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计分体系研究-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_1.docx
5页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计分体系研究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 三、我国新高考计分改革关键问题改进的可借鉴之处我国高考自设置选择性科目以来,采用过原始分、标准分、调整分、等级赋分等多种计分方式,其选考科目之间的可比性问题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焦点[14][15][16][17][18][19][20]作为世界上大规模选拔性考试之一,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计分体系有着成熟的运行经验,能够为解决我国高考选择性科目考试计分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与经验一方面,为实现我国新高考不同选考科目之间“可比”的计分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参考相关理论研究认为“基于假设总体的量表化”(Scaling on Hypothetical Population)和“基于锚测量的量表化”(Scaling to Anchor)两类方法可以实现不同选考科目之间的可比[21]“澳大利亚大学入学排名”与我国“香港中等文凭考试”分别采用这两类方法应用在选考科目的可比性设计中新高考的统考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其中外语包括若干选考语种,具有选考科目的性质,故公共科目为语文、数学两科与我国香港中等文凭考试有四门公共科目(语文、英语、数学、通识教育)相比,新高考公共科目作为校准依据能否准确反映考生的一般能力水平,学界尚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澳大利亚大学入学排名中使用的“基于假设总体的量表化”方法,有效规避了使用公共科目校准选考科目成绩的风险,在仅有一门必考科目的条件下实现了选考科目之间的可比,能够为新高考选考科目之间分数可比性的技术完善,提供有益的方案借鉴另一方面,为合理运用高考“总分录取”招生政策,避免“分分计较”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长久以来,我国高考实行“总分录取”的招生政策,尽管该政策在江苏“08方案”①中有所突破,但改革经验表明,“非总分录取”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尚不成熟,实际操作中尚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高校自主确定录取标准所需的配套机制尚无法充分协调总分录取”的招生条件限制,进一步放大了新高考的分数合成问题、选考科目之间的可比性问题等在新高考改革试点中,统考科目以原始分报告成绩、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的方式进行分数合成,无论是在考试性质还是在分数报告形式上,都存在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中使用的ATAR排名以“分数”形式呈现,高校根据“分数”高低设置不同的录取标准该招生录取方式在形式上与我国高考“总分录取”的考试传统相类似,能够满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心理,对提升“总分录取”的政策执行成效提供了改进思路。
面向未来,新高考要求计分设计需要进一步增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凸显出与选拔人才的要求相协调、与考试科目设置改革相协调、与录取方式改革相协调的改革逻辑,进而实现高考科学、合理选拔人才的首要功能同时,应进一步提高计分体系的社会认可水平,以维护高考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维护教育公平注释:①江苏“08方案”是指江苏省为配套2005年秋季开始的课程改革实验,2006年公布并在2008年实施及后期进行微调的高考改革方案文科类考生与理科类考生都需要参加选修测试科目2门、必修测试科目4门,共6门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物理分别作为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的必选科目;6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2门选测科目之外的4门为必测科目选测科目各科满分为120分,采用统考成绩与选考科目成绩并列报告的方式,按考生原始分成绩排名划出六个等级参考文献:[1]一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高中毕业证书考试(HSC):时间与内容[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2):22.[2]袁振国.在改革中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3):1-12+166.[3]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History of the HSC[EB/OL].[2017-08-06].http://[4]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HSC Courses[EB/OL].[2017-05-16].http://[5]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Advice for Students Choosing HSC Courses[EB/OL].[2017-02-09].http://[6]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What is the HSC Minimum Standard?[EB/OL].[2017-01-17].http://[7]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Understanding HSC Results[EB/OL].[2017-08-06].http://[8]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Moderation[EB/OL].[2017-09-12].http://[9]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 Determining HSC Results[EB/OL].[2017-09-12].http://[10]Tertiary Institutions Service Centre. Average Marks Scaling[EB/OL].[2017-12-15]. https://[11]Universities Admissions Centre. How Your ATAR is Calculated[EB/OL].[2018-01-20].https://[12]Universities Admissions Centre. ATAR Technical Report[EB/OL].[2017-11-15].https://[13]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018 ATARs for our courses[EB/OL].[2018-04-15].https://[14]张令魁,谭以奉.改革高考分类、科目设置与计分比例的建议[J].人民教育,1984(3):15.[15]黄恕伯,刘志敏,刘同胜,宁革.广东省高考计分方法改革的设想[J].中国考试,2005(7):41-45.[16]温忠麟,罗冠中.高考方案:考试方式与计分方式[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3):3-8.[17]韩裕娜,高凌飚.高考A+X科目方案的计分方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53-56.[18]刘志敏,刘同胜,宁革,黄恕伯.新课程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法研究[J].中国考试,2010(11):3-8.[19]张磊.高考原始计分与标准计分的逻辑比较[N].中国教育报,2017-01-19(003).[20]王森.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问题与政策调适[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6):89-95.[21]王森.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机制改进研究[J].教育科学,2018,34(2):14-2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