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经济学(高等继续教育-工商管理系列).ppt
191页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王春香王春香篇目篇目l基础篇l市场篇l生产篇l竞争篇l投资篇l组织篇具体内容具体内容l基础篇–第1章 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决策–第2章 数学基础l市场篇–第3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价格–第4章 需求弹性及其应用l生产篇–第5章 成本利润分析–第6章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第7章 利润最大化原理与最优决策l竞争篇–第8章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第9章 定价决策l投资篇–第10章 长期投资决策–第11章 风险分析与决策l组织篇–第12章 组织与激励 基础篇基础篇–第1章 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决策–第2章 数学基础第第1章章 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决策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决策第1节 什么是管理经济学第2节 企业目标与管理决策第3节 企业的外部环境第4节 企业的内部条件第5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6节 本书的结构 第第1节节 什么是管理经济学什么是管理经济学l一、管理经济学的概念l二、管理经济学的特点l三、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第2节节 企业目标与管理决策企业目标与管理决策l一、企业的性质l二、企业的目标l三、管理决策的目标l四、管理决策的类型第第3节节 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l一、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换l二、外部环境中的主体行为l三、外部环境的要素及其制约作用 第第4节节 企业的内部条件企业的内部条件l一、企业内部条件的类型l二、内部条件的制约作用第第5节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l一、企业社会责任约束l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种类l三、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手段第第6节节 本书的结构本书的结构l分为6篇及12章l第2章是专门的数学基础知识第第2章章 管理数学基础管理数学基础 l第1节 管理决策过程 l第2节 代数基础 l第3节 几何基础l第4节 微积分基础 第第1节节 管理决策过程管理决策过程l一、管理决策过程l二、管理数学工具l三、管理决策变量第第2节节 代数基础代数基础l一、数据表l二、方程l三、函数第第3节节 几何基础几何基础l一、坐标系l二、函数的图像l三、曲线的方程第第4节节 微积分基础微积分基础l一、导数与微分l二、不定积分l三、定积分市场篇市场篇–第3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价格–第4章 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第3章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价格需求、供给与市场价格 l第1节 需求 l第2节 供给l第3节 市场均衡及其变动l第4节 政府干预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第第1节节需求需求l一、需求量l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l三、需求函数 l四、需求曲线 l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一、需求量一、需求量l需需求求量量((quantity demanded))是是指指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在在某某一一市市场场中中消消费费者者愿愿意意而而且且能能够够购购买买某某种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 产品的价格 2.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的平均收入3.价格预期 4.相关产品的价格5.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偏好 6.促销宣传三、需求函数三、需求函数l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是反映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l例如,X产品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可写成:lQX=f(PX,PY,E,I ,T,A,) 四、需求曲线四、需求曲线l需求曲线(demand curves)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因而为常数)的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式,通常以Q=f(P)来表示l需求曲线是反映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图PQ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因素因素变动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偏好预期促销宣传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第第2节节 供给供给l一、供给量l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l三、供给函数 l四、供给曲线 l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量一、供给量l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或行业愿意并且能够向某一市场或地区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l1.产品价格 l2.产品成本 l3.价格预期 l4.其它产品盈利情况及其变动 l5.技术状况 l6.初期投资数量与周期 l7.原材料及电力取得的难易程度 l8.政府的政策、法规限制 三、供给函数三、供给函数l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是供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四、供给曲线四、供给曲线l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就得到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程式,这一方程式所代表的曲线,就是供给曲线(supply curves) 供给曲线图供给曲线图PQSO五、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因素因素变动价格替代产品价格产品成本生产者价格预期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第第3节节 市场均衡及其变动市场均衡及其变动l一、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l二、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l三、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一、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一、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l把需求曲线和同一产品的供给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两者必相交于一点,且只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便是市场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l均 衡 点 所 代 表 的 价 格 P*称 为 均 衡 价 格(equilibrium price);而均衡点所代表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交易量(equilibrium quantity transacted)。
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PQOP1P0P2SD过剩均衡短缺二、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二、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l当供给不变,需求曲线右移,会使均衡价格升高,同时,均衡交易量增加;反之,需求曲线左移,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同时,均衡交易量减少三、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三、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l当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左移,会使均衡价格升高,均衡交易量减少;反之,供给曲线右移,会使均衡价格降低,同时,均衡交易量增加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 ,数量价格 ,数量价格 ,数量价格 ,数量第第4节节 政府干预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政府干预对市场均衡的影响l一、政府限价对市场均衡的影响l二、政府征税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l三、政府补贴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一、政府限价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一、政府限价对市场均衡的影响l1.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是一种低价政策,当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起作用l2.最低限价–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是一种高价政策,当限价高于均衡价格时起作用。
二、政府征税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二、政府征税对市场均衡的影响PQDS1S0P1P0OQ0Q1三、政府补贴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三、政府补贴对市场均衡的影响PQDS0S1P0P1OS0S2第第4章章 需求弹性及其应用需求弹性及其应用 l第1节 需求的价格弹性 l第2节 企业的收入函数(曲线)与价格弹性的应用 l第3节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l第4节 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第1节节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l一、概念与分类l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l三、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l四、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一、概念与分类一、概念与分类l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数l用公式表示为:lEp =(Q/Q)/(P/P)=(Q/P)*(P/Q)分类:分类:l(1)完全无弹性 l(2)缺乏弹性 l(3)单元弹性 l(4)富有弹性 l(5)完全弹性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l1.点价格弹性计算l Ep=(dQ/dP)*(P/Q)l2.弧价格弹性计算 lEp =(Q/P)*[(P1+P2)/(Q1+Q2)] = [(Q2-Q1)/(P2-P1)] *[(P1+P2)/(Q1+Q2)]三、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三、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l 1.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l2.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解法 l3.几种特殊的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四、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四、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l1.占消费支出比例l2.必需品与奢侈品l3.替代品:数量/价格/功能l4.产品的耐用程度 l5.时间长短第第2节节 企业的收入函数(曲线)与价企业的收入函数(曲线)与价格弹性的应用格弹性的应用l一、总收入、平均收入、边际收入l二、完全竞争下的收入函数(曲线)l三、不完全竞争下的收入函数(曲线)l四、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的关系l五、价格弹性的应用一、总收入、平均收入、边际收入一、总收入、平均收入、边际收入l1.总收入 l2.平均收入l3.边际收入二、完全竞争下的收入函数(曲线)二、完全竞争下的收入函数(曲线)l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l2.完全竞争下企业的平均收入曲线 l3.完全竞争下企业的边际收入曲线 l4.完全竞争下的总收入曲线 三、不完全竞争下的收入函数(曲线)三、不完全竞争下的收入函数(曲线)l1.需求曲线的特征与收入函数 l2.收入曲线l3.边际收入与价格弹性的关系 不完全竞争下的收入曲线不完全竞争下的收入曲线四、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四、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的关系l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的关系l E1 E=1 E1l提价 收入增加 收入不变 收入减少l降价 收入减少 收入不变 收入增加五、价格弹性的应用五、价格弹性的应用l1.微观分析与决策l 2.宏观政策分析 第第3节节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l一、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l二、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l三、交叉价格弹性的应用一、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一、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l交叉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对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的敏感/反应程度。
l交叉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百分比lEpy=(Q/Q)/(Py/Py)=(Q/Py)* (Py/Q)l根据交叉价格弹性的经济含义,可以分类:–交叉弹性0,替代品–交叉弹性0,互补品–交叉弹性=0,不相关产品二、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二、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l1.点弹性:lEpy =(dQ/dPy)*(Py/Q)l2.弧弹性:lEpy =(Q/Py)*[(Py1+Py2)/(Q1+Q2)] = [(Q2-Q1)/(Py2-Py1)] *[(Py1+Py2)/(Q1+Q2)]三、交叉价格弹性的应用三、交叉价格弹性的应用l1.产品选择与资金投向 l2.价格竞争策略 第第4节节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l 一、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与类别l 二、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l 三、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一、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与类别一、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与类别l需求量对居民收入变动的敏感/反应程度l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lEI =(Q/Q)/(I/I)=(Q/I)*(I/Q)l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l正常货:收入弹性0, 当收入弹性 1 时,为必需品。
当收入弹性 1 时,为高档货 当收入弹性较大时,为奢侈品l低档货:收入弹性 0二、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二、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l1.点弹性:EI =(dQ/dI)*(I/Q)l2.弧弹性:lEI =(Q/I)*[(I1+I2)/(Q1+Q2)] = [(Q2-Q1)/(I2-I1)] *[(I1+I2)/(Q1+Q2)]三、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三、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l1.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应用l2.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生产篇生产篇 l第5章 成本利润分析l第6章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l第7章 利润最大化原理与最优决策第第5 5章章 成本利润分析成本利润分析l第1节 利润目标与决策准则l第2节 机会成本分析与决策l第3节 贡献分析与决策l第4节 盈亏平衡分析法第第1节节 利润目标与决策准则利润目标与决策准则l一、成本的类别l 二、利润目标 l三、决策准则 一、成本的类别一、成本的类别l1.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l2.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l3.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l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二、利润目标二、利润目标l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是利润总量,是绝对量,既非任何形式的平均利润,也非任何形式的相对利润(利润率)。
三、决策准则三、决策准则l1.单个项目(方案)可行与否的决策l2.多个项目(方案)的比较选择决策第第2节节 机会成本分析与决策机会成本分析与决策l一、机会成本的计算 l二、经济利润 l三、机会成本分析与决策举例一、机会成本的计算一、机会成本的计算l1.用自己的资金投资和经营的机会成本 l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亲自管理企业)的机会成本 l3.物料、工资、资金的机会成本l4.机器的机会成本l5.机器折旧的机会成本 二、经济利润二、经济利润l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三、机会成本分析与决策举例三、机会成本分析与决策举例l1.是否转产的问题l2.是否接受订货的问题第第3节节 贡献分析与决策贡献分析与决策 l一、什么是贡献分析法 l二、贡献分析法应用举例 一、什么是贡献分析法一、什么是贡献分析法l贡献(contribution)是管理分析与决策中的常用概念,它等于由某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incremental revenue)与增量成本 (incremental cost)之差 l贡献分析法二、贡献分析法应用举例二、贡献分析法应用举例l1. 是否接受订货? l2 .外购还是自制? l3 .如何安排各产品生产的先后次序? 第第4 4节节 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l一、盈亏平衡产量的确定 lQ=( F+I)/(P-V)l二、盈亏平衡分析的应用 一、盈亏平衡产量的确定一、盈亏平衡产量的确定lQ=( F+I)/(P-V)二、盈亏平衡分析的应用二、盈亏平衡分析的应用l1.基本公式的各种变形l 2.根据需求量调整价格 l3.根据需求量确定变动要素投入l4.生产技术或生产方式的选择 第第6章章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l第1节 生产函数 l第2节 成本函数 第第1节节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l一、生产函数的概念l二、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l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l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五、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l六、生产的三个阶段l七、规模收益一、生产函数的概念一、生产函数的概念l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某一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 inputs)和产出(outputs)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它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任何一组特定的要素投入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二、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二、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l短期生产函数(Short-run production function)是反映短期中要素投入量与产量关系的函数式l长期生产函数(long-run production function)是反映长期中要素投入量与产量关系的函数式主要用于企业经营方向、投资和工厂规模等战略性决策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l总产量(total products)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某一变动要素投入总量所产生的产品总量常以TQ表示l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s)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以及一定要素投入量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投入所产生的产量,常以AQ表示l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s)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以及一定要素投入量下,某一变动要素的微小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常以MQ表示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在技术条件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个要素的投入量,开始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l在消费领域,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从决策角度看,具体表现为随着产量/销售量的增加,边际收入下降,边际成本上升五、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五、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际产量曲线TPLAPLMPLABCD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曲线六、生产的三个阶段六、生产的三个阶段TPLAPLMPLABCD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曲线七、规模收益七、规模收益l在长期中,没有固定要素l规模收益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所有要素同比例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规模收益有三种类型:–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倍数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相同第第2节节 成本函数成本函数l 一、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l 二、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l 三、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与总成本函数(曲线)l 四、平均变动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总成本函数(曲线)l 五、边际成本l 六、长期成本函数与曲线短期成本曲线l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l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短期成本函数中在短期成本函数中的体现的体现CCTCTVCTFCMCACAVCAFC第第7章章 利润最大化原理与最优决策利润最大化原理与最优决策l第1节 利润最大化法则l第2节 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 l第3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l第4节 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 l第5节 多工厂产量的最优组合 l第6节 多个市场的最优分销组合 第第1节节 利润最大化法则利润最大化法则l利润最大化法则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即,MR=MC 第第2节节 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l 一、边际产量收入 l 二、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量一、边际产量收入一、边际产量收入l边际产量收入(marginal revenue prodnct—MRP)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边际产量它等于实物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l即 MRP=P×MQ二、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量二、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量l可变要素价格为Px则要素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成本增加Px所以,Px是要素增加一个单位的边际成本而要素增加一个单位的边际收入为MRPl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量的条件是:lPx = MRP第第3节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l一、等产量曲线l二、等成本曲线l三、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l四、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l五、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l六、生产扩大路线一、等产量曲线一、等产量曲线l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RQ2=100KLQ1=50Q3=150BDEAC等产量曲线特点等产量曲线特点l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l设M、N为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l从M到N,X要素增加X,Y要素减少Y,而产量保持不变。
l以MQx表示X要素边际产量;MQy表示Y要素边际产量则:lX*MQx = Y*MQy ==》 Y / X = MQx / MQyl当M、N距离很近时: dY / dX = MQx / MQy lX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X要素的某一投入水平上,为维持同样的产量水平,增加投入1个单位的要素X,可以替代的要素Y的数量在M-N点,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 = dY / dX = MQx / MQy l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X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即Y要素投入量的减少, MQx逐渐下降,Mqy逐渐上升l所以:等产量曲线呈现凸向原点的特征二、等成本曲线二、等成本曲线l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KL三、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三、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四、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l由两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条件可以推出,l同理,多种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为:lMQ1/P1 = MQ2/P2 = MQ3/P3 = … = MQn/Pn l即1元成本追加投入各种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收入都相等五、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五、要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六、生产扩大路线六、生产扩大路线长期生产扩大路线短期生产扩大路线XY第第4节节 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l一、产品转换曲线l二、等收入曲线 l三、两种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l四、多种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l五、产品价格变动对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影响第第5节节 多工厂产量的最优组合多工厂产量的最优组合l一、两个工厂的产量分配l二、多个工厂的产量分配一、两个工厂的产量分配一、两个工厂的产量分配l在两个工厂都处于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产量在两个工厂间最优分配的条件是两工厂的边际成本相等,即l MCA=MCB二、多个工厂的产量分配二、多个工厂的产量分配l产品产量在这n个工厂分配的最优条件为:lMC1=MC2=MC3=……=MCn 第第6节节 多个市场的最优分销组合多个市场的最优分销组合l一、两个市场的分销决策 l二、多个市场的分销决策一、两个市场的分销决策一、两个市场的分销决策l在两个个市场都处于销售的边际收入递减的情况下,销售量在两个个市场间最优分配的条件是两个市场的边际收入相等,即l MRA=MRB 二、多个市场的分销决策二、多个市场的分销决策l各市场销售量最优组合的条件为:lMRl=MR2=MR3=…=MRn 竞争篇竞争篇l第8章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l第9章 定价决策第第8章章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l第1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量决策l第2节 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价格与产量决策l第3节 垄断性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l第4节 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市场结构的分类市场类型厂商的数目产品差别的程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进出行业的难易程度现实例子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很多很多几个一个完全无差别有差别有差别或无差别唯一的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没有有一些相当程度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很容易比较容易比较困难很困难,几乎不可能一些农产品香烟、糖果钢铁、汽车公共事业,如水、电第第1节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量决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量决策策l一、短期产量决策l二、亏损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l三、短期供给曲线 l四、市场的长期均衡l五、行业的长期交易曲线l六、完全竞争--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l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1)买者和卖者数目都很多;–(2)产品是完全同质的;–(3)信息及时、准确、低廉;–(4)行业/市场进出自由。
l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价格是由市场总体的供求决定的;单个的买者或卖者无力决定或影响价格,只能接受市场价格;–决策集中于产量,在最优产量下,销售没有问题短期产量决策短期产量决策短期产量决策短期供给曲线短期供给曲线l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AVCSMCPQP4Q4市场的长期均衡市场的长期均衡行业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l(1) 平均成本达到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2)价格等于边际成本l 条件(1) 表明企业所有投入的效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即内部效率最高;条件(2)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实现了最佳配置第第2节节 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价格与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价格与产量决策产量决策l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l二、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l三、企业的价格与产量决策l四、完全垄断市场的弊病与对策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l完全垄断是与完全竞争相反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它提供本行业的全部产销量–完全垄断企业的产品没有替代品,不存在现实的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完全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操纵价格,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l从严格意义上讲,完全垄断仅是一种理论假设比如,铁路运输二、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二、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l垄断势力的来源垄断势力的来源l1.规模经济l2.自然垄断l3.资源垄断l4.特许经营l5.专利三、企业的价格与产量决策三、企业的价格与产量决策MCACMRPQDP'Q'OC四、完全垄断市场的弊病与对策四、完全垄断市场的弊病与对策l完全垄断市场有三大弊端:l1高价格l2产量不足l3生产效率低l对策:l(1) 制定和执行反托拉斯法l(2) 政府直接制定或严格控制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以减少或消除垄断利润l (3) 对垄断企业增加征税第第3节节 垄断性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价格垄断性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和产量决策l一、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特征 l二、垄断性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短期价格和产量 决策l三、垄断性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l四、美中不足--评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 一、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特征一、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特征l垄断性竞争市场的特点垄断性竞争市场的特点l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企业的决策对市场和其他企业的影响都不大,因而不必顾及其他企业的反应。
l产品之间是有差别的,提高价格不会失去全部顾客,因而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可以按照利润最大化确定价格和产量l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出行业二、垄断性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短期价二、垄断性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短期价格和产量决策格和产量决策三、垄断性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三、垄断性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四、美中不足--评垄断性竞争市场四、美中不足--评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结构l一般认为,垄断性竞争市场有如下优点:l(1) 从长期看,垄断性竞争企业的经济利润趋向于零,从而,它没有垄断利润这说明社会财富在企业(或企业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是公正的l(2) 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不仅取决于企业产品的价格,同时也取决于企业产品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从而,伴随着各个企业多种营销和促销手段的采用,满足了消费者千差万别的消费需求存在如下不足:存在如下不足:l (1) 在长期均衡状态中,产品价格仍大于边际成本,即P>MC,这说明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看,企业生产不足l (2) 产品价格不是定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这意味着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没有达到最高其原因在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通过压缩产量,提高价格,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第第4节节 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价格和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产量决策l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l二、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l三、卡特尔模式l四、价格领导模式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l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l1.企业数目很少,每个企业在市场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l2.寡头垄断企业间相互依存,企业的决策必须考虑竞争者的反应l3.企业进入和退出某个行业都较为困难l寡头垄断情况各异,其价格和产量决策也较为复杂,实际的决策可能会随着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二、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二、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三、卡特尔模式三、卡特尔模式卡特尔模式四、价格领导模式四、价格领导模式价格领导模式第第9章章 定价决策定价决策l第1节 最优价格与可接受价格l第2节 成本加成定价 l第3节 差别定价 l第4节 联产品的定价 l第5节 双重定价 l第6节 转移价格决策 l第7节 新产品定价 第第1节节 最优价格与可接受价格最优价格与可接受价格l一、最优价格l二、可接受价格第第2节节 成本加成定价成本加成定价l一、全部成本加成定价l二、变动成本加成定价一、全部成本加成定价一、全部成本加成定价l基本公式:价格=全部成本+ X%全部成本lP=AFC+AVC+ x%·(AFC+AVC)l按全部成本加成定价简便易行,通常能保证企业获得满意的利润。
l 二、变动成本加成定价二、变动成本加成定价l变动成本加成定价仅以变动成本作为定价的依据l基本公式:P=AVC+v%·AVC l变动成本加成定价在理论上符合增量原理,也可以使定价更接近理论上的最优价格l在确定最优价格时,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反应灵敏,即价格弹性大,则在变动成本以上加成的部分应该适当减小;反之,价格弹性小,加成部分应适当加大第第3节节 差别定价差别定价l一、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 l二、差别定价的等级l三、最优差别价格的确定l四、差别定价的其他应用价值一、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一、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l差别定价是指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在不同市场上,采用不同的价格l1.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可以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l2.被分割的不同市场之间,产品无法倒卖 l3.市场分割与控制的费用应不多于因实行差别价格所增加的收入 二、差别定价的等级二、差别定价的等级l差别定价的等级(degrees of price discrimination)随市场分割的程度而不同 l通常的划分方法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最优差别价格的确定三、最优差别价格的确定lMR1=MR2=MC 四、差别定价的其他应用价值四、差别定价的其他应用价值l1.不同时间(季节)的市场实行差别价格可以减少需求波动 (幅度),有利于均衡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
l2.不同地区的市场实行差别价格可以有效地配合地区竞争策略,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渗透与占领全国市场 l3.差别价格有时也有稳定社会局势的政治意义 第第4节节 联产品的定价联产品的定价l一、固定产量比例联产品的定价 l二、可变产量比例联产品的定价第第5节节 双重定价双重定价l一、双重定价的必要性l二、双重价格的确定l三、公益设施的经营目标与定价方法 第第6节节 转移价格决策转移价格决策l一、转移价格的市场条件l二、最优转移价格的确定l三、转移定价的经验方法转移定价的原则转移定价的原则l制定产品和服务的转移价格应该依据其机会成本l按照机会成本确定转移价格,当某部门决定购买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时,意味着该部门将利用这种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和价值;反之,当某部门放弃购买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时,意味着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变,从而企业的利润和价值不变l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成本,内部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成本不容易确定很可能存在这样的倾向,在确定内部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成本时,提供部门会尽量抬高其机会成本,而使用部门会尽量压低其机会成本从而,最终可能会导致转移价格确定的偏差常用的转移定价方法常用的转移定价方法l正确的转移价格是机会成本。
但是,确定机会成本是要花费代价的l在现实中,许多组织都致力于采用各种成本更低的方法来确定转移价格l较为常见的有三种方法:–市场价格法–协商价格法–全部成本法第第7节节 新产品定价新产品定价l 一、新产品定价的步骤 l 二、撇油定价策略l 三、渗透定价策略投资篇投资篇l第10章 长期投资决策l第11章 风险分析与决策第第10章章 长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l第1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 l第2节 货币时间价值与日常经营决策l第3节 投资决策的数据 l第4节 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 l第5节 几种典型的投资决策 第第1节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 l一、单利与复利l二、单利终值与现值l三、复利终值与现值 l四、年金终值与现值 一、单利与复利一、单利与复利l增值是资金的本质要求,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未来的现金流量应当做一定的折扣后才能与当前的现金流量相比l具体又有按单利计算和按复利计算两种方法复利换算更为符合逻辑现实中也几乎没有纯粹的单一单利因此,投资决策通常都是按复利换算货币的时间价值二、单利终值与现值二、单利终值与现值lFV=PV (1+n i)lPV=FV/(1+ n i )三、复利终值与现值三、复利终值与现值l终值FV指当前现金流量在未来某一时间的价值。
–FV = PV(1+ r)n–(1+ r)n称为终值系数l现值PV指未来某一时间现金流量在当前的价值–PV = FV /(1+ r)n –1 /(1+ r)n称为现值系数或折现系数四、年金终值与现值四、年金终值与现值第第2节节 货币时间价值与日常经营决策货币时间价值与日常经营决策l一、预收货款/定金的定价l二、延迟/分期付款的定价l三、付款条件的得失分析第第3节节 投资决策的数据投资决策的数据l一、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l二、净现金投资量l三、净现金效益量l四、贴现率一、投资现金流量分析一、投资现金流量分析二、净现金投资量二、净现金投资量l净现金投资量是为一个独立的投资对象所付出的净投资额,即初始现金流量净值,等于项目建设及开工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加流动资产投资,加其它投资费用,再减去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l计算净现金投资量,要按增量的原则进行例如,旧设备在企业内部移作它用,所节省的设备购置费用应从新设备费用中扣除三、净现金效益量三、净现金效益量l净现金效益量是从投资项目中所得的回报在项目运营期间,每年净现金效益量即等于每年的净营业现金流量;项目运转最后一年的净现金效益量等于当年的净营业现金流量再加上项目的终结现金流量。
l净现金流量也必须按照增量的原则来估算例如,假设企业新投资产品B是原有产品A的互补品,产品B的销售将促进产品A的销售则估计产品B项目的投资净现金流量就不仅要计算产品B本身的净现金流量,还要加上由此引起的产品A的净现金流量的增加量四、贴现率四、贴现率l贴现率应该根据资金的成本来确定l资金成本就是企业为取得资金所付出的费用第第4节节 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l 一、平均收益率l 二、投资回收期l 三、净现值 l 四、内部收益率l 五、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l 六、净年值与总净现值一、平均收益率一、平均收益率l平均收益率(average rate of return,ARR)是指项目经营寿命周期内平均的年投资收益率用公式表示为:lARR=年均净现金效益量/净现金投资量二、投资回收期二、投资回收期l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是指回收全部净现金投资量所需要的时间(年)①各年营业现金流量NCF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年现金净流量l②每年营业现金流量NCF不等时,则通过各年营业现金流量累加得出投资回收期三、净现值三、净现值净现值方法的优越性净现值方法的优越性l(1)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l(2)反映了净现金流量超过净现金投资量的绝对量;l(3)可以反映未来足够长时期的现金流量情况;l(4)最为明确地体现了“收入-成本”的基本决策原理,易于理解。
l(5)经过简单调整可以适用于多种情况和评估要求四、内部收益率四、内部收益率五、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五、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l1.评价单个投资项目或相互独立的投资项目时,采用净现值 (以下用NPV表示)评价与采用内部收益率(以下用IRR表示)评价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 l2.评价两个以上互斥的投资项目时,采用NPV评价与采用 IRR评价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l3.NPV方法与IRR方法优劣的比较六、净年值与总净现值六、净年值与总净现值l1.净年值 l2.总净现值第第5节节 几种典型的投资决策几种典型的投资决策l 一、外购还是自制l 二、购置还是租赁l 三、大修还是更新l 四、投资项目组合的选择第第11章章 风险分析与决策风险分析与决策l第1节 风险与风险态度l第2节 风险分析与评价 l第3节 考虑风险的投资决策第第1节节 风险与风险态度风险与风险态度l一、风险与投资风险l二、三种风险态度l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风险与投资风险一、风险与投资风险l风险(risk)一般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l投资风险是指与某项投资相关的各种结果(情况)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三种风险态度二、三种风险态度l对风险的三种态度:l风险回避l风险中性l风险偏好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第第2节节 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分析与评价l一、风险管理框架l二、风险的类别l三、风险的度量一、风险管理框架一、风险管理框架l1.风险识别 l2.风险评估l3.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l4.风险管理的实施 二、风险的类别二、风险的类别l1.依据承担风险的主体划分 l2.依据企业决策的各个层次划分 l3.依据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划分l4.依据风险暴露客体的性质划分 l5.依据结果有无收益可能划分 l6.依据风险事件的影响范围划分 三、风险的度量三、风险的度量方差或标准差表示各种可能的收益率偏离期望收益率的平均程度方差/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方差2 = [Ri- E(R)] 2 Pi (i=1,2,3,…,n) 2标准差 =√∑(Ri-R)2 Pi (i=1,2,3,…,n) 如果两个期望报酬率不同的项目,需要通过变差系数来衡量和比较风险大小变差系数CV=σ/R 变差系数是衡量风险的相对标准,它说明了每单位期望收益所含的风险。
第第3节节 考虑风险的投资决策考虑风险的投资决策l一、调整数据法l二、敏感性分析l三、场景分析组织篇组织篇l第12章 组织与激励第第12章章 组织与激励组织与激励l第1节 代理问题 l第2节 组织基础l第3节 激励基础 l第4节 业绩评估第第1节节 代理问题代理问题l一、代理关系l二、代理问题l三、信息不对称l四、代理成本第第2节节 组织基础组织基础l一、权力划分l二、机构设置l三、组织结构第第3节节 激励基础激励基础l一、激励的意义l二、激励设计的原则l三、激励的形式第第4节节 业绩评估业绩评估l一、主观与客观评估l二、主观评估的方法l三、个人与团队评估l四、评估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