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捭阖的传播技巧综述论文.doc
3页捭阖的传播技巧综述论文 捭阖的传播技巧综述论文预读: 摘要:一、传播策略根据现代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拉斯韦尔的传播“5W”模式,我个人认为可以将该书的说服理论划分成这么几部分:传播者、受众、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效果,这样可以使得鬼谷子的说服理论更加体系化、明了化.但是由于笔者自身笔力有限,以及篇幅限制,本文现将只从传播者的角度进行浅论.《鬼谷子》一书中的说服理论,也可称为“说人之法”,说服者与被说服者双方互动活动的和谐与否决定说服活动的成败.这里的所谓的“说服者”,也就是我们下面要浅论的传播者.总的来说,在《鬼谷子》浅论中,传播者也就是说服者一方面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以令人敬仰的道德修养来折服被说服者;另一方面要有扎实且健全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词藻、修辞术、以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等在内.除此之外,一位出色的说服者还要有举一反三的特殊能力,在实际情况中细心雕琢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的具体的运用方法,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便使说服理论和技巧更加符合实际.(一)巧言善辩、权谋并用单纯依靠一种游说技巧的游说家是不可能说服他人的,唯有学会纵横应用说服之术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说服力量,征服听者的思维.在这点上,《权》篇与《谋》篇是很好的说明.“权”与“谋”相连,意思是施展谋略计策,其主旨是如何针对不同的人或事去设立和使用计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通常所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权篇更多地停留在分析总结阶段,可以说是事前的思考与准备,而谋篇则是计谋的实施阶段,讲述了有关计谋的产生、使用和特点,说明如何献计献策和利用他人交友的问题[5].有权无谋,这将是空想,纸上谈兵;有谋无权,这将是无头苍蝇、盲目行动.所以一次出色的游说活动应该是权与谋的完美结合,权在先,谋在后,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互交融.《鬼谷子》在分析说服技巧时采用总分的结构进行浅论,利用首篇《捭阖篇》从总体上陈述了自己的中心思想即摔阖之术,又可称为阴阳之道,后面的文章都是具体分别来陈述一些游说技巧.这种思维模式以及其具体的传播策略,对我们现代传播都有很好的参考意义:考虑问题时要善于有总有分,有条不紊;传播信息时要学会整合多种技巧,由量变达到质变.(二)修性蓄志,厚积薄发《鬼谷子》一书曾对游说之人提出了几条要求,包括才思敏捷、头脑灵活、知识渊博、多谋善断等,《本经阴符七篇》主要就是讲解了如何才能获得上面这些知识,介绍了游说者如何正心诚意修身,才能充实智慧、明断事理、趋吉避凶.《本经阴符七篇》依次为:一、盛神法五龙;二、养志法灵龟;三、实意法媵蛇;四、分威法鸷鸟;六、转圆法猛兽;七、损兑法灵蓍.前三篇是内养项目,后四篇是外练项目,如能做好这七点,便可成为一个进退自如、来去自愿的好谋士[6].第一节文字“盛神法五龙”,讲述怎样保持精神旺盛的方法.“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主张要心神只有先旺盛集中,然后才能领悟到通心术的真谛,继而获知他人心意.第二节文字“养志法灵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主张只有意志坚定,才能思想豁达,气盛心安,才能从容地应对一切.第三节文字“实意法腾蛇”—“养志之始,务在安己”,讲的是要心平气和才能使意念充实、考虑周全.第四节“分威法伏熊”讲如何壮大自身气场、削弱他人气场,主张“静意固志,神归其舍”,以增己之威;“以实取虚,以有取无”,去威摄对手.第五节文字“散势法鹜鸟”讲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待间而动”,善于“思间”、“查间”,寻找对方的纸漏,发起猛攻,以散敌之势.第六节文字“转圆法猛兽”,讲怎样才能像转动圆体那样使计谋快速产生,主张要熟知各类计谋的特点,以对付变化的万事,使其能转化和能灵活地进退.第七节文字“损兑法灵菩”主张应在游说中把握事态发展方向,随机变辞,使话语合乎事理以实现游说目的.《本经阴符合七术实意法媵蛇》浅论到:“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五气有所依却不能集中,这就会给奸邪之气以可乘之机,就易被诈谋迷惑,言语不会发自内心.所以要使心术诚实,坚守专一而不变化,这就要求待人接物要诚心诚意,倾心交流,善于纳言,而后才能获知详情、计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自然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气、神气、魄气固守不动,才不会使心气外散,以求内省自察,安神宁气.思绪进入虚幻之中,就等待神灵的往来.从《鬼谷子》这些浅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以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对当时的传播者——游说之谋士自身的素养要求还是很高的,既要有旺盛的神气,又要有坚定的意志,还要有清晰的思维.(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对一个游说者的价值就好比货物对一个商人的价值,没有货物,商人推销的再好,也不会拥有自己的消费者的,同样,一个游说者,不管其游说技能再出色,没有信息的话,那也是无法赢取听众的“芳心”.在这里的“信息”是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鬼谷子》在《飞钳篇》与《忤合篇》分别作了具体分析.《飞钳篇》:“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就是说,欲将说服之术运用于天下,则要审时度势地把握信息的度量,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程度,友邦的亲疏关系作以权衡.其次要掌握信息的准确内容,这主要包括目标国的国情,尤其是要熟知该国的君主.此外,说者也要谨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开不利因素.《忤合篇》:“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所以,“忤合”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换句话说,在《鬼谷子》看来,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飞钳篇》及时获取的信息主要是指外部信息,而《忤合篇》则是侧重要全面准确的了解内部信息.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保持对内外信息的同时掌握,方能提高自身的游说技巧.在这内外结合这一点上,与第一点所浅论的权谋并用是相辅相成的,游说技巧是一种综合性的技巧,单靠一种是行不通的.(四)与人为善,从善如流认为游说的成功或者游说的技巧不光是上面所述,最重要的还是要认同心意、施德于人,以此来争取人心,减少阻力,建立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他人的信任,使他人为己所用.在《中经篇》,《鬼谷子》是这样浅论的:“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救人于危难,给人以教诲和施人以大恩大德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那些拘捕在牢房的人,那些被救者,是不会忘记其恩德的.能言之士,能行善而广施恩惠,有德之人,按照一定的道义准则去救助那些被拘押的人,被拘押的人一旦被救,就会感恩而听命了.从现代传播的角度看来,作为一个传播者,无论是在信息传播之前、之中还是之后,都要遵守社会的道德传统,不做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违背的事情,更不触及自己的良心底限.二、对《鬼谷子》传播策略的现代反思由于《鬼谷子》所代表的纵横家在当时时代处以较弱地位,所以该书崇尚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希望出色的游说技巧来控制社会强者即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发展至今,《鬼谷子》一书不禁没有失传,反而愈加得到世人的赞赏,面对这种形式,我们应该进行严肃且深刻地反思.《鬼谷子》一书中的精华部分,作为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确实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其详细具体解说的这些传播策略,更是应该被现代传播所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鬼谷子》在宣扬出色的传播策略时,其所宣扬的功利主义以及诡辩论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鬼谷子》思想在国外的应用的情况:日本军国主义特务机关在二战时期曾把《鬼谷子》作为作为训练特务的必读教材;他们运用鬼谷子的相关知识对中国施行了“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等一系列的侵略策略;同样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军事家也运用鬼谷子的谋略取得了很多战役胜利.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鬼谷子》在传播之道上确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鬼谷子》的不足之处,从国际角度出发,我们的传播应促进国际合作以及维护世界和平,而不应用来制造战争,挑起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