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暑期学校--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7575979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9.9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暑期学校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 董南燕 宋 鑫 田勇强 林 莉 卢晓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近10年来北京大学在各个方面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其中,自2004年起连续6年举办的“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通过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优秀学者、教师到学校任课,派学生参与国际暑期学校,使得本科生的学术背景更加宽厚,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崭新内涵、不断提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向社会人士和其他大学、中学开放,产生了广泛反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成为未来国内高校“三学期制”和暑期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学期制度改革与“开放的暑期学校”新理念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现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高校从传统的强调课堂内教学转变为强调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学习的统一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强调自主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其直接推论就是必须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结构化学习时间从教的方面看,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相关,教师有更多时间参与科研才能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反馈到课堂,使学生尽快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因此,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数,相应降低学分学时比例,缩短学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广泛的国际比较和研究,北京大学从2002学年起,将学分学时比调整为1∶15,两学期长度各为18周除去4周寒假,暑期空出了12周时间为充分利用暑期,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选择,开设暑期学校或实行“三学期制”成为学期制度改革的自然选择我们从北京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借鉴世界著名大学暑期学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开放的暑期学校”理念,并初步确立以下办学目标:——把国外的优秀学者请进来暑期中更方便聘请到国外学者来学校任教,为学生开设特别课程和短期学术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和弥补学校学术研究领域的不足,通过名校、名师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教学产生影响,既促进交流,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课程质量——促进国内优秀学者的流动,增进学术繁荣国内各研究单位(如中科院)和各大学的学者在不同领域都有特别造就,利用暑期请这些学者到北大开课,无疑有助于促进高校之间、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北京大学的学术繁荣——学生可以参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暑期学校,获得丰富的学术滋养。

      鼓励或帮助学生参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暑期学校,使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大学的学术氛围、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术观点,获得更丰富的学术滋养这就意味着,如果国内高校普遍举办暑期学校,学生可自由选择到其他高校学习并获得学分,有助于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术背景,提高教育质量——赴国外开设暑期学校,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开放的暑期学校可在国外直接组织教学,直接面向国际办学广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国际胸怀是新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北京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新渠道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暑期向其他高校开放的同时,也可以有条件地向社会、向中学开放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强化大学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力度,直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中国高等教育为“人才强国”战略作贡献的崭新渠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成效2004年7月~8月间,北京大学试办了第一届暑期学校,共开出课程58门,82个教学班其中,本校学生选课人数为2,423人/3,838门次,约占在校生的25%;校外选课人数为359人/542门次由于是第一次暑期开放办学,学校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许智宏校长和主管教学的林建华副校长都亲临课堂巡视,教务部组织了范围广泛的随堂听课,期末又以问卷和面谈形式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评估从评估结果看,学生感觉满意的占78.2%,希望坚持办下去的占92%授课教师对第一次开放的暑期学校给予了积极支持,冒着酷暑,投入了暑期教学教师表现出的学术水准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受到学生特别是校外学生的普遍赞誉此后,北京大学将暑期学校正式纳入校历,成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学校每年按期举办暑期学校,除2008年因服务奥运没有对外招生外,每期暑期学校都吸引了校内外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选课学习见下表)从暑期学校选课学生情况统计看,本校学生仍是暑期学校的主要教学对象暑期学校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正常学期教学计划的有益补充,也给予学生更充分更灵活的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校外生则来源广泛且成份多样:有国内外大学的在校学生、在京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等到北大选课修学分,也有社会在职的教师、编辑、医生、军人、企管等到北大充电更新知识,更有中学生先行到大学学习课程,充分实现了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知识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

      从开设的课程和参与暑期学校教学的教师情况看,北京大学的课程有校内外颇具影响的名师名课,如中文系戴锦华教授的“影片精读”、哲学系陈波教授的“悖论研究”、俄语系任光宣教授的“俄罗斯艺术史”等;有历年来深受学生欢迎的特色课,如数学院张顺燕教授的“数学的精神、方法与应用”、英语系梁波教授的“美国英语语音”、医学部张大庆教授的“西方医学传统”和体教部的“游泳”、“健美操”等;有反映新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课程,如社会学系钱民辉教授的“教育社会学思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汪国平教授的“外形设计与游戏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国际关系学院朱峰教授的“科学与国际安全”等延请国内外大学名师授课是暑期学校的重要办学目标,特别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2004年第一届暑期学校,数学院、天文系、力学系等聘请了4位国际知名学者开课,政府管理学院聘请在美国的中国学者回国开设了8门课程,在校内引起很大反响几年来,暑期学校累计聘请优秀学者近百人次,开设课程数十门,内容大多是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国外学者开设的,如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数学系戴先哲教授的“Dirac 算子与Atiyah-Singer指标定理”、俄克拉荷马大学数学系William Jaco教授的“三维流形的同胚分析”、印第安纳大学天文系H.Johnson教授的“恒星大气理论”等;也有国内学者开设的,如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院士的“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北京社科院阎崇年研究员的“清朝开国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谷振诣教授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眉教授的“健康人格心理学”、台湾东吴大学石计生教授的“社会地理讯息系统与后现代空间”、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助教授的“大学法语精讲”等课程。

      此外,暑期学校还进行了赴国外开设课程的探索2005年,艺术学系丁宁教授的“欧洲艺术史”课,以“走出去”的形式到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实地讲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2006年,历史系牛大勇教授主持的“东北亚史”课,以一半课堂讲授一半实地考察的方式,到日本、韩国进行实地考察授课两次赴国外开课为未来的暑期学校在国外开课进行了初步探索2009年,暑期学校又在国内率先进行国际暑期学校和中学生课程项目的新尝试国际暑期学校课程是各学术领域的特色课程,内容侧重于中国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经济等的历史与当代的改革发展,全部用英文授课,主要面向外国学生,同时也接收少量国内学生此项目共开课7门,有56名外国在读大学生选课116门次,其中许多学生来自世界一流大学暑期学校中学生课程项目旨在配合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引导中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学术兴趣,同时促进大学与中学的交流,是大学直接介入中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初次尝试,授课对象主要面向北京地区在读高中学生此项目共开课6门,有162名在读高中生选课202门次中文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中国文学名篇讲读”、数学学院国家级名师丘维声教授的“数学的思维方法”受到热烈欢迎。

      三、暑期学校的发展与内在机制的完善开放的暑期学校建设无疑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国内尚无先例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发展因而需要在办学的各个层面转变观念,全力实现其办学目标基于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我们制定了暑期学校的教学及运行方案,通过全程管理和制度导向初步实现了办学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暑期学校运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运行流程1.多层面完善课程设置课程的组织与建设是暑期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也是达成暑期学校办学目标的最实质性工作为此,我们多方面征求意见,精心设计课程设置方案,在立足于本校优秀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各院系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到学校开课的积极性除按惯例安排在暑期进行的实验、野外实习、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类课程外,暑期学校主要开设深受校内外欢迎的专业基础课、特色课、精品课,因场地、设施、师资限制而供不应求的特色体育课和外语高级训练课,延请国内外优秀教师、学者开设教学周期较短而学术性较精深或前沿的专题课、经典解读课、研讨班、系列讲座等6年来,暑期学校的课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广泛精深的内容,体现了学校多学科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色和教育教学水平;教与学的“请进来、走出去”,更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和大学国际化探索了新的途径。

      为保证课程质量,必须有鼓励教师开课的政策机制,有对课程质量的监控机制,包括前期的课程申报和后期的教学评估每期暑期学校都由学校教务部统一组织课程的申报和筛选,鼓励各院系积极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开课,同时通过媒体和暑期学校网站广泛宣传,指导学生选课暑期学校开课前教务部给每位任课教师发信,明确教学要求;课程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评估,并特别注重学生对暑期学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每期暑期学校结束后,教务部及时总结分析各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期暑期学校课程设置和安排作出调整2.建立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国外著名大学的暑期学校,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基础是建立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基于暑期学校实践,北京大学在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大学本科生赴境外大学学习的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校际交流,特别是利用暑期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学生通过申请并经院系和教务部审查确认后,将所修课程成绩转入在校成绩单,成绩的换算以所赴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北大成绩等级标准为参照在此项制度激励下,北京大学学生自行前往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高校上暑期学校的逐年增多。

      此外,由学校出面联系并派出学生参加欧盟-萨尔茨堡大学和耶鲁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与学生的跨校选课和适度自由流动相互影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给予学生合理预期,促使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交换活动,或者寻找机会自行赴其他高校学习2004年,内蒙古某高校一个班级集体报名到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修读“可编程逻辑电路实验”课程;2007年~2009年,台湾致远管理学院连续3期组织近200名学生参加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学习;北京化工大学认可北京大学成绩,因此该校学生报名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选课的较多2009年,北京市8所著名中学认可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中学生项目的课程和成绩,直接激励了这些学校学生前来报名学习的热情,也受到广大中学生家长的热烈响应中国高校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如果各院校从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建立课程转认制度,选择性地认可一些高水平院校的课程,既激励了学生流动学习,又利用了他校的优质资源来弥补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各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较之其他联合办学形式,课程互认是成本最小、学生受益最直接的方式3.理顺办学和管理机制,完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