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桩基监理实施细则.doc
26页. .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基地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桩基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恒瑞项目管理二Ο一七 年 一 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工作依据三、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五、桩基施工进度控制六、桩基工程工作方法与质量控制措施七、施工安全监督23 / 26一、工程概况 1.1参与工程的单位工程名称: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康桥电子科技施工单位:建工第八建设集团1.2质量标准: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验收规,工程质量达到合格1.3工期:工程总工期暂定90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1.4场地位置概况 场地位于市交大科技园,北距西影路约800m,西距雁翔路约400m场地地形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基坑开挖深度9.77-9.87m,现场自然地坪标高-2.00m基坑周长约750m 1.5监理部主要工作容包括:素土挤密桩、静压预制桩原材料进场检查、 报验、见证取样桩位定位复测、检查、隐蔽验收、旁站、专家论证等工作二、监理工作依据2.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2.2与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文件;2.3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2.4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5招标文件 2.5.1 本工程招标文件。
2.5.2 本工程招标说明 2.5.3 相关的施工与验收规 2.5.4 本工程相关的施工图2.6 与本工程有关的规、规程 2.6.1《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2.6.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GBJ50202-2002); 2.6.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 2.6.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7-2011); 2.6.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2.6.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JGJ46-2005)三、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现场监理人员由总监理工程、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土建、设备、电气、安全管理)、监理员等人员组成,详见“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图”和“项目监理人员一览表” 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图 总监理工程师——何鸣秋资 料 乔 宝 安 全 杨学林 安 装 魏明敏 土 建 樊运运 土 建 贾小林总监代表 杨学林项目驻场监理机构人员一览表序号职务专业备注1何鸣秋总监土建已注册2学林总监代表土建持证上岗3贾小林工程师土建持证上岗4樊运运工程师土建持证上岗5明敏工程师安装持证上岗6乔 宝资料员7郭鑫宇监理员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4.1.机具设备与材料要求 4.1.1成孔设备 本工程成孔设备为液压静力压桩机1台,机型ZYJ860BG,长螺旋钻机一台。
4.1.2夯实机具 本工程夯实机具采用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重锤夯填成孔,锤重1.5~1.8t其余采用孔深层强夯法(DDC工法)施工,机械铲钻孔,孔径400mm重锤重1.8~2.0t,夯扩成桩,桩径不小于500,孔回填前,孔底应空夯8~10击 4.1.3桩孔的填料桩孔的填料应根据工程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目的确定土料可就地取材,宜用粉质黏土,不宜使用块状黏土和砂纸黏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10%夯实质量压实系数λc应不小于0.97,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应小于0.93,最小挤密系数不应小于0.88 4.2.素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4.2.1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以确定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干密度等要求 4.2.2桩施工先将基坑挖好,预留500mm土层桩的成孔方法选用沉管法,基坑周边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后应与时拔出桩管,不应在土中搁置时间过长成孔施工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含水量,当含水量低于12%时,宜加水增湿至最优含水量本法简单易行,孔壁光滑平整,挤密效果好 4.2.3桩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应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坍孔。
成孔后应清底夯实、夯平,夯击次数8~10击,并立即夯填土 4.2.4桩孔应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250~400mm,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作业时,一般落锤高度不小于2m,每层夯实不少于10锤施打时,逐层以量斗定量向孔下料,逐层夯实 4.3质量目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的合格标准4.4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4.4.1施工放线质量控制施工放线的精度为:轴线偏差±10mm,桩位偏差±100mm,每个场地测量平均绝对高程,以确定成桩深度,其精度±10mm施工前应对照桩位图对桩位纵横间距进行复查,减小桩位偏差,防止漏桩;4.5 素土挤密桩质量控制 4.5.1施工前应对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做检查 4.5.2施工前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等做检查 4.5.3施工完毕后,应检验成桩的质量与地基承载力 4.5.4素土挤密桩的地基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5素土挤密桩地垂质量检验标准 表4.5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与桩间土干密度设计要求现场取样检查2桩长mm+500-0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3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的方法4桩径mm-20尺量一般项目1土料有机质含量%≤5试验室焙烧法2石灰粒径mm≤5筛分法3桩位偏差满堂布桩≤0.4D条基布桩≤0.25D用钢尺量,D为桩径4垂直度%≤1.5用经纬仪测桩管5桩径mm-20用钢尺量注:桩径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4.6.预应力管桩沉桩工工艺方法要点4.6.1.预应力管桩沉桩方法使用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采用静力压桩机,型号:PHC500AB125-30;PHC500AB125-33;十字型钢桩尖 4.6.3.管桩施工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合理确定打桩顺序一般当桩较密集且距周围建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对称施打;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毗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向另一方向施打若建筑物外围设有支护桩,宜先打设工程桩,再后打设外围支护桩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打设深桩,后打设浅桩;根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根据高层建筑高层与裙房的关系,宜先高后低 4.6.4.管桩施打应合理选择静压机,静压机选用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能保证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能顺利或基本顺利地将桩下沉到设计深度;(3)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后贯入度 4.6.5.预应力管桩沉桩施工工艺程序为: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底桩就位、对中和调直→沉桩→接桩→再沉桩→再接桩→打至持力层→桩机移位 4.6.6.打桩前应通过轴线控制点,逐个定出桩位,打设钢筋标桩,并用白灰在标桩附近地面上画上一个圆心与标桩重合、直径与管桩相等的圆圈,以方便插桩对中,保持桩位正确。
4.6.7.吊桩就位一般用单点吊将管桩吊直,使桩尖插在白灰圈,桩头部插入锤下面的桩帽套就位,并对中和调直,使桩身、桩帽和桩锤三者的中心线重合,保持桩身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桩垂直度观测包括打桩架导杆的垂直度,可用两台经纬仪在离打桩架15m以外成正交方向进行观测,也可在正交方向上设置两根吊陀垂线进行观测校正4.6.8.桩的接头在桩端头埋设端头板,四周用一圈坡口进行电焊连接当底桩桩头露出地面约600mm时,即应暂停沉桩,进行管桩接长方法是先将接头上的泥土、铁锈用钢丝刷刷净、再在底桩桩头上,扣上一个特制的接桩夹具(导向箍),将待接的上节桩吊入夹具就位,调直后,先用电焊在剖口圆周上均匀对称点焊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卸去夹具,再正式由两名焊工对称、分层、均匀、连续的施焊,一般焊接层数不少于3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待焊缝自然冷却10min,始可继续沉桩4.6.9.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施打多节管桩,每根桩宜连续下沉,一次完成,以避免间歇时间过长,造成再次沉入困难,4.6.10.本工程以终压力峰值5760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400kN的2.4倍)为终压条件,而且压桩在峰值下复压3~5次,复压时每次稳压时间不少于10秒,桩的总沉降量(贯入度)少于25mm。
4.6.11.为将管桩打到设计标高,需要采用送桩器,送桩器用钢板制作,长4~6m设计送桩器的原则是:打入阻力不能太大,容易拔出,能将冲击力有效地传到桩上,并能重复使用,本工程送桩深度不超过6m,管充满水时,严禁送桩作业4.6.12.管桩打(沉)桩常遇问题与预防处理方法,见表4.6.13管桩打(沉)桩常遇问题与预防、处理方法 表4.6.13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桩顶偏位(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1.测量放线有误;或插桩“对中”工作马虎2.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大偏位3.在软土层中,先施工的桩易被挤动4.遇孤石或其他障碍物将桩挤向一旁5.桩尖沿基岩倾斜而滑移6.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形,造成桩顶偏位测量放线应经复测后使用;插桩应认真对中;打桩应按规定顺序进行;避免打桩期间同时开挖基坑;施工前用铲探明地下孤石、障碍物,较浅的挖除,深的用钻钻透或爆碎;接桩应吊线找直,垂直偏差应控制在0.5%以偏位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偏位不大,可用木架顶正,再慢锤打入;障碍物不深,可挖去回填后再打桩身倾斜(桩身倾斜超过规规定)1.打桩机导杆弯曲或场地不平,或场地承载力不足产生倾斜2.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过大或桩身弯曲度过大3.开始沉桩,桩未站稳就猛烈锤击,或施打时桩锤、桩帽、桩身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受力偏心4.桩垫锤垫不平或桩帽太大引起锤击偏心而使桩身倾斜5.接桩不直产生曲折6.打桩顺序不当先打的桩被挤斜7.遇孤石和坚硬障碍物或桩尖沿倾斜产生滑移打桩机导杆弯曲应纠正;打桩场地应整平夯压坚实;插桩要吊线锤检查,桩帽、桩身和桩尖必须在一条垂线上方可施打;桩身弯曲度应不大于1%,过大的不宜使用;开始沉桩应临时固定牢,并轻锤慢击;施打时应使桩锤、桩帽、桩身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受力偏心;桩垫、锤垫应找平,桩帽与桩周围的时间隙应为5~10mm,不宜过大;接桩应吊线锤找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打桩顺序应按规定进行。
产生原因7的防治措施同“桩顶偏位”的防治措施桩顶破碎(沉桩时,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或被打碎,桩顶钢筋局部或大部分外露)1.桩的制作质量差,混凝土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