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单元课程纲要.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5750207
  • 上传时间:2023-07-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科目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设计人兑小霞课程名称分数乘法学 校实验小学适用年级六年级总课时数12日 期2013.8编 写 依 据依据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分解一、本单元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摘录:正确理解分数乘法、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求倒数的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二、 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依据二基于学材的研究一、学材整体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二、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三、学材重难点学习重点:1、  理解分数乘法的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四、授课时间安排:第4课时分数乘整数第5课时分数乘分数第6课时练习二第7课时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第8课时练习三第9课时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10课时练习四第11课时解决问题——求稍复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12课时练习五第13课时倒数的认识第14课时整理复习第15课时练习七依据三基于学情的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况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横向联系,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依据四基于教学条件分析 教学中经常用到网络搜集信息,另外利用班班通设备上课课 程 目 标结合以上依据,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知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知道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知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4、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倒数的意义,知道求倒数的方法课程内容资源分析1、来源于学材的内容;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2、来源于网络、图书角、图书馆的内容;每一个课时的内容(主题图、习题等)从班班通资源、网络资源中搜集相关信息3、来源于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家庭和社会的相关校本地方资源1、本年级组老师根据学校、班级学情编制的导学案2、练习: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习”、口算题卡、《数学练习册》3、其它资源:(1)书籍:《数学教师用书》、《小数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小学生数学指导报》等单元序号单元专题训练重点教学内容补充学材校本课程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分数乘法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会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教材中你知道吗?及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12实 施 建 议技术要领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况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横向联系,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学材内容的实施建议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有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所以,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  2.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在教材说明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教材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不出结论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根据这一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拓宽领域,挖掘学习资源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条件,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进行数学学习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课例、习题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二、关注生活,挖掘实践资源根据所学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能力课 程 评 价操作关键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纸笔测试次数、内容和评价等级;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有考查的内容、方式及一些评价标准,特别是对那些不便于纸笔测试的项目有个整体评价重点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评价方式结合新课标建议,依据本册教材,结合平时教学,我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我还将进行单元、期中和期末等书面测试,采用百分制。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本学期会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在实行定量评价的同时,也运用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我们主要采用日常考查的形式,通过课堂反馈、作业检查、课下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指“评语”,可以是口头评价、书面评价、随机评价等等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予随机评价 (一)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1、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2、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3、在组织合作探索活动中,要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二)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1、卷面测试: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总分为学期末最终评价,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分项实施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学习:在观察图标、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 3、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课堂生成的新知疑惑,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 5、讲授训练结合:精讲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交流,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