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工程复习.doc
6页第 1 章:1、火灾分类方法(掌握按燃烧对象、损失严重程度和起火原因分类的方法) 根据燃烧对象分类:固体可燃物火灾(A 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 B 类火灾):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油类、沥青、石蜡等;气体可燃物火灾(C 类火灾):可燃气体引起的火灾;可燃金属火灾(D 类火灾):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根据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特大火灾:死亡 10 人以上(含 10 人) ,重伤 20 人以上;死亡、重伤 20 人以上;受灾 50 户以上;烧毁物质损失 100 万元以上;重大火灾:死亡 3 人以上(含 3 人) ,重伤 10 人以上;死亡、重伤 10 人以上,受灾 30 户以上;烧毁物质损失 30 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不具备重大火灾的任一指标根据起火原因分类:放火、违反电器安装安全规定、违反电器使用安全规定、违反燃气操作规定、吸烟 、生活用火不慎、玩火、自燃、自然灾害、其他 第 2 章:1 根据谢苗诺夫模型解释一些现象答:(1)热自燃:把一定体积的可燃混合气体预热到某一温度,在该温度下,气体可燃物发生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放出热量,导致气体温度增加,从而使反应速度逐渐加速,产生更多的热量,最终使反应速度急剧增大直至着火,这种过程称为自燃。
强迫着火:是指在可燃混合气体内的某一部分用点火源点着相邻一层混合气,然后燃烧波自动传播到混合气的其余部分点火源可以是火焰、高温物体、电火花等 (2)强迫着火仅在混合气的局部(点火源)附近进行,而自燃则在整个可燃混合气中进行自燃过程必需使全部可燃气体在一定的环境温度 T0 下,而在强迫着火条件下,全部混合气体处于较冷的状态为了保证着火成功,并使火焰能在较冷的可燃气中传播,强迫着火温度(点火温度)一般要比自燃温度高得多强迫着火过程包括在可燃混合气中形成局部火焰,以及火焰在混合气中的传播两阶段,因此强迫着火过程要比自燃过程复杂得多 第 3 章:1 论述:以垂直放置的塑料棒为例,分析其火灾蔓延过程(上端着火与下端着火):以塑料棒为例,分析火灾蔓延过程 (见 p31)图 3-10 表示火沿塑料棒蔓延过程示意图其中图 3-10(a)表示上端着火,并向下蔓延;(b)表示下端着火,向上蔓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两种不同的条件下,火焰向塑料棒的传热情况不同,因而火灾的蔓延速度也不相同当下端着火,向上蔓延时,因燃烧后的高温气流沿着未燃部分的表面向上升腾,存在强烈的对流换热作用未燃部分通过对流传热从高温气体中得到较多的热量,加速了未燃部分的热解、气化,因此火的蔓延速度较快。
当上端着火,火向下蔓延时,高温烟气不流经未燃部分,不存在对流换热,只能通过热辐射和塑料棒的导热传递热量,加热未燃部分,所以火的蔓延速度较慢2 薄片状可燃物火灾蔓延特点:纸张、窗帘、幕布等薄片状固体一旦着火燃烧,其火灾的蔓延规律与一般固体相比有显著的特点这是因为这种固体可燃物厚度小,面积大,热容量小,受热后升温很快这种火的蔓延速度较快,对整个火灾过程的发展影响大,应当作为早期灭火的主要对象特别是窗帘、幕布等可燃物,平时垂直放置由于火灾过程的热浮力作用,火灾蔓延速度更快 第 4 章:1 火烟烟气的危害:表现在毒害性和减光性毒害性首先由于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得烟气中的含氧量往往低于生理上所需的正常数值;其次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气体,而且这些气体的含量有的已大大超过了人们正常生理所允许的最低浓度,从而造成人员中毒死亡;此外,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这对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由于烟气中含有固体和液体颗粒,对光有散射和吸收作用,从而使得火场能见度大大下降,这就是烟气的减光性而且烟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刺激性作用的气体如so2、h2s、hcl、cl2、no2、nh3 等,使人眼流泪,不易睁开,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的视觉,影响撤离火场的速度。
2 烟气的光学密度、比光学密度,火场能见度及其之间的联系答:根据 Lambert-Beer 定律,当一束波长为 λ 的光通过烟气时,有: (4-3 ) ;)exp(0KLII0、I λ0 分为别入射光强和透过烟气的光强;L 为平均光路长度; K 为消光系数,它表征烟气消光能力消光系数 K 的大小与烟气的特性如浓度、烟尘颗粒的直径及分布有关,可进一步表示为 (4-smM4) ;K m为比消光系数,即单位质量浓度的消光系数;M s烟气质量浓度,即单位体积内烟的质量烟气浓度通常用光密度(或光学密度)D 来衡量其定义为: (4-5)将(4-3)和(4-4))log(0ID式代入(4-5 )式得: (4-6) ;表明烟气的光密度与烟气质量浓度、平均光线行程长度3.2.SmLMKD和比消光系数成正比比光密度 Ds是从单位面积的试样表面所产生的烟气扩散在单位体积的烟箱内,单位光路长度的光密度4-8) ;V 为烟箱体积;A 为发烟试件的表面积比光密度 Ds 越大,则烟气浓度越LsAV大如果同时测量了发烟试件在发烟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则可用烟气的质量光学密度来表征烟气密度:(4-9)m f 发烟材料的质量损失。
fLm火场能见度:要看清某以物体,则要求物体与背景之间有一定的对比度对于很大的、均匀的背景下的孤立物体,其对比度定义为: ( 4-10) ;B 、B 0 分别为物体和背景的亮度或光线强度1/0BC日光下黑色物体相对于白色背景的对比度为-0.02,该值定义为能够从背景中清楚地辨别物体的临界对比度物体能见度定义为距对比度减少到-0.02 这点的距离实际火灾环境中,能见度的测量常以物体不可辩清的最小距离为标准并不用光度计去实际测量对比度第 5 章1、 火羽流、房间中火羽流的分布形态;答:平均火焰高度(L )即定义为火焰间歇性降至 50%的高度 2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起火阶段的特点: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 室内温度差别大 ,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 火势不稳定 ;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从出现明火算起,室内的通风状况对火灾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阶段是 灭火 的最有利时机,也是 人员疏散 的最有利时机全面发展阶段:从轰燃算起;室内的燃烧强度仍在增加;释热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室内温度可超过 1100℃;严重地损坏室内设备以致建筑物本身,甚至造成建筑物部分或全部倒塌;高温火焰还常常卷着相当多地可燃气体从起火室窜出,使火焰蔓延到邻近的区域;是火灾中最危险的阶段。
熄火阶段: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 80%时算起;是火灾逐渐冷却的阶段;由于室内可燃物的挥发分大量消耗,明火燃烧逐渐无法维持;室内仅剩下一堆赤热的焦炭,它按固体炭燃烧的形式进行无焰燃烧,不过其燃烧的速率已相当缓慢3 着火房间内外压力分布特点及其对着火房间内外气流流动的影响:实验证明,在垂直地面的某一高度位置上,必将出现室内外压力为零,即室内外压力相等的情况,通过该位置的水平面称为该着火房间的中性层在中性层以下,室外空气的压力总高于着火房间内气体的压力,空气将从室外流入室内;在中性层以上,着火房间内气体的压力总高于室外空气的压力,烟气将从室内排至室外第 6 章:1 在建筑火灾中,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发烟性能;毒性性能;隔热性能第 7 章1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定义:构件在标准耐火试验中,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隔火作用)止,这段抵抗火作用的时间称为构件的耐火极限,一般以 h 计 2 在标准耐火试验中分隔构件、承重构件和承重分隔构件的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分隔构件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隔墙、吊顶、门、窗等,当构件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构件达到耐火极限也就是说,此类构件的耐火性由完整性、绝热性两个条件共同控制。
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梁、柱、屋架等,此类构件本身没有隔断火焰的作用,所以用失去稳定性单一条件来判断承重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承重、分隔构件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承重墙、楼板、屋面板等,此类构件具有承重、分隔双重功能,所以构件在试验中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隔热性任何一条时,构件即达到耐火极限它们的耐火极限由三个条件共同控制第 9 章:1 钢结构耐火保护方法:截流法:喷涂法:用喷涂机具将防火涂料直接喷涂在构件表面,形成保护层喷涂的涂料厚度必需达到设计值,节点部位宜适当加厚当遇有特殊情况时,涂层内应设置与钢构件相连的钢丝网,以确保涂层牢固 包封法:用耐火材料把构件包裹起来包封材料有防火板材,混凝土或砖,钢丝网抹耐火砂浆等当采用石膏板、蛭石板、硅酸钙板、珍珠岩板等硬质防火板材包封时,板材可用粘结剂或钢件固定构件的粘贴面应作除锈去污处理,非粘贴面应涂刷防锈漆当包封层数大于等于两层时,各层板应分别固定,板缝应相互错开,其距离不宜小于 400mm当用岩棉、矿棉等软质板材包封时,应用薄金属板或其它不燃性板材包裹起来 屏蔽法:把钢构件包藏在耐火材料组成的墙体或吊顶内主要适于屋盖系统的保护吊顶的接缝、孔洞处应严密、防止窜火。
水喷淋法在结构顶部设喷淋供水管网,火灾时,自动启动(或手动)开始喷水,构件表面形成一层连续流动的水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疏导法:在空心封闭截面中(主要为柱)充满水,火灾时构件把从火场中吸收的热量传给水,依靠水的蒸发消耗热量或通过循环把热量导走,构件温度便可维持在 100℃左右从理论上讲,这是钢结构保护最有效的方法该系统工作时,构件相当于盛满水被加热的容器,像烧水锅一样工作只要补充水源,维持足够水位,而水的比热和气化热又较大,构件吸收的热量将源源不断地被耗掉或导走2 钢结构保护层厚度计算方法 (计算题;具体见 P109-P115,再此只举一例题,仅供参考)答:例题:已知简支梁临界温度 451℃,采用周边喷涂防火涂料的保护方法, W/m℃,求耐火时间为 90min 时保护层厚度型钢尺寸如下: ; ;m13.0b01.24m1067A解题步骤:(1)防火涂料可按轻型干保护材料处理;(2) 查表求出截面系数;(3)查表得出截面——材料综合系数;(4)计算施工厚度 ;)1/(8.501067.23..3234AhbVF CW/5173t(m)9.8157.0Dt例:同上条件,改为石膏板作箱型包封,求保护层厚度。
解题步骤:(1)查表求出截面系数;(2)查表得出截面——材料综合系数;(3)初定厚度;(4) 判断是否为重型材料,进行吸热修正,计算修正厚度;(5)计算滞后时间,并根据滞后时间重新查表得出截面——材料综合系数;(6)计算施工厚度查表得: ; ; ; ; ;2.08170c%2 (1/m)9.4106732..24AhbVF; ;(m)45.9157VFDt 85.85017scD; ;67.082scK ()2.9.146.2/42; ; ; ;14.058Vt ()5149t 50cT7tm..67.2/21D第 10 章:1 论述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普通楼梯间:它是不封闭的开敞式楼梯间,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因此安全可靠程度不大适用于 11 层及 11 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 24m的普通多层公共建筑及丁、戊类厂房 封闭楼梯间: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特点:此种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这种楼梯间只设有一道门,当疏散人员连续进入楼梯间时在门扇开启处会留有缝隙,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对这种楼梯间的使用范围仍应加限制。
适用于 12—18 层单元住宅;10 层通廊式住宅;医院、疗养院病房楼;高级多层旅馆;不超过 5 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甲、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