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x
88页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理解视而不见、准是等词,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利用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 难点:目标3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教时 学习内容:审题,自学生字词,学习第2-6节,了解各种大自然的语言,朗读、背诵、想象、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到课题,你怎么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3、回顾第五单元提示,复习科普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划出来 2、交流讨论,学生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 三、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理解准是。
(2)朗读练习: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高兴,因为天气好)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白云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4)背诵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蚂蚁搬家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哪个词说明马上要下雨了? (2)朗读练习:要下雨了,应用怎么样的语气读?(着急)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蚂蚁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3、第2、3自然段对比互练 (1)分组对比朗读 (2)调换句式练习: 白云飘得高高,出门_________ 蚂蚁忙着搬家,老天准要_______ 4、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习几个生字:泳、逗、编、雁 (2)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第5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个第1句都是什么句子? 练习:把两个反问句分别改成陈述句 理解这两句用比喻方法写的好处 (4)训练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抓住春天与秋天的不同来指导) (5)学生自己选择第4或第5自然段进行背诵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学到什么本领? (2)理解年轮:什么叫年轮? 教师画几个树桩,让学生来说说每棵树各有几年了。
教师说树的年龄,学生来画树的年轮注意由内向外画)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5两题 第2教时 学习内容:学习开头与结尾,语言训练,举实例,仿写练习,总结全文,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背诵练习:学生自找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二、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 1、读第1自然段,练习: (1)我本以为______,现在才知道______ (2)只要我们_______,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 (1)只有_______,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2)如果不认真观察,那就_________ 如果观察了,但不动脑筋思考,那也会______ 3、理解视而不见,学习多音字假 4、读、背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提高,读写结合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语言 四、小结 1、这两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本领?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3、4、6题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文本细读: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
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昭示了自然界中季节的的更替鱼鳞上的圈圈,“三叶石”“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文本生动而有情趣,文章活泼而简洁的文字吸引孩子饶有兴趣的去读在读中去感受“你看那……” “不就像……”时与大自然的亲密之情,让孩子去体会这有着无穷奥秘的诗句的意蕴和涵义《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所以教学中我们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白云高飘——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 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
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课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3.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探究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学生关于物候学方面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天气预报的农谚俗语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冬天小草是“暗黄”,从“绿绿的”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是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会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萌发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销声匿迹nì 风雪载途 zài 2.读准多音字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chā chāi chà cī ɡuān ɡuàn 衰草连天------鬓毛衰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Shuāi cuī lu l à lào 种播-----------耕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