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人东游》温庭筠唐诗鉴赏.docx
4页《送人东游》温庭筠唐诗鉴赏【作品介绍】《送人东游》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写送别,“浩然离故关” 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 天涯孤棹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 因而慷慨动人诗的最后一句透 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全诗意境 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毫 无作者“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原文】送人东游荒戍落黄叶⑴,浩然离故关⑵高风汉阳渡⑶,初日郢门山⑷江上几人在⑸,天涯孤棹还⑹何当重相见⑺?樽酒慰离颜⑻注释】⑴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⑵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⑶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⑷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⑸江:指长江几人:犹言谁人⑹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⑺何当:何时⑻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白话译文】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所送何人不详(或为鱼玄机,鱼有《送别》相 和)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这是温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离江陵东下之 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这首《送人东游》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八叶 诗词鉴赏家赵庆培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 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 按首句,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 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的确令人难以忍受然而次句诗思却 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 自是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 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 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 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 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 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
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 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 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 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 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 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 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 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 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 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作者介绍】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故有“温八叉” “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 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 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稹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 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 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