 阿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为,最早的词头是“阿”,产生于汉代阿”主要构成名词和代词如: 那阿七大怒,即命老魔换了孝服,提了宝剑,尽点女妖,合同一处,纵风云,径 投东北而来 1.2 第 构成序数词如: 长老抬头观看,乃是三个老者:前一个霜姿风采,第二个绿鬓婆娑,第三个虚心黛色。

      1.3 老 前缀“老” 产生于唐代,可加在表称谓、的名词前或动物名词前,构成名词 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 行者道:“老陈,左右打搅你家 1.4 小 前缀“小”萌芽于先秦,正式产生于东汉,魏晋至晚唐发展成熟,宋以后在结合方式、构词类型方面有新的突破,成为近代汉语里的真词缀它可以用于人的姓、称谓名词、植物名、动物名文体名、代词的前面如: 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闯进吾门,有何事干?” 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 (2)附加后缀 充当附加后缀的有“子”、“头”、“儿”、“然”、“巴”、“乎”、“为”、“其”、“地”、“自”、“而”、“是”等如: 2.1 子 上古时代“子”字已经有了词尾化的迹象,魏晋以后,到了中古期词尾“子”字逐渐普遍应用起来,近代时期更是发达,构成名词如: 鞋子绽了,与我一双好新鞋子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2.2 头 词尾“头”产生在六朝,构成名词如: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既如此说,也是个有来头的人 2.3 儿词尾“儿”产生于唐代,构成名词如; 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 像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

      2.4 然 构成形容词和副词如: 担头春色,幽然四序融融 行者道:“决然误你不得 2.5 巴 构成名词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 2.6 乎构成副词和动词如: 若不是我跑得快些,几乎被他捉住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 2.7 为构成副词如: 果然无敌,甚为难制,臣今启奏,伏望圣裁 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 2.8 其构成副词与连词如: 自古以来,《周易》之书,极其玄妙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 2.9 地构成副词如: 只见光蕊舒拳伸脚,身子渐渐展动,忽地爬将起来坐下,众人不胜惊骇 忽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来施礼,把我吓了个呆怔 2.10 自构成副词如: 大圣见他这等酣然,暗自留心,挑斗道 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 2.11 而构成副词如: 始不介意,继而成精,降龙伏虎,自削死籍 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们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 2、附加类词缀 类词缀是一个半开放的类,它们一部分比较接近于真词缀,一部分接近于词根 (1)类前缀 《西游记》中的类词缀有“可”、“见”、“有”、“相”、“加”、“本”、“打”等。

      1.1 可构成形容词如: 今日在灵霄宝殿弄威风,各展雄才真可爱 须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傩却爱钱 1.2 见构成动词如: 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也 我待求救于天,奈恐玉帝见怪 1.3 有构成副词、形容词、动词如: 行者道:“我有意降邪怪!” 大家造化耍子儿,何等有趣! 1.4 相构成动词如: 沙僧道:“这般黑夜,又不曾觌面相逢,怎么就知好歹?” 沙僧认得是二星,随同拜谢,因问:“二位如何到此相救?” 1.5 加构成动词如: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国王闻说,愈十分加敬 1.6 本构成名词如: 魔头骄傲无防备,主杖还归与本人 婚期已定本年本月十二日 1.7 打 构成动词如: 老陈,左右打搅你家 莫嚷!我已打点停当了 (2)类后缀 《西游记》中的类后缀,“者”构成名词,“得”、“以”构成动词和副词 2.1 者构成名词 太宗见了本,知相良不受金银,道:“此诚为善良长者!” 说不了,忽见树丛里走出一个老者,手持竹杖 2.2 得构成动词 那怪认得是八戒,掣出宝刀,上前就砍。

      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 2.3 以构成副词 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 关于附加式双音节词,需要指出两点: 第一:这一时期出现了丰富的词缀,大量使用词缀构词出现了“子”、“巴”、“地”、 “是”、“加”、“本”、“打”、“得”、“以”等词缀,并且已运用得十分广泛 第二:“相”、“有”、“然”等都是从先秦两汉流传下来的,有的用法没有发生变化,有的在构词上则有了演变比如“有”,在《世说新语》中作为词缀构成名词,如: 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言语) 但在《西游记》中,“有”作为词缀,构成副词、形容词,如:有意、有趣等可”、“第”、“自”出现的较晚,但在《西游记》中已应用的比较广泛了 综上所述,构词法是丰富语言词汇和以新的词汇单位充实词汇的基本方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