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用观察.docx
9页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用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用方法:选取某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结果:观察组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阿替普酶;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其诱因极为复杂,先天发育不足和免疫异常是诱因之一,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致使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发病[1]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急性脑梗死有着发病急、进展迅速且病情危重的特点,通常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和耳鸣,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瘫痪,并出现吞咽困难、吐字不清、恶心和呕吐等,患者如若在病情发作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昏迷不醒[3]。
复杂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尽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治疗措施非常的有必要,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是尽快恢复患者脑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修复脑组织循环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溶栓治疗[4],临床上一般会使用阿替普酶和尤瑞克林治疗,为了探究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用,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某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时间:2019年9月~2020年9月病程时间 3~25 h ,平均病程( 7.94±3.61 ) h,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组别例数性别(n,男/女)年龄(岁)对照组4524/2166.42±6.83观察组4523/2267.31±7.10t/X20.0450.606P0.8330.5461.2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照组:使用阿普替酶治疗,采用0.9mg/kg的剂量,前1min 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 10%,随后在1h内静脉滴注剩余剂量,总剂量不超过9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对患者应用尤瑞克林,0. 15 PNA/次,1次/d,将其溶于 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维持30min静脉滴注完。
1.3观察指标(1)NIHSS 、 Barthel 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用来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Barthel 指数用来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分值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强;(2)临床治疗效果[5]: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判断标准为:显效为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0%,生活恢复正常;有效为神经功能缺损减少≥30%且 <90%,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为神经功能缺损减少 < 30%,生活障碍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经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 Barthel 评分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 Barthel 评分(分,`x±s)组别例数治疗后NIHSS 评分 治疗后Barthel评分对照组4512.61±3.1337.54±8.72观察组458.92±2.7449.63±8.98t5.9506.479P0.0000.000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表3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520(44.44)16(35.56)9(20.00)36(80.00)观察组4523(51.11)20(44.44)2(4.45)43(95.55)χ24.517PP<0.052.3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组别例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上消化道出血总发生对照组453(6.67)3(6.67)2(4.44)8(17.78)观察组451(2.22)1(2.22)02(4.44)χ24.121PP<0.053讨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急性脑梗死指的是脑梗死的一个时间段,一般情况下在1个月以内发生的脑梗死都可以称作急性梗死,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临床上多认为其与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变化、血管壁病变有关,一方面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的狭窄,使远端的血管在血容量降低的时候出现闭塞,导致脑细胞缺血和缺氧,发生坏死;另一方面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阻断血流而引起脑细胞等缺血、缺氧、变性、坏死;此外,患者身体当中有栓子随着血流也会堵塞脑部的血管,例如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或者心脏有室壁瘤的现象,心脏内的栓子脱落,随血流流到脑部血管与相应的血管进行嵌顿,这时就会发生导致血流中断的现象,引起脑细胞的变性、坏死。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以后,最早的3h、6h之内最为关键,如果能够及时将血栓取出或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病情将会得到遏制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应用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改善患者脑组织的局部缺血情况,来维持患者脑部的正常血液循环,从而遏制病情的发展,阻止急性脑梗死的进一步恶化其中,阿替普酶是静脉溶栓的常用药物,其是一种从人体尿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阿替普酶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可促进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将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增强血管中酶的作用,能够降低无活性的纤维蛋白的数量,并作用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促进血栓溶解,有效疏通血管,加快血液供应恢复,进而减轻缺血半暗带,从而遏制脑梗死面积的扩大;还能够提高脑组织的葡萄糖基数及氧摄取能力 , 抑制神经细胞的衰败 , 促使神经元成熟 , 起到修复神经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尤瑞克林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药,属于组织型激肽原酶,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舒张离体动脉、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能裂解激肽原,发挥催化作用,活化水解激肽酶,使激肽原释放具有舒张血管效应的激肽;可选择性扩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增加脑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减少缺血半暗带,降低脑梗塞面积扩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从而起到神经修复的作用;静脉注射给予尤瑞克林可舒张脑血管,改善梗塞引起的脑组织葡萄糖和氧摄取降低,改善葡萄糖代谢,并可改善自发性皮层脑电图异常,加速微循环,进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加快恢复脑部的供氧和供血[6]。
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可以互补两种药物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进一步加强溶栓 ,增加血管的舒张力,改善微循环及抗凝效果,[7]加快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使患者脑部尽快恢复供氧,减少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经阿替普酶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后,观察组的 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 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总体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结果要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童承敏,唐斌,张金美.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2020,33(16):20-21.[2]王英. 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4):2279-2281.[3]孙玉秀.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 系统医学,2020,5(21):4-6.[4]侯俊. 尤瑞克林与阿替普酶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5):102-104.[5]王海军,李书红. 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3):2410-2412.[6]闫方方.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1):104-106.[7]童承敏,唐斌,张金美.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2020,33(16):20-2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