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古籍珍本论文古籍文献论文.doc
12页河南古籍珍本论文古籍文献论文河南地方珍本古籍文献价值探讨摘 要:河南古籍地方文献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手稿本、稀见书、禁毁书是河南古籍地方文献的精品,研究河南古籍珍本地方文献,对于彰显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与支撑力的提升将有重要作用河南各地遗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献,其中有不少古籍手稿本、稀见书和禁毁书尤为珍贵如新乡市图书馆藏孙奇逢的《读易大旨》手稿、明代崔铣撰的《文苑春秋》4 卷,孟县文化馆藏孟津人王锋撰的《拟山园选集》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关键词:河南古籍珍本;地方文献;手稿本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献其中有不少古籍手稿本、稀见书和禁毁书尤为珍贵现将河南图书馆(含博物馆)藏的一部分珍本古籍价值述论于次,请专家批评指正一、手稿本河南图书馆(含博物馆)藏有不少前代手稿,这些书未曾刻印,全是孤本,而且有很多是河南地方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如新乡市图书馆藏孙奇逢的《读易大旨》手稿,就是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版本价值的珍本,书前有自序云:“至苏门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曰大旨。
”①《读易大旨》 , 《四库全书总目》已著录,此书并不稀见,但作为明末清初大学者的手迹,作为本乡本土的手稿地 方文献是弥足珍贵的又该馆珍藏的李棠阶的《强斋日记》原稿,起于咸丰元年辛亥十一月二十七日,止于咸丰二年壬子四月二十一日,这本日记原稿不仅是李棠阶的手稿,而且恰好是民国年间影印的《李文清公日记》中所缺遗的部分,此手稿有拾遗补阙的功效,使《李文清公日记》成为完璧李棠阶字文园,号强斋,清河内(今沁阳县)人,历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卒谥文清显然,《强斋日记》手稿作为本地文献在近代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南阳市图书馆藏的南阳近世名人张嘉谋撰写的《中州人物考续编》手稿 4 册和南阳市博物馆藏本地才俊魏吉良手稿 4 册(魏氏家谱 1 册、洒然居日记 1 册,函稿积存 1 册、书札拾遗 1 册) 、张嘉谋给魏吉良信(关于建立南阳图书馆的信原件) 、 《河南通志稿水系采访稿》2册等,这些手稿对于研究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辉县博物馆藏的 1918 年 12 月 19 日当地名人孙甲荣、李时灿等十人集资办矿的启事:“敬启者,吾豫沁、修一带铁矿,我同仁惨淡保持历十余稔,璧虽云还,货仍弃地,时机坐失,言之忽然。
去冬在京同人协议,由发起人集资创办,一载以来,换领矿照,各方调查,订购机器,延聘技师,刊布章程及预计书等,一切经营擘划粗具规模,要在迅集资金,方能克期举办惟发起人关系,有宏豫者,有光豫者,有兼两公司者,当时因对外方法,不得不分立明目,而内容实纯然一致兹经议定,现在开办宏豫,拟将光豫发起人一并加入,将来开办光豫时,宏豫发起人当然照办,以示公溥而免挂 漏特用专函奉布,务祁迅赐集资按期缴纳,以利进行 ”②这份集资办矿启事原件能保留至今是不容易的,它对研究当时河南实业救国,振兴民族工业、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河南办矿历史均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我省历史材料的珍品又沁阳县博物馆藏的《勾漏山房诗》 (又名《怀怀诗》 )稿本,是清嘉庆年间范照藜的手稿,范照藜是范泰恒的孙子,清河内(沁阳县)人,此书是他官安徽定远县知县时所作,诗的内容和注解包含有许多地方史的材料,介绍了不少地方上人物生平及地方掌故,是编辑沁阳县志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河南省图书馆藏《春秋订误》15 卷卷首 1 卷,清汤豫诚撰,稿本,14 册此稿本《中州艺文录》及《河南通志艺文志稿》皆失收汤豫诚字素一,河南仪封人,中州先哲传儒林传有传。
该书成于清雍正十二年,有序为据,且此稿本不避“弘”字,也以此可断为雍正间物此书于春秋经传多持异论且富创见,非腐儒说经者可比惜无刻本传世,应整理出版以供学界研究利用又河南省图书馆藏《乡音正误》24 卷滕稿 1 卷,清范照藜撰,清嘉庆四年河内范氏细论书屋稿本,13 册此稿本《河南通志艺文志稿》经部小学类韵书之属著录,谓有传抄本该稿本是河内范氏用特制朱丝栏稿纸正楷书写,版口有“乡音正误”和“细论书屋”字样是书以诗韵成编,按字标目逐字加以音释,多引古书作证,间附俗语里谚,以匡乡音之失前有嘉庆四年乙青自序(乙青为范照藜字) 滕稿 1 卷,用同样稿纸书写,无头尾,疑为续补之作以上两稿本皆省图书馆全国 善本孤本书,有极高之学术价值③二、稀见书《隋书牛弘传》载隋以前的古籍经过了五次大的灾厄,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到隋至明书籍又遭五厄,加上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 ,又禁毁了不少古籍,再加上一些自然损毁,数百年前的古籍能流传至今确属不易,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稀见书就更加珍贵乡邦文献就是乡土气息浓而在外地不能多见的本地历史资料,如安阳市图书馆藏的明代崔铣撰的《文苑春秋》4 卷,明嘉靖刻本,4 册。
崔铣,字仲凫,安阳人,官至南京礼部侍郎是书《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存目二著录④,其所载内容上起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入关,下止明太祖朱元璋举兵反元,凡 100 篇,主旨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世道人心者不录,故曰春秋 《四库全书》存目之书流传不广,此书《中国丛书综录》 、 《贩书偶记》正续编皆失载,足证世间存书不会太多该馆藏的《非儒非侠斋金石丛著》 ,其中包括顾燮光辑的《河朔新碑目》3 卷,范寿铭编的《河朔访古新录》14 卷、 《河朔金石目》3 卷、 《河朔金石待访目》1 卷,这些书目虽为民国印本,但其学术价值极高,尤对本地学者作用更大,它们是编写安阳考古史和文物史的几把钥匙该馆藏的一册《河南黄沁两岸详图》 ,不仅可供研究豫北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的学者参考,而且对黄沁两岸县、乡、农村的治河改地水利工程更有其实际参考价值沁阳县博馆藏的《怀庆府钱粮册》2 册,清抄本,是书系反映当时 地方经济、财政税收的重要文献,且由于系官方内部使用,故流传极少武陟县图书馆藏的本县驾部村原文会撰的《柏亭集》 ,道光年间刻本,字里行间流溢本地泥土气息和乡邦文献的芳香并存⑤《陈侯实政录》3 卷,襄城土民公编,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许昌市图书馆藏,此书也是稀见珍贵之书,很可能是孤本。
陈侯名固方,在襄城县任职六年, “实心实政深入民隐,襄之词人,学士,以及樵夫、牧子莫不祝之颂之故采摭成帙得古歌近体若干卷” 本书将陈侯固方的惠政业绩进行了实录总结郑州市图书馆藏的《高文襄公文集》85 卷,明高拱撰,清康熙二十五年至康熙三十三年新郑高氏笼春堂刻本,此书是稀有版本的郑州乡邦文献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隆庆中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万历中为张居正所排挤,去官归家,谥文襄 《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存目四》著录有《高文襄公集》44 卷, 《中国丛书综录总目》著录为 59 卷,另附高氏世恩录 5 卷,共计 64 卷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著录有 78 卷本此 85 卷本未见前人著录,极为罕见其子目为《纶扉稿》2 卷, 《日进直解》5 卷(《大学直讲》 、《中庸直讲》各 1 卷, 《论语直讲》3 卷) 《玉堂公草》1 卷, 《外制集》1 卷, 《程士集》4 卷, 《春秋正旨》1 卷, 《南宫奏牍》2 卷,《本语》6 卷、 《问辩录》10 卷, 《献忱集》5 卷, 《诗文杂著》4 卷,《边略》5 卷(《防边纪事》 、 《御敌纪事》 、 《靖彝纪事》 、 《绥广纪事》 、 《伏戎纪事》各 1 卷) , 《政府书答》4 卷, 《病榻遗言》1 卷, 《掌铨题稿》34 卷。
其中《玉堂公草》 、 《外制集》 、 《政府书答》三种, 《四库全书总目》于《高文襄公文集》以外另单列书名, 《诗文杂著》及《御敌纪事》 、 《靖彝纪事》则为《四库全书》所未收 《御敌纪事》 、 《靖彝纪事》则见于《清代禁毁书目》 《四库全书》所列各书卷数亦较此藏本多有减少者,疑《四库全书》收录的可能为删节本是书封面题《高文襄公文集》 ,笼春堂藏版,首有高拱侄曾孙高有闻《重刻高文襄公文集》小记,以及本传、墓志、无总目以后各书封面所题刊刻年代也不尽一,最早为康熙二十五年,最晚为康熙三十三年, 《掌铨题稿》末页有乾隆十六年高玉生跋,系重印时所加虽为重印,但版刻清晰,书品尚佳 《中国丛书综录》所著录附有《高氏世恩录》5 卷,则为本书所未收⑥别廷芳书是西峡县图书馆藏书的一大特色别廷芳,内乡县人,是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首领,他的幕僚以他的名义编印了一批书《宛西自治丛书》为宛西自治造势,当时就颇具影响子目有《家常生活》一册,别廷芳编述,1940 年 1 月铅印,本书以家庭日常生活,尤其是农村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从水土、物产、生产、家具、食品制造、烹调饮食、儿童教育等方面着眼,对群众进行知识性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农业讲义》一册,别廷芳著,民国年间石印本,全书分上下编,上编农作物类,下编蔬菜类本书为采集老农固有生产常识,参以新经验技术汇集而成,以期使每位农民都能按法操作,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地方自治》一册,别 廷芳编述,本书就有关地方自治的各个方面,着重从实施方法条文详细讨论,很少涉及理论,以期达到每个群众都能从内心深处领会地方自治之作用、意义与办法 《植树浅说》一册,别廷芳编述,本书就宛西一带适合中植的常见树木,分别就其种植方法,水土保持、树木修剪、果实或种子采摘、贮放、加工、木材或其他方面的林产品的用途详加论述,以提高群众在林业方面的知识,而促进本地林业的发展 《农事经验》一册,别廷芳编述,本书与上述的《农业讲义》内容相近,此不多赘由上观之,别廷芳这个行伍出身的军人不仅搞了点时髦的社会改革——地方自治,还组织一帮文人搞的“宛西自治丛书”也有模有样,版式统一、自成体系、内容全面、蔚然可观这些乡邦文献虽为民国版本,但仍可以善本视之他们对于研究“宛西自治”和别廷芳其人皆为极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族谱、行述、试卷改革开放以来,港台回内地探亲者日多,海外华侨认亲访友者也不乏其人,近年来族谱、宗谱、家谱的作用已为世人重视。
再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不忘先辈们的艰辛与业绩,激励后进奋起,族谱、宗谱、家谱的作用也应当珍重辉县博物馆藏《古共邵氏家谱》 (河南辉县西周时为共伯封国) ,对了解辉县邵氏家史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孟县文化馆藏《补续河阳薛氏族谱》 、 《河阳秦氏族谱》 ,对了解孟县薛氏、秦氏的家史均为不可多得的资料武陟县图书馆藏《清封恭人显妣郑太恭人行述》是孙甲荣母亲的传记,孙甲荣考取举人的试卷《河南乡试卷光绪壬寅科》 ,对了解本县先贤孙甲荣是十分难得的材料孙甲荣早卒,连 其儿子都说不清楚的经历,乡试卷上有明确记载:“孙甲荣,原名荣春,字仲和,号羲人,行二,堂行八,光绪丁丑年九月二十四日吉时生,系怀庆府武陟县附生民籍,中式一百零九名举人 ”乡试卷附有孙甲荣的论文若干篇,其中《汉武帝诏州郡察吏民茂材异等论》 、《赵充国屯田湟中论》 、 《开元十九年立赈饥法论》 、 《潘季训治河以借水冲沙筑堤束水为漕兼利论》等篇章,可以窥见其重视人才,体察民情,着重经济,潜心实业的精神稀有县志我省的稀有县志不少,唯武陟县图书馆收藏查开、戴涛、王靖纂修的清乾隆《重修武陟县志》16 卷、乾隆 22 年刻本和李日茂草创、秦之英删正、赵五臣编次的明万历《武陟志》7卷手抄本最为珍贵。
《重修武陟县志》之所以珍贵,是因为,1.孤本书是书为庄威凤、朱士嘉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华书局 1985 年1月版)所未载,也被河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刘永之、耿瑞玲编著的《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