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范教案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1课时.doc
5页第五章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规划本章规划 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区域有大小之分,它们之间依据一定的经 济、社会、行政和空间关系而构成等级层次体系一个区域的发展除了需要搞好内部的组 织与协调外,还要与相关的其他区域发生互相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区域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就是其内部变化及与相关区域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资源、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 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由于区域经济是开放的,所以,任何一个 区域都会与其他区域发生经济联系区际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各 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区域之间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空间,在经济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 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就能达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区域的协调发展教材以 “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题,介绍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两大途径:(1)区域之间 发展产业合作即通过在组织形式上把有关区域之间的相关产业联成一个整体,发挥各自 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和效益 (2)区域之间产业转移。
区域之间产业 转移是引起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 本章共分两节安排七个课时第一节设置“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内容,并以“西气 东输”为案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现状,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我 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了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 问题研究介绍了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气候、水文资料及一些相关材料,以问题形式展 示,让学生作为主导,来讨论分析南水北调给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从容说课从容说课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 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 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 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 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 教材第一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 消费的地区差异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 构中的意义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第二课时“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是在上一课时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 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材运用 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 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 “东、西部双赢” ,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跨区域资源调配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课 后设置了“西电东送”研究活动课,使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 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 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共 3 课时 第一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第二课时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西电东送工程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 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 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 能力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和环境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 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 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 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师师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 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西气东输线路师师 (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图 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 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部分? 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 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 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师师 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生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师 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 2.管道运输的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昼夜不停运输等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 南、安徽、江苏,最终达到上海。
全长 4200 千米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郑州、南京、 上海沿途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个;属 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山西、河南、安徽三个;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江苏、上海两个 4.该工程的西段大致与古代的丝绸之路相接近,存在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经过新疆 的绿洲,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有灌溉农业区,经过黄土高原地区,该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 板书: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 源的 22%,但为什么却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呢?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重点讨论一方面原因,然后互相交流) 师师 (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 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生生 略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师 1.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气候干旱,人口 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 较高 4.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 的市场动力师师 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图后回答 课件展示: 课本 P89 图 5.2,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提供素 材,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引导读图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具体情况) 生生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 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师师 我国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 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西气东输势在必行板书: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师师 (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图。
(学生读图分析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 要原因何在? 3.2002 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 23%,而我国只有 2.7%由 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生生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师 天然气开采、储运所需的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等缺点,使得其大规模开发一般比石油 晚,但因其优点突出,所以大规模开发后,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会稳步上升它既 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师师 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在能 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板书: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师师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课件展示: 材料一:大庆油田 7 年内拟年均减产 7%以延长油田经营寿命 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占国内石油产量约 1/3 的中国最大石油基地——大庆油田,今后 7 年内计划年均削减产量约 7%,到 2010 年,原油产量降到 3000 万吨级水平 这意味着,这个在中国石油开采领域长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超级油田,其原油年生 产能力将比 2003 年减少 1000 多万吨。
据黑龙江省大庆市市长盖如垠透露,到 2020 年,大 庆原油年产量预计将下降到 2000 万吨 大庆油田的减产计划表明,这个 30 年来承担着中国石油供给最重要历史使命的“石油 储备” ,在现有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条件下,其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已所剩无几,面临枯竭 大庆油田管理局和黑龙江省政府希望,通过减产计划,可以延长油田的经营寿命,为 研究后续的全新采油技术和在它的外围寻找新的油气资源赢得时间 材料二: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西部天然气产量近几年有较快的增长从 1990 年的 72 亿立方米增加到 2001 年的 185.79 亿立方米,占我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由 47.4%增加到 61.2%但总体看来,西部天然气勘探、开发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潜 力和可供能力增长潜势较大根据各含油气盆地的天然气资源现状及开采程度,预计未来 20 年,西部地区的天然气产量还将上升,到 2005 年、2010 年、2015 年和 2020 年,西部 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将分别达到 440 亿立方米、680 亿立方米、730 亿立方米和 770 亿立方米 以新疆(塔里木、准噶尔) 、青海(柴达木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川渝)四川盆地为 最主要产气区。
师师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我国东西部油气资源发展前景是否相同,为 什么? 生生 略 (教师归纳后总结) 师师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东北和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 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但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