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消费者手中的商品.docx
5页浅析消费者手中的商品 文/方丽华摘 要:对消费者手中的购买物进行了分析,从商品的概念、属性及属性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三种判定商品的方法,解决了如何鉴定消费者手中的商品的问题关键词:消费观念;商品属性;商品价值在职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学中,许多学生把进入消费者手中的购买物一律视为商品,甚至把礼品、废品也视为商品,这些都是没有准确地把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真正理解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造成的商品在进入消费者手中后还是不是商品,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分析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商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商品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商品,也包括“无形”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商品如:劳动服务商品、科技商品、信息商品和精神文化商品都是“无形”的商品这些种类繁多的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后,给我们正确认识商品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把握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判定商品的理论依据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交换体现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它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凡是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比如,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但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未必都是商品:其一是自然物品,如:处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河流等,它们都有使用价值,但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也不是商品;其二是生产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比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享用的粮食,它们也同样具有使用价值,但它们都没有进行交换,所以也不是商品劳动产品体现的是商品的价值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凝聚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也就是说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就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就有价值,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表现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具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比如:一把锄头换10千克大米,用等式表示就是:1把锄头=10千克大米锄头和大米的使用价值不同为什么能交换呢?是由于它们耗费了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不能完成交换的,没有交换就没有形成价值,那么它可能是劳动产品也可能是自然物,但都不是商品。
3)作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区别、相互对立二、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商品应灵活应用运理论知识,具体分析1.是否满足交换和劳动产品条件所谓用于交换是指劳动产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领域中就是商品,一旦中止流通就会变成消费品或待用品比如,我们从商店中购买的食品、礼品就是商品,但这些东西一进入消费者手中就中止了交换,就转化为一般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因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一旦交换成功,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商品体便随之解体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礼品是无偿赠送给别人的物品,赠送不属于交换行为且它不能体现有偿的买卖关系或交换劳动的关系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自然状态的空气、水是物品在经过处理后再经我们使用时就会由劳动产品变化为商品,因为这些劳动产品中凝聚着人类的劳动而且是用于交换使用的2.从商品使用价值形态变化方面分析(1)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失去了原来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又产生了新的使用价值,那么该物品仍是商品。
消费者买来了玉米,如果是直接将玉米消费掉,那么到手的玉米就不再是商品了,如果消费者将玉米加工成饲料出售,那么这里的玉米就还是商品也就是说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玉米丧失了其使用价值,但它的价值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获得了另一种使用价值形态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在消费中被消灭了,没有产生新的使用价值,那它就不是商品消费者买了一条鱼,然后吃掉了,这条鱼就不能视为商品,如果要视为商品就不能食用它因为商品所有者是不能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的2)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丧失了使用价值,同时实现了价值的转移,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消费者买了一些加工零件的车床,车床的价值一次次转移到产品上去了,其使用价值丧失了,它就成了废品从上面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确把握理解“交换”是很关键的,加上能正确识别劳动产品,鉴别商品变得简单多了总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应当灵活辩证地判断商品,不能死板教条只有掌握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商品的科学含义参考文献:张可君,胡卫芳.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 山西省代县职业技术学校)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