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个1资源建设的幼儿园微课程建设行动.docx
14页基于“三个1”资源建设的幼儿园微课程建设行动 徐志国 高丽泽课程游戏化改革以来,课程资源建设已成为重要课题关注课程资源建设,就是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的课程从文本主义开始走向幼儿的生活和行动为全面、有效地推进课程资源建设,让生活中常见的资源与幼儿的游戏、生活发生互动,进而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区开展了基于资源建设的“三个1”微课程行动,即:每周1次班级整理课程,半月1次户外植物资源观察课程,每月1次社区资源体验课程的专项活动借助“三个1”微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对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敏感性以及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现将我们第一阶段的实践经验作初步总结与反思一、每周1次班级整理课程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一日生活针对班级材料的整理课程,我们可以从整理教室和劳动教育两个方面来尝试开展从整理教室的角度,可以和孩子一起定期对班级游戏材料进行盘点和整理,知道班级有什么、怎么放;还可以定期对班级中的规则性环境,比如班级公约、各区域游戏规则进行调整和补充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帮助孩子树立“我是班级主人翁”的意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
比如整理柜子、铺床、擦桌子、抹窗户、扫地、洗碗等一)基于《指南》的价值分析整理课程到底是谁的课程?整理教室到底是谁来整理?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疑惑,我们寻找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寻找到了以下价值点:《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5~6岁幼儿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在其教育建议部分也提出,成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指南》关于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提出,成人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这一教育建议希望幼儿能够达到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的目标《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是:“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好,也应该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由此可见,整理教室物品不能只是教师的“责任”,更应是儿童自己的责任同时,教室整理也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必修课”让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具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整理课程的核心二)站位儿童立场的行动思路第一,时间要充裕时间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保障为了保证时间上的充裕,我们用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开展班级的整理课程具体哪天下午在有大致规律的同时,又机动灵活如果在日常的分享交流中遇到与整理相关的话题,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弹性调整第二,要基于问题和需要课程要来源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遇到问题,首先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比如,老师发现幼儿的物品总是随处乱丢、收纳柜总是杂乱无序等现象,针对性地开展了整理柜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系列整理活动第三,从讨论与计划开启发现问题,还要组织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谈话讨论是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梳理路径最常用的方式关于整理课程,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的话题有:谁来整理、如何分工、怎么整理、不同区域整理方法是否一致、整理之后怎么维护等三)立于实践的课程推进经验1.环境创设在环境创设上,我们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并让幼儿说清楚理由,为什么要调整;二是讨论新环境内容是什么、如何设计;三是如何向同伴介绍新内容和新约定;四是讨论游戏中的作品哪些需要保存、哪些需要收纳、保存的位置要不要调整。
2.材料整理在材料整理上,通过“分组—讨论—调整—整理—维护”的思路来实施按区域或者本周任务来划分整理小组(以自主选择为前提),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小组协商分工安排与计划,并提出要求:维修和变更材料,应与幼儿园和班级门口的资源收集箱建立关系;对于重新分类摆放或者添置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去做标签在此过程中,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借助环境上的经验共享和步骤呈现,让幼儿掌握整理的方法在后期的维护上,通过自我检查、同伴互促、家园携手、值日生制度、教师抽查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习惯四)行动思考1.整理课程来源于幼儿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生活整理课程不是无来由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对幼儿来说,整理能为自己生活的环境带来舒适和方便在此过程中,面对挑战,他们能去试一试,即使是做起来有困难的个别孩子,也能够通过同伴合作,一起克服幼儿通过整理课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自己更加舒适2.整理的最终目的是幼儿的发展在整理的过程中,幼儿从最初的简单整理,到后来使用分类、排序、设计标签等多种方法来整理,他们不只学会了简单的整理方法,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这既有前文提到的《指南》中所列的价值点,还有孩子的学习品质、与人合作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整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二、半月1次户外植物资源观察课程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索力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时,应该注意激发幼儿的情感,鼓励他们观察、发现、探索,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一生的热爱一)基于《指南》的价值分析园内植物作为一直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有什么价值和发展点呢?我们对接了《指南》,找到了可能的发展点:①观察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②探究力:通过观察课程的展开,发展探究能力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③好奇心: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④表征能力:喜欢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能够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并尝试用多种形式去表现二)站位儿童立场的行动思路第一,户外植物资源观察课程的核心在于幼儿对身边植物的关注和观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植物进行观察的内容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幼儿对当下植物资源的认知水平以及现场观察的敏感度等决定观察课程的关键在于幼儿对植物资源探索的热情延续以及相关能力的逐步发展第二,幼儿园户外的一草一木一花对于幼儿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课程资源。
户外植物作为课程资源,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幼儿有没有机会跟它们产生深度互动因此,教师要让幼儿和植物之间发生深度多频的互动,在互动中发现植物的各种特质,感受自然的美好第三,观察课程能否推进,取决于教师对幼儿通过观察获取的信息的重视程度和跟进效度幼儿对周围动植物关注的兴趣和能力可以在多次的活动中萌发和提升三)立于实践的课程推进经验①要让资源变成课程资源,对应的活动是把幼儿带进现场,捕捉他们在现场发生的关键信息,关注他们在聊什么、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关注什么、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等比如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幼儿发现地上有很多小松果,大家都开始捡,并讨论这是谁的果子,是不是松果小时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生成了一个“水杉果、松果和广玉兰果”的观察课程②组织幼儿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及时讨论,梳理已观察到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全面、深入的再观察对应的活动是:根据他们的兴趣或者信息进行植物认领,进行二次观察或者亲子观察拓展每个学期初,我们都会组织植物认领活动,幼儿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深入的调研,并以半月为周期,对认领的植物进行多次、持续的观察比如,在“有趣的叶子”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地上有各种各样的树叶,自发地讨论起来。
有的关注树叶本身:“我发现树叶上有线,我想知道是什么线树叶的构成)“树叶一半是不绿的,一半是绿的树叶的颜色)有的关注树叶和树叶的不同:“我的叶子很小很小,别人的都是大的树叶的大小)“我这个叶子小小一片,圆圆的,有小朋友的叶子是长的树叶的形状)“叶子有味道,是树叶的味道,怪怪的树叶的味道)这些问题为后期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方向和依据③让幼儿把自己或者小组观察的植物信息进行分享交流,同时尝试记录表征鼓励他们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记录自己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并通过专项的交流活动与同伴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记录表征和语言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八角金盘的植物观察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仔細观察、认真对比后发现八角金盘的特点是锯齿叶形,有7~9个叶片,并愿意表征其特点小米说:“叶子长得很像我们的手掌,叶子的角就和我们的手指一样六六说:“像围兜贝贝说:“像皇冠Woody说:“像下雨天我们撑的小伞,给我们挡雨天天说:“像旅游的时候戴的帽子灏灏说:“还像狮子的鬃毛陈述之后,他们还分别进行了绘画表征④把表征的信息进行“挂牌”,并就产生的新问题或者话题进行课程延伸呈现植物生长动态的胸牌是植物观察课程的显性成果,是幼儿对植物观察信息经验的汇总和展示。
这种“挂牌”的环境创设,让幼儿的成长看得见四)行动思考1.教师要有发现的眼睛——专业在植物观察课程推进中,教师一定要有发现的眼睛面对合适的课程资源和教育契机,如果教师没有把握时机加以关注,就不可能引发孩子的学习比如散步时发现的小松果引发了幼儿对果子的兴趣和关注,而后引发了他们对八角金盘果子的关注;对梧桐果的关注,而后生发了一系列春天的种子的观察课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引导幼儿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这远比直接告诉幼儿相关知识来得有意义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去关注身边的植物,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2.教师要享受和孩子一起感知和探究的过程——爱在观察课程中,教师一定要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和幼儿一起用发现的眼光、探究的方式来感知这个鲜活有趣的世界教师自己要享受这个探究的过程,感受到过程中的有趣,并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这样,你才会去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和他们一起发现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教师应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鼓励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或有趣的实验,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实验时,教师要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三、每月1次社区资源体验课程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社区是重要的课程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我们通过资源地图的方式对以园所为中心的3公里范围内的社区课程资源进行了调研把这些社区课程资源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促进幼儿在与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一)基于《指南》的价值分析社区资源体验课程最大的价值在于拓展了幼儿的空间,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并关注在资源地图研究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以观察为基础,预设在前,深入了解周边社区资源同时,我们还依据《指南》,分析这些资源中有可能引发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析资源的价值,预设幼儿的发展从健康领域来说,社区资源体验课程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力量和耐力,并让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进入社区,幼儿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安全教育,有助于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并促进其自我保护能力的增长从科学领域来说,社区资源体验课程能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态度,并在与周边社区环境接触。
