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天体学与动力学中易错点浅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0842635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6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天体学与动力学中易错点浅谈摘要:在物理学习中总有一些问题使学生理解起来非常 困难,在做题中也常常做错,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这 些问题的实质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天体学、动力学中学生出 现的易错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本道理,以帮助学生理 解关键词:天体问题;易错点;辨析分类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DX ❷ 2012^GHB94本文主要讨论天体和动力学问题中的一些易错点,这些 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似是而非,解题时极易弄错,有必要加以 梳理问题1:注意稳定运动和变轨运动例题1:有a、b、c三颗地球卫星,它们的轨道是圆形 的,轨道半径的关系是,有四个选项,正确的是()A. a卫星的线速度小于b、c的线速度,而b和c的线速 度是相等的B. a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c的向心加速度,而b和 c的向心加速度是相等的C. 如果卫星b的线速度减小,或者卫星c的线速度增加,两卫星可能相遇D. 如果卫星a由于大气阻力的作用而使它的半径不断减 小,那么它的线速度将不断减小分析解题: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它们的轨道半径关系 是,根据万有引力充当了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 可解得线速度,由这个表达式可知,GM是常量,线速度的 大小取决于轨道半径的大小,根据轨道半径的关系,可知线 速度的关系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对于B选项,仍然根 据卫星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充当的,可列式:,得到,由 表达式知道a与(2成反比,所以得到向心加速度的关系是, B选项也是正确的要特别注意的是C选项,按照常理,b 卫星在c卫星的前面,如果b卫星减速或者是c卫星加速, 两者就可能相遇,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仔细分析 就会发现:如果卫星b或者卫星c的线速度发生变化,根据 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就会发生改变,由于两个卫星运行在 两个不同的轨道上,所以它们就不可能再相会,c选项是错 误的,从这一点上也体现出了航天器空间对接时的难度如 果卫星的轨道半径由于空气阻力而不断减小,那么根据式 子,它的线速度会不断增加,D选项是错误的总结:这个题特别注意的是C、D选项,C选项选错的原 因是受了地面上常见场景的影响,认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那么前面的减速,后面的加速就会相遇,实际上在空间问题 中就不会这么简单主要是因为速度发生变化时,轨道也就 会变化,所以它们就不能再相遇了对于D选项,很多同学 有这样的思维困惑,既然空气阻力做负功,那么卫星的动能 应该是减小的,当然速度也是减小的,为什么反而增加呢? 这里学生犯的错误主要是没有注意到卫星由高轨道下降到 低轨道时重力做正功,且它的功值大于阻力的功,这样物体 总的功是正值,动能增加。

      当然,做这类题目的关键还是要 抓住这样一个思路:卫星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充当了卫星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问题2:防止乱套公式解题例题2•—个单摆的摆动小球的质量是ni,小球的电量是 -q,线的长度是1,有一个带正电的电荷q放在了悬点上, 求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为多大时,物体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完 成完整的圆周运动?分析解题:这个题学生看着很熟悉,重力场中的圆周运 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情况学生是不陌生的,所以很多 同学根据小球过最高点时所具有的最小速度,再根据能量守 恒定律可解得小球在最低点应该具有的最小速度是但这样 做就错了,因为现在在悬点放了一个电荷,而小球也是带电 的,这样空间除了重力场外,还有静电场,所以物体现在受 三个力:重力、电场力、绳子的拉力做功的力有两个:重 力和电场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mg、库仑力、绳 的拉力T的作用,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因为,所以可以 得到,最高点的速度最小值是:根据能量守恒知:,解得:总结:这个题主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避免学生由 于非常熟悉的物理情景而没有详细审题,完全套用结论出 错,要避免做题惯性的出现问题3:注意物理过程分析不全掉解例题3.在竖直平面内悬挂了一个木块,木块的质量是M, 线的长度是L,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留在了木块中,子 弹的质量是m,飞行的速度vO,要求木块在摆动的过程中, 线始终是紧绷的,vO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分析解题:子弹没有穿出木块,是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 所以有,小球如果能够通过最高点,应该满足:,由机械能 守恒定律得:,由以上各式解得:。

      若木球不能做完整的圆周 运动,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为L时满足:,解得:,综合这两方 面的条件可以得到:或总结:学生可以分析到其中的一种情景,但很难分析全, 尤其对第二中情况很难理解,这个式子是怎么列出来的,必 须结合具体的物理情景才能理解,需要慢慢讲解,做题时要 详细思考,防止掉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上所列举的三类问题 是学生很容易弄错的问题,在这里进行归类总结,以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同仁继续研究,能够总结更多的类 型,方便学生的高三复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