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
15页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1.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2.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4.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增多,产热增多5.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一、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2.体温来源及恒定原理(1)人的体温来自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2)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3.体温调节过程(1)在寒冷环境中,皮肤里冷觉感觉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机体产热量增加。
2)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_增多,散热量增加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也会出现严重异常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填图](1)水的来源和去路:(2)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2.尿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2)尿的形成过程:①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被重新吸收,最后形成尿液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排尿增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恢复正常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产热量增加(√)(2)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3)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2.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感到冷,此时,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A.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B.肝脏产热减少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解析:选A 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需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解析:选C 在炎热环境下,温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导到下丘脑,经下丘脑分析和综合,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4.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纯净水解析:选A 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在排出水分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5.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 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解析:选A 一次饮完1 000 mL清水后,通过消化系统吸收会使体液中的水分增多,这时机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6.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A.大量饮水B.血浆渗透压升高C.食用过咸的菜肴解析:选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就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的原因有饮水过多,食物中的离子摄入过少等。
1.人体的产热与散热2.体温调节过程3.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正常代谢所必需,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名师点拨] 有关体温调节的三点提醒(1)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由于散热增加,机体代谢旺盛,所以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战栗是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支配 “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都增多,二者在体温调节的产热过程中起协同作用[思考探究]1.(1)当人处于39 ℃高烧不退状态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呈现什么关系?提示: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相对平衡2)试分析在剧烈运动后出现“面红耳赤”的原因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3)试分析同一个人在寒冷环境和在炎热环境下散热量、产热量的关系提示:散热量:寒冷时多于炎热时;产热量:寒冷时多于炎热时不论寒冷时还是炎热时的产热量都与散热量相当 [题组冲关]1.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解析:选AD 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外界环境温度变高,皮肤血管会舒张,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增多,立毛肌会舒张;在ab段时间内,人体仍然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在bc段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2.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解析:选D 由题可知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1.尿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包括以下三个连续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一切水溶性物质都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除了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与血浆几乎相同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部或部分重新吸收回血液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水和一些盐类中的Na+、K+、Ca2+、Cl-等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尿酸则几乎不被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等)分泌到肾小管中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1)细胞外液渗透压感觉器在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三种效应:渴觉、抗利尿激素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释放3)抗利尿激素 (4)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器官是肾脏[名师点拨] 人体失水后,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发生(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失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口渴、尿少2)细胞外液渗透压无变化:失水的比例等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尿液维持正常3)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失水的比例小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尿多[思考探究]2.(1)人体能通过调节排汗量来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吗?提示:不能人体排汗量的多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2)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吗?提示:不是是自由扩散(简单扩散)3)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需要哪些具膜结构参与?提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肾脏排尿只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吗?提示:不是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如尿素)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随尿排出 [题组冲关]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尿液量增加解析:选B 长时间未饮水的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液量减少。
4.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清水或等渗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饮入大量清水后,代表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cB.当饮入一定量的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代表尿流量变化的曲线是dC.若曲线d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此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加D.若曲线c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在这个过程中人体渴觉形成并逐渐增强解析:选D 本题两组实验互为对照,研究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小和升高时,尿量与抗利尿激素的变化情况弄清尿量多少与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成反比,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人体才会产生渴觉比较项目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体温调节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感受器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的温觉感受器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皮肤汗腺、血管、立毛肌、骨骼机、甲状腺和肾上腺等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器官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激素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靶器官、靶细胞肾小管和集合管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题组冲关]5.下面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量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激素e是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解析:选C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冷觉、热觉的产生部位6.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A.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